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时期,逐渐形成于隋、唐,直到唐末五代宋初时期,山水画高度成熟,并列居画坛之首位,如今更是中国绘画史上最为重要的画科之一。本文汇总了8篇“山水画毕业论文范文”,以供参考。
山水画毕业论文(高校优秀范文8篇)之第一篇: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研究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审美需求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意境美作为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必不可缺的内容,能够给广大艺术观赏者带来一种古朴清新的感觉,使观赏者产生愉悦舒适的感受。通过加强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深入研究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扬,还可以帮助艺术创作者获取到多元化的创新创作灵感和素材,推动整个艺术领域的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内涵,然后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主要体现展开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意境美,审美
众所周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在中国优秀传文化中,山水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从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风骨到唐代的富丽堂皇,从宋代的清新淡雅再到明清时代的炉火纯青,众多艺术创作者在白纸上留下了极具艺术魅力的图景和文化诗篇。中国山水画不仅凝聚着传统绘画的精髓,还有效承载着东方艺术情怀和审美观念,能够让人身临其境,切身体会着画中美妙的意境美。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给予了观赏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他们对于从崇高意境的追求。
一、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内涵分析
中国山水画描写对象主要包括了各种自然景观,像人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山、水以及山水中的人、物,中国山水画不仅具备了传统诗歌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还向人们充分展示了东方文化艺术魅力。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类型中的重要一种,从某种程度来说山水画可以被人当做成一种符号艺术和形式,其与《周易》中的八卦符号绘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山水画创作中所蕴含的意境美是创作者自身真实生活经历与自然感受领悟,并通过科学运用传统艺术创作手法将其有效呈现出来。中华民族发展现至今涌现了众多极具才华的画家,他们将点滴笔墨转化成一个个富有浓厚气韵、饱满形神的物质形象1,在有限的空间白纸上描绘着无尽意蕴的美丽自然风景,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切身体验其中创作者蕴含的丰富情感。就如西汉初期辞赋家严忌在《沧浪诗话》中说道的一样:“言有尽而意无穷”。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艺术家往往会通过采用“借物抒情”的方式去科学营造出美妙的意境,他们将个人生活理解观念融入到对外在物象的艺术加工活动中,从而赋予山水画作品新的生命力。在中国画山水意境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画家利用线条向人们传递出来的生命感、节奏感以及运动感,观赏者能够从画中感受到创作者笔法的无穷变化,倘若没有线条带来的神韵和气韵,也将不存在任何的意境营造。
二、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主要体现
(一)诗意之美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在艺术领域发展中都有着“书画同源”的一种说法,因此无数文人骚客在传统山水画创作中都会努力追求着诗意般的美妙境界。从魏晋南北朝形成山水画体系时,其就与传统诗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诗歌与绘画创作的融合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核心特征。任何中国山水画作品所营造出的意境美都离不开诗意美,古代文人骚客他们不仅擅长于诗歌创作,同样热衷于借用绘画创作表达自身丰富的情感,因此他们在山水画创作中会融入更多的诗意之美,从而给观赏者带来一种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感觉。当中国山水画发展至唐宋较为成熟时期时,越来越的文人画家开始在山水画创作中进行题诗,这样一方面能够赋予山水画作品诗词文化的韵致,另一方面则能够充分表达出绘画创作者的个人思想感情,促使观赏者能够在自然景观画面下品味诗词浓郁韵味,不觉沉醉其中。就比如,在南宗山水画始祖王维创作的山水画作品《江干雪霁图》中,画面上有着连绵不断的群山,小船在广阔的大江上缓缓行驶,水天空蒙一片,四周白茫茫的雪与肃穆的山有效营造出了一种宁静的氛围,向人们传递出了一种幽深淡泊的诗意境界。又比如在宋代着名画家马远创作的《寒江独钓》作品中,一叶小小扁舟浮于冷清的江水之上,一个渔翁独坐小舟之上,周围寒冷的气候环境下突出了空旷而萧条的意境之美,同时也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经典名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2。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审美特征角度来看,山水画创作与诗词创作是不能分开欣赏的,创作者通过将绘画与诗词创作有机结合在一起,两者之间融合营造出来的意境美能够给观赏者带来亦诗亦画的体验感受。
(二)空灵之美
空灵之美同样是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重要突出表现之一,这一点与传统道家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古代文人骚客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会特别注意对空白自然景物同画面主体之间的层次优化处理,将现实自然景物进行渲染描绘,这样就能够向人们展现出一种自然空灵之美。就如传统道家思想文化一样,其认为自然界存在的万物与人类一样是具有一定灵气的,同样是有生命价值的。画家通过利用笔墨描绘自然山水,能够赋予其生命活力,同时有效增添画面的丰富趣味,营造出更为饱满美妙的深远意境。一旦山水画创作中缺乏空灵之美,那么将会导致该部作品缺乏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会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空白无力的感觉,难以成为经典之作。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通常是采用“虚实交融”描绘手法表现出来的,其中“虚”指的是自然界中的云雾、天空、水汽以及河流等景观景象,这些景象都是以空白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在山水画中“虚”并不是空洞无力的,其经过创作者的巧妙设计成为一种艺术化的留白,从而能够发挥出一定的美学功能,科学有效营造出具有空灵之美的艺术观感,同时也为山水画意境美传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人文之美
中国古代山水画家都是受到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他们在山水画创作中能够体现出人们精神之美,就比如儒家思想文化中的仁义之道、道家思想文化中的清静无为等。不同朝代的文人骚客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均会采用借物抒情的方式,将自身丰富思想情感寄托于山水之中,抒发情志与云雾之上。在古代画家创作的山水画中他们描绘塑造出的自然景物像人一样具有喜怒哀乐,它们时而静若处子、时而生动活泼,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3,人文之美促使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就比如,在晋朝画家戴逵创作的山水画作品《吴中溪山邑居图》中,戴逵真实描绘了浙江一带的生活写照,并且充分体现出了画家戴逵“向往山林”的隐逸情怀,赋予了山水画中一种人文精神,而这种人文精神是与儒家代表人物控制的山水比德思想相契合的。又比如,在范宽创作的《雪景寒林图》中,给人营造出了一种场面壮观却又静的出奇的意境画,水面和树不再有任何动感,天地之间皑皑白雪相互映射出了虚幻的冷光,当人们沉醉中这种虚静恬淡的意境之中就会感到身心的放松,并领悟感受到“天地之道、圣人之德”。
(四)形神兼备
与西方艺术绘画不同,我国传统绘画的侧重点在于情感与表现,而不是单单对客观自然事物的再现描绘。中国山水画强调的是“神似”,也就是在追求物体真实形态以外,还需赋予一种精神文化,这样一来就能够促使画面蕴藏丰富情感和内涵。形神兼备是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重要特征体现,创作者通过将形态与神韵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让绘画作品艺术价值得到进一步升华。我国着名画家齐白石认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绘画创作中如果创作者只是盲目追究形态的真实性,忽视了物体神韵的打造,就会造成创作陷入俗套。古代画家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会采用变形描绘手法,这是属于一种主观的艺术创造,其意义在于让山水画面具备“神似传情”的艺术效果4。形神兼备是优秀山水画作品创作的重要内容,任何创作者在创作中国山水画时都必须注重对自然景物的外形与神韵描绘,确保能够赋予画面独特的个性和灵魂,将自身丰富情感和思想观念融入到对自然景物艺术化处理中,这样就能够实现对山水画意境美深化表达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意境之美是中国山水画中最富民族特色的一种审美标准,其不仅是社会受众群体对绘画艺术的欣赏原则,同时也是艺术画家的基本创作原则。现代艺术画家要想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就必须注重灵活运用虚实相生的描绘手法,科学有效赋予自然景物的生命灵性,从而营造出画面的空灵之美。中国山水画创作还强调形神兼备,创作者在景物外观真实描绘的同时,还需要进行艺术深度加工处理,促使画面能够富有神韵,体现出山水画的意境美。
注释
1.阴力溥.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J].艺术教育,2015,17(10):25-27.
2.卢国斌,李云莉.中国山水画意境美之探析[J].大众文艺,2018,09(03):54-56.
3.蒲子君.探究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J].美与时代(中),2017,713(08):59-60.
4.赖晓迪.浅析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J].美术教育研究,2018,14(06):74-76.
山水画毕业论文(高校优秀范文8篇)之第二篇: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形式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文化与美学认知。山水画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画形式,最初起源于魏晋时期,构图作为山水画把控“美”的一个基本构思,关系到山水画的最终的创作形态,以及对美的表现,必须要予以较高的重视。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形式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有关工作提供宝贵参考。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构图形式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时期,随着历史的变迁,山水画的审美、构图等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目前,山水画构图形式主要是有边缘、位置、走势、气场、美感等,从不同方向充分体现出中国山水画的美。因此,联系现如今山水画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基本的构图形式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中国山水画构图形式的演变历程
山水画构图在传统山水画创作中,也被称为“章法”,即对画面的布局与安排,关系到山水画的美感展现。自魏晋时期以后,山水画构图的发展主要是经历了晋隋、唐宋、元明请、近现代几个阶段。首先,是晋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山水画处于一个初期的发展阶段,在画面构图设计、物象描绘等等多个方面都相对不成熟,略显幼稚,尤其是在各部分事物的比例设计上,比如江面船只过大、鸟兽大于背景山水等情况,且整体群山排列缺乏变化,树木、花草形状简单,空间感不强,影响山水画整体的美观性。
其次,唐宋时期。在进入到唐朝初期以后中国山水画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在空间设计与处理、画面颜色设计、山石树木绘画形式等都有所进步。在步入唐朝中期以后,画法也逐步发展与完善,吴道子一改“春蚕吐丝”的均匀线条,运用顿挫有力的线条来勾勒山石的基本轮廓,使得“山水”本身能够以更为大气磅礴的状态呈现出来。五代到北宋这一阶段,山水画更加成熟,且达到了发展的高峰阶段。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以中景为主,不管是山水、树木还是石头,空间分布、构图都更为合理,促进了山水画构图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再次,元明请时期。元朝山水画整体来说处于一个停滞的阶段,山水画创作主要是以“士人”为主,与宋朝有着明显的区别,且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加推崇“高逸”,湖面主要表现的是简约、清幽、静谧、恬静的美感,为观赏者带来一种凄美、悲凉之感。明清两代山水画的发展,山水画发展呈现出了“返祖”现象,不管是在美感表现,还是在思想精神层次,都与早先时期的绘画风格相似[1]。
最后,近现代时期。近现代是我国文化、精神、新思潮不断更迭涌动的时期,绘画领域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画技上,都受到了西方外来思想的影响,而西方现代绘画的构图形式也融入了中国画中。齐白石老先生认为,经营位置是十分重要的,且认为“气韵”应该放在考虑的首位。黄宾虹老先生也有着类似的看法,认为中国山水画构图应该从“剪裁、层次、疏密、气脉”几个层面着手。潘天寿先生也对有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要考虑整体感、画面矛盾因素、容易忽视却很重要的细节等几个方面。
2 中国山水画构图形式的具体表现
2.1 边缘
在绘画中,边缘就是指所描画事物的轮廓边缘。由于绘画作品通常都是绘制在纸张、墙壁、纺织物上的,具有平面、静止、可视等特点,因此山水画本身也是静止的。若是想要让静止的绘画作品,呈现出动感、体积感、延续感、纵深感,的感受,创作者就必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利用高超的绘画技巧,将平面上的画面以快慢节奏、远近深浅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都是需要依靠画笔描绘的边缘实现的,而画面中的留白部分也十分重要,关系到画面内容、精神层面的延续,主要形状有矩形、圆形、扇形等几项,边缘的形状则是由封闭、开放之分。
2.2 位置
位置是山水画中所有构图要素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就是“经营位置”。若是想要将山水画以最为具有内涵、深度的形式展现出来,元素位置的分布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整体布局的协调性。比如,一棵树与一片树林之间的位置安排与确认,就应该结合自然界中植物生长的特点来进行创作,使得树木能够以更为自然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画面空间质感。
2.3 走势
绘画中的“走势”主要是指,在有限的画面中,运用景物大小变化,给观赏者呈现出来的一种直观感受,是一幅画内在的性格,若是具体分析,则是有趋势、情势、气势等类别。一般情况下,“势”可以通过多种画面元素的相互组合、对比产生,有险要、可舒缓,可急切、可循序渐进。可以充分利用物象位置的设计,来营造不同的“势”,使得观赏者在观看以后,便立马能够感受到作品本身的性格走势[2]。
2.4 气场
山水画中气场的形成,主要是依靠各种要素的大小、深浅、尖锐、迟钝变化所营造出来的一种气息,而这也可以被理解为是一个绘画作品的“气质”。由于绘画本身就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创作,表现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必须要在最大程度上去描写、陈铺,每一个物象的位置都要恰到好处,尤其是山水、树木、石头等,都应该尽可能的依据自然界中的展现形式加以创作,以营造良好的山水画意境、氛围。比如,在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就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将一些不可见、流动性的内容生动而又真实的表现出来。
2.5 美感
“美感”主要是指,观赏者在观看画作以后,能够有愉悦、美的感官体验。通常情况下,单个的物象组成集体,在画面整体的大领域里,开始走向趋势时,都是为了画面视觉美感。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关注结果主要适体现在笔墨、形色以及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走势等,使得观赏者能够获得视觉上的享受。这也就要求在创作山水画的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多方面要素,也是有这样才能够将山水画的美感、精神层次充分表现出来。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魏晋时期中国山水画诞生以后,从最开始的青涩,不断吸收文化精华,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画家也开始对山水画进行创新,既融入了当代的元素,又与时代特点审美相互融合。目前,最为常见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形式有边缘、位置、走势、气场、美感,通过结合绘画元素,选取合适的构图形式,以保证山水画中美的元素可以更好的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徐娇熔.浅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与形式[J].美术教育研究,2014,(18):27-27.
[2]李婵.当代中国山水画构图形式的特色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2,(12):12-12.
山水画毕业论文(高校优秀范文8篇) | |
第一篇: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研究 | 第二篇: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形式 |
第三篇:浅谈中国山水画的留白技法 | 第四篇:南北山水画的地域性研究 |
第五篇:传统山水画的空间意识探析 | 第六篇:中国山水画的皴法美研究 |
第七篇:中国山水画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探讨 | 第八篇:谈中国山水画中线条的民族性 |
本文基于中国山水画“线条”的民族性进行探讨,分析中国山水画中“线条”的民族性;其次, 就中国山水画民族性诠释的原因展开分析...
第二节多元美学风格图绘语式一、艺术风格概念正如文章前面的绪论中所说,我们所理解的北宋院体画中的体就是指的一种样式,但这种样式的绘画艺术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格?我们很容易明白是一种在北宋画院中占主流地位的风格,既然叫院体画,当然它必然会...
中国山水画创作也不能将传统置之于不顾,传统是艺术发展的根基,对于前人的技法及表现形式,既要继承,更要推陈出新。...
深入探索山水画的皴法美对中国古代优秀作品的继承和当今中国画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画家通过思想和情感构成独特的绘画风格,不同的地域性对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该文探究地域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山水画的影响,比较南北方画派的差异。...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院体画的范围和内涵在中国艺术史中,作为表情艺术的音乐和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最早走入宫廷,古代帝王作乐,是用于祭祖和庆功等典礼活动的.很明显这种音乐是为古代宫廷服务的,我们很自然会想到宫廷音乐。同样,我们通常把这里的体理解为...
该文作者在分析传统留白技法概念的基础上,探索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留白技法的作用,说明留白技法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体现,旨在更加充分地掌握中国山水画的留白技法。...
郭熙在《山水训》中说:“君子喜爱山水的道理是因为可以韬养宁静淡泊的心性,可以吟啸傲俗,可以获得快乐,可以达到性情心意相和谐。其实这便是我们绘画的本意了。”花鸟虽不如山水为大物,却也是情致所在,精微处见心性。一枝一叶,一花一朵,一前一后,一穿...
一、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特征工笔花鸟画作为传统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具有辉煌悠久的历史,传统的中国工笔花鸟画多以喜庆、祥瑞为主题,用笔精谨细致、设色富贵典雅,形成了精工细丽于一身的审美风貌。特别是五代及两宋时期的工笔花鸟画,是工笔花鸟画发展的...
山水画的空间表现以独有的视角和审美意识呈现虚无的境界,这种传统绘画的空间意识是异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独具一格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