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和谐是罗杰斯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他认为个体有着维持各种自我知觉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关系的机能,而且“个体所采取的行为大多数都与其自我观念相一致”。Rogers 把自我与经验间的不和谐看做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当个体经常体验到自我内部的冲突或行为与自我观念的矛盾,则容易产生内心的不平衡、紧张和困扰,称之为不和谐状态。国内的研究指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就是自我和谐,个体的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呈显着正相关,可以作为评估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
问题解决能力评价指的是个体感知到的或自我评价的问题解决方式、能力和信心。Nezu 指出,自我对态度和技能的评价是最好的反映自我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方法。本研究以个体对问题解决能力的自我评价来反映其问题解决能力。
许多研究表明,问题解决与心理健康也密切相关,无效的问题解决容易导致压力感和心理疾病。低问题解决能力是导致社会适应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高问题解决能力在应对压力和抑郁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当前,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已被证实是管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
已往研究表明,自我和谐和问题解决能力均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但是目前国内关于自我和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与应对方式、自我价值感、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一般效能感等心理品质的关系方面,自我和谐与问题解决能力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目前尚未发现实证研究。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自我和谐对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内在影响及预测作用,以期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随机抽取某高校大学一、二、三年级 300 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 264 份。其中男生 78 人,女生 186 人; 年龄 17 ~ 22 岁,平均( 20. 43 ± 0. 96) 岁; 172 名来自乡村,92 名来自城镇; 独生子女 84 名、非独生子女 180 名。
1. 2 方法
1. 2. 1 自我和谐量表 采用王登峰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 SCCS) ,共 35 条目,包含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 简称不和谐) 、自我的灵活性( 简称灵活性) 、自我的刻板性( 简称刻板性) 3 个因子。不和谐包括对能力和情感的自我评价、自我一致性、无助感等,主要反映对经验的不合理期望。刻板性主要体现个体处理问题时的思维刻板程度,不能根据事情的变化做出一定的改变。灵活性与刻板性相反。5 级评分,将自我的灵活性反向计分再与其他两个分量表得分相加计为总分。
总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分量表间同质性信度为 0. 85、0. 81、0. 64。
1. 2. 2 问题解决问卷 采用问题解决问卷中文版( CPSI) ,共 35 条目,分为问题解决信心( 分数高,信心不足) 、接近 -回避风格( 分数高,回避风格) 、个人控制( 分数高,控制力弱)3 个维度,另有 3 项不计分。6 级评分,分数越低,表明自我感知或自我评价解决问题能力越高。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如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 810,重测相关系数为 0. 788,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良好。
1. 2. 3 施测 随机整群抽样,以班为单位团体施测。
1. 3 统计处理
采用 SPSS17. 0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
2 结 果
2. 1 大学生自我和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基本状况
对大学生自我和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现状进行描述统计。结果显示,被试群体自我和谐和问题解决能力总分、各分量表得分均呈正态分布。较之国内大学生常模,不和谐分及刻板性分无显着差异,灵活性分显着降低( t = -3. 488) 。此结果表明,本研究样本群体的自我和谐状况基本符合全国大学生普遍情况,灵活性稍逊。CPSI 无常模比较。
变量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 女生的自我和谐水平显着高于男生( t =4. 574) ,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 t = -2. 477) ; 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 t =2. 913) ; 大一显着高于大二,大二显着高于大三( F =21. 480) 。女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自评水平显着高于男生( t = 3. 912) ; 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 t =-2. 002) ; 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 t = 3. 323) ; 大一显着高于大二、大三,大二和大三无显着差异( F = 8. 431) 。这意味着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和问题解决能力水平会受生理、经济水平、家庭结构和年龄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当然,这也可能与样本量不均衡有关,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2. 2 大学生自我和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关系 见表 1。【表1】
2. 2. 1 不同自我和谐水平的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差异比较 王登峰教授经过论证认为大学生群体 74 分及以下可以设为低分组,75 ~102 分为中间组,103 分及以上为高分组。
按上述标准选择被试进入自我和谐高分组 73 人( 27. 6%) 和自我和谐低分组 18 人( 7. 0%) 。差异检验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在问题解决能力问卷项目上得分差异显着,自我和谐高分组的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显着高于自我和谐低分组。这表明低自我和谐水平的大学生其问题解决能力显着低于高自我和谐水平的大学生。
2. 2. 2 大学生自我和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相关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关系,对被试群体自我和谐量表和问题解决问卷的各维度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CSS 和 CPSI 各项目间大多呈显着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仅个别项目相关不显着,见表 2。【表2】
2. 3 自我和谐预测问题解决能力的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对问题解决能力的预测作用,本研究以问题解决问卷 3 维度为因变量,以自我和谐量表 3 因子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和谐、刻板性对问题解决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灵活性对问题解决能力有反向预测作用,见表 3。【表3】
3 讨 论
对 SCCS 分数进行差异性检验,发现项目分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城乡来源变量上差异显着。SCCS 存在性别差异和刁俊容等人研究结果一致,与王登峰的研究不一致。大二学生自我和谐水平最低,大一学生最高应该是大学生身份转换和环境刺激量激增的结果,而且这种影响具有滞后性。独生子女的自我和谐水平低于非独子女,可能因为非独子女在自我形成过程中,有同辈亲人的理解和指导使得其自我概念的确立更顺利。城镇学生较农村学生自我和谐水平高,原因分析为城乡差异多体现在经济状况上,温子栋等人的研究表明: 家庭经济状况越差,自我刻板性程度越高,即自我和谐状态越差。农村学生受接触面的局限,在处理内心冲突时容易采取简单、刻板的方式,并且在主动求助等灵活性方面不如城镇学生。
相关分析表明,自我和谐与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存在显着正相关。自我和谐可以解释个体问题解决能力评价 34% ~53% 的变异情况。自我和谐水平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差异检验结果也充分证实,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越高,其问题解决能力越高。这意味着,对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的考察可以推知其问题解决能力的高低。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①自我和谐和问题解决能力均与个体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常见的中介变量发挥了连接二者的作用。大学生在遭遇与其自我概念不一致的经历时,往往容易产生适应不良或心理障碍。此时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会降低个体对外界的敏感度,遏制想象和探究心理,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 ②大学时期是一个人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期,也是个体自我意识急剧增长、迅速发展的阶段,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容易出现不协调统一的状况,进而导致适应不良、无助感和自我评价水平降低。这种低现实自我与高理想自我的不平衡状态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认知调整,便会导致低自我效能感。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问题解决能力之间具有显着的相互影响。低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问题解决信心和态度; ③自我不和谐衍生的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不良情绪极易导致消极的问题取向和回避型、冲动型的问题解决方式,同样会削弱问题解决能力,降低评价水平。
我们首先要注重帮助学生进行正确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鼓励学生积极应对各种复杂环境积累经验,不断修正自我评价,多渠道多方面看待问题,知变通敢变通,不断追求自我的完善,做自我和谐的人。其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加强对独生子女、贫困学生的心理训练。再次,可以从提升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入手,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登峰,黄希庭. 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J]. 西南大学学报,2007,33( 11) : 1-70
[2]骆宏,马剑虹. 大学生抑郁症状、问题解决能力与压力感知的关系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 4) :367-368
[3]任冰. 五年制大专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问题解决的探索[J].教师,2012,29( 8) :22-22
[4]刘肖肖,鲁华章. 自我和谐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11,27( 32) :83-85
[5]王登峰. 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 1) :19-22
[6]陈冲,杨思,崔梦侨. 问题解决问卷( PSI) 中文版在大学生中使用的信效度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 1) :26-27
[7]刁俊荣,范玉霞,王玉红,等.250 名高中生自我和谐量表测查分析[J]. 山东精神医学,2001,14( 4) :247-248
[8]温子栋,高健,朱莹,等.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 10) :1120-1123
[9]原凯歌,刘航. 大学生家庭环境、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 3) :361-363
1引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国内外研究关注的重点(姚本先,陆璐,2007;HuntEisenberg,2010;Zivin,Eisenberg,Gollust,Golberstein,2009)。目前,我国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已有不少,很多研究者探讨了不同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渐激烈,我国的高校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主要反映在大学生出现的问题日趋多样化、严重化和危机化,如自杀、吸毒、自残、投毒、暴力、未婚先孕、精神问题的增加。这些问题的发生与处于这个特殊年龄段...
建设创新型国家要依靠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一个重要的前提便是对创造性进行评价。1950年,吉尔福特提出的创造性模型,使得创造性评价真正受到广泛关注。在这之后,研究者开发出了大量评价创造性的工具。开展创造性评价的基础是对创造...
(三)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笔者曾对河北经贸大学2003-2014级的30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调研结果显示,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复杂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是社会大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影响、学校环境影响以及贫困大学生自身存在的...
摘要由于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农村学生在来到城市进入大学后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面临一系列的变化,但他们需要适应和融入这个新的环境和群体。本研究希望探讨,在这个再社会化的过程中,农村大学生是如何看待城市群体和自身群体的,他们对待不同群体的...
一、心理健康的阐述。一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是能够确保自身各方面机能与周围环境不发生冲突的前提下,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主要包括了如下几点基本条件:(1)智力符合实际年龄。智力是衡量人能否具有正常心理活动的前提条件,能够确保人们在生活学习...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选取渤海大学、辽东学院、华南师范学院三所学校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1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7%.在有效调查问卷的被调...
1问题提出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大学生不仅承受着学习压力、人际压力、就业压力,而且还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其心理健康水平更加令人担忧。压力被认为是导致心理健康的重要风险性因素,个体感受到的压力越...
摘要安于现状偏差是指个体在进行决策时,倾向于选择维持当前或以前决策及状态,不做改变的行为倾向。对安于现状偏差的心理机制目前比较常见的解释有损失规避理论和后悔理论,自我知觉和认知失调理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解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问题频发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教育内容。然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解决但尚未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心理素质培养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