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宏观经济学论文 >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路径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06-28 共3614字
论文摘要

  一、目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进出口贸易都受到严格的管制,对外贸易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迅速起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中间,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从建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开发区等特殊经济区域,到进出口管理与经营政策、外汇政策等方面试点实行更灵活、更优惠的特殊政策,再到正式加入 WTO,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接下来将分析近两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

  (一)全面恢复进出口,继续改善贸易平衡的状况

  2011 年我国外贸运作呈现了以下的特点:一是进出口全面恢复。近期同比增速逐步回落。2011 年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 34.7%;其中出口 15779.3 亿元,增长 38.7%;贸易顺差为 1831 亿美元,同比减少 6.4%。这既得益于国内外环境整体有所改善和稳出口、扩进口政策效应继续显现,更与我国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结构符合国际市场需求恢复路径密切相关;二是贸易平衡状况继续改善,结构性特征明显。2011 年以来,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国内需求持续增加,国家积极采取扩大进口措施、组织开展贸易投资促进活动。加上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反弹等因素,前三季度我国进口增速比出口增速高 8.4 个百分点。进口快速增长使我国的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受现有国际分工格局和我国加工贸易比重较大等结构性因素影响,我国的贸易顺差在贸易方式和国别地区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二)进出口增速趋于稳定,相应措施成效显现

  2012 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2012 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 18399.4 亿美元,同比增长 8.1%,比上年同期回落 17.7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 9545 亿美元,增长 9.3%,比去年同期回落 18.4 个百分点;进口 8854.5 亿美元,增长 6.5%,比去年同期回落 17.3 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在较快回落后逐渐趋于平稳。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货物量 16.9 亿吨,同比增长 10.4%,其中出口货物量为 6.5 亿吨,同比下降 0.3%;进口货物量为 10.4 亿吨,同比增长 18.2%。其中,6 月份出口货物量下降尤为突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8.6%。2012 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额增速的快速回落主要受出口货量的下降影响,而进口额增速的快速回落更主要的是受进口价格的下降影响。由此可以看出,严重的萎缩的国际市场需求和部分进口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成为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速放缓的两大推手。

  二、对通货膨胀的简述

  狭义的通货膨胀通常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物价总水平全面的、持续的、公开的上涨。这一定义将通货膨胀等同于物价上涨。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第一,物价上涨是指社会物价总水平的全面上涨;第二,物价的上涨是持续的;第三,这种物价的上涨是公开的;广义的通货膨胀除了包括狭义通货膨胀之外,还包括隐蔽型的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由于通货膨胀的成因有不同,国内外经济学家大致将通货膨胀的定义分成两类:一类观点认为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性普遍上升的经济过程;另一类观点认为只有货币数量过度增长引起的物价上升才称为通货膨胀,即流通中的货币超过实际货币需求量,引起价格总水平持续性普遍上升的经济现象。而本文比较支持的定义是:

  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给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总水平持续、普遍上升的经济现象。据相关调查,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将贯穿至 2013 年年中,高物价压力下,食品和日用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已经成了人们最关注的话题,流通性过剩和通货膨胀被更多的提及,通货膨胀问题作为关乎到民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从根本上影响着广大群众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更关系到整个社会安定团结。

  三、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路径

  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有多种影响路径,而且各路径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一般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路径有以下几条:

  (一)需求供给的路径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在这里,我们把一个国家比作成一个生产企业,该企业生产目前市场上急需的某种产品,并假定在短期内该企业的生产规模不会改变。初始阶段,该企业的生产能力很强,即使市场需求增加了,产品的价格也会保持不变。然而随着产量的增加该企业的有限生产资料会显得相对不足,产品成本就会增加,随之产品的价格也会提高。该企业的产量增加一直持续到所有生产资料全部得到利用为止。此时,商品供应量一定,需求增加,价格就会提高。

  此外,别国国内的通货膨胀也会通过需求途径借助于国际贸易的形式传到另一国。一个国家一旦出现商品的过度需求,必然会引起物价全面上涨,在这种情况下,通货膨胀的国家的价格要高于另一些国家,于是通货膨胀的国家就从另一些国家购进商品,输出商品的国家由于出口增多,需求增多,刺激出口国产量增加,当出口国劳动力达到充分就业,机器设备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产量不能再增加时,这样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过度需求就传播到其他国家,也就是将通货膨胀传播到其他国家。

  (二)货币供给的路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国际间货币的替代性加强,一国的货币供应是国内信贷和外汇储备之和。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长期大量的对外贸易顺差,而形成巨额外汇储备时,国内市场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方面,商品从国内市场被大量输出到国外;但另一方面,为维护汇率稳定,中央银行要收购出口所得外汇,增加货币投放。这样,会造成流通中通货过多。另外,当国外资本大量流入而引起国际收支顺差过大时,也需要增发大量本国货币,以收购外汇,从而也会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过多,中央银行就必须采取有效的冲销措施来控制国内货币的信贷规模,但由于央行操作工具有限,操作能力不强,由于外资流入引起的外汇储备的增加,必需伴之以人民币外汇兑款的相应增加,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三)成本的路径

  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资源和原材料,原材料、燃料、机械及运输设备的进口量在总进口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当国外这些生产要素价格变动时,就会通过成本途径传播到国内。而且,我国进口的这些原料和燃料涉及的产业链比较长,因此,根据双重加价原理,进口原料和燃料的价格上涨将会沿着各自涉及的的产业链条一级一级的传导下去,最终引起整个社会产品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这种逐次传导的价格上涨机制一旦失控,就会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根据统计局的解释,国际通胀对中国的传导,主要是通过“两油”(石油和粮油)和铁矿石价格的传导。

  研究表明,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将大体沿着这样一条产业链,以对整个国内价格体系发生作用:首先,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将导致国内成品油和有机化工产品的价格上升,而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又会引起交通运输、用油工业品以及居民燃气价格的上涨;其次,有机化工产品价格的上涨则与国际原油价格同步,随着有机化工产品价格的上涨,其下游的塑料、橡胶和化纤等工业中间品的价格也将进一步上升,并由此一步一步向下传导,最终引起整个社会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这种逐次传导的价格上涨机制一旦失控,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映,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四、面对对外贸易引发通货膨胀的建议

  (一)加快产业结构迅速发展升级

  据统计,中国的标准煤、钢材和水泥消耗量较大。此外,污染的外部成本也愈发沉重,这种高投入、高耗能的增长方式已经完成了历史任务,不适应中国的持续发展。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国际原材料一直居高不下的压力下,经济增长会大大减缓。因此政府一定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找到新的增长点。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政府还应当着重引导东部丧失优势的产业向成本更加低廉的中西部转移,这样既能保证产值又能促进中西部就业、消费和投资。

  (二)缩小对外贸易的顺差,平衡国际收支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既带来了货币量的增长,同时也引起了通货膨胀现象。对于进出口贸易来说,无论是顺差过大还是逆差过大,都会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带来风险和不确定性。要通过中国不断加大从国外的进口力度,并不断放开对一些产品的进口限制,努力克服进出口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保证外汇储备的必要数量的同时,将外汇储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保持流通货币数量上的稳定,从而达到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总之,就是在保证对外贸易的畅通的前提下,就应缩小贸易顺差,保证收支平衡。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高鹤.中国通货膨胀:特征、逻辑与趋势策略探讨[J].首席财务官,2007,(10).
  [3]王顺华.抑制通货膨胀和治理通货紧缩[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4]梅新育.中国通货膨胀压力的根源及其影响[J].新理财,2007,(09).
  [5]余珊萍.论开放经济下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宏观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