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沂水地区地名演变问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11 共292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沂水县地名的语言文化特征探析
    【绪论】沂水地名变更与文化特点探究绪论
    【1.1】沂水地名的语音分析
    【1.2】沂水县地名的词汇分析
    【1.3】沂水地区地名的修辞格分析
    【第二章】沂水地名中的地域文化内涵
    【第三章】沂水地名的更替演变
    【第四章】沂水地名的语言问题与规范化
    【结语/参考文献】沂水地区地名演变问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
  
  地名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符号,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空间。地名属于词汇系统的专有名词。在语音方面,沂水县地名以双音节、三音节地名占大多数,没有刻意追求节奏感和平仄格式。结构上,绝大多数地名符合“专名+通名”格式,也存在“专名型”地名。
  
  地名用词非常丰富,不仅有相当数量的方言土语词,还存在少量的文言词、历史词。多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沂水地名附加了一层生动、活泼的语言色彩,这对地名的定位性和示类性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丰富了地名的基本功能。
  沂水地名屮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沂水深厚的山崮文化和历史悠久的沂沭河文化,体现了平民百姓重视宗族血统、重视历史文化、重视吉祥如意以及重视经济文化的心理因素。
  
  沂水地名的更替演变情况非常复杂,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人口的消涨、避免重名、追求吉祥典雅、谐音与讹传、命名理据的变更和政治因素的影响。沂水地名在更替演变中也呈现一些鲜明的特点:命名主体专一化、地名结构规范化、地名用语典雅化、地名使用科学化。
  
  针对沂水地名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若干合理化建议,以期能够提供给当地政府的民政部门(地名科)和语委部门,作为未来沂水地名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的参考。
  
  本文存在不少有待补充和完善之处。本文对沂水地名的语言文化考察只是初步的,不够深入和细致,特别是缺少与其他地名的比较研究,无法将沂水地名中一些独特的特点彰显出来。另外,由于年代久远,口头语言相传,有些历史文化痕迹湮灭或不甚清晰,溯源工作比较困难。实地调查取证不够充分,地名和地域文化的关系可能与客观事实存在一定出入。规范化方面,沂水地名汉语拼音使用的情况本文也没有涉及。所有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专着类:
  [1]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褚亚平。地名学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4.
  [3]褚亚平。地名学论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4]郭锦桴。汉语地名与多彩文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5]华林甫。中国地名学史考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6]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7]李如龙。地名与语言学论集[M].福州:福建地图出版社,1993.
  [8]李如龙。汉语地名学论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9]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0]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11]牛汝辰。中国地名文化[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3.
  [12][英]帕默尔。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3]钱曾怡。山东方言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1.
  [14]邱洪章。地名学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15]山东省地名研究所。山东省地名志[M].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1999.
  [16]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史志编纂委员会。沂水县志[M].济南:齐鲁书社,1997.
  [17]孙冬虎,李汝雯。中国地名学史[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18]王际桐。地名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
  [19]王志民。齐鲁文化研究[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
  [20]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21]游汝杰。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2]张公瑾。文化语言学发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3]中国地名学研究会。地名学研究文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24]中国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地名学文集[M].北京:测绘出版社,1985.
  [25]中国地名学研究会。地名学研究文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26]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7][苏]朱奇戈维奇。普通地名学(崔志升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论文类:
  
  期刊论文:
  [28]安红。试谈人口迁移对山东地名命名的影响[J].中国地名,2001,02.
  [29]陈建民。地名知识小议[J].社会科学战线,1979,04.
  [30]郭锦桴。地名的语言分析[J].汉语学习,1991,03.
  [31]李军。论地名与语言[J].语言与翻译,1988,04.
  [32]刘宗棠,周逢香。沂蒙山区地名有关古语词的文化含义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6,02.
  [33]王际桐。中国汉语地名通名的规范[J].中国地名,2002,03.
  
  学位论文:
  [34]蔡伟。汉语地名的语言与文化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大学,2001.
  [35]陈岩。鲁西南村名及其区域分布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语言大学,2004.
  [36]范玲君。街镇村落名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曲阜师范大学,2012.
  [37]方艳琼。忠县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
  [38]冯雪娇。曲阜村庄名的语言学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曲阜师范大学,2013.
  [39]韩佳。怀仁县地名的语言学考察[D].硕士学位论文,山西师范大学,2014.
  [40]郝倩倩。嘉祥地名的语言与文化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曲阜师范大学,2013.
  [41]雷丽霞。湖南邵阳村落名称及其区域分布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4.
  [42]刘宗棠。沂蒙山区自然村村名语言分析与文化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大学,2003.
  [43]潘聪聪。莒南村落名称探析[D].硕士学位论文,曲阜师范大学,2013.
  [44]彭虎勰。六安地名的文化语言学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大学,2010.
  [45]隋小真。山东省潍坊村名的语言文化考察[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1.
  [46]唐磊。湖南东安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4.
  [47]王永超。曲阜城区街巷名称的社会语言学考察[D].硕士学位论文,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48]颜廷花。山东省临沂村名的语言文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4.
  [49]杨小宁。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西安地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师范大学,2013.
  [50]张燕来。北京地名的语言学考察[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
  
  致谢
  
  我首先感谢我的导师王开扬教授,感谢老师的悉心教导。硕士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繁杂的过程,老师在百忙之中,一直关注着我的论文进展, 从论文的选题、设计、开展到整篇论文的撰写都给予了我无尽的鼓励和悉心的教导。对论文写作屮出现的问题提出详尽的修改意见。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深深影响着我。在生活中,老师儒雅、乐观,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让我铭记一生。

  感谢沈基松老师、陈长书老师、王其和老师给予我的指导和关心,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了我无私的支持,是我坚实的后盾,感谢他们帮我照看着宝宝,感谢他们对我的无私奉献。
  感谢同学赵霞、梅圆春、管永红、隋小莲,他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中给予了我许多的帮助。
  感谢母校给了我再次学习的机会。

  最后,我要感谢临沂大学沂水分校的各级领导和各位老师。在教学任务繁重时,让我能够集中学习,可以说学业的完成,离不开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汉语言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