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区域一体化:建立无障碍共同市场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各个城市群之间应由从竞争向协作的一体化发展转变。一方面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强化基础设施连接,推动基础设施联网、共建共享;另一方面针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传统农区的现实,区域内政府应加大革新力度,形成要素配置的一体化机制,尤其是加快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并结合户籍改革,积极推进区域内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科技、信息、人力、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而实现与其他城市群之间的优势互补与内在激励,推动区域一体化,使区域融入到整个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发展格局中。
(五)服务现代化:完善政府支持体系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需要形成超越以区域内某一个地方政府为应对主体的传统思维和体制,超前谋划解决阻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大市场的公共问题,特别是要积极应对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行政区经济、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不匹配、区域规划、产业调整等公共问题。
三、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视野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对策
关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对接长江中游城市群,许多学者都提出了有成效的对策。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区域一体化三个角度提出六点建议。
(一)以精准农业发展为着力点,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发展精准农业,提升区域农业发展质量,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打造成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的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和休闲农业基地[8].一是建立健全精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形成科技指导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精准农业发展机制,实现湖区资源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依靠科技“裂变”,化自然资源优势为经济强势。二是结合洞庭湖区资源禀赋特征,选准项目,着重开展节肥、节水、控制病虫害与杂草的节药措施的试验和推广,并加快以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精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三是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湖区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和消费热点,大力发展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产品,形成独具洞庭湖区特色的“一村一品”,并打造品牌农业,发展农业品牌。
(二)以产业生态化发展为着力点,发展绿色工业体系
首先是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并与武汉城市群生物医药、生物农业配套和协作,发展饲料加工、医药生物、食品加工业等低排放、低能耗的消费品工业,加快建立具有环境标志的绿色产品制度。其次是与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的电子信息工业、机械装备工业配套和协作,发展工程机械和汽车配件、电子产品配件和农机装备制造业,实现产业对接和区域融合。再次是合理利用洞庭湖区丰富的芦苇资源和洞庭湖大环境容量,优化石化工业和造纸产业布局,淘汰陈旧设备和技术,进行产业生态化改造,推进石化工业和造纸产业绿色化、高级化发展。第四是充分利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两型洼地”优势,吸纳武汉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的科技优势发展环保产业,特别是将大气污染治理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列入“十三五”规划,给予技术鼓励、税收等方面的产业政策扶持,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产业快速发展,以利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在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格局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第五是依据自然生态系统循环与共生原理,形成上述产业内部的各企业节点之间共享资源与交换产业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并建立、完善适应湖区工业生态化、循环化发展的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体系,提升工业发展质量水平。
(三)以服务低碳化发展为着力点,打造现代服务体系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应加快生态建设与服务业对接,利用生态规律,积极调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服务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实现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一是加快环湖公路和湖区港口码头建设,建成以水运为主的洞庭湖绿色物流综合体系。二是加快建设低碳化发展的城陵矶港综合保税区,建成集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绿色生态港口功能于一体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大宗产品绿色通关的商贸物流集散区,大力发展绿色大湖口岸贸易。三是高标准建设集名水、名地、名山、名楼和名人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品牌、生态旅游度假区,建立洞庭湖旅游战略联盟,打造对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无障碍旅游区和环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化洞庭湖旅游资源优势为旅游经济强势,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巨大消费群体,放大旅游经济效应。
(四)以全域循环体系建设为着力点,推进社会“大循环”建设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应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污(废)水处理、秸秆和垃圾焚烧发电等资源化利用重点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社会资源分类、回收和处理系统,促进社会资源的规模化、高值化和清洁安全再利用;建立旧件逆向物流体系,建成集生产、回收利用、资源化、再制造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制度是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社会“大循环”建设的关键抓手,应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层面,彻底清理现行与循环经济基本法、综合法和专项立法相抵触的法律、规章、条例;修改、完善对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的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税收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建立涵括行业资源技术标准体系,设置行业准入门槛,保证湖区的资源环境安全;建立资源节约及循环利用产品有限准入制度,建立泛区域政府绿色采购清单,优先采购循环产品。
(五)以新型城镇化体系构建为着力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应从区域城镇区位、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和自然历史条件出发,将环洞庭湖区各区县划分为跨越发展、率先发展、借力发展、转型发展等多种类型,实现区县差异化、均衡化发展,使其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链上重要一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构筑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重点的梯次分明、功能协调、多重互补、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体系。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产业带动、园区吸纳、合作共建等多种模式,建设一批资源有序开发、生态产业带动、区域特色鲜明、功能设施完备的小城镇群体和重点镇。抓住国家将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向农村的契机,用活、用足各类政策,统筹城乡基础建设投入,建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统筹发展城乡教育、城乡医疗保障和城乡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加快推进以激活生产要素为突破点的农村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融资服务创新等新型城镇化配套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六)以推动区域一体化为着力点,推动行政体制改革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应针对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所存在的区域规划、产业布局、应急处置、生态协作、基础设施等领域联通不畅问题,成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跨市级行政区域的协调机构,并赋予这类机构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内各方具有相应的约束力,制定出能妥善平衡区域内各市级政府利益的行政、财政规则;设立由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方共同参与的工作团队,分别负责各阶段的执行、检查、评估、改善等,以保证问题的切实解决与长期稳定需要;建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形成解决区域公共问题所需资金的成本分摊机制以及区域协作利益分享机制[9];加快构建政府、市场、公众的多元参与机制,推进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的多元协作;适应当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省直管县”改革发展趋势,积极鼓励诸如“扩权强县”“郊县改区”等行政体制改革设计,降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域内一体化的制度成本,加快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参考文献:
[1] 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282-289.
[2] 彭新宇。湖南省农村“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及体制机制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11(4):101-105.
[3] 徐亚平,徐典波。东洞庭湖惊现“绝户网”[N].湖南日报,2015-10-03.
[4] 2012 年度湖南省环境状况公报[N].湖南日报,2013-06-06(11)。
3.32013年辽宁省与其它省(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对比分析本小节是从纵向层面对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即主要针对2013年辽宁省与其它30个省(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所釆用的数据主要源自各省统计局2014年统计年鉴(统计公报)、20...
摘要作为老工业基地,辽宁省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而发展循环经济是进行老工业基地改造,产业结构调整,解决环境污染,促进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是当前国际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
引言化工产业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繁荣、进步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在短短百年历史中,化工的发展早已超越了人类的预想,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当前化工发展中最严峻的问题是化工产业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
第4章松原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4.1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松原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在参考现有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松原市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数据的合理性和可获得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松原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包括...
法的变更与发展取决于一定经济基础的变更与发展。由于我国服务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尚处探索阶段,相应的制约了相关法制建设的进步。但是,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反思的产物,是一种先进的、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仅仅依靠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倡...
第5章推进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产业结构水平、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经济发展政策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循环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本章结合我省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主要制约因素的分析,参考...
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循环经济应运而生.循环经济一提出,便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所谓循环经济就是集中在清洁绿色生产、零污染、零排放、生态产业园产业结构以及运行机制的构建等多个方面的生态经济模式.本文就针...
第4章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综述通过横向、纵向对比分析结果可以明确,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趋好。自2002年被国家设立为循环经济发展试点省以来,辽宁省能够充分发挥有其自身在自然、历史、区位、资源、生态等方面优势,注重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
第3章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效果分析分析循环经济发展的效果,要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构建出适用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反映出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个基本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到我省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质量...
一、概念方面城市生活垃圾所指的是,在城市范围内,居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以及其为这个城市服务而产生的各种固体废弃物,涵盖居民的生活垃圾、街道与公共场地的清扫垃圾、商业活动产生的垃圾、医院生活垃圾等。这些生活垃圾中包括废弃纸张、废弃的厨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