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 究目的及意义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源远流长。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汉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也是越来远大。汉语言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在世界范围内更是掀起了一股“汉语热”.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对日汉语教学研究是发展比较早、成果比较大的领域之一,而且近年来,日本人学习汉语的热潮始终不衰甚至有越来越高的趋势。虽然中日两国在语言、风俗、行为方式等方面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但由于两国在历史进程中,岛国文化和大陆文化的不同,又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异。
1.2 中 日两国语言的历史渊源
日本人学习汉语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我们可以追溯到公元7 世 纪 , 当时的日本已经有了本民族的语言,但是没有产生文字。当时的中国处于唐代,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经典着作《论语》、 《易经》等途径朝鲜半岛传到日本。日本统治阶级意识到文字的价值,开始学习汉字和典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新词的诞生与旧词的消亡,中日两种语言不断发生着词语的演变。 这也就导致了如今表面看起来如此相像的汉日词汇,实质上却存在差异。
2 影响日本学生汉语发音的主要因素
2.1 母 语发音特点影响汉语发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是留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时最先接触到的不同于母语的成分,也是他们学好词汇、语法的关键。尽管通过文字、图片、动作、表情等方式也可以表达人们的想法,但是语言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方便的媒介。赵元任先生(1980)曾说过: “ 学 习外语的内容分成发音、语法、词汇三个主要部分,学习的次序当然是也应该照这三样按步进行。发音的部分最难、也是最关键,因为语音的本身、语音的质地就是发音,发音不对,文法就不对,词汇就不对。 ”
任何用来表达信息的符号都要以一定的物质材料为载体,才能被发出、传递和被感知,从而实现其被接受解码的过程。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以口腔发出的语音作为物质外壳,人们通过发音这种方式,把某种信息传递给对方,听者通过语音感知系统来分辨、分析、理解对方的意思。日本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受到很大的母语迁移的影响。 比起正向迁移带来的优势,母语的负迁移效应, 尤其是发音 ,会给日本学生口语准确表达带来很大的困难, 导致发音错误的频发 .日本学生在汉语发音的时候,不同程度地留下了母语的印痕,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其他母语背景学习者的群体性发音特点。
2.2 问 卷调查分析
为了能充分分析出影响因素,全面了解学生汉语表达情况。本人指导彭兴童同学制作了调查问卷,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调查对象为在津培训中心的日本学生,对该培训中心的3 个班级为对象展开了全面调查。
调查学生人数总共36 名 , 男 20 名 , 女 16 名 . 学 生有两种类型: 一是在校大学生16 名 ,二是已经毕业现已从事工作的社会人员20 名 . 因 为大学生和已工作人员的年龄、动机有一定的差别,学习热情也不同,加上在固有文化背景的熏陶下,在练习发音、口语交际时的表现有所不同,导致语音学习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本文将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以上两种类型的日本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
2.2.1 调 查内容
为了真正了解日本学生汉语发音的影响因素,本次调查设置了以下五大类题目:
(1)学生的基本信息:
(2)学生日语母语对于汉语发音的影响:
(3)学生对语音拼写规则的认识:
(4)学生学习语音的态度、策略及汉语语音学习情况:
(5)文化等背景因素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口语交际表达:
2.2.2 调查结果
2.2.2.1 日 语假名发音影响汉语发音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在教授日本学生汉语发音的过程中,应该说母语的迁移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其中认为汉语与日语发音相近的占85%,认 为日语对于汉语发音有阻碍作用的占44.4%, 认 为汉语读音容易的仅占8.3%. 91.7%的学生 反 映: “ 汉 语 词 汇 意 思 好 理 解 ,但是发音困难。 ”
原因分析:日语与汉语不仅在字的写法、意义上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 且在读音方面也保留了六朝时期由中国的吴国引进的吴音和后来从唐朝都城长安引进的唐音,所以一直沿袭到现在的日语汉字中的音读与现代汉语的读音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是,正如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另一方面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其一,基 于汉日两国语言在某些发音上的相近性,不易区分,导致日本学生往往把汉语中的某一个发音发成与日语假名相类似的音,比如“喝茶”读作“he qia”,“进步”读作“xin pu”,“注意”读成“qiu yi”等。
在教学过程中,类似这样的母语发音影响, 纠 正起来难度比较大。
其二, 汉 语中的某些音素 , 如“zh”、“ch”、“sh”、“r”,在日语假名发音中,是 没有相近的发音的 . 所以导致日本学生在学习中发不准,也分不清。
比如经常把“知道”读成“ji dao”,“日本”读成“le ben”,“吃饭”读成“qi fan”等。
2.2.2.2 日 语罗马字拼写方法
会影响汉语发音调查结果显示:各项错误人数所占比例均不占少数,所以这个问题不容忽视。 只有“ji”这组拼写错误人数为0, 是 由于罗马音和汉语拼音的拼写二者是完全相同的。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产生汉语拼音拼法的错误的因素是因为汉日之间,具体的拼写方法不同,但是语音发音是非常相近的。
原因分析:众所周知的日语中的五十音图,它被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的打字输入系统,就好比我们可以选择用拼音、五笔等方式来输入中文一样,罗马字拼写法就相当于日语的输入法。 因为罗马音在日语里被使用的频率很高,所以也会影响到日本人的汉语拼写。
2.2.2.3 日 本学生学习动机与态度影响
汉语表达调查结果显示,56%的被调查者认为语音虽然重要,但是相比词汇、 语法来说 , 并不是学好汉语的关键因素。 88.9%的被调查者不满意自己的汉语发音,其中想纠正的占75%,可 以看出他们怀着十分积极的态度来纠正自身的发音。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调查者当中,11.1%的学生是出于对中国的兴趣,想到中国来感受一下;63.9%的学生是工作需要;25%的学生是为了通过HSK 考 试 . 对于只是对于中国感兴趣,所以来中国体验一下的11.1% 的 学生来说 ,他们也不太愿意单纯为了学习汉语而花费太多的时间,因此这部分学生就是抱着一种实用的心态来学习语言,比如他们不会具体到斟酌是送气音还是不送气音,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这样某个音发的是否准确,这类学习者遇到类似问题时,通常会倾向于找出日语母语的一个相似的假名发音来代替汉语的准确发音以节省时间和精力,这样的学习态度也会造成日本学生发音问题的出现。
2.2.2.4 日 本人固有的文化影响
汉语发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1.6%的被调查者每天学习汉语的时间超过2 小时 , 而学生的出勤率很高 ,作业完成情况达到100%, 可 以说日本人的勤奋、刻苦、不甘落后的精神,对于其汉语发音的学习是一个积极因素。
对于调查问卷中的“是否会积极使用汉语”, 有 41.6%的人选择“是 ”. 由此可以看出 ,一些日本学生虽然想学好汉语,但可能受到日本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有的对自己不够自信、怕说错、感到害羞,从而持消极态度。 这种现象或许在其他欧美等国家学生中是很少看到的。
3.结语
现在的日本,很多人使用汉语进行工作和交流,汉语已经成为除英语之外的第二大外语。 本文从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入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日本学生汉语表达的基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 影响日本学生发音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①日语本身假名的发音对于汉语学习的迁移作用。 ②罗马音的拼写方法对于汉语拼音拼写的干扰。 ③学生学习动机与态度。 ④日本人的固有文化影响。分析出影响日本学生汉语表达的因素,对于帮助日本学生提高汉语学习效率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2].鲁宝元。日汉语音对比研究与对日汉语教学 [M], 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5.
[3].孙俊。日本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借用母语策略研究 [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第 2 期。
[4].徐子亮。教你说漂亮的汉语 [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5].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
[6]. 王顺洪。 日本人汉语学习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朱志平。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概要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1绪论1.1选题的来源刚到美国的时候,我很困惑自己论文的选题方向,是关于美国学生学习汉语情况的偏误分析还是文化教学的探讨。时间过去半年以后,当我重新审思这个问题的时候,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化教学这个主题,这与我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的...
网络语言的使用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在将网络语言应用于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要规范日常用语,正确选择和辨别,以此才能实现对汉语言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称呼具有两种交际功能:呼唤、招呼功能和评价描述功能。这两种功能往往同时体现在一个称谓语上。不同的称呼,既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亲疏程度,也蕴涵着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情感评价。称谓文化与一个时代的社会心理、历史文化紧密关联。在它的...
一、引言现代汉语中,引语的使用具有普遍性。在对四种报纸(《中国青年报》《文汇报》《中国体育报》《中国教育报》)中引语这一语言使用形式统计的基础上,笔者发现:间接引语的使用频率及所占篇幅要大于直接引语。报纸是一种具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信息传播工...
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平。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目的语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从而了解目的语习得的过程与规律。通过偏误分析,可以了解学习者对...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6版的修订范围和幅度都比较大,修订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全面.正如修订主持人江蓝生先生(2013)所说:本次修订涉及面广,内容更新度大,是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修订.我们在这里仅就《现汉》第6版对动作+人体器官类动词...
王宁先生在《训诂学原理》一书中谈到,汉语词汇的积累大约经历过三个阶段,即原生阶段、派生阶段与合成阶段.这三个阶段之间没有绝然分清的时代界限,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各以一种造词方式为主要方式.[1]146原生阶段是指词汇的原始积累时期,词汇出现的方式就是...
0前言本文讨论的是九江方言中的介词跟.笔者从小在乡下长大,所说方言比较地道,在做相关调查时也尽量选取当地使用最早或是最多的音.其中有些不确定的语料均以当地常住居民所讲方言为准.1介词跟的语法意义及用法(1)跟1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对象介词跟、和、同...
在今天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很多人的生活目标就是追求利益,因此大部分人认为实用性学科的学习更为重要,比如医学、计算机、会计和外语等有“钱”途的专业变得炙手可热,而提高人们文化修养的国语却无人问津,实在是令人悲哀。古汉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很少...
一、引言语言是发展的,社会生活中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人们观念的改变都会在语言的词汇中得到反映,而这些变化也必然会在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中体现出来。成语语义与所有汉语词义一样,都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