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如皋俗语例释

来源:未知 作者:杨老师
发布于:2022-07-22 共10391字

  内容摘要:俗语也叫俗话,广义的俗语包括歇后语、俚语、谚语、惯用语,此课题选取如皋俗语中极具特色的歇后语和俚语进行考释,旨在传承家乡文化,并有利于异地朋友更直观形象的了解如皋俗语,起到了传播的作用。由于研究对象的区域性质尤其明显,为原汁原味的展现当地俗语文化的特色,主要通过实地走访的形式,配合大量的文献资料的查阅,形成了本课题,研究结论表明:俗语,是一种通俗、形象、比较口语化的、广泛流行在人民群众中的定型语句,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劳作中创造出来的,使用者不分高低贵贱,也无知识上的专业性要求,是人们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以及生活感受的总结和反映,其趣味性和实用性较为鲜明。
  
  关键词:如皋;俗语;例释;文化

Explanations of the Examples of Proverb in RuGao

  
  Abstract:Is also known as common saying,proverb is a kind of popular, image, morecolloquial, finalize the statement in a widely popular in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 is thepeople created in daily life, work, the user regardless of high and low, also do not have the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of knowledge, i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failure lessonsand experience summary and reflection of the lif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some exampleof rugao dialect proverb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dialect culture, folk culture of dialectculture charm of Rugao.
  
  Key words: RuGao;proverb;Explanations of the Examples;culture

目 录

  一、引言
  二、如皋及方言概况

  (一)如皋地域介绍
  (二)如皋方言概况
  (三)如皋俗语研究现状
  (四)如皋俗语研究意义

  三、如皋俗语例释

  (一)俚语

  1.赖宝勒田鸡
  2.乖子看一眼,呆子相到晚
  3.日不做,夜摸索,点起灯来做夜作
  4.六年,七月,八日,九时
  5.拎着袋底子活活
  6.泥盆儿劝瓦盆儿
  7.平时省省,来人狠狠
  8.舌头根子迮杀人
  9.白纸写的黑字,认不得相啊它嘴龇
  10.龟肚的想出鳖主意
  11.顺算盘打不过来打倒算
  12.要得俏骨子俏,硬打扮人要笑
  13.蛇走的路蛇晓得
  14.鱼挂啊臭呀,猫口召啊瘦呀
  15.茄儿棵的(里)乘Error!凉
  16.自家伢好,别人家娘好
  17.别人偷牛我摸桩
  18.生怕树叶儿打破头
  19.麻脚儿还有个时食藏
  20.四脚白,家家熟
  21.二勒鸡儿
  22.个草把要送几个锅门
  23.有钱时时节,无钱节也闲
  24.手长衣袖短
  25.自己哈痒惬儿自己笑

  (二)歇后语

  1.芦稷儿梗撑船--如(芦)篙(皋)
  2.三十夜吃粥--图的好出语
  3.细伢儿看走马灯--来的来,去的去
  4.鱼翅席请客,Error!粥打散--前恭后倨
  5.老鼠尾子--不得发奘
  6.卖衣裳打酒吃--顾嘴儿不顾身
  7.蟢蟢儿打架--自缠自
  8.阴天驼穰草--越驼越重
  9.瘸子标(看)丈母--点(踮)啊点(踮)的来
  10.狗子头上绑皂角--装羊(佯)

  (三)带有典故的歇后语

  1.大寺巷的衣店--一家靠一家
  2.顾二麻子--熟人
  3.徐家花园看戏--吃饱了来
  4.马神庙向东--县前
  5.孤贫院的土地老儿--穷神
  6.汤家得儿贺寿--又来一位
  7.立发桥的保正--史正
  8.丁堰的升子--一升抵升半
  9.石庄行向南--想到圩里去了

  四、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一、引言

  
  俗语通常被也叫做俗话,是一种通俗、形象、比较口语化的、而又广泛流行在人民群众中的定型语句,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劳作中创造出来的,使用者不分高低贵贱,也无知识上的专业性要求,是人们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以及生活感受的总结和反映。
  
  进入大学,学习了中文专业,我觉得如皋方言俗语很有趣,就整理家乡的俗语,逐条解释,以期对家乡方言文化的传播做点绵薄贡献,也为异地朋友更直观形象的了解如皋俗语提供便捷,促进文化交流。
  
  对个人来说,通过学习语言文化,更了解家乡的区域文化,也对日后我的工作生活中的理解能力有所帮助。
  
  广义的俗语包括歇后语、俚语、谚语、惯用语。本篇选取如皋俗语中极具地方特色歇后语和俚语进行考释。

俗语

二、如皋及俗语概况

  (一)如皋地域介绍
  
  如皋隶属江苏省南通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江海北翼,南临长江,东近黄海。境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生态条件较好,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是一块物产丰富的物产宝地。
  
  民国初《如皋县志》称:“如皋襟江带海,地矿土平,饶鱼盐,利农桑,在昔为淮南冲要之区。”如皋于公元411年置县,元年间升为上等县,民国时作为一等县,与湖南邵阳同列为全国最大的县,1940年析为如皋、如西两个县。1945年9月,如西县复名如皋县(原设在如皋东乡的如皋县更名如东县)。1990年,全县辖9区、43乡,占地面积1593平方公里,拥有143万的人口。
  
  (二)如皋方言概况
  
  如皋方言属江淮官话泰如,以如城话为代表。通泰片可分为东、中、西3个小片,中部小片以如皋方言为代表,可称为如皋小片,含今如皋市、如东县(西半部)、海安县(东部、南部)、泰兴市、东台市的东南部,张家港市的段山一带,总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总人口约500万人。
  
  如皋方言片原为淮夷地区,周秦以来属吴语区。东晋以后中原移民大批迁入,形成以吴语为底层的通泰方言片。这个方言与赣客、晋西南诸方言在沽全浊声母的演变上存在共同点,并且可能存在同源关系。
  
  (三)如皋俗语研究现状
  
  通过电子文献检索如皋方言俗语方面的研究,专题研究的篇目寥寥无几,大多是在方言研究里草草带过、略略涉及,笔墨少之又少。并且本人极其惊讶的发现如皋当地的图书馆里面的方言方面的馆藏也很少。如皋县志和地方志倒是稍花些笔墨列举了些俗语,却也并没有深入的解释研究。
  
  (四)如皋俗语研究意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如皋俗语是如皋方言中极具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通俗而又绘声绘色地传达着如皋人民丰富的精神面貌和人情世态。至今,在言语的沟通交流中,人们依然会情不自禁的应情应景的用俗语来表达喜怒哀乐。如“麻布袋,草布袋,一袋不如一袋(一代不如一代)”,这句话往往是年长的人用来教育或批评子孙的,感叹子孙的不争气和不长进,或又夹杂着对时代的退步的感言,起到了谐音双关的作用。毋庸置疑俗语的广泛流传性,这种流传性甚至可以称之为遗传性,因为年轻的一代了解到俗语,很少是通过书籍,大多是年长的人们口口相传一代代流传下来,但随着各式各样的“潮语”(潮流语言)、“网络语”日渐红火于传统文化,俗语这一本就乡土气息浓厚的方言形式更是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以更快的速度日渐消逝。年轻人们追逐潮流,他们更愿意去用火星文和各式各样的网络新语体,当然,我并不对这类语言形式和抱有任何敌对态度和抵触情绪,各种语言形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仅仅抱着传承与发扬家乡俗语文化的态度,希望本课题可以让更多的如皋人掌握如皋俗语文化,更多的外地人了解如皋俗语的文化。

三、如皋俗语例释

  
  (一)俚语
  
  往往含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运用时需注意情境和对象。句式精简,押韵顺口,通俗易懂。
  
  1.赖宝勒田鸡。
  
  【赖宝】通泰方言,癞蛤蟆。
  
  赖宝和田鸡都是蛙的属类。
  
  【勒】本义指以头上用来系马嚼子的皮革。后也用做动词表约束、强制之意。这里表示抱得很紧。
  
  喻小孩抱小孩,很吃力。
  
  如皋人说这句话的一般情景是笑话一个小孩很吃力的抱着一个差不多大的小孩,力所不能及。对象必须是小孩和小孩,不可用于大人。此句话表爱怜之意,不含贬斥色彩。
  
  2.乖子看一眼,呆子相到晚。
  
  【乖】机灵、狡猾。
  
  【呆】迟钝。
  
  例: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这两家不顾祖宗脸面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呆子,一种是乖子。”
  
  乖子指聪明的人;呆子指愚钝的人。
  
  【Error!】查看,观察时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动。“相时而动”。
  
  相同的事物,聪明的人悟性高,看一眼就明白了,脑子愚钝的人盯着看一整天也不能明白。喻指各人悟性的高低。这句话的中心偏向后半句,多指责人脑力迟缓愚钝不开窍。
  
  3.日不做,夜摸索,点起灯来做夜作。
  
  【日】白天;做夜作:开夜车、加夜班。
  
  【点灯】在没有电灯之前,人们用煤油灯或蜡烛,因此叫点灯。现有了电灯,即开灯。
  
  白天不专心去做完事情,等到了晚上天黑了,点起煤油灯、蜡烛/开灯,加夜班慢慢摸索。
  
  指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拖拖拉拉。含指责之意。
  
  4.六年,七月,八日,九时。
  
  六十岁论年,七十岁论月,八十岁论日,九十岁论时。六十岁的人以年为单位计算日子,七十岁的人用月来计算日子,八十岁了就数着天日过了,等到了九十岁,就要按钟头来计算余生了。
  
  指生命维系时间。年岁越老,意外越多,余生越短。往往是用来感慨岁月流逝,有一种笑看人生的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5.拎着袋底子活活。
  
  【袋底子】口袋、袋子的底部。
  
  【抖抖】动作词,向外倒出。
  
  (1)把口袋翻出来往外抖抖。喻意人不要自以为是、盲目自大,要有自知,掂量清楚自己几斤几两,为人处世要抱着谦逊的态度,从而鼓舞人奋发进取。
  
  (2)和盘托出。把知道的全都说出来,不要有所隐瞒。
  
  (3)倾尽所有。表示已经尽其所有(能力/金钱/精力)。
  
  6.泥盆儿劝瓦盆儿。
  
  【泥盆】泥土做的盆。
  
  【瓦】瓦,土器已烧之总名。
  
  瓦盆又叫做泥盆,泥盆与瓦盆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过过火,瓦盆是过火烧制过的,其本质都是泥土做的,又脆又薄,都极其容易破裂。
  
  (1)同病相怜。两个人遭受的境遇相似,互相安慰。指不好的事情,不能用于喜庆的场合。
  
  (2)半斤八两。两个人水平差不多,并且都不高。
  
  7.平时省省,来人狠狠。
  
  【平时】平日里。
  
  【省省】节约开支。
  
  【来人】来了客人。
  
  【狠狠】舍得花费,热情招待。
  
  平日里过日子要节省,来了客人要不惜花费,热情款待。
  
  体现了如皋人民淳朴的民风,憨厚质朴,也表现了热情好客,周到的的待客之道,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之邦的优秀传统文化。
  
  8.舌头根子迮杀人。
  
  【舌头根子】舌头尖。
  
  【迮】压、逼迫。迮杀人:压死人。
  
  舌头乱动几下随便说出来的话能够压死人。
  
  (1)官大势大。不需要干什么,说句话就能压死别人。
  
  (2)乱说话,造谣。语言的力量。指乱造谣给别人带来困扰或造成恶劣的影响。
  
  9.白纸写的黑字,认不得相啊它嘴龇。
  
  【相】看。相啊它:看着它。
  
  【嘴龇】笑,强调无奈。
  
  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不识字,只能盯着看,无奈的笑笑。
  
  喻学识的重要性。用来教导别人要学习知识或自我嘲笑没有学问不识字。
  
  10.龟肚的想出鳖主意。
  
  龟指乌龟,鳖指王八。一般而言,龟是指所有的乌龟和鳖的统称,泛指龟鳖目的所有成员。此处不以生物学专业角度的细致区分方法去加以区分。
  
  (1)冥思苦想到极点,想法或办法类似,想不出更好的。无感情色彩。
  
  (2)办法或想法都不好,馊主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乌龟被视为是一种灵寿动物。
  
  一是:乌龟长寿,被视为吉祥之物。二是:古年间,人们把龟壳作为货币,因此龟是财富的象征。三是:龟壳是占卜的工具,古人又用它记载文字。可见,那时龟是颇受人们尊崇的。
  
  乌龟的声名狼藉大约是从元代开始的。元末明初《辍耕录》中:“宅眷皆为撑目兔,舍人总作缩头龟”。相传,兔子因望月而怀孕,因此,“撑目兔”暗指妇人行为不规。“缩头龟”则是侮辱其家男子的贬词,大抵的意思是说,男人知道他的女眷对他不忠,但又惧内,因此把头缩回去就当没看见。这个概念刷新了世人对乌龟的态度,反之,对“龟”字避之不及。因此,龟肚子和鳖主意都含有贬义。喻指思想不纯正满肚子坏水的人想法或主意都是肮脏的。含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11.顺算盘打不过来打倒算盘。
  
  【算盘】(1)算盘又作祘盘,是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分为上珠和下珠。
  
  (2)计划、打算。“如意算盘”。倒算盘指打坏主意,走歪路。当计划受阻时,打坏主意。
  
  《红楼梦》第五三回:“我心里却有个算盘,还不至此田地。”《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所以,周老爷,打了这个算盘,认定主意一直叫他。”《小城春秋》第三六章:“赵雄所以愿意这样做,是有他自己的算盘的。”
  
  喻情况糟糕、境遇不如意的时候换个角度思考,以求得心理安慰。强调一种无奈和自我解嘲。
  
  12.要得俏骨子俏,硬打扮人要笑。
  
  【俏】相貌漂亮;美好。
  
  这里强调内在美。
  
  (1)强调自然的状态。自然的是最美的,过分的打扮,不符合自身气质和场景的打扮反而会招来别人的笑话。
  
  (2)“腹有诗书气自华”,内在美胜于外在的靓丽容貌。相貌再靓丽,没有内在,空洞的精神世界也会使人显得黯淡无光。
  
  13.蛇走的路蛇晓得。
  
  【晓得】知道、明白。《红楼梦》第一章第一回:“空空道人看了一回,晓得这石头有些来历。”蛇的行走姿态十分多样,有的直线行走,有的蜿蜒曲折着前进,这是由蛇的结构所决定的。
  
  (1)各人自知。自己做的事自己明白,指不好的事。
  
  (2)喻人生艰辛坎坷,走了很多弯路。
  
  14.鱼挂啊臭呀,猫口召啊瘦呀。
  
  猫儿吃鱼儿是天性,也是本能,但因为中间有阻隔,因此猫儿吃不到鱼儿,结果鱼儿挂在那里时间太久,久到鱼儿都发臭了。猫等着吃鱼等到瘦了。
  
  (1)指男女相爱,由于父母不同意或者他人从中作梗,使得两个人的婚姻久拖不成。
  
  也指办事阻碍太大,无能无力,十分无奈。
  
  (2)行动迟缓。看见目标却迟迟不采取行动,只是远远想着望着,胆小无谋,结果是无法达成目标,目标失效,自身受挫。
  
  15.茄儿棵的(里)乘Error!凉。
  
  【茄儿】茄子,一种草本植物,成草本或亚灌木状,成丛生状态,比较矮小。
  
  【荫凉】由于太阳晒不着而凉爽。《金瓶梅词话》第五二回“李瓶儿说道:‘这答儿里,到且是荫凉。’”。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三章“树下的荫凉地里,有些个战士在开会。”在生长茄子的庄稼地里乘凉。
  
  猥琐状态。蜷缩在矮小的茄子枝叶下乘凉,形状扭曲猥琐,有失体统。
  
  16.自家伢好,别人家娘好。
  
  【伢】小孩子。
  
  【娘】妇女的统称,多指青年妇女;母亲。这里指的是婆娘,老婆。
  
  孩子是自己亲生的好,婆娘是别人家的好。
  
  喻意只有自己亲生的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才是最好最亲近的,别人家的孩子总归不如自家的。这句俚语多用来调侃。
  
  17.别人偷牛我摸桩。
  
  一个人在路边看见一个很漂亮的桩,觉得大有用处并且很喜欢,就过去摸摸,却正好被路人看见,指证原先拴在这根桩上的牛丢弃了,后来这个人就被官府抓起来了。(成语——偷牛拔桩)比喻老是跟在别人后面,抓不住关键,得不到好的结果。与“人家吃肉我喝汤”同义。
  
  18.生怕树叶儿打破头。
  
  【生怕】害怕
  
  不敢走在树下面,怕树上的叶子掉下来打破头。
  
  《头面·五七》《通俗编》:“李寿卿《三度临歧柳》曲:‘树叶可打破头’。”元人《度柳翠》剧:“哎柳翠也抵多少树叶儿,可使打破你这头。”(《度翠柳》又叫《三度临歧柳》)比喻极度胆小,做事畏畏缩缩,不敢采取行动。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含讽刺和嘲笑的意味,含贬义色彩。
  
  19.麻脚儿还有个时食藏。
  
  【麻脚儿】麻雀。
  
  在秋收谷物成熟的时候,麻雀雕啄粮食储藏起来,冬天没有谷物的时候就可以吃储备的粮食。
  
  用麻雀储粮来教导人要未雨绸缪,不要吃光用光,学会储备,以防以后遇到困境,弹尽粮绝。也用来教导人要勤俭节约。
  
  20.四脚白,家家熟。
  
  【四脚白】借指家猫家狗。
  
  借猫狗自由进出各家各户。
  
  (1)喻对情况熟悉,掌控大局,或者指熟人多,办事容易。
  
  (2)讽刺游手好闲的人,天天各家各户游荡蹭饭。
  
  21.二勒鸡儿。
  
  (1)不好不坏,马马虎虎,差不多。
  
  (2)卡在中间,进退两难,处境尴尬。
  
  22.个草把要送几个锅门。
  
  【个草把】一把草。
  
  【锅门】灶门。火灶进燃料及出灰的洞口。《西游记》第三六回“那和尚在窗眼儿里看见,就吓得骨软筋麻,慌忙往牀下拱;道人就往锅门里钻。”(1)喻开支大,一人负担几家(多人)。
  
  (2)喻指境况糟糕,措手不及,无法全面顾及,应接不暇。
  
  23.有钱时时节,无钱节也闲。
  
  【节】过节。
  
  【闲】清闲、寡淡。
  
  手头富足的时候,每天都是节日,每天都可以过得轻松悠闲。反过来,手头没钱的时候,一切花钱的娱乐活动都取消了,就算过节也过得很寡淡简单。也指落魄后,惨淡的状况。
  
  24.手长衣袖短。
  
  (1)处境窘迫,生活艰难困苦。穿的破衣烂衫,衣服小了还在穿。
  
  (2)伸手出去想够东西,却因为袖子太短限制了,形容心有余而力不足。
  
  (3)想得到的东西太偏离现实情况,野心太大,能力很弱。
  
  (4)很容易的就暴露自己浅薄无知。
  
  25.自己哈痒惬儿自己笑。
  
  【哈痒惬儿】挠痒痒。
  
  自己挠痒痒逗自己笑。
  
  (1)表自我解嘲,给自己寻求台阶。
  
  (2)表好心态,不开心的时候自己给自己寻求心理安慰,自己逗自己开心。
  
  (3)表盲目乐观,不明白事态的严峻性,自我陶醉。
  
  (二)歇后语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句式短小,句态风趣、形象。多为群众熟悉的形象而幽默的语句,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段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半段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段,“歇”去后半段,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因此称为歇后语。

  
  1.芦稷儿梗撑船——如(芦)篙(皋)
  
  【篙】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
  
  芦稷是高粱的一个变种,又称芦粟。学名糖高粱。如皋人又叫做甜杆儿。
  
  把芦稷的又长又硬的茎部当做竹篙来撑船。
  
  仅利用谐音引出“如皋”,倒无特殊寓意。
  
  2.三十夜吃粥——图的好出语
  
  【三十夜】大年三十,除夕夜。
  
  【图出语】听到吉言。
  
  “粥”谐音“足”,富足。
  
  地方习俗,大年三十的晚上要吃粥,是为了图个吉祥话,寓意新的一年会过着富足的日子。再比如,大年三十晚上烧的鱼要留到第二天吃,寓意年年有余(鱼)。表现了如皋人民的淳朴憨厚。
  
  3.细伢儿看走马灯——来的来,去的去
  
  【细伢儿】小孩子。
  
  【走马灯】汉族特色工艺品,亦是传统节日玩具之一,属于灯笼的一种。常见于元夕、元宵、中秋等节日。灯内点上蜡烛,由蜡烛燃烧产生热力,形成了气流,推动轮轴转动。轮轴上贴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子投射在屏幕上,图象就不断得变化走动,因此叫做走马灯。
  
  小孩子看新鲜事物,跟在后面转来转去。
  
  比喻穿梭不定的事物。
  
  4.鱼翅席请客,Error!粥打散——前恭后倨
  
  【打散】祭奠之后把祭供品分给大家。也称散福。
  
  【倨】傲慢。
  
  【恭】恭敬。
  
  《金瓶梅词话》第四九回“一齐拿上来与梵僧打散,登时把梵僧吃的楞子眼儿。”《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老和尚﹞先捧到牛布衣柩前奠了酒,拜了几拜,便拿到后边与众人打散。”这里指最后一道食品。
  
  招待客人前后规格不一,前好后差,喻对人态度由好转差。
  
  5.老鼠尾子——不得发奘
  
  【尾子】尾巴。
  
  【不得】不能够;没办法。
  
  【Error!】粗而大。奘,Error!大也。从大,从壮。会意。壮亦声。[1]奘,驵也。[2]老鼠的尾巴又细又长但是长不粗。形容条件很差,力量很小,也喻指发展升迁不了。
  
  6.卖衣裳打酒吃——顾嘴儿不顾身
  
  把身上的衣服卖掉,换来钱去买酒喝。为了图嘴巴的一时满足,不顾长久的生计,把每天要穿得衣服卖掉换酒。
  
  (1)喻指只图一时痛快,不考虑长远。目光短浅,爱耍小聪明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结果越来越糟糕。
  
  (2)也指好吃懒做,只求满足口腹之欲。
  
  7.蟢蟢儿打架——自缠自
  
  【蟢蟢儿】蜘蛛。
  
  两只蜘蛛打架,结果却用吐出来的丝把自己困住了。
  
  (1)比喻越折腾处境越糟糕。
  
  (2)比喻自食其果,自作自受。
  
  8.阴天驼穰草——越驼越重
  
  天气好的时候,不想着运粮草,在阴雨天气运粮草,粮草吸收了水分之后越来越重,越来越难运输。
  
  (1)比喻考虑不周全,做事不合时宜,不能机灵应对。
  
  (2)比喻事情堆积着不及时解决,越堆越多,事事成蹉跎,压力越来越大。教导人做事不要拖拖拉拉,今日事今日毕。
  
  9.瘸子标(看)丈母——点(踮)啊点(踮)的来
  
  瘸子献殷勤去看望丈母娘,走路心急,但是又行动不便,因此走起路来踮啊踮的。
  
  后来这句话变取其谐音,“踮啊踮”—“点啊点”,寓指天空开始下毛毛雨(绵细的小雨)。
  
  10.狗子头上绑皂角——装羊(佯)
  
  【狗子】狗。
  
  尾缀“子”:常用作某些表示时间、称谓的名词性词素的尾缀:今朝子、明年子、弟子、叔子、姑子、姨子。有使另或补充意义的作用:怕人子(令人害怕)、晒人子(晒得很难受)、辣人子(辣得很难受)。作数字尾缀时,有“第x个”的附加意义:三子(第三个);十子(第十个)。
  
  皂角两边呈小尖头状态,基部呈圆形或楔形,在狗的头部绑上皂角,用弯曲翘起的尖头皂角充当羊角,把狗当羊。
  
  一是谐音,“装羊”—“装佯”,作假弄虚,含贬义色彩,但也不存在以次充好的嫌疑,仅仅是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三)带有典故的歇后语
  
  1.大寺巷的衣店——一家靠一家
  
  大寺岗在如城的西大街,因巷子的北端有广福寺而得名,此区出售新、旧衣服的商店较为集中。清朝末年有大小衣店十多家,一家店铺紧靠着另一家店铺。
  
  喻居民住宅集中或商店多。
  
  2.顾二麻子——熟人
  
  清朝乾隆年间,如皋城里出了件命案。被害者姓顾,在家中排行第二,又因其脸上有麻子,人给外号顾二麻子。顾二麻子的妻子不守妇道,与通奸之夫合计密谋残杀了顾二麻子,并将顾二麻子的尸骨抛弃在城墙外面的乱坟场里,被过路的人发现后报官。几经流传,“顾二麻子——熟人”便成为民间的歇后语。
  
  意思是说是此人是熟人,或这件事是熟人所为。
  
  3.徐家花园看戏——吃饱了来
  
  清朝初期,如皋城里有一姓徐的大户人家,世代官宦,家产巨万,人称“徐半城”。
  
  “徐半城”罢官回乡后,花钱雇工砌了一座花园,亭台楼阁、回廊假山、花卉树木,一应俱全,花园名霁峰园,被如城人称为“徐家花园”。徐家财力雄厚,自备戏班子,外面的人进园子看戏不要给钱,人们在自家吃过饭就进徐家的园子看戏。
  
  因而形成这一歇后语,喻请人做事不招待饭食。
  
  4.马神庙向东——县前
  
  【县前】谐音“现钱”。
  
  马神庙原在如皋城里知县衙门之西,原址现改为新华书店。当时的如城人称县衙的门前为“县前”。过去的人向商店买东西如果付现钱(不赊账),店方就适当减低价格以示待。俗语说:“现钱打八折,欠帐加二五”。
  
  这句俗语表面是表明方位:如皋城的知县衙门在马神庙的东边。而“马神庙向东”又是付给现钱不予赊账的暗喻。
  
  5.孤贫院的土地老儿——穷神
  
  孤贫院,相当于现今的养老院,是一所赡养孤寡、残疾以及贫民的慈善机构。住在孤贫院里的人们大多穷困潦倒,无法靠自身能力生活下去,都是靠着社会的救济来维持生活,哪还有多余的钱用来买香烛、供品祭祀土地神?所以这里的土地庙很清静,香火钱很少,土地老儿也很穷,因此当地的土地老儿变成个穷神。
  
  (1)这句歇后语用来形容困潦倒,空架子十足,却没有实质。
  
  (2)也形容有人吃饭时狼吞虎咽、穷急吼吼(急不可耐的样子),穷神尽相,含贬义。
  
  6.汤家得儿贺寿——又来一位
  
  汤家得儿是如皋城里的一位保正。旧社会在没有实行保甲制度之前,地方治安是由保正负责的。保正没有固定的工资,保正追回失物后,失主给会给保正一些打赏钱。保正仗着自己在当地的权势,借自己、妻子或父母过生日之机,贺寿收礼揽财。当地的居民为求安稳,都送钱送礼以示替保正祝寿,保正因此得到额外的钱财。而当地的小偷、盗贼也趋炎附势,向保正送钱贺寿,巴结保正。
  
  多用于取笑—把来的人喻为小偷、扒手。
  
  这句歇后语含有贬义。
  
  7.立发桥的保正——史正
  
  【史正】谐音“死症”。
  
  立发桥在海安镇东南。光绪年间,当地的保正名叫史正。“立发桥的保正——史正”由此传为民间的歇后语。
  
  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了。
  
  8.丁堰的升子——一升抵升半
  
  【升】谐音“声”。
  
  解放前,人们用竹筒做的升子和木制的斗、斛来计量。各地升、斗大小不一。丁堰镇的粮行的升子容积较大,丁堰粮行一升相当于如城粮行的一升半。
  
  因此人们用其谐音为歇后语,喻说话的声音比旁人高,底气比旁人足。
  
  9.石庄行向南——想到圩里去了
  
  【圩】谐音“愚”,愚蠢。
  
  石庄镇附近历来出产土布。因为镇上布行较多,因此以往人们称石庄镇为“石庄行”。
  
  不少村庄皆称为“某某圩”,概称为“圩里”。“石庄行向南——想到圩”本来意思是说:
  
  从石庄往南走,就是某某圩。
  
  这句歇后语变取其谐音之意,寓考虑脱离实际,比较愚蠢,含讽刺意味。

四、结语

  
  如皋方言的俗语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不仅形式多样,诙谐有趣,通俗易懂,而且内涵丰富,寓意深厚,而对其的深入研究还较为稀缺,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研究补充,让世人了解如皋俗语的魅力,让如皋俗语文化源远流长,让如皋不仅仅作为长寿之乡而闻名世界,如皋俗语作为文化的瑰宝,也应该走向并融合全国和世界,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宋)徐铉,校订,中华书局2006年版。
  [2]吴泽炎、黄秋耕、刘叶秋:《辞源》,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3]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邱崇丙:《俗语五千条·说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陶国良:《南通民间俗语》,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丁邦新:《方言词汇的时代性》,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
  [7]卢东琴:《<通俗常言疏证>中如皋方言俗语词拾诂》,《南通大学学报》,2010年第四期。
  [8]吴凤山:《如皋方言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版。
  [9]黄征:《汉语俗语词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杭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二期。
  [10]李秋实:《如皋县志》,如皋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香港新亚洲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版。
  [11]邢向东:《关于深化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思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三期。
  [12]管劲丞:《南通方言俚语汇编》(上中下三册),南通博物馆,1983年版。
  [13]周思璋:《东皋旧话》,南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06年版。
  [14]蔡华祥、万久富:《略谈南通方言研究概况》,《南通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15]周远富:《孙锦标与南通方言研究》,《南通大学学报》,2009年第三期。
  [16]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7]刘凯鸣:《方言俗语与方言俗语词考本字》,《语文研究》1987年。
  [18]王德春:《词汇学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19]曹聪孙:《现代汉语俗语初探》,《天津师院学报》,1981年第三期。

致 谢

  
  大学生活在这个5月即将划上圆满的句号,而在我的人生中只是一个冒号,毕了业的我,将会怎样精彩,我迫不及待的想去拼搏。
  
  一路走来,多亏了有父母的支持、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让我收获满囊。感谢父母,正是在你们的殷切目光的注视下,我才一步步的完成了求学生涯,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
  
  感谢同学,在论文的写作过程,我迷茫的时候,无助的时候,你们耐心的陪伴在左右,为我排忧解难,一起探讨,同窗之间的友谊永远长存。
  
  感谢论文指导老师,本论文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厚,赋予我终身受益的无穷之道。从选题到定稿,每一步都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对×老师表示深切的感谢和祝福。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汉语言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