工艺美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工艺美术论文 >

毛南族傩面具品牌化设计的整合应用思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4-10 共476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毛南族傩面具品牌化发展探究 
【第一章】毛南族傩面具创新设计探析绪论 
【第二章】毛南族傩面具概况 
【3.1  3.2】传统工艺向文化创意转型的时代背景 
【3.3  3.4】毛南族傩面具的品牌化设计的骨架 
【3.5  3.6】毛南族傩面具核心角色视觉元素分析 
【4.1  4.2】建立毛南族傩面具数字化图像数据库 
【4.3  4.4】毛南族傩面具“再设计”的材质转换 
【4.5】毛南族傩面具品牌化设计的整合应用思考 
【结论/参考文献】毛南族傩面具文化传承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4.5 毛南族傩面具品牌化设计的整合应用思考

  在以文化作为支撑、以文化作为载体、以文化作为元素的过程中,毛南族傩面具品牌化设计的应用思考,其整合内容不仅仅只包括文化故事汇编和品牌创意设计。在创意具体执行时,贯穿整个跨媒介、跨平台的品牌化思路和一系列传播导线也需要被了解和掌握:

  跳出传统文化发展思路的桎梏,并有针对性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促成各平台之间点对点、线连线、最后串联成面的局域影响力,引导文化消费沟通,从而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整合应用策略。

  实际的文化信息传播途经、连接目标受众和品牌的交互点,通常由实体店面、品牌商品、大众媒体、虚拟网络、线下活动、口碑宣传、服务体验等因素共同组成。

  根据环江毛南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笔者划分出了民族民间节庆、乡镇旅游、农副产品、文化博物馆、网络社交软件这五个可供设计应用的资源平台,分别进行相对应的点对点设计思考,贯联成一组连接“毛南族傩面具文化品牌和文化目标受众”的信息交互圈。

  4.5.1 以政府组织策划的民间节庆为依托的设计应用方法

  政府组织策划的民间节庆活动具有官方影响力,能在短时间内聚拢大量的文化爱好者、旅游观光客到访,还能通过营造浓郁的节庆氛围和文化宣传增加游客光顾周边景区、购买特色农副产品、参观民族文化博物馆、现场下载使用虚拟文化 APP 的热情和机率,能在同一集中时段里把所有有效的传播交互点串联起来。因此,我们首先要通过分析外国的民族文化元素在节庆活动中设计应用的成功案例,才能为毛南族傩面具品牌化设计应用组合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考平台。

  自 1997 年起,韩国安东市节庆观光组织委员会承办的“安东国际假面舞节”,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七届。每年九月第四个星期五到十月初的十天时间里,韩国“安东国际假面舞节”将会进行国内外假面舞蹈表演、假面狂欢大游行、假面创作大赛、木制神像展、学跳假面舞等体验“假面具文化”的一系列活动。

  同样是由当地政府组织策划,对照 2014 年期间内在韩国举办的“东安国际假面舞节”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举行的“分龙节”,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拥与面具相关的一整套舞蹈戏剧;它们都举行了以“面具”为主题的狂欢活动;它们都拥有各自区域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它们都进行了现场互动体验活动。

  与韩国“安东国际假面舞节”不同的是,“毛南族分龙节”虽然拥有一整套完整的还愿仪式舞蹈,却没有在节庆期间进行演绎和展示,它们的民族民间民俗活动也未纳入到“分龙节”的活动环节中去。在现场的互动体验活动安排上,“分龙节”也并没有“安东国际假面舞节”设置得那么丰富。(详见表 29、30)除此之外,在“韩国安东国际假面舞节”节庆期间,“假面具”不仅在舞蹈、戏剧表演的时始终被佩戴在演绎人员脸上,“假面具元素”也在会场中被广泛的使用着--从表 29可以看出,韩国在节庆现场的互动体验环节里加入了亲手制作假面这一活动,游客可以在白色纸浆制的假面具原型上进行设计创作,涂抹和添加任意的装饰品,因而在假面舞节的现场,涌现出各式各样五彩斑斓的“新假面”.

  在节庆会场的其他地方,假面元素也被精心设计成海报、广告、挂画、门帘、灯笼、包装等文化宣传产品或旅游旅游纪念品,虽然这些额外的设计产品没有出现在“假面舞节”的活动列表里,但实际上它们却充盈着整个会场,在视觉上为整个假面舞节营造出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参考韩国假面具元素在“安东国际假面舞节”中的运用,毛南族傩面具的设计应用也可以依附在“傩面狂欢嘉年华”和“现场活动”这两个板块下。品牌在执行设计任务的前期,通常会先从面具原型中提取元素,直接或间接使用。以三界公与花林仙官面具为例:

  先从面具中直接勾取原型的大轮廓或选取设计所需的元素进行改良,再依照不同设计产品所需的风格要求,把具象且复杂的人物原型简化,将人物改造成几组适用于不同场合或包装的矢量平面素材,仅留下能够辨识人物身份的标志性视觉元素,最后再根据面具原型色彩为新图形绘色或改色。

  4.5.2 以古镇、村落文化旅游为依托的设计应用方法

  笔者在走访毛南族发祥地耀桑屯时发现,当地毛南族人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及重塑非常渴望,屡次为前来研究毛南族文化的民间学者、民间文化工作者提供无偿帮助,期以通过现代学者的文化研究和设计改良重现毛南族风情面貌--包括重塑毛南族傩文化。因此,在以文化旅游为依托的设计应用过程中,笔者考量更多的是如何将傩文化元素巧妙的与当地风土人情结合,寻找一项能够通过与当地族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设计应用模式。

  借鉴日本“一町一品”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笔者提出毛南族傩文化“一村一式”设计概念,它更适合于环江毛南族地区的傩文化发展:即将毛南族傩面具元素应用在不同村落,每一村落依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创意模式,并集中所有创造力量将这一模式运用到极致,从而形成各村落之间特色鲜明的傩文化符号。

  以耀桑屯为例,那里的毛南族人傍山而居,出门便是万亩良田,他们最突出的现有资源就是山林和土地。以外国“麦田怪圈”现象为例,“麦田怪圈”是把麦田或其他农田土地作为载体,通过人力压平农作物或种植不同品种农作物而使土地产生几何图形。无论是人为的自娱自乐,还是招揽游客的哗众取宠,麦田怪圈现象的出现都极大的吸引了公众注意。从设计的角度来看,“麦田怪圈”无疑是耀桑屯“一村一式”良好的应用载体:将平面化的傩面具元素,转而嫁接到可被直接利用的田地中去。

  除此之外,在体验文化旅游的过程中,组织集邮活动是串联“一村一式”最便捷且最经济实惠的手段。在台湾,集邮活动无处不在:无论是在文化创意园区、博物馆、旅游景点、乃至公共捷运站点,收集印章图案是最受游客欢迎的互动活动。以台北至瑞芳各捷运站点为例--各捷运站利用集中摆放的特色邮戳,吸引旅行观光者驻足停留,促使他们购买当地销售的旅行纪念册进行盖章留念。

  因此,集邮活动不仅能让消费者亲身记录文化旅行“到此一游”的快感,还能使过站游客明确了解到整个沿线其他的旅行景点数量,增加景点与景点之间的依附粘性。参考台湾捷运站邮戳的设计案例,毛南族傩面具元素也可以与各村落标志性建筑、风景相结合,制成“一村一式”文化旅游线路中的纪念印章。

  4.5.3 以特色农副产品为依托的设计应用方法

  笔者在台湾台北松山文创园区看到,该园区内的许多文化创意商铺,都主打以台湾各县市的少数民族用具或特色农副食品为卖点的文化产品。这些商品品类繁多,从蜂蜜到辣酱、肉干到面条、甚至从面膜到挖耳勺,林林总总、无所不有,遍布满整个文创大楼的三四层销售空间。而这些商品们无一不利用了统一的设计视觉导线,通过文化创意元素对外形包装进行整体再设计,为原本平凡无奇的食物、器物披上了一层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外衣。

  以一套在台北松山文创园区内销售的“高山族”面膜包装为例,它虽然不是传统的特色农副产品或少数民族用具,但却在包装设计中运用了大量的民族元素,如高山族各部族的卡通男女形象、民族织布等图纹,使“美容产品”与“民族文化”这两种看似不搭边的事物融合到了一起。这些使用了民族元素的创新设计,改变了消费者购买面膜“只为美容”的初衷,使面膜成为了外来旅游观光客收集、收藏的实用型旅游纪念品。

  而毛南族人聚居的环江地区,因其盛产风味独到、原始生态、品质上佳的美食特产,在广西被冠称为吃香之城、飘香之乡。香猪、香牛、香鸭、香菇、香米,这“五香美食”

  是毛南山乡最出色、最声名远播的特色农副产品。借鉴台湾“高山族”与面膜设计的创新思维,毛南族傩面具元素也能够与这些毛南山乡最负盛名的特色农副产品们相互结合。对清一色单调的农副产品外包装进行设计改良,使之成为即有偿食鲜之味美,又具有赏民族之文化双重价值的创意文化产品。

  4.5.4 以当地民族文化博物馆为依托的设计应用方法

  区别于常见的传统大型综合性民族文化博物馆,现代微小型博物馆、文化馆、传习馆以精细化的文化内容独树一帜,主推由少数几项或单一项文化项目构成的展览、教学、传习体验。当毛南族傩面具品牌化设计应用以民族文化博物馆为依托时,“傩面具”作为唯一的文化核心单品,需要借鉴其他微小型“独一项文化”博物馆的设计经验,如将其做成博物馆 VI 导视、创意展示装置、创意文化礼品等物件,最大限度地利用傩面具及其视觉元素,把毛南族傩面具设计做到精细化。

  以北京服装学院传习馆和台湾树火纪念纸博物馆为例,这两间微小型博物馆是精细化的文化展馆的典型代表,它们致力于集中所有创意思维把一项或少数几项文化项目的内容推广做到极致。(表 36)对比北京服装学院传习馆和台湾树火纪念纸博物馆之间的区别,后者比前者更专一致力于推广“单项文化”传播。同样是小型精致文化馆,北服传习馆经营着四项传统文化项目,而树火纪念纸博物馆的所有设计精力都集中在“纸品与纸制”的周围。在场馆功能区的设置中,树火纪念纸博物馆则多出一个创意产品销售区,这个区域用以出售设计改良过的纸质产品,成为整个博物馆里连接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桥梁纽带。(如表 37 示)毛南族傩面具在以当地民族文化博物馆依托的设计应用时,参考北京服装学院传习馆和台湾树火纪念纸博物馆打造的的精细化“文化”创意方法,应优先考虑利用博物馆现有的、或未来极有可能新开辟的功能区域空间来进行设计构想。

  对比上述两间微小型现代博物馆对于文化功能延展的空间开拓,环江毛南族地区民族文化博物馆内功能区设置还很单一(详见表 38),缺乏有趣、有益的文化互动交流,如设立文化创承人工作室、课程体验、沙龙讲座、创意产品销售区等。考虑到当地实际情况,文化传承人工作室、课程体验区、沙龙讲座交流区建设耗费的人力、物力资源较大,协调难度高,但创意产品销售区的设想、设置则要简单得多,它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可行性也比较强。在博物馆创意产品销售区的空间范围内,毛南族傩面具可供设计利用的创意元素非常之多,笔者将以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简要展示利用“文化元素”制作创意设计的方式方法。

  4.5.5 以虚拟应用程序为依托的设计应用方法

  为文化设计自有的虚拟社交应用程序,是消除人与物之间时间、空间距离的有效途径,它可以使传统文化便捷的贮存在每一个掌上移动客户端,成为虚拟的移动博物馆。在所有的 APP 应用程序类别中,休闲娱乐型的应用程序最能够满足毛南族傩面具品牌化的设计需求。通过休闲娱乐型的虚拟应用程序,设计师可以通过设计软件内容达到文化传播、知识导览、出售设计商品的目的。在以虚拟社交软件为依托的设计应用过程中,需要借鉴和参考优秀的文化类、艺术类应用程序。

  以一款在 iTunes 的 App Store 供应的免费应用《胤禛美人图》为例,这一款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主导出品的首个文化教育类应用,涵盖了文化典故介绍、人物角色介绍、工艺介绍、文化器物讲解、游戏等数个互动板块(表 40)。它不仅将深度的文化背景知识、画中物件与故宫馆藏实物对比、宫廷文物藏品高清大图 360 度呈现予观众,同时还提供社交网络及电子邮件分享,因此该虚拟应用一出,便获得了高度赞赏和一致好评。以虚拟应用程序为依托的创新设计,使得它既高度保持了《胤禛美人图》原有的精美细腻,又为传统文化增添了现代虚拟传播方式寓教于乐的精神,显得既高雅又富有情趣,无形中扩大了文化所能企及的传播空间。

  借助虚拟应用提供的文化传播的契机,毛南族傩面具可以以《胤禛美人图》为设计范本,参考 APP 应用设计的项目规则,罗列出适用于傩面具文化推广的设计灵感要素,浅试开发一款属于毛南族傩面具的文化休闲类虚拟应用程序。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工艺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