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军事教育论文 >

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9-19 共1791字
论文标题

  1、 注重开拓创新,确定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新思路

  针对不同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特点,必须注重开拓创新,研究确定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1)要确立“信息主导”观念。突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信息素养的培养,将信息知识、信息技术和信息战理论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构建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现代教学体系。2)要确立“系统集成”观念。运用综合集成的方法拓宽人才专业口径和培养渠道,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多模式育人的实践活动。3)要确立“能力本位”观念。强化岗位需求,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把能力训练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2、 重视能力培养,突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

  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系统,并转变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变过程依赖于实践。通过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创设近似于部队实践的情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手段,就能有效缩小院校教育与部队实践的差距。知识能力培养要突出专业性、应用性、技能性和示范性,内容设置要精干到位而不求全越位,为学员未来发展预留接口和空间,真正做到学员培训后上岗有优势、创新有能力、发展有基础、进修有空间。

  1)要紧紧抓住能力的培养这个根本,精选管用的课程、新开前沿的课程、设置现实的课程。管用的课程,主要针对部队建设需要,精选一些对干部任职需要的课程。前沿课程是指为拓宽学员知识面,着眼于部队建设需要,反映当前军事理论前瞻性的课程。

  2)在课程内容上要关注能力的培养,做到既明确规定想定课题,又明确方法和时间。现代信息化战争与以往战争相比,具有新的特点和更高的要求,既是对指挥员已有知识水平的考验,又是对其能力的考验,军事指挥员在未来的军事斗争中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具体地讲主要有3种:分析判断能力、积极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的设置就要紧紧围绕这3种能力的培养来进行,不仅规定理论讲授的内容,使理论讲授向内容新、水平高、课时少、效果好的优质课方向迈进,还要规定战(案)例研究、想定作业的题目、研讨的内容及组织方法,使学员在听课、研讨和想定作业过程中逐步提高能力。

  3、 着眼学员发展需求,增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是以专业理论为基础,以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增强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以提高组织指挥能力为目标。在教学中根据所在战区及担负的任务“分专业、分方向”实施。

  如针对学员来自各军区,各部队所担负的作战任务不同,对所求知识要求也不同,据此情况,可以采取分班与合班上课的办法,也就是把共性的部分合班上课,然后分专题、分军区上课。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员获得最有用的业务知识,从而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4、 针对作战需要,提高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教学层次

  在教学内容上要针对作战需要,着眼于时代的发展,着眼于部队建设的发展,着眼于学员个体任职层次的发展,注重应用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如战(案)例研究与想定作业,以团(营)级战术指挥为主,同时根据教学对象现有基础情况,设置战役想定训练,使学员能站在较高层次上思考问题,增强他们在高层次作战背景下组织指挥部队进行作战任务的能力,为学员担任更高一级职务做必要的能力准备。同时,教学内容还要坚持适度超前,在同步教育的基础上着眼于我军长远发展,把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超前教育作为服务我军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对于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具有特殊意义。

  实施超前教育,首先要坚持“三个面向”的方针,站在我军信息化建设的高度,去筹划今天的教育,培养明天的人才。要瞄准把军队建设成为以高素质人才群体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集团的目标,科学确立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模式。其次要正确把握军事教育内容的超前度,使之与知识更新和军队武器装备发展相适应,与人才成长和更替的周期相适应。

  5、 加强系统集成,完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教学训练设施

  院校现行的实验室建设客观上存在自成体系、相互独立的“烟囱式”“篱笆式”结构性矛盾,制约了学员综合信息素质和联合作战信息保障能力的提高。对此,为实现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硬件环境,要按照“健全要素、物理组网、互联互通”的步骤,进一步加大院校实验室一体化建设力度,形成“全要素联接、全网络运行、全智能管理、全时节训练”的一体化训练平台,实现教学训练由“单室、单台”向“一体化、实战化”转变。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