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失独家庭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
【第一章】石景山失独群体社会支持探究绪论
【第二章】失独家庭社会帮扶文献综述
【第三章】北京市石景山区失独家庭现状调查分析
【第四章】失独家庭的救助政策现状
【第五章】失独家庭的帮扶工作现状
【第六章】失独群体人文关怀存在问题
【第七章】失独群体社会帮扶对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失独家庭帮扶政策完善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 北京市石景山区失独家庭现状调查分析
为进一步调查了解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与现实状况,笔者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获取了北京市石景山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相关资料,特别是石景山区人口计生委在2013年5月针对辖区内所有特别扶助家庭开展的问卷调查。下面,就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为例,对失独家庭的基本境遇做一深入具体的分析。
3.1 石景山区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
来自石景山区人口计生委的数据资料显示,2013 年 5 月,全区计划生育失独家庭共计 181 户 307 人,问卷调查获取的有效样本量为 179 户 301 人。此次问卷针对失独家庭父母的年龄、学历、政治面貌、职业、居住方式、健康状况、自理能力、面临问题、服务需求、活动喜好、养老意愿、养老承受能力、家庭低保状况、家庭年收入、家庭医疗费用支出、特别扶助制度知晓度、满意度、收养意愿等展开调查,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失独群体的现实状况。
调查显示,失独群体中,男 143 人,占 47.5%,女 158 人,占 52.5%,女性多于男性,这也从某种侧面反映出通常情况下女性寿命高于男性的一般现象。从下图的年龄分布状况可以看到,目前失独群体大部分年龄在 65 岁以下,占到了总人数的 77.3%,65-69 岁的占 11.3%,70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 11.3%,需要给予这部分高龄老人更多的关怀与帮助。虽然大多数失独群体尚未进入到高龄状态,矛盾还不十分明显,但随着这类人群年龄的进一步加大,各方面问题将进一步突显,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学历情况如下图所示,失独群体学历多在高中以下,占 83.9%,本科以上的高学历者较少。
失独群体的职业状况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点,与过去石景山区拥有首钢、北重等八大工厂,作为北京市传统老工业区的区域定位相符,职业分布以国企人员居多,占 49.8%,接近总人数的一半,其次为民营企业与公司职工,占 20.3%,排在第三位的是机关干部或职工,为 15.9%,无业人员占比为 8.8%,应成为重点关注人群。
失独群体的家庭状况与居住方式调查显示,大部分失独家庭父母仍然维系着正常的夫妻关系,占 87.4%,离异或丧偶的家庭占到 12.6%,其中,男方孤独一人的为 3.6%,女方孤独一人的为 9%.居住方式中,仅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占85.7%,独居的占 10%,与父母、亲戚朋友一起居住等其他方式的占 3.7%,只有0.7%的老人居住在养老院。
绝大部分的失独老人能够夫妻间或者与亲戚朋友相互依靠,互相照应,但也有 10%左右的老人完全处于孤苦伶仃的状态,亟需政府与社会的关怀与照顾。
3.2 石景山区失独家庭的实际困难与现实需求。
根据调查可以发现,失独家庭在经济、生活、健康、精神、养老方面面临实际困难,具有现实需求。
3.2.1 经济需求。
随着子女的离世,不仅多年来的辛苦与投资化为乌有,伴随着子女的物质和资金上的供养也不复存在,此时的失独父母多已步入老年,逐渐体弱多病,靠着仅有的退休金或是政府提供的有限的扶助金生活,相比同龄的老人,其经济上的弱势地位明显,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调查显示,失独家庭的经济状况总体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如下图所示,家庭年收入在8万元以上的仅占6.3%,多数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达到74.3%,其中年收入在 1 万元以下的还有 14 人,占 4.7%.低保家庭有 4 人,占整个群体的 1.3%.失独老人中,顾虑经济问题的占 27.8%,另外 72.2%的老人目前尚未对经济问题有过多的考虑。对于经济问题的忧虑状况与家庭年收入水平有着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家庭收入状况相对较好的家庭对于经济问题的忧虑程度明显要好于收入状况相对较差的家庭。
3.2.2 日常生活需求。
随着失独父母逐渐衰老,身体状况会越来越差,生活自理能力也会受到影响,日常生活失去了子女的照料,老人们的日常出行、就医购物都会成为很大的难题。
对于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显示,87%的失独老人目前生活完全能够自理,12.3%的老人生活部分自理,还有 0.7%的老人处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状况。24.9%的失独老人急需解决家政服务问题,31%的老人需要提供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40.9%的老人需要提供家政服务,11.7%的老人需要一对一的帮扶。调查表明,失独老人由于年龄偏大,行动不便,对于日常生活服务方面的需求较为迫切。
3.2.3 医疗健康需求。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打击使得失独群体的心理受到极大伤害,而这也会对他们的健康状况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得原本的病情加重或是产生新的病症。
调查显示,45.3%的失独老人认为自身健康状况良好,34.3%的老人有慢性病且经常住院,20.3%的老人虽无需住院但经常看病吃药,整个群体的健康状况堪忧。失独家庭医疗费用的自费部分支出显示,家庭医疗费用自费部分支出在3000 元以下的占 32.2%,3000 元至 6000 元之间的占 26.2%,6000 元至 9000 元之间的占 12.6%,9000 元以上的占到了 29%.
失独群体个人医疗费用自费部分支出在 2000 元以下的占 39.5%,2000 元至4000 元之间的占 22.7%,4000 元至 6000 元之间的占 19.2%,6000 元以上的占18.5%.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失独家庭的医疗费用支出在其日常开支中占据相当数额,甚至成为少数家庭沉重的支出负担。38.4%的失独群体将医药负担列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54.1%的老人希望政府提供健康关怀服务,35.4%的老人愿意参加健康保健方面的讲座,反映出失独群体对于自身的医疗健康状况较为关注,相关部门与街道、社区需要为老人们多提供健康关爱方面的服务,并加大医疗保障工作力度。
3.2.4 精神文化需求。
失独家庭父母因为孩子的去世容易产生空虚、自责、焦虑、厌世情绪,抑或相互埋怨、自我封闭,表现得脆弱与敏感,不愿与人交往,不愿接触社会,以一种消极悲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与工作。即便是逐步回到正常生活状态的失独父母,情感也极为脆弱,很容易在一些特殊的时间,在一些特殊的场合甚至因为很小的事情而触景生情,悲伤流泪。
调查显示,28.7%的失独老人急需解决精神慰藉问题,23.5%的老人希望政府工作人员到家中走访慰问,24.2%的老人需要精神慰藉,18.5%的老人愿意参加文娱活动。相比较而言,集体活动更受到老人们的欢迎,48.5%的老人喜欢集体活动,44.9%的老人更倾向于个人活动,6.6%的老人没有做出选择。老人们愿意参加的活动类别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近距离郊游、健康讲座、文体活动、棋牌类活动、合唱、书法绘画、手工艺品制作和舞蹈等,另有老人提到摄影等爱好。
其中,愿意参加近距离郊游活动的老人达到了 60.1%,而不愿意参加活动或因身体条件不允许无法参加活动的老人只占 8%左右。这似乎与我们平常的认识存在偏差,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虽然很多失独老人在外在表现上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其实内心还是希望走出丧失子女的阴霾,渴望与人交流,或许只是政府或社会并没有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或者并没有开展适合他们的活动而已。
3.2.5 养老保障需求。
家庭养老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一种养老方式,随着唯一子女的离去,失独老人的养老送终问题成为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
调查显示,92%的失独群体关注自身的养老问题,对于未来养老方式的选择,入住养老院排在了第一位,48%的老人选择了该项,接下来依次是社区养老、与家人居家养老,较少的老人选择了与亲戚居家养老和其他的养老方式。苏丽惠22等人的调查则显示,家庭养老是老年人的首选养老方式。由于失独家庭失去了家中唯一的子女,所以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与普通家庭存在明显差异。
对于养老机构收费的承受范围,绝大多数老人选择每月 2000 元以下,占到了 92.9%,只有 7.1%的老人愿意承受 2000 元以上的月支出费用。
由此看出,养老问题是失独群体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急待予以解决,入住养老院与社区养老都是较好的选择方式。
3.2.6 其它需求。
调查还显示出失独群体的其它一些需求,比较突出的就是住房问题,18.7%的失独老人有住房方面的诉求,有的还非常迫切。由于居住在楼房的高层,年老体弱,出行不便,不少老人都希望能够将住房调换到低层,以保障自身的正常生活。有的老人还希望建立失独老人的养老院,使失独老人们能够在一起互相依靠,互相慰藉,自由、平等地生活,也不至于因为别的家庭的子女探望老人而触景生情。仅有 5%的老人表达了愿意收养孩子的意愿,而多数的老人明确表示不愿意收养子女,占到了 84%,11%的老人认为无所谓。老人们知晓计划生育部门的特别扶助制度,绝大部分表示满意,不满意的仅占到 5.1%,但还有不少的老人提出了特别扶助标准低,希望提高特别扶助金的愿望。
综上,我们看到,失独群体面临着经济收入偏低,日常生活不便、健康状况堪忧、文化活动缺乏、养老问题突出等现实问题,需要解决经济帮扶、生活照料、医疗支持、精神慰藉、养老保障等合理诉求,政府与社会需要切实承担起相应的职责,真正让失独老人过上无忧的生活。
1绪论1.1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失独家庭是近些年才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一类特殊群体,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社会问题。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使得全国的出生人口减少了4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