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离异家庭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第一章】离异家庭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绪论
【第二章】离异单亲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探析
【第三章】离异家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离异家庭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离异影响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参考文献
第二章 现状调查
一、 班主任调查情况
(一)离异家庭学生与完整家庭学生在班级日常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对班主任的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在班级日常管理方面,几乎所有的离异家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在班级日常管理上的障碍,而且这种障碍的主体范围在离异学生中表现的比例更高一些,主要体现在一些日常行为规范上,具体表现为不遵守纪律、易与同学和老师发生对抗、早恋、性格孤僻、不合群、行为反叛、脾气暴躁,沉溺于虚幻网络世界等,而且这种表现一旦发生,班主任及其教师的说教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
案例 1:
学生樊某,父母离异后由普通高中转入职业学校计算机进行学习,该生自入学第一天开始,就经常迟到,课堂上玩手机游戏、看网络小说或者看下载的影视剧等,玩的不亦乐乎,从未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任课老师苦口婆心教育多次甚至没收其电子产品,但该生依然我行我素,收效微乎其微。班主任找他谈了多次,每次都是答应的好好地,一转身又故态复萌。据其母亲说,自家庭出现变故以来,孩子一直就是这种状态。分析认为:樊某的表现其实质就是逃避问题,借电子产品带给自己的短暂的充实、忙碌来麻醉自己因为父母离异造成的心理的创伤。
(二)两者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相当一部分班主任认为,在日常相处中,完整家庭学生性格相对于离异家庭孩子比较温和,他们对周围人群的宽容度也较高,比较容易理解离异家庭学生所出现的行为问题,极少存在歧视问题。但是,离异家庭学生与他人相处时则较为敏感,尤其是对于刚刚入校的一年级新生,他们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家庭,担心其他同学歧视自己,过于自尊。这种情况下,如果师生尤其是班主任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教育不能及时跟进,他们在后期就很容易出现自闭现象,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错误缺乏认识,也不愿意站在对方立场上处理事情,自以为是的感觉很强烈。
案例 2:
学生小方的父母在他中考完离异了,由于成绩的原因,她来到了职业学校,由于不能及时和家长沟通,又不愿意和同学们多谈自己的家庭情况,小方在这种苦闷的情绪中开始了新的生活。在新生学期里,小方就怕同学从别的地方了解到他父母离异的情况,怕自己的家庭遭受别人的议论和歧视,于是他格外关注同学们谈话的内容。每当同学们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说悄悄话时,他都怀疑是不是在谈论他的事情。特别是宿舍上铺是他的初中同学,小方就格外关注这位同学是否和别人相处的过多、过私密,总是在别人交谈时,时不时凑过去问你们在说什么,那位同学对他很不满。同学们也觉得小方为人过于敏感,总是说不上几句话就觉得别人在瞧不起他、欺负他。后来因为他的同学在宿舍里和其他同学小声说话,被误以为是议论他,小方当众表示不满,二人为此大打出手。后来同学们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加之他前期的种种态度,大家一看到他就赶紧闭上嘴不敢多说话,生怕惹他不高兴或生气。这种情况,给越发紧张尴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也给同学们之间的正常交往,特别是小方宿舍的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制造了不少麻烦,小方和同学们都很苦恼。
(三)两者在家庭与学校沟通联系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离异家庭学生父或母大多工作繁忙,与班主任联系较少,面谈时间基本没有,总是将孩子推给学校,好多家长尤其是男孩子家长将孩子上职业学校的目的定义为“长岁”,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推卸责任;有的对孩子倍加溺爱 ,有的则过于苛刻严格;而且原夫妻双方敌视心态较为严重,几乎不能够互相配合完成对子女的教育管理,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双方互相指责。另外,由于子女需要经常转换教育管理人,双方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令子女很难适应,缺乏互相配合,共同管理。 离异家庭父母在婚姻的变故的影响下,态度大多出现一种较为极端的现象,做事情也往往不太考虑教育效果,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教育水平和对生活的看法,对孩子的教育也呈现一种“教育不到位”的现象。
案例 3:
小方的家长在本市开了一家门头需要经常去外地上货,班主任很难与她联系上,即使电话通了,她也根本没时间到学校和班主任进行沟通。往往一句:“麻烦老师多费心吧。”草草了事。而小方的父亲,在离异后对原配的态度非常不友好,认为孩子既然判给了母亲,就该由母亲来负责对孩子今后的教育生活,在几次电话沟通后,小方的父亲很生气得对班主任老师说,既然小方的母亲不能负责好孩子的教育,那么以后都由他来教育小方,他会向法院申请抚养权,以后孩子都归他管了,用不着他母亲来教育了,甚至谴责小方母亲只知赚钱,不知教育孩子。
夫妻双方,在小方最需要父母关怀关心的时候,没有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而是把孩子当做一个物品争来夺去,完全没有想到夫妻双方配合教育的重要意义。
(四)教师素养的差异会影响解决学生问题的结果
绝大多数班主任反映,在对待离异子女教育问题上,学校的教育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学校中没有针对此类问题对教师进行过专业的教育培训,对此类现象的管理经验完全依赖于班主任自己的领悟和经验。尤其是年轻班主任在初始工作时,由于缺乏生活和管理经验,对待此类学生的管理往往不能得心应手,要么过于关心,要么过于淡化;后期随着班主任工作经验以及自身生活经验的增加,才能逐渐的摸索出针对不同学生的有个人特色的教育管理方式。
案例 4:
李老师刚刚大学毕业,面对离异问题给学生高某某造成的困扰,她很头疼:
自己未婚,一直是自己父母手中的娇娇女,不知道怎样去和双方家长进行这方面的交流,更不知道如何就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思想交流,稳定他们的情绪。早期谈话时,小心翼翼,不敢轻易碰触“离婚”这个导火索,生怕让孩子反感。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遮遮掩掩,别别扭扭,学生高某某也觉得不愿意和老师沟通,觉得老师对待他不像对别的同学那么自然随便。后来,李老师四处请教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每次和班里的离异家庭学生高某某谈话前,都要做大量的思想准备,反复考虑怎样才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专业的老班主任王老师管理经验丰富,她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给了李老师很多有用的建议。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老师做此类学生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
二、离异家庭学生的调查结果
(一)在学业影响方面差异不大
在学业方面的影响,离异家庭学生与完整家庭学生在学习压力、考试失败、就业压力、预期评选落选等项目上总体差距不大,完整家庭学生和离异家庭学生都会出现成绩的起伏不定,即使偶尔有较大的成绩下降,或者二者出现明显的成绩的差距,其原因也多与心理情绪变化有关系。
(二)在心理情绪影响方面有明显差异
在收回的问卷中,我们发现离异家庭学生的负面情绪远远大于完整家庭学生,是所有综合归类中,与完整家庭学生差距最大的一项,例如在对他人的信任度、孤独苦闷感、失眠特征、内心压力大等方面,离异家庭部分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负面影响非常严重,已经影响到身心健康和有轻微的自杀倾向。[12]
(三)在行为规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离异家庭学生与他人关系有紧张的趋势,比较敏感,易冲动、易与老师和同学起冲突,个别同学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有暴力倾向,生活目标性淡薄,仇视外界,厌学,沉溺于游戏,对学校的规章制度随意性较强,成长过程中的叛逆现象尤为严重。
(四)在亲子关系方面差异明显增大
离异家庭学生与完整家庭学生差异明显增大,完整家庭学生的某些不存在的问题,在离异家庭学生中则无法避免,这是造成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变化的重要原因,也反映了父母离异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负面影响无法回避,无法避免。
三、离异家长调查结果
在完全尊重个人隐私权的情况下,共收回有效家庭问卷 58 份,其中面谈 12组家庭。通过对家长回信和谈话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在以下方面存在差异:
(一)离异学生家长对待离异问题的思想认识不同
思想决定行动,部分家长的思想认识的不同,决定了在父母离异后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不同。
1.80%的家长认为离异不是件光彩的事情,破坏了家庭的完整性,伤害了孩子的情感,给孩子带来的创伤无可弥补; 这种心理导致日后对孩子采取补偿性的关爱,一味地纵容。
2. 66%左右的家长认为夫妻之间婚姻关系的断裂不应该影响他们作为父母的责任,如果孩子学校有要求,应该与原配共同参与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但也有22%的家长不愿意共同参加学校的亲子活动。在和家长面对面的沟通中,多位家长表示没有必要在孩子或者众人面前伪装家庭和睦。
(二)在亲子关系方面存在差异
1. 65%以上的家长在离异后关注孩子的心理情绪变化,这部分家长普遍文化水平较高,工作相对稳定,他们认为离异前后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孩子的情绪,这种情绪控制的好坏能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方向;2. 43%以上的离异家庭非抚养方家长离异后和孩子的关系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疏远,不能够和孩子经常性接触,相互的信任度降低,其中有 11%左右陷入即将或者已经破裂的境地,在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时难度很大;3. 89%以上夫妻离异后关系逐渐疏远,他们避免接触到共同的生活圈,不再就孩子的问题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流,这最终会导致亲子关系的失调。
(三)在家教方式方面有明显差异
1. 65%以上离异家庭抚养方经济压力增加,生活压力加大,生活变得繁忙,相当一段时间情绪失衡,导致很多离异家长无暇指导孩子的身心成长;2. 仅有不到 10%的家长,在离异初始,即家庭出现矛盾的开始,就和孩子进行了交流,就自己的婚姻状况和父母对婚姻的看法以及孩子将来的归宿等问题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给孩子灌输正常的社会观念,教育孩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能够理解父母出现矛盾内在原因并予以支持。
案例 5:
小 红,基础教育科学生,父母于初中阶段离异。 通过面谈得知,小红的母亲和父亲常年分居两地,感情出现了裂痕,小红从小一直随她生活,与父亲的关系虽然亲密,但只有寒暑假期间能够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在初三阶段,夫妻两人萌发了离异的念头,他们决定共同面对孩子,将夫妻两人各自生活中的困难以及感情的淡化状况逐一向孩子陈述,希望孩子理解他们,并能和他们一起决定今后的生活方向。在开始阶段,小红的情感也很难接受,但是由于父母双方平等的和她交流生活中的困难,肯定她在家庭生活中的决定权,小 红一下子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开始以父母的角度观察父母双方的生活,看到了父母单身一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不幸福,而父母双方也没有忌讳的对孩子坦承了多年分居导致的感情上的淡化。在冷静的思考了父母双方的情感破裂不能复原的状况之后,小红同意了父母离异。并且通过这次事件,小红懂得了父母彼此对各自感情和人格的尊重,开始成人化的思考问题,凡事更能从他人角度开始思考,走向了人格的独立成熟阶段。
通过以上调查表明,离异家庭中职生在日常行为和心理上,主要有以下表现:
抑郁、偏执、敌对、焦虑等不良性格;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敏感;脾气暴躁、易怒;与老师、家长关系紧张,对违纪行为不以为意等等,离异家庭学生这些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与离异家庭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亲子关系、学生本身的心理变化以及学校班级教育管理手段的不当等各方面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
近年来单亲家庭逐渐增多,离婚或父母某一方意外死亡是形成单亲家庭的主要原因。对这类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单亲家庭的子女,不仅要在生活上经历更多的磨难,同时心理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笔者通过对单...
第三章离异家庭中职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父母离异是孩子心灵健康的杀手,最近这十五年来,中国每年都居高不下的离婚比例已经造成和正在造成现如今高达24.9%离婚率,我们可以想象,孩子因为父母的离异经历了生活的变故,遭受了心灵的创伤,在他们...
第四章离异家庭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对策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和研究分析,虽然我们知道在对待此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如果学校、社会、家庭三方能够积极配合并行动起来,切实将这一带有时代特色的问题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
参考文献[1]杨全清。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初探[G].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0.[2]吕忠萍《特殊家庭对中职生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对策》[G].浙江工业大学职业教育学,2011.[3]臧帆。离异家庭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与研究[B].大连:大连医...
近年来,我国中职学生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中职生一般处于15到18岁间,正处在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青春期阶段。因文化基础较差进入中职院校学习,普遍存在厌学、自卑、孤僻等心理。所以,中职院校的教师和社会、家长应该重视中职生青春期的心理问题,...
一、引言幸福是人类永远无法回避的一个永恒主题。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幸福。那么何为幸福?哪些因素与人的幸福有关?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大多数研究者认同Diener对主观幸福感的看法,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随着生活水平的日...
第一章绪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逐步攀高的物质需求带来的是对精神世界的高层次的需求,经济和思想的巨大改变,使传统的家庭婚姻生活模式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伴随而来的就是离婚率的...
被照顾心态就是学生想当然地认为我是被照顾的,我做什么都是可以的。笔者在5年的藏族学生管理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有严重的被照顾心态,这种心态在某些特定时间、特定环境里甚至可能快速蔓延开来,极大地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严重地干扰了学校的...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因此也变得较以往更为复杂,夫妻离异已慢慢成为已婚家庭的一种选择。离异家庭的数目随之呈现增长趋势。根据我国民政部2013年的《社会服...
教师应积极进行心理辅导,营造温馨的环境,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