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师论文 >

怡亚通公司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1-19 共559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5 总结与建议

  5.1 案例总结。

  本文选取具有优秀供应链管理经验的怡亚通公司为例,以怡亚通一站式供应链管理业务为基础所发展起来的金融业务为背景,针对怡亚通公司所打造的宇商供应链金融品牌对怡亚通公司从事供应链金融的方式进行了介绍。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结论,首先在怡亚通供应链管理中,怡亚通公司首先起到了物流企业的作用,对上下游所发生的真实贸易起到了存货的运输与仓储功能,对于物流有很好的把握能力。其次,怡亚通公司的分销平台,将供应链中渠道扁平化,去除了传统供应链中的多级分销商结构,供应链终端的零售商所产生的信息流,怡亚通公司通过自身平台对信息流实现了很好的把控,这也使得怡亚通公司开展金融活动有了优秀的风险控制基础。再次,怡亚通公司贯穿了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流程,从采购阶段看,怡亚通公司的经验已久,并且已经具备了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对冲进口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从分销阶段看,怡亚通公司对贸易历程有更好的把控能力,具有对商流的管理能力。最后,由于商业银行在我国的资金提供方具有垄断地位,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提供方一直由商业银行承担,随着金融机构的门槛的降低,怡亚通宇商品牌的成立,怡亚通也逐渐有自有资金提供上下游企业的贷款来源。

  怡亚通公司的金融创新是结合国家宏观经济背景,与企业的利益发展,以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客观需求的必然趋势。在互联网金融风靡的同时,随着相关技术的完善,由于技术创新所带来金融改革也同样应用在了怡亚通供应链金融的品牌建立上。本文经分析认为,怡亚通公司的供应链金融具有可观发展前景。且其创新的金融手段也为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5.2 相关建议。

  5.2.1 对商业银行的建议。

  1、对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建议。

  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整合迫在眉睫。银行、电商、物流等行业都想通过对自身核心资源范围的拓展,从而覆盖更多客户和服务范围、更深入地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怡亚通公司根据自身供应链管理经验以及平台资源的优势,其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由核心企业扩展到上下游企业。我国商业银行都以公司业务构成利润主要增长点,其中供应链金融又成了商业银行的主打品牌,本文鉴于怡亚通公司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对商业银行业务转型提出两点建议。

  (1)线上化平台的开展。

  怡亚通公司近年大力发展深度供应链服务,以现在大力开展的 380 分销平台为主打的分销机制,将供应链结构扁平化,同时将金融服务渗透到供应链的小微终端,通过与银行合作,为处于供应链末端的小微终端客户提供融资机会,这为怡亚通公司带来可观的发展前景以及利润点。结合怡亚通优势,以及国内供应链金融各参与主体的电子化程度参差不齐,无法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有效整合的现状,商业银行应构建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来实现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整合。对比于以往线下供应链金融对融资企业授信,线上供应链金融弥补了商业银行线下供应链信息掌握的不足。线上供应链服务模式将企业的电子商务信用用来进行金融活动的信用评估,为更加小型的贸易企业提供了融通资金的机会。

  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以其平台优势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方便银行实施风险监控,同时提升中小企业客户价值。

  (2)产品的升级。

  针对供应链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商业银行要进行金融产品升级来更好的匹配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借鉴怡亚通供应链金融开展情况,怡亚通在原有宇商小贷的基础上针对融资租赁业务开展了供应链金融业务。鉴于客户不同需求,商业银行也应该针对产品进行升级。

  针对产品升级,具有代表性的是平安银行的橙 e 平台,此类产品利用相关金融创新降低了融资成本,更加契合了小微终端的融资需求。商业银行的产品升级不仅为自己带来利润增长和业务面的完善,同时也为不具规模的企业带来融资。对于小微企业,商业银行提供此类服务,减少了自身在第三方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自身发展。

  2、对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的建议。

  (1)尝试业务外包来降低管理风险。

  怡亚通公司的风险防控能力主要来自于自身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怡亚通供应链管理中掌握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实时情况以达到信用风险的实时监控。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充当的是资金的提供商,自身只专业于对资金流的掌控能力。商业银行可以尝试进行业务外包,将供应链管理中不属于商业银行中的物流管理、信息流管理等工作予以外包。通过专业物流企业提供仓储服务、运输服务来实行对"物流"的专业化管理,同时通过专业化平台进行信息流的管理,来获取相关信息,银行通过相关信息的反馈与自身的优势进行更加有效的进行资金流的管理。

  (2)综合信息渠道来降低信息风险。

  怡亚通公司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是基于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基础的一体化供应链金融服务,这种体系要求一个信息化公开平台,获得第一手分销信息。鉴于此种模式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提出建立信息渠道的建议。

  供应链上的企业,从生产商-经销商-零售商以及物流企业形成链条状产业结构。怡亚通的 380 平台使得链条上的企业间形成协同工作。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相关手段实现供应链企业的互连与信息共享,共同分享企业业务计划预测信息、库存信息、进销数据、物流情况。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渠道增多,信息交流与沟通加强,企业之间信息更加透明,信息扭曲所造成的供应链风险减少,商业银行可以建立综合信息渠道来实现此项风险的降低。

  (3)进行系统化分析来降低操作风险。

  怡亚通公司的供应链金融创新优于商业银行模式的点在于贷前尽调和贷后风险控制上,怡亚通公司之所以能达到金融服务模式优于商业银行主要归功于怡亚通能够根据现有的信息流资料对小微企业进行系统的评估。在贷前尽调过程中,商业银行应该对相关供应链的信息进行收集,进行专业化的处理,不能单纯依赖核心企业信用扩展;在贷后追踪上,与物流企业合作建立信息流交互平台,系统监控、分析相关情况。

  5.2.2 对中介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建议。

  通过前文对国内外供应链金融概况的介绍、对比,可以得知,国内供应链金融的主导方基本都是商业银行,但国外供应链金融的主导方大量存在供应链金融专业管理公司。

  怡亚通作为以供应链管理为背景的专业化管理公司完善了国内供应链金融主导方的不足本文通过分析怡亚通公司供应链金融的优势与不足,对我国中介结构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开发自己的客户资源。

  怡亚通供应链金融能成功开展有一个因素是怡亚通的 380 分销平台,380 分销终端有着广泛的中小微客户,这些客户利用怡亚通平台来进行贸易运作。怡亚通很好的利用了380 平台的聚集功能来发展客户群,同时怡亚通以采购、分销的一站式供应链管理为基础,已经拥有多年相关经验,有着自身的客户群与运作套路,这为怡亚通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客户源提供了基础。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银行、电商、物流等行业都想通过对自身核心资源的拓展,更深入的开展供应链金融。

  (2)完善管理体系。

  供应链金融的关键词是"协同、效率、成本".然而在现实中,我国供应链金融因为核心企业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以及拥有供应链贸易的绝对话语权,使得上下游企业饱受赊销的困扰,银行授信额度低,中小企业回款困难;同时,虽然处于核心企业具有优势地位,但是因为产业链过长,也会出现流动性不足与供货欠款压款等问题,也会面临类似于上下游企业的困境。本文案例公司怡亚通,借助于 380 分销平台,系统的评价了自身供应链上下游的资金需求情况,打通了中小企业与银行的通道,利用自身的产品帮助中小企业快速获得资金,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也为集团客户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从长远角度来讲,中介企业要开展供应链金融,要完善自己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以高度的供应链管理水平推动链条上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同时也为企业自身的战略发展提供机遇。

  5.2.3 政府政策扶持性建议。

  (1)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加快征信市场发展。

  针对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企业征信机构不仅需要收集正规信息,还需要对非正规信息进行收集。优质的征信机构应具备一定的规模与品牌,以期对用户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甄别,来确保输出信息的客观性。分析国外案例,存在着随着征信机构品牌的提升,处于调查对象的企业会更加主动地向机构提供业务模式信息、财务信息以及非公开信息的现象。从我国现状看,我国的征信机构在技术上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在信息源的识别、客户的开发、服务的提供等方面给予技术支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供应链得到扩展,然而处于供应链末端的 P2P 网贷等还不能使用,还无法像商业银行、担保公司一样进入央行的征信中心。这些机构面临着无法甄别信用的困境,但是民营征信机构的准入打破了此类僵局。对于央行征信中心所收集的相关数据,政府可考虑认可的企业征信机构访问央行征信中心和民营数据库,并制定这些机构像第三方提供此类信息的规定。

  (2)加大相关法律保护。

  通过我国供应链金融的相关实践发展,可以看出我国的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脚步已经远远超出了相关法律的完善脚步。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在这些领域的法律都非常不完善。

  在供应链金融实务中,就融资中存货作为抵押物来说,要完善物权法中相关浮动抵押权的规定;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中需要完善相关制度,如对应收账款对象的范围给出规定等。

  参考文献:
  
  [1] Allen F, Gale D. Arbitrage, short sales, and financial innovation[J].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1991: 1041-1068.
  [2] Fairchild A. Intelligent matching: integrating efficiencies in the financial supply chain[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5, 10(4): 244-248.
  [3] Hannan T H, McDowell J M. Market concentration and the diffusion of new technology in the banking industry[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84: 686-691.
  [4] HORNE J C. Of financial innovations and excesse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85, 40(3): 620-631.
  [5] Sadlovska V, Enslow B. New Strategies for Finanzial 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Rethinking Financial Practices with Your Suppliers to Maximize Bottom Line Performance[M]. Aberdeen Group, 2006.
  [6]白少布,刘洪。 基于供应链保兑仓融资的企业风险收益合约研究[J].软科学,2009,v.23;No.11810:118-122.
  [7]陈志新,张忠根。 供应链网络治理与供应链金融发展[J]. 经济学家,2011,04:78-81.
  [8]陈娟。 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与发展建议[J]. 新金融,2011,07:17-20.
  [9]郭菊娥,史金召,王智鑫。 基于第三方 B2B 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演进与风险管理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01:13-22.
  [10]郭清马。 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其风险管理研究[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02:2-5+9.
  [11]高东雷。 怡亚通公司供应链战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
  [12]徐学锋,夏建新。 关于我国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的若干问题[J]. 上海金融,2010,03:23-26.
  [13]胡跃飞,黄少卿。 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 财经问题研究,2009,08:76-82.
  [14]姜超峰。 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J]. 中国流通经济,2015,01:64-67.
  [15]李树生,祁敬宇。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No.18807:34-37.
  [16]李善良。 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130-137.
  [17]鲁其辉,曾利飞,周伟华。 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的决策分析与价值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2012,v.15;No.9505:10-18.
  [18]刘林艳,宋华。 供应链金融的研究框架及其发展[J]. 金融教育研究,2011,02:14-21.
  [19]刘志刚。 第三方物流主导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0]吕宜真。 供应链金融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1]马佳。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分析及风险控制[D].天津大学,2008.
  [22]钱若尘。 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J]. 商场现代化,2015,23:65-66.
  [23]史金召,郭菊娥。 互联网视角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与国内实践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10-16.
  [24]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2010 年度审计报告[R].
  [25]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2011 年度审计报告[R].
  [26]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2012 年度审计报告[R].
  [27]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2013 年度审计报告[R].
  [28]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2014 年度审计报告[R].
  [29]宋华。服务供应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0]宋华。供应链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1]吴宗金。 构建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机制探析[J]. 企业经济,2005,05:165-167.
  [32]王玉洁。 供应链金融中保兑仓融资与运作决策[D].北京交通大学,2009.
  [33]王国刚,曾刚,宣晓影。中外供应链金融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4]徐学锋,夏建新。 关于我国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的若干问题[J]. 上海金融,2010,03:23-26.
  [35]余国杰,赵红梅。 国内预付账款贸易融资模式简介[J]. 财会月刊,2009,No.51923:57-58.
  [36]尹龙。 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与金融监管体制演进[J]. 金融研究,2005,03:7-15.
  [37]于宏新。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及防范策略[J]. 经济研究导刊,2010,20:112-114.
  [38]杨晏忠。 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J]. 金融论坛,2007,10:42-45.
  [39]郑丽。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动态博弈--兼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J].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04:55-61.
  [40]张璟,朱金福。 物流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的比较研究[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0:35-38.
  [41]赵莉。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案例分析[D].山东大学,2010.
  [42]周伟华,吴晓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供应链管理论文
返回:经济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