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宏观经济学论文 >

均等性转移支付下地方政府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调控能力(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09 共7484字

  
  借鉴付文林和沈坤荣[10]的思路,本文用地方得到的中央补助收入减去地方上解中央支出得到中央对地方的净均等性转移支付,再用净均等性转移支付除以地方财政支出表示均等性转移支付规模,这反映了地方政府对均等性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该值越大,表明地方政府对均等性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越高。
  
  根据通常的设定,用政府支出除以GDP表示政府规模; 用进出口总额除以GDP表示开放性水平; 用每万人的专利申请数表示技术创新; 用第三产业增加值除以GDP表示产业发展水平; 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除以GDP表示金融发展水平。
  
  均等性转移支付数据根据历年《中国财政年鉴》各省份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决算总表中提供的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其他数据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原始数据整理计算而得。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的样本区间是1995-2012年。
  

  
  四、经验分析与结果。
  
  由于是面板数据模型,本文分别通过固定效应方法和随机效应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中的回归 (1) 和回归 (2) 所示。可以看出,均等性转移支付对应的系数显着为负,这说明均等性转移支付对经济波动始终具有负向影响。
  
  可能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核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考虑,其有激励动机维持辖区内宏观经济稳定; 均等性转移支付放松了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使地方政府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能力增强,地方政府会采取一系列措施维持宏观经济稳定。
  
  例如,当经济衰退时,均等性转移支付使地方政府有充足的财力,可以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应对经济衰退,减缓经济下行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冲击,熨平经济波动。为考察均等性转移支付对宏观经济波 动 的 影 响 是 否 稳 健 (Robust) , 本 文 用 经济增长率的标准差表示经济波动,进行稳健性分析,结果如表2中的回归 (3) 和回归 (4) 所示。
  
  可以看出,均等性转移支付对应的系数仍显着为负,即均等性转移支付规模越大,经济波动越小,这说明本文的结论是稳健的。不同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地方政府对政府均等性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也差别较大。Checherita - Westphal和Rother[16]以及Devarajan等[17]的研究都发现,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均等性转移支付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之间是否差别较大? 为此本文区分了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分别考察均等性转移支付对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 中西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如表3的回归 (1)-回归 (4) 所示,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均等性转移支付对应的系数均显着为负,这说明均等性转移支付对经济波动有抑制作用。
  

  
  付文林和沈坤荣[10]的研究表明,在2002年所得税分享制度改革之前,以税收返还为主的转移支付制度倾向于保护各地区既得的财政利益,总体上中央对地方的均等性转移支付规模较为有限,2002年之后随着一般性均等性转移支付的不断增加,均等性转移支付在平衡不同地区之间财力均衡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里的问题是,维护地方既得利益为主的均等性转移支付和协调地区财力均衡为主的均等性转移支付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本文将样本区间划分为1995-2002年和2003-2012年两个时间段,分别考察两个样本时间段内均等性转移支付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如表3的回归 (5)-回归 (8) 所示。
  
  可以看出两个样本区间内均等性转移支付的系数都显着为负,即均等性转移支付有利于减缓宏观经济波动。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研究大多发现均等性转移支付没有实现预期设定的目标。例如,马拴友和于红霞[1]发现均等性转移支付不利于地区之间的经济收敛,尹恒等[2]发现均等性转移支付不利于地区之间的财力均等化,范子英和张军[6 - 7]发现均等性转移支付并没有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而本文的研究发现均等性转移支付有利于减缓宏观经济波动,这为均等性转移支付的合理化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和依据。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宏观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