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历程梳理(3)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1-15 共10718字
(3)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社会实力、转型绩效、接续替代产业选择、生命周期优化调控等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定性和定量的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方向及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对策、转型效果、接续替代产业选择方 向 和 生 命 周 期 优 化 调 控 潜 力 的 提 升 机 制等[47,59-62].
(4)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要通过将模糊的、难以量化的政府行为和经济综合发展状况等进行量化处理,运用综合模糊评判法进行有效分析[46,63].
(5)其他方法。很多研究还尝试了结合运用其他方法,包括变异系数法、德尔菲法、能值分析法、相关分 析 方 法 及 区 位 熵 分 析 法 等,均 取 得 较 好 效果[47,51,61,63-64].
以上研究方法中以单一应用某种方法为主,少数研究将多种方法结合用于研究和分析。
2.3.9 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焦华富等较早的对西方资源型城镇研究的理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应结合社会学和统计学,注重理论性的规范研究及构造模型[11].沈镭从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演进、城市功能发展与完善、城市空间扩张3个角度阐述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理论[30].樊杰等将矿业城市持续发展理论归纳为哈特威克-索洛法则、矿城发育规律理论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阶段理论[22];于光系统阐述了矿业城市转型的传统理论和现代理论,前者包括基于城市发展规律、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经济发展的传统理论,后者包括基于循环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和谐发展的现代理论;结合科学发展观,创造性的提出区域和谐发展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理论[65].王开盛总结了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的理论基础包括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理论、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56].
还有研究者结合协同学理论、城市经营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系统论等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模式、政策建议进行研究[66-68].总体看来,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与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需求,新理论缺乏大量验证,传统理论很难因地制宜的良好运用,需要结合中国特色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创新[69].
2.4转型集中实践研究阶段
从2014年起到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制定了《全 国资源型城市 可 持 续 发 展 规 划(2013-2020年)》,未来141个成熟型资源城市将面临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对于具体城市某个城市根据成熟的理论方法,因地制宜地选择产业转型方向的研究将更多地应用于实践。
3 讨论与结论
国外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开始较早,成熟案例较多,指导理论丰富,但多集中于21世纪以前,且其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等条件与我国差别较大。全球经济动荡的新形势下,在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实现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较晚,阶段性较为明显,以第三阶段最为突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阶段可进一步划分和总结。
国内研究的内容方面,对资源型城市概念的定量界定 有 待 于 进 一 步 完 善,可 选 取 资 源 型 产 业 对GDP和财政收入贡献率、带动就业和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社会与环境效益等界定指标;需加强21世纪以后国外资源型城市对比研究,对我国的研究和实践更具指导意义;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研究中的3种模式中以产业多元化发展模式为最优,但如何因地制宜的选择和改进转型模式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重点研究的问题;资源型城市转型前、中、后期的区分、各阶段产业选择和发展策略、符合地方实际产业政策的制定将成为核心问题;研究方法上在前阶段以定性分析的描述性研究占多数,后阶段逐渐出现定量计算的实证研究,应不断强化定量研究,将研究成果精细化;在不断将已有学科理论和技术方法运用到资源型城市 转型与 可 持续发展研 究实 际 中外,应更多地结合中国特色,强化创造性理论规范研究,理论结合实践将大力推进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社会等多个方面,国内外均有较多专题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国内第三阶段的研究内容,并对文中各部分进行了讨论,认为在后续的研究中应不断建立和完善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体系,创立和引入更加有效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不断创新和总结转型模式与模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Z].2013.
[2]李国平,黄国勇。产业转型的国内研究综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8(2):54-58.
[3]刘海滨,孙秀静,曾祥渭。我国矿业城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综述[J].煤炭经济研究,2006,(11):8-10.
[4]闫丽珍,闵庆文,成升魁。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研究进展[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6,26(3):1-3.
[5]赵景海。我国资源型 城 市 发 展 研 究 进 展 综 述[J].城 市 发展研究,2006,13(3):86-91.
[6]钱凯。资源型城市可 持 续 发 展 的 研 究 综 述[J].经 济 研 究参考,2009,(24):37-43.
[7]王联勋。国内资源型 城 市 旅 游 业 发 展 研 究 综 述[J].经 济师,2009,(3):287-289.
[8]曹芳萍,丛艳,秦涛。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 综 述[J].管 理 科 学 文 摘,2007,(9):115-117.
[9]赵西三,王中亚。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24(9):28-31.
[10]王开盛。我国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的发展模式文献综述[J].时代经贸,2012,(2):45.
[11]焦华富,陆林。西方资源型城镇研究的进展[J].自 然 资源学报,2000,15(3):291-296.
[12]柳泽,周文生,姚涵。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研究综述[J].中 国 人 口·资 源 与 环 境,2011,21(11):161-168.
[13]李晟晖。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研究---以德国鲁尔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4):94-97.
[14]黄溶冰,刘国禹,丁艳。休斯敦、鲁尔和洛林的转型策略及启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6):592-594.
[15]余际从,李凤。国外矿产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可供借鉴的做法经验和教训[J].中国矿业,2004,13(2):15-18.
[16]马洪云,汪安佑。发达国家矿业城市经济转型模式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19(5):18-20.
[17]纪玉山,赵天石,贾成中。国外石油城市的经济转型及经验借鉴[J].经济纵横,2006,(1):41-45.
[18]李文彦。矿产资源条件对形成地区工业体系与工业基地特点的作用[A].中 国 地 理 学 会1978年 经 济 地 理 专 业学术会议论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19]樊杰。我国煤矿城市产业结构转换问题研究[J].地理学报,1993,48(3):218-226.
[20]刘随臣,袁国华,胡小平。矿业城市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1996,9(5):16-20.
[21]沈镭。河西走廊矿业城市资源多元化开发战略初探[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1995,8(6):16-22.
[22]樊杰,孙威,傅小锋。我国矿业城市持续发展的问题、成因与策略[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1):68-77.
[23]汪 安 佑,余 际 从。老 年 矿 业 城 市 发 展 接 续 产 业 的 思 考[J].资源·产业,2005,7(3):72-75.
[24]杜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障的策略转换与制度构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2):88-93.
[25]黄溶冰。资源型城市如何摆脱“资源诅咒”[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25(3):92-96.
[26]焦 华 富,赵 静。科 学 发 展 观 与 资 源 型 城 市 可 持 续 发 展[J].城市问题,2006,(1):61-65.
[27]尹牧。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28]宋月君,吴胜军,冯奇,等。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回顾与探讨[J].资源与产业,2007,9(6):8-11.
[29]张茂胜,张茂忠。西部资源型工矿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1):56-59.
[30]沈镭。我国资源 型 城 市 转 型 的 理 论 与 案 例 研 究[D].北京:中国 科 学 院 研 究 生 院(地 理 科 学 与 资 源 研 究 所),2005.
[31]丁湘城,张颖。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8,17(3):70-76.
[32]李猛,张米尔。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国际比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1):16-20.
[33]朱青,罗志红。国内外矿业城市转型政策的比较与借鉴[J].中国矿业,2007,16(12):15-18.
[34]张冬冬。国 外 资 源 型 城 市 产 业 转 型 及 其 对 我 国 的 启 示[J].资源与产业,2009,11(3):8-11.
[35]郑伯红,廖荣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演变与调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2):95-98.
[36]张耀军,成升魁,闵庆文。全球化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3):249-258.
[37]鲍超,方创琳。我国矿业城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思路与模式---东 营、焦 作、克 拉 玛 依 市 资 源 开 发 利用的经验与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2006,21(6):900-909.
[38]郝戊,仇欣欣。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研 究---以 内 蒙 古为例[J].发展研究,2012,(5):113-116.
[39]钱勇,赵静。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税收政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487-489.
[40]田金玲。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沈阳:东北财经大学,2006.
[41]祝遵宏。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6):37-40.
[42]胥洪婷。促进我国成长期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43]苏力特。西部资源型城市就业政策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大学,2010.
[44]侯振明,张晓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政府的作用与职责[J].理论界,2005,(2):193-194.
[45]侯振明。煤 炭 资 源 型 城 市 可 持 续 发 展 及 政 府 作 用 研 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2):68-70.
[46]李建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6.
[47]朱爱琴,曾菊新,唐承财,等。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测评[J].人文地理,2013,(5):69-75.
[48]刘海滨,刘 振 灵,张 天 森。基 于 动 态SSA模 型 的 辽 宁 中部城市群产业结 构 演 化 分 析[J].工 业 技 术 经 济,2007,26(12):15-18.
[49]汤天滋。我国煤炭产区产业转型新论---借鉴法国洛林和我国辽宁经验开拓煤炭产业转型新路 径[J].中 国 软科学,2000,(10):75-79.
[50]辽宁工业转型研究课题组。区域(辽宁)煤炭产业转型理论与数学模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5):92-97.
[51]樊杰,孙威,王玉平。“矿产资源-基础工业”发展战略的综合集成研究---以 中 国 东 部 地 区 为 例[J].中 国 矿 业大学学报,2004,33(4):462-467.
[52]臧淑英,智瑞芝,孙学孟。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以黑 龙 江 省 石 油 城 市 大 庆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6,26(4):420-425.
[53]任玉琨。基于博弈模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分析---以油气资源 型 城 市 产 业 转 型 为 例[J].经 济 问 题 探 索,2009,(4):55-60.
[54]李春林,何成辉,张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弹性模型[J].商业研究,2005,(19):10-12.
[55]程嘉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政策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3):56-59.
[56]王开盛。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3.
[57]姚晓艳。高新区建设和关中经济带产业转型与空间重组[D].西安:西北大学,2004.
[58]王拥华。基于SWOT分析的石油城 市 人 才 发 展 战 略 研究---以山 东 省 东 营 市 为 例[J].科 学 与 管 理,2007,(5):28-30.
[59]张宏军,高志刚。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资源性城市产业转型研 究---以 新 疆 克 拉 玛 依 市 为 例[J].干 旱区地理,2005,28(3):409-413.
[60]余际从,郭巍。层次分析法在西部矿产资源接替选区经济社会综合评价 中 的 应 用[J].中 国 矿 业,2009,18(1):50-54.
[61]车晓翠,张平宇。基于多种量化方法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绩效 评 价---以 大 庆 市 为 例[J].工 业 技 术 经 济,2011,(2):129-136.
[62]周丽娜,焦华富。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选择研究[J].中国煤炭,2013,39(5):15-20.
[63]马强,洪定军,冯立刚,等。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在资源型 城 市 可 持 续 发 展 研 究 中 的 应 用[J].时 代 经 贸,2011,(17):150-151.
[64]张耀军,成升魁,闵庆文,等。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3):218-222.
[65]于光。矿业城市 经 济 转 型 理 论 与 评 价 方 法 研 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7.
[66]黄溶冰。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的熵与自组织[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64-68.
[67]黄溶冰,王丽艳。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城市经营视角的解读[J].中国行政管理,2009,(2):75-78.
[68]姚致祥,陈怀录。系统论视角下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金昌市为例[J].规划师,2007,23(12):84-88.
[69]杨振超。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理论研究述评[J].上海经济研究,2010,(6):67-73.
相关内容推荐
-
陕西省城市间可持续发展的比较与协调
0引言城市不仅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物质文明建设、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城市经历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发展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高密度人口、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高生态退化、低社会进步等一系列人...
-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特色与转型发展策略
资源型城市是因资源开采而兴起,继而在生活聚居区基础上延伸形成的城市群落。这类城市一般形成时间较短,与传统商业城市在历史积淀、产业模式、人口构成等方面有很大不同。...
-
资源型城市解决“资源诅咒”和“生态赤字”的
一、地方资源诅咒及生态赤字问题地方生态赤字表明了一个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制度体系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对当地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当地自然环境的急剧恶化问题。我国陕西省榆林市,甘肃省白银市,辽宁省抚顺市,四川古蔺县等地区,曾因富饶的铜、煤...
-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探析
中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能源资源被消耗,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特别是在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顺利完成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任务...
-
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与启迪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虽然早在1980年代,国际社会就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和途径一直在探索之中,科研界也试图用具体的科学问题阐述和实现这一目标。随着2020年的到来,全球将约有60%的人口集中在城市,越来越多...
-
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结论与参考
参考文献[1]王胜今,景跃军。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2]钟水映,简新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王青云。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4]孙雅静。资源型城市转...
-
福建房地产过热与城市可持续的矛盾及协调对策
目前,我国学者对房地产开发过热的文献主要集中于房地产过热的定义、现象、判断、原因、危害和对策等方面。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福建房地产过热与城市可持续的矛盾及协调对策的可持续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原标题:福建省房地产开发过热与城...
-
德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体制与启示
德国的城市化进程晚于英、法等国,但却是世界上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至1910年,德国城市总人口达到3,897.1万,占总人口的60%,已经基本实现现代化。但是,受战争等的影响,直到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德国才正式开始比较系统地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总...
-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演变与绿色城市内涵
绿色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全新理念,是现阶段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能源危机以及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演变与绿色城市内涵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
-
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模式应用研究绪论
第1章绪论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为特征的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