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自由银行业发展探究
【第一章】新时代自由银行业实践探析导论
【第二章】自由银行思想演变及其实践形态
【第三章】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自由银行业探索
【第四章】自由银行业发展与合理监管的诉求
【结论/参考文献】互联网金融下自由银行业建设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自由银行思想演变及其实践形态
对现有理论进行整合梳理,把自由银行业思想与原有的金融实践相对照,在细化理论限定范围的基础上,总结自由银行业的基本特征,并抓住各种特征的关键要素,分析它们在现存金融框架下的实践状况或实施的可行性,以此进一步将自由银行业的思想按实现层级分为完全的自由银行实践、较强的自由银行实践和较弱的自由银行实践三种形态,为相关政策建议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从自由到自由银行思想
自由,是西方人从古希腊文明开始就不断追求的,并在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中达到高潮,这种崇尚自由的理念被无数哲学家所发扬:Locke 认为每个人都享有自然权利,保护自己的权利并尊重他人的权利是我们的职责;Voltaire 主张天赋人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Rousseau 提出人是自由的,个人自由大于集体自由;Kant 提倡每个人需要独立思考,并以此做出理想判断;Laski 强调自由是法内自由……正是这些自由思想的不断涌现,促使"个人主义"和"主观主张"影响着那个时期的许多经济学家,也正是由于对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的侧重,催生出对强调认识过程分析的自由经济主义。
Menger 在《国民经济学原理》中认为最有销售能力(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商品,在交换中最为一般人所乐意接受,对于这样的一种财货,可以称之为"通用"、或者"支付",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货币(商品货币),它是自然发生的,不是人为规定的。在提出这种带有主观边际效用色彩的货币起源观点之后,他指出由政府发行的货币难以保证其含金量,而变成一种方便人生活的法定产物,因此促成了有关货币本质的各种错误观点。很大程度上是他开启了近代系统研究自由银行思想的大幕。
Mises 研究货币的主观价值、流通速度、价值波动、经济核算之后,得出了商业周期理论,他认为繁荣时期的信用扩张导致市场利率偏离自然利率,此时企业家做出错误判断,出现了不当投资,而萧条期则是"中央银为调整过去的错误投资所行不得不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阶段".他主张建立百分之百准备金下的自由银行业制度,从而根除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所造成的弊病。
Hayek 针对中央银行制度进行了强有力的攻击,他认为"垄断货币发行制度造成了货币价值不稳定,进而引发周期性通货膨胀",在他看来保证实际利率与自然利率相等(即货币中性),就可以实现价格稳定和经济的自动均衡,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其所著《货币的非国家化》一书中开创性的提出了废除国家垄断货币发行、实现货币充分竞争的具体方案,将自由银行的观念系统完整的加以解释。
Rothbard 作为自由主义者试图将"古典自由主义"与"个人无政府主义"相结合,并在《金融体系的秘密》中尖锐的指出部分准备金制度是造成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通货膨胀会影响并控制着经济的发展,中央银行制度却加剧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回归金本位制、废除联邦储备制度、分离政府部门与货币部门,从而实现一种稳定的货币,这是他毕生的追求。
White 的《货币制度理论》写到货币的自由竞争不会造成货币供给的自然垄断,同时政府的垄断发行是无效率的,自由银行制度不仅可以纠正单个银行过量发行问题,还可以纠正整个银行体系过量发行问题。在面对科技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他认为现有的银行的业可以通过电子货币的发行、业务创新等方式达到私人发行货币的目的,从而推动自由银行业的实践。
第二节 自由银行业的基本特征
在完整的自由银行理论提出之前,世界上已经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自由银行业实践,它们一方面在向世人展示着自由银行业的强大生命力,另一方面也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探索自由银行业的新形式做好铺垫。
从 1727 年苏格兰皇家银行成立到 1844 年皮尔法案的实行,苏格兰的自由银行业发展可谓是风光无限。17 家有资格发行银行券的大银行通过竞争发行机制,稳定了地区的金融秩序,它们通过向银行券持有人提供延时兑付的选择性条款有效地预防了挤兑的发生。而在美国,1825 年到 1861 年南北战争战开始前的几十年中,私人银行发行货币作为市场上的主流存在,应运而生的萨福克银行体系也正是以清算各类银行券为主要目的,并以此不断衍生出存款、贷款等业务,最终成为当时最大的银行间贷款人。回到欧洲,在 1991 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之前,没有人想到欧洲各国会放弃货币主权转而在自己的国家内使用一种欧洲人共同的货币,就连最激进的Hayek 在其著作中也曾明确指出这一目标太过理想化,但事实却出乎所有人意料,欧元区为我们展现了有关自由的另一番景色,统一后的欧元改变了各国中央银行随意发行货币的"恶习",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结合自由银行思想的提出及演化,可以总结出纯粹的自由银行业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特征:1、银行业的进入和退出不受政府限制,借此保证每一个金融机构或个人自由进入银行业开办各种业务的可能性;2、不限制银行开设分支机构,从而保证银行在规模和地域上的高度自由;3、不对金融机构发行货币和存款账户进行限制,即对竞争性货币的私人发行和私人供给不做约束;4、没有利率控制,对银行的存贷款及其它相关业务利率不设任何上下线限制;5、银行在开设及日常经营过程中没有最低资本金的要求,货币发行量依靠流通的边际成本所限定;6、回归金本位制,或者采取非固定的存款准备金要求;7、没有政府名义下的存款保险,代之以货币市场相互基金等方式降低风险;8、中央银行不能以最后贷款人的身份协助银行应对经营活动危机;9、不限制银行的业务范围,使其可以从事证券承销、直接融资等业务。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与自由银行业本质联系最为密切的问题主要为货币创造主体、准备金制度、利率限制和业务范围,其它特征均与这四种关键特性密切关联,那么下面就对四大关键特性做详细阐述,讨论它们在自由银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影响和表现。
一、自由的货币创造主体
在自由银行业实践中,最突出地特点就是货币创造主体的自由化,这其中又可以概括为货币的私人发行与私人供给两个方面。
(一)私人发行
货币私人发行的成败在于社会的接受程度,通常情况下货币发行银行会设置一种最低的赎回价格,货币持有人可以在这个价格水平下自由的将新发行的 A 货币与市场上原有的其他某种货币或黄金按一定比率自由兑换,而 A 货币的发行可以选择通过兑换和贷款等形式投入市场。
一旦 A 货币成功发行并在市场上流通,那么它的币值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时银行会通过精密计算将 A 货币的价值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但这一水平并不是固定的。银行会依据公众的信赖程度调整自己的商品准备组合,以达到合适本位制。
虽然这看起来像是一种"物价本位制",但是它可以满足公众对私人发行货币的信任、保持货币的购买力,正源于此,很多发行货币的银行选择把黄金或者白银等贵金属作为本位的商品基础,更会令货币持有人感到放心。
通过 A 货币的发行,银行掌握大量其它货币,利用投资政府债券可以保证相对稳定的价值溢价,或者通过兑现而增加自身的黄金等储备商品,进一步推动 A 货币的发行。如果 A 货币受到推崇,市场上很快就会出现新的 B 货币,竞争性的发行制度会降低公众在短时间内对单一货币产生的大量需求,降低挤兑风险的发生。此外,延时兑付、额外利息等创新性的措施在竞争中可能会被采用。
不难看出,纯粹的私人货币发行通常是以金本位制为前提,通过可信赖的"锚"稳定货币的发行量,以此维持币值稳定。
(二)私人供给
货币私人发行一定意味着私人供给,但即便在货币垄断发行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存在货币的私人供给,当然其中也包括政府与私人共同的货币创造体系。
商业银行的产生改变了政府垄断货币供给的局面,它在借款人和最终贷款人之间实现了信用货币的创造,从而使货币供给由政府转层面移到银行层面。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各国纷纷取消金本位制,信用货币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展,纯粹自由银行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不复存在,自由主义者转而从"私人货币供给"角度思考自由银行的新路径。
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金融中介都是部分准备金制度下的信用创造主体,它们把借款人与出资人联系在一起,比如"影子化"的金融机构将信用扩张做到极致:各种商业票据和债权成为其货币供给的重要手段,货币从商业银行体系流出之后不会再流入其中,从而在金融创新的同时实现了信用货币的扩张,这也在另一个层面证明了私人货币供给的可行性。
二、开放的准备金制度
在本位制货币的竞争性发行中,银行必须保持货币的流动性以应对本行客户随时提现的需求。此外,在自由竞争条件下,每家银行都存在一种"客户数量的有限性",非本行的客户可能要求该行兑付其银行券或者票据,因此拥有百分之百准备金的货币更容易获得公众的信任,并保证银行在自由竞争里不断发展。这种货币发行的制约机制可以用下表简要说明。
假设淮河银行拥有价值 10,000 淮河元的黄金储备或等值政府票据,它依据此储备发行 10,000 淮河元,同时依据部分准备金制度发行 20,000 淮河元信用票据并贷给张伟,此时淮河银行的准备金比率为 1/3.张伟用此 20,000 淮河元票据向王强购买价值 20,000 淮河元的设备,并以此支付,王强如果同时也是淮河银行的客户,而且他对该货币抱有足够的信心,那么他便不会急于兑付所得货币,淮河银行可以正常运转。
然而由于客户的有限性,王强如果不是淮河银行的客户,并且他对该货币的信任度很低,那么很有可能他会要求银行将该笔货款兑换成其它货币或黄金,但从资产负债表上可以看出,淮河银行只有与 10,000 淮河元等值的黄金,因此短时间内兑付就会演变成挤兑,造成淮河银行的破产。所以,在竞争条件下,可发行货币的自由银行可能会走向百分之百准备金制度。
同时由于货币发行的全额准备,必然导致货币的信用创造通道受阻,自由竞争条件下银行可能会走向专业化、专门化,与其它投资和放贷部门分离开来,从而产生一种新的银行盈利模式。百分之百准备的合理性还在于它可以避免信贷扩张而引发的虚假繁荣,因为它限制了货币量的随意增长,保证了货币量的稳定。货币总量的变动会引发相对价格变动,进一步影响价格总水平的变化,产生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对前者的作用体现在改变相对比价之后,造成价格体系的紊乱,而并非实际价格或供求产生了变化。
虽然自由银行条件下百分之百准备金具有先天优势,但并不意味着自由银行业实践中只会存在这一种准备金制度,同样是出于对公众信任和自身名誉的考量,即便在没有准备金限制的条件下,自由银行也不会做出膨胀式的信用扩张。所以,在其日常经营过程中,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它亦可能衍生出一种"非固定准备金制度",适时调整存贷款比例,并且辅之以选择性条款和短期化贷款,分散挤兑风险。
总之,纯粹的自由银行业实践中,准备金制度也是自由的,并非一成不变,它的设定必须适应实际业务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
三、宽松的利率限制
自由银行业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自由竞争,反映在货币流通领域则是利率的自由化。自由竞争拥有不可替代的效率优势,因为它用货币的真实价格引导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如果以利率为代表的货币价格信号被中央银行强制调整,则会使市场上信息的接收者无法准确把握货币的真实供求,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导致经济波动。
自由银行相关思想认为受到管制的非均衡利率属于一种层次较低的利率形成机制,一般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利率实现经济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目的,然而长期不利于资金的合理分配。第二阶段是市场机制决定利率水平,一般出现在经济发展和金融秩序较为稳定的时期,但此时仍然包含政府限制成分。第三阶段便是自由银行实践下要求的自由化利率状态,并最终实现利率国际化。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利率自由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放弃各类管制和限制是符合历史进程的选择。
反对利率限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市场利率的相关认识上。自由银行思想强调的市场化的利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原始利率,即货币未来价值相对于现在价值的折扣率,它是人们行为主观选择的结果;2、风险因素,即对不同借款人评估后的风险补偿;3、价格贴水,主要来自对货币量变化引起的通货膨胀的预期。这三部分都是基于主观边际主义所作出的判断,带有个人主义色彩,盲目的调整利率会使它偏离人们的预期,短时间内加剧经济波动。
此外,在纯粹自由银行业流行的 19 世纪,主流的利率决定理论来自于 AdamSmith,他认为利息是借款人为取得资金所必须支付的价格,利率由供求所决定。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任何形式的利率限制便显得毫无根据。
四、自主的业务范围
现代商业银行的特许经营权是具有巨大价值的,它通过垄断经营来实现其本职功能,在准入门槛和业务范围严格限定下,保证商业银行体系稳定运行。而对于自由银行业来说,准入是没有门槛的,不论发行货币与否,所有银行在竞争条件下自由进入和退出;同时经营范围也并非固定的,每家银行可以自由决定自己的经营范围,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这种制度的合理性在于首先,这是符合"自由"观念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竞争中可以达到的自然均衡状态是最优均衡,它包含了市场上的所有信息,而政府的限制后的均衡状态不是资源的最佳配置;自由银行开设各种业务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根据资产状况、风险控制能力、市场趋势等条件,在日常经营中选择适合的业务进行推广,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其次,自由银行业实践过程中业务选择不会出现盲目性,比如竞争中并非每一家银行都发行货币,苏格兰自由银行时期发行货币的银行有只有 17 家,不发行货币的银行近百家,企业家才能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市场化的竞争中。第三,银行为实现利益最大化,通过竞争促进金融创新,加速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虽然过程中出现过类似"野猫银行"随意发行货币的现象,但终究属于个别案例,业务的灵活和多元促进了自由银行业的稳定发展。
实际上,自由银行业由于前三点特性导致业务范围可能产生局限,实践中的业务方向并不是确定的,因此业务的自由化可以让自由银行更方便的自主选择经营方式,保证银行正常发展。同时,这一时期业务的自由化需要得到监管部门的认可,实现法内自由。1838 年颁布的《纽约自由银行法》就明确规定了开设银行的一些基本限定条件,并指出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可以相互渗透,以此保证业务的基本范围。
第三节 自由银行业的实践形态
依据上述对自由银行业的基本特征和关键特性的分析,提炼出影响自由程度的要素并加以区别,按照实践中的自由程度做出划分,如下表所示。
一、完全的自由银行业实践
在最纯粹的完全自由银行实践中,货币为私人发行并由私人供给,竞争性的货币创造体系具有内生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可能会演化出百分之百准备金的银行,从而使银行为提高经营利润,创新出更多的业务类型,并帮助市场发现真实的自由利率,从而实现金融稳定。
二、较强的自由银行业实践
在货币自由发行受限的条件下,自由银行业者会主动探寻私人货币供给的有效做法,在零准备金制度或非固定的准备金制度下加速信用货币的创造,这一过程中,政府对金融创新持默许态度,并且由于市场上利率多轨制现象突出,货币将会从传统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体系流出,加速整个金融生态向自由状态转变。
三、较弱的自由银行业实践
由于货币垄断发行且限制信用创造,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直接或间接影响准备金率和利率,商业银行据此所做的业务调整经常也是无效的,在严格区分业务类型的条件下,很难做出旗帜鲜明的金融创新,自由化进程可能会集中在信息透明化以及资金流动渠道的创新方面。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系统梳理自由银行的理论要点和实践特征之后,我们看到了自由竞争中一个与现存体系截然不同的实践方式,它强调对自然均衡的不懈追求,并且认为那是最合理的制度设计。
但是我们同时也发觉到这种制度并不是完美的:它挑战着国家主权、依赖着人的主观感受,却又无法实现一个信息通道顺畅的完全竞争环境;此外,这种思想在货币如何发行、货币流通方式、自由银行业务构成、非均衡条件下利率自由化路径等等一系列问题未能给出可行的解决办法,也制约着它在那个时代的推广。过去几百年中,完全的自由银行业实践只在部分地域内发展,而且类似于一种原始状况下自然形成的金融秩序,很难证明这种体系是否顺应时代潮流并具备长久的活力。自由不等于自然,自然均衡不一定是效率最高,而自由竞争却能提高效率;自由不代表原始,自由条件下的各种金融创新丰富着金融产品,也推动着世界的发展。倘若一味追求完全自由银行实践的发展,回归金本位制、取消中央银行可能都是不现实的,甚至是倒退的;即便利率自由化确实是一种高级的利率形成机制,但它不是像自由主义者幻想的那样通过制度强制实现,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
看待自由银行的思想和实践,我们不能全盘接受,更不能全盘否定,应该在一个动态中辩证的分析它的作用。既然我们不可能回到自由银行业最初的形态之中,那么在自由化理论指导下,结合新的时代特色是否可以呈现出自由银行业实践的新模式?
如果存在新的自由化实践,那它是否会影响现有金融体系的稳定?不断丰富的自由银行业理论体系是否具备了挑战传统,或者改变现有货币政策框架的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探讨的,本文将在后半部分做逐一分析。
随着央行审计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运用信息技术审计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成为基层央行内审转型工作的重点。...
引言由2007年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危机而引起21世纪初金融危机的爆发,直至现在也为完全消除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许多相关学者研究表明,此次的全球经济危机和影子银行体系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影子银行概念的提出,迅速成为了金融界的热议话题,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一...
本文从对接战略目标、改进编制方法、加强预算管控三个方面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中小商业银行的预算管理提供支持。...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其中金融业首当其冲。在对危机的处理过程中,美国及欧洲的主要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并且运用这项制度较好地化解了当时因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所产生的大规模挤兑等银行问题。在这次危机过后...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在我国和周边国家深入的推广,我国与亚洲许多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逐步加深,以及金融业务的人民币在周边国家作为日常贸易结算也不断发展,促进了人民币区域化进程,我们应当借此机遇加快推进人民币主动输出,以更为积极的方式去推进区域货...
本文以影子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以及潜在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规范影子银行发展,确保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保障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第一章引言1.1研究背景1.1.1全球及我国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日益的提升。当人们欢快地享受着经济发展带来好处的同时,却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正在面临着急剧的恶化。大约在200万年前,全球爆发了第一次生态危机[1...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产业升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低碳金融不仅有助于国家的碳交易市场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银行自身拓宽业务渠道,增强创新能力和盈利水平,提高社会声誉,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增强国际竞...
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和意义存款保险制度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程,逐步完善和改进,在金融风险的处置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金融安全构架重要的一部分越来越被重视起来。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对符合条件的存款性金融机构,按照一定比例收取保险费...
CBDC可设计为类似于现金,由央行发行CBDC代币,以电子方式流通,仅有少量重新存回央行。与比特币一样,这种设计将使用某种形式的分布式记账技术(DLT)来验证代币的所有权链并验证支付交易,而无需央行或其他清算所直接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