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宏观经济学论文 >

均等性转移支付下地方政府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调控能力(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09 共7484字

  
  根据 《中国财政年鉴》公布的数据,一般性转移支付占均等性转移支付的比重从1995年的11. 5%增加到2012年的47. 20%; 专项转移支付占转移支付的比重从1995年的14. 80%增加到2012年的41. 50%; 税收返还占均等性转移支付的比重从1995年的73. 70%下降到2012年的11. 30%,即中国均等性转移支付结构已经由税收返还为主向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为主调整。
  
  表1给出了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均等性转移支付总额、人均均等性转移支付值以及均等性转移支付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从表1中可以看出,四川和河南获得的均等性转移支付最多,分别为2 915. 62亿元和2 824. 17亿元; 天津、上海和北京获得的均等性转移支付最少,分别为369. 78亿元、430. 65亿元和512. 31亿元。总体而言,西部地区省份人均均等性转移支付值和均等性转移支付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而东部沿海地区省份的人均均等性转移支付值以及均等性转移支付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较低。
  
  例如,人均均等性转移支付值最高的3个省份是西藏、青海和宁夏,分别为26 139. 07元、14 643. 30元和8 321. 67元; 人均均等性转移支付最低的3个省份是广东、江苏和浙江,分别为1 154. 81元、1 439. 31元和1 513. 09元。均等性转移支付占财政支出比重最高的3个省份是西藏、甘肃和青海,分别是88. 82% 、73. 04%和72. 41%; 均等性转移支付占财政支出比重最低的3个省份是上海、北京和江苏,分别是10. 29% 、13. 90%和16. 22% .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不同地区对均等性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差别较大,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主要依赖于均等性转移支付,而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对均等性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较低。
  

  
  中国不同省份对中央均等性转移支付依赖程度的变化趋势也差别较大。本文用各省份2012年均等性转移支付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减去1995年均等性转移支付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衡量从1995-2012年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均等性转移支付依赖程度的变化趋势。
  
  我们发现,11个省份对均等性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在下降,20个省份对均等性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在增加。对均等性转移支付依赖程度下降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北京对均等性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下降最大,而对均等性转移支付依赖程度增加的省份几乎都是中西部省份。
  
  三、模型设定和指标选取。
  
  ( 一) 模型设定。
  
  本文通过构建回归方程考察均等性转移支付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方程如下:
  

  
  其中,Volatilityit表示第i省份第t年的经济波动;Transferit表示第i省份第t年的均等性转移支付;Xit表示对经济波动有影响的其他变量,根据通常的设定,这里主要包括政府规模、技术创新、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迁和开放性程度等指标;εit表示随机扰动项。
  
  ( 二) 指标选取。
  
  本文关注的被解释变量是经济波动。现有研究通常用经济增长率的标准差来表示经济波动,一些学者认为经济增长标准差不能有效反映经济波动,Tang等[11]以标准差衡量经济波动时,选取样本期间内经济波动差别很大,标准差值只能反映整体情况,并不能反映全部样本期间内经济波动路径的差异,也有研究通过HP滤波来计算经济波动。
  
  本文结合以上两种思路,通过两种方法来衡量经济波动。本文通过HP滤波来估算经济波动。借鉴干春晖等[12]的方法,通过如下的方法估计经济波动:
  

  
  其中,lnyit表示实际GDP取自然对数;lny*it表示潜在产出,即增长的趋势成分;lnyit- lny*( )it为产出缺口,表示经济增长的周期成分;λ表示趋势成分波动的惩罚因子,由于是年度数据,借鉴Ravn和Uhlig[13]的研究成果,本文取λ值为100.
  
  借鉴Ramey和Ramey[14]、周业安和章泉[15]的思路,本文用经济增长率的标准差表示经济波动。将1995-2012年划分为3个时间段:1995-2000年、2001-2006年、2007-2012年,每个时段跨度为6年,计算6年人均GDP增长率的标准误用以表示经济波动。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宏观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