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货币银行论文 >

商业银行在PPP模式中的业务机会和主要风险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18 共491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PPP模式下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探究
  【第一章】银行在PPP模式中的风险控制分析绪论
  【第二章】PPP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三章】商业银行在PPP模式中的业务机会和主要风险
  【第四章】PPP模式下商业银行的优势和主要参与方式
  【第五章】PPP模式下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PPP模式中银行风险防范研究参考文献
  
   
  第三章   商业银行在 PPP 模式中的业务机会和主要风险

  PPP 模式的广泛应用离不开商业银行的参与和支持,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发展动力和广阔机遇。同时,由于 PPP 模式的参与者和环节众多,商业银行在参与过程中也将面临很多类型的风险。

  3.1 PPP 模式与商业银行的关联性

  3.1.1 商业银行参与 PPP 模式的必要性

  由于 PPP 项目资金需求量大、占用时间长等特点,多数公司(企业)不具备或不愿意使用公司资金直接投资项目的建设和运作,需要筹措大量资金即通过项目融资的方式来获取 PPP 项目实施的主要资金。

  从 PPP 项目融资的资本构成来看,主要包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两部分。权益资本是由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投资人)提供或依法筹集,融资方式主要是股权融资,项目公司的股东通过出售或后期增发项目公司股权的方式获得资金。债务资本的融资方式主要是债权融资,项目公司通过借贷的方式,向商业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通过债权融资方式获取的资金要求按照借贷双方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本金及利息的支付。

  与国外相比,我国现阶段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发展还不成熟,企业往往不善于直接运用金融工具来筹措资金,一般会选择通过银行进行债权融资的方式,主要形式之一就是项目公司通过银行贷款获取资金。项目公司以自身资产作为抵押,经商业银行(贷款方)评估和审批后,获得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以保证项目正常运转。商业银行通过向项目公司(借款方)收取一定比例的贷款利息获得利润。同时,由于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及一些新型金融工具的应用,表外融资也渐渐成为资金获取的新方式,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界定,债权融资和表外融资将是商业银行参与 PPP 项目的主要方式。企业通过与银行的合作,一方面可以通过借贷方式筹措主要资金,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更多、更专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

  商业银行在 PPP 模式中可起到保证资金充足性和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在国家大力倡导 PPP 模式的形势下,必不能忽略商业银行的地位和重要作用,需要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到 PPP 项目中。
  
  3.1.2 PPP 模式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和业务发展特点,利息收入仍是商业银行的发展之本。以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为例,两家国有商业银行2014年的财务数据显示,工商银行利息净收入为4,935.2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8%;建设银行利息净收入为4,373.9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7%(详见下图)。可以看出,利息收入在商业银行的经营收入中占到绝对比重,是保证商业银行收益的关键,是其盈利之本。接下来,我们又对两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具体来源类型进行了分析。

  2014 年,工商银行的利息收入是 8,498.79 亿元,其中,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为6,154.88 亿元,占 72%;建设银行的利息收入是 7,391.26 亿元,其中,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为 5,328.29 亿元,占 72%.上述数据分析说明了在银行众多金融产品和服务中,贷款仍是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的资产来源,其他业务在短时期内难以取代信贷类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的核心业务地位。

  在所有贷款业务中,公司类贷款利息收入又是重中之重。以建设银行为例,2014 年末,该行境内公司类贷款和垫款余额 57,604.06 亿元,新增 3,607.75 亿元,增幅6.68%.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余额25,592.15 亿元,较上年新增2,714.82

  亿元,占公司类贷款新增的 75.25%.从贷主体来看,公司类贷款的利息收入为3,473.22 亿元,占该行贷款总额的 65%;从贷款期限来看,中长期贷款的利息收入为 2,277.42 亿元,占该行贷款总额的 43%.根据国内市场的特征和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可以预见在我国推行的 PPP模式中,公司(企业)将作为社会资本的主要代表参与到具体项目中。在 PPP项目中,这些公司(企业)的资金需求将带动商业银行公司类贷款的增长,尤其是中长期贷款的增加。同时,由于我国 PPP 模式主要应用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类项目中,发起人多为政府部门,项目组织运行相对可靠稳定,社会资本参与者多为大中型企业或国有企业,预计风险相对可控、贷款质量相对较高,参与到PPP 项目中,有利于商业银行获得稳定的利息收入。

  3.2 PPP 模式带给商业银行的新机遇

  PPP 模式通过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深度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有效缓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同时可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是未来城镇化发展和相关基建领域项目融资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 PPP 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规模较小,发展潜力巨大,今年以来国务院、发改委、财政部相继颁布多项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对 PPP 模式的推广起到了自上而下的引领作用,也将在多个方面为商业银行带来发展机遇。

  (1)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相关政府报告中均多次提出,允许和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和运营中,并获得合理收益,PPP 模式将成为未来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城镇化建设发展的一类重要模式,也是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处置以及在建项目后续资金安排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增量看,据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测算,我国 2020 年城镇化率将达到 60%,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很可能超过 42 万亿元,原有城镇化建设主要依赖财政、土地的投融资体制难以支撑大规模资金需求,而 PPP 模式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资金引入机制,未来市场机遇巨大。从存量看,截至2013 年 6 月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高达 10.9 万亿元,其中融资平台公司承担债务约 4.08 万亿元,占比达到 37%.同时,政府还在相关制度文件中明确提出,在存量政府债务中要大力推广 PPP 模式,在建项目要优先通过 PPP 模式推进,因此,已完工项目盘活资产和在建项目转型过程中也存在大量 PPP 融资需求。在过去通过政府融资平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逐步退出市场的同时,新兴的PPP 模式将成为未来银行争夺的一块巨大市场。

  (2)国有企业改革

  在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社会背景下,PPP 模式的推广有利于推动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各类资本相互融合、优势互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据悉,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如重庆市政府就提出了五大混合所有制[6]的改革路径,已与中铁建、港铁等企业就达成合作意向,8 个项目的投资总额预计可达 1000 亿元。随着未来各地混改与 PPP的两相结合与促进,将为商业银行带来一批优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和 PPP 项目公司客户,相应带来开户、结算、多元化融资安排等一系列业务机会。

  (3)交通运输体系和水利建设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是各城市群以及城市群内各城市间协调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外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在铁路、公路、城市轨道、港口、航空等领域投资需求巨大。以公路为例,未来十几年,我国计划扩大国家公路网总规模至 40.1 万公里,这将带来 4.7 万亿元的资金需求。在地方政府发债规模难以满足投资需求的情况下,PPP 模式将作为公路建设,特别是收费公路融资建设的一种有效补充。近日,在财政部发布的首批 30 个 PPP 国家示范项目中,有 8 个项目属于交通领域。此外,交通部日前下发通知力推九项改革试点,其中之一便涉及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山东、四川、安徽等地作为试点地区,正在研究 PPP 模式下的操作方式,探索和建立 PPP 项目管理及运行机制。这将为商业银行提供固定资产贷款、银团贷款、工程类保函产品、融资租赁、信托投资等综合化服务带来机遇。

  同时,水利建设也成为重点发展领域。2014 年,水利部、发改委、财政部多次提出,要将水利作为支持重点纳入财政预算中期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快速推进百余项重大水利建设项目。水利建设与 PPP投融资模式的结合,有助于引入社会资本,实现市场化运作,将可有效解决此前商业银行支持水利项目较政策性银行存在优势不足的问题,这对商业银行来说,也是难得的机遇。

  3.3 PPP 模式存在的风险

  3.3.1 主要风险

  (1)政策和法律风险

  PPP 项目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颁布新的法律法规,或对原有法律法规进行修订,这些变化可能导致项目的合法性、产品服务收费、合同协议的有效性等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项目的正常建设、运营、收费,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项目的中止和失败。其次,部分 PPP 项目中涉及到国有资产的评估和转让,如不能选择正确的评估机构和评估方法,就可能出现产权界定的不一致,从而引发多方的资产纠纷,这也是 PPP 项目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

  (2)政府方面风险

  PPP 项目过程复杂而耗时,一般需要经过多个政府部门的逐级审批,社会资本方需要与众多的政府部门进行交涉、磋商和谈判,政府部门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决策不当、审批延误、缺少配套服务、失信等现象,这会导致 PPP 项目进程放缓或受阻。为尽可能避免政府方面风险影响商业银行资产安全,要积极联合社会资本方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促进项目按序时进度建设和运营,按合同约定获得“使用者付费”及“政府付费”,必要时协助社会资本行使法律权力。

  (3)社会公众利益风险

  PPP 模式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公共服务和产品的定价问题,因为公众希望获得质优价廉的公共服务,而社会资本则追求更多的利润,两者之间就产生了矛盾点。如果政府部门在公共利益与社会资本收益之间平衡不当,导致公共服务和产品的定价水平不能真实反映项目建设与运营成本时,PPP 项目将会面临现金流不能覆盖成本的风险。例如某水厂 PPP 项目,因水价上涨的改革措施受到社会大众的反对,一直无法实施,致使社会资本方出售了其水厂股份,该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水厂股份被政府回购。

  (4)市场风险

  大部分 PPP 项目具有明确的收费基础,并且以经营收费覆盖投资成本,此类项目在前期评估论证时往往需要对项目总投资、未来现金流进行测算,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项目投资预算不足和对未来经营收费预测过于乐观的现象。此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样会对项目收费情况产生影响,当市场需求变弱,经营收费则减少,严重时会导致经营收费不能覆盖投资和运营成本,这会影响社会资本方正常的还本付息。因此,在筛选项目时,要特别加强对项目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的分析,确保未来现金流能够全额覆盖贷款本息,同时加强资金监管,开立监管专户,确保项目收益优先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5)合同履约风险

  合同是规范 PPP 项目合作各方权利与义务,约束各方承担责任的契约文本,更是现阶段 PPP 项目赖以规范运作的法律依据,因此对于 PPP 项目的成败至关重要。现阶段,我国对 PPP 项目合同管理方面的政策制度还比较欠缺,合同文本的规范性、合同执行中的连续性以及合同条款的约束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一些 PPP 项目由于合同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合同文本设计中存在漏洞和歧义内容,为日后合同的执行留下了风险隐患。

  另外,对于期限较长的 PPP 合同而言,其长期有效执行存在一定风险。例如,政府机构的精简和调整使得原本具有行政职能的政府机构转变为没有行政职能的公司,其原有授予社会资本的权利以及财政补贴、收费标准等能否妥善处理存在不确定性。

  最后,已签订的合同条款是否能被完全履行,也是现实中很难避免的风险。有时,因为某一合同条款在执行中产生分歧,或者合同未对某些变化作出预测性的说明,这些情况都可能影响到合同条款的最终落实,使合作难以为继。PPP 项目合同是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要尽早介入合同谈判过程,全面掌握投资规模、工程投标、资金预算等情况,加大对合同条款的审查力度。同时,要及时关注各行业管理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合同范本及各地政府制定的合同文本。

  3.3.2 各阶段的关键风险点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PPP 项目由于参与者众多、环节多、情况复杂,在项目各个阶段都存在着不同程度风险隐患,为便于商业银行识别和管理各阶段的风险,准确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我们按照 PPP 项目阶段和常见的八种风险类型对PPP 项目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了梳理。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货币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