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是神经系统病变的常见症状,是神经外科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而随着昏迷时间不断延长,各项临床其他系统的并发症也相应增多,常常提示预后不良,病死率可高达30% ~50%[1]。因此,促进昏迷患者的早期复苏一直是临床的热点问题。神经电生理检测是对昏迷患者预后做出准确判断的有效方法。近年来,脑电信号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2]。脑电图是通过精密的电子仪器接收大脑半球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活动后放大并记录而获得的图形。昏迷的程度发生变化时,脑电图往往最先改变,临床指标的变化滞后。因此,我们在施行常规医疗护理处理的同时,加用呼唤式护理干预,通过脑电图的变化,验证患者神志变化,总结早期促进患者苏醒的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昏迷患者80例,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28~70岁。昏迷原因:脑外伤48例、脑血管病变32例,均无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
1.2方法
1.2.1分组
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呼唤式护理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昏迷原因、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常规护理组
安静卧床,合理治疗饮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降颅内压,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对症治疗。
1.2.3呼唤式护理组
除常规护理外,增加语言呼唤促醒、亲情呼唤和音乐呼唤促醒法。具体如下:
(1)语言呼唤促醒法:即在做护理操作时,呼唤患者姓名,解释操作的目的;(2)亲情呼唤:让患者的亲人呼喊其名字或昵称,和患者讲述家中有趣事或患者最关心的事,并经常给予鼓励,每天至少3次;(3)音乐呼唤促醒法:用耳机给患者听熟悉的音乐或喜欢听的 相 声、小 品 等,每 天2~4次,每 次 不 少 于30min。
1.2.4连续脑电图检测方法
应用美国Nicolet全数字化视频脑电图系统。按国际标准10/20系统安置电极[3]。在患者入院24h内和入院10d后进行。选择患者无烦躁、呕吐、抖动等表现时做检查。检查持续24h。
1.2.5连续脑电图评估标准
(1)显着改善:连续脑电图分级降低;(2)改善:连续脑电图分级不变且有以下改变之一:整体波幅变高或频率变快;α波增多;慢波减少;(3)无改善:连续脑电图基本无变化;(4)恶化:连续脑电图分级增高或分级不变且有以下改变之一:整体波幅变低或频率变慢;α波数量减少;慢波数量增多。分级判断标准(表1)。
2结果(表2)
3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长时间持续昏迷,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变异,导致呼吸系统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者可致多器官功能障碍,使致残率、致死率增加,随着昏迷时间的延长,患者预后将越来越差,因此,早期促醒治疗极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应用呼唤护理干预,通过音乐、语言等刺激疗法,发现早期呼唤护理干预可促进昏迷患者的连续脑电图改善,提示呼唤护理干预对昏迷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耳蜗毛细胞通过声音刺激会产生微音器电位,再通过触发蜗神经传入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刺激脑干网状结构,产生神经冲动,刺激神经元,引起主观上的听觉,促进神经系统恢复,提早清醒时间,在脑电图上可体现为出现觉醒状态的脑电波,如α波增多,慢波减少等。呼唤作为一种神经刺激促醒疗法,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呼吸护理可调整神经元兴奋性,不同程度地改善脑细胞的供血、供氧,改善大脑皮质抑制状态,刺激神经网络及功能的重组,调动其潜在能力,达到重塑神经系统的作用[4],提升患者的苏醒速度,改善预后;无数次重复的亲人呼唤,就像是人工给患者提供一种输入信息,激活患者本身的反射机制,留下确切的持久记忆痕迹,对唤醒本体反应有极大的益处[5]。音乐作为常见的声音刺激,有益于患者意识恢复,只要患者传导通路和听觉器官无严重损害,就能使其产生听觉和应答,还具有改善脑干网状结构、调节大脑边缘系统的功能,刺激非病变区脑细胞产生代偿反应,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灌注,有利于意识恢复。本研究通过多种声音刺激,把昏迷患者当做清醒患者对待,应用多种亲情式护理方式,达到重建神经功能网络,促进患者尽早苏醒的目的。
总之,呼唤护理干预对改善昏迷患者的脑电图波基本节律的频率、振幅、调幅、减少慢波有效,对促进昏迷患者的意识恢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建议有条件的话,对脑损伤昏迷患者应用连续脑电图监测脑电的变化,以及时发现异常的发作波,并给予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 只达石,崔世民,张謇.重型颅脑损伤救治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
[2]Duncan D,Kelly KP,Andrews PJD.A comparison of bispectral in-dex and entropy monitoring,in patients undergoing embolization of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 after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J].Br JAnaesth,2006,96:590-596.
[3] 冯应琨.临床脑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58-66.
[4] 范慧琴,李建玲.呼唤对卒中昏迷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J].护理研究,2004,18(5B):870-871.
[5] 张微微.持续性植物状态的治疗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3,9(3):157.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等。是继小儿麻痹症后,又一个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
脑卒中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存活的患者中,致残率高达80%以上。由于脑卒中康复较慢,导致患者住院时间长、费用贵。我院神...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脑血管迂曲、复杂,在介入治疗术后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颈动脉狭窄患者除需要合理的治疗外,护理工作也不容忽视。近年来对...
脑梗塞(Cerebral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多发生于50~60岁以上的动脉硬化者,且多伴有高血...
HAS患者发生下肢功能性障碍通常是因脑卒中损伤机体神经细胞和运动传导的通路,进而致使躯体主动控制的能力下降,并使肌张力变化,相应肌肉正常功能减弱等因素导致[1].早期HAS患者步行能力较为低下往往是其所需面对的主要日常问题。其中下肢肌肉乏力和平衡...
中风是由于循环系统的血管破裂或闭塞所导致的各种脑血管意外,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现已与心血管疾病一起成为我国人口中主要的致死和致残的原因.目前,我国的中风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积极防治中风,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患者由于应激反应,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剧增,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患者机体需要,鼻饲成为脑卒中患者的主要营养方式。然而,脑卒中患者经鼻胃管插管行肠内营养,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容易出现食物返流、...
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迟发性神经病(organophosphateinduceddelayedneuropathy,OPIDN)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并发症,严重者出现瘫痪,遗留有终身残疾,对病人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影响很大,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严密的病情观察和恰当的早期护理非常重要.对我院2006...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迅速增长,老年疾病也与日俱增,其中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