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家庭社会学论文 >

代际支持的现状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发布于:2016-12-06 共242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二章 代际支持的现状
  
  2.1 传统“反馈”模式下的代际关系
  
  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费孝通先生就明确指出东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这导致了东西方家庭的代际关系存在完全不同的两种形式。对于传统社会中国家庭的结构和功能方面,费孝通曾经发表过深刻的见解,他将家庭内部关系中的夫妻关系和代际关系比作“横轴”和“纵轴”.对于中国家庭来讲,代际关系这条纵轴关系是家庭生活的“主轴”,而对于西方的家庭来说,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主轴,而代际关系则是次要的方面,因为子女一旦成年,就要离开家庭,重新建立自己的新的家庭,.这跟我们传统社会“四世同堂”有很大的区别。在西方社会,子女并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实际上父母也不希望子女去打扰他们的生活。甚至一些西方家庭,子女在探望老人前需要先经过老人的同意,否则会引起老人的不满之情。这种甲代抚育乙代,乙代抚育丙代而不承担赡养环节的生活方式,近似一种“接力模式”.相反,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纵向的代际关系要强于横向的代际关系,即父子间的关系要重于夫妻间的关系。父子关系,作为主线轴,影响着家族的繁衍。围绕着这个纵向主轴的其他代际关系,成为依从。前几十年,父亲是家庭的绝对权威者,后几十年,儿子替代父亲成为权威者,再几十年由儿子的儿子所替代。同时,在中国的普惠价值观中,甲代抚育乙代成长,乙代必然有义务赡养甲代的晚年生活。这种以抚育与赡养为核心的代际关系,可以叫做“反馈模式”.
  
  有学者认为,现代化的社会变迁使得传统代际支持中的两条主线有了相应变化:一方面,过去以权力向父母一代一边倒的亲子关系,转变为互惠互利、相互扶持的平等关系。另一方面,横向关系代替纵向关系成为代际支持的主脉络,即亲子关系重要性下降,夫妻关系的重要性上升。而这一变化主要来自于家庭的核心化趋势。
  
  然而,笔者认为,诚然横向关系在异质性强的现代社会中,扮演了更重要的作用,但是夫妻关系并没有真正撼动亲子关系,相反,横向关系的话语权提升实际上帮助纵向关系的稳定和进步,使其更加适应这个具有异质化、变迁性的社会。
  
  女权的兴起,意味着女性在家庭生活、家庭延续中起到更多的作用,无疑为家庭带来了更多细腻的情感因素,从而会像“粘合剂”一样使得家庭的内部结构更加稳定,会增加儿女与父母的亲密指数。因而当具有典型西方色彩的横向关系成为中国代际关系的有一个主线轴,与纵向关系交相呼应时,并没有给亲子关系带来致命打击,反而加深了家庭的情感羁绊。
  
  2.2 现代代际关系的变迁
  
  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传统的文化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在传统价值和现代生活的双重作用下,代际关系同样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时,中国家庭关系的变化与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和政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由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开放型经济的不断发展,为社会成员带来了现代经济社会的理性意识,这种理性意识也逐渐渗透到家庭当中,年轻子女一代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正在树立,权利意识也开始觉醒。两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减少了中国家庭年轻子女一代的人数,这让父母一代在年老时从子女处获得的支持也相对减少。具体而言,现代中国家庭的代际关系变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代际关系中权利与义务失衡。
  
  现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和变迁让社会的物质极大丰富,价值取向多元发展。子女一代对个人权利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受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子代的物质消费需求正在增加,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在子代身上萌芽。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亲代对子代的经济支持、劳务支持的强度正在加大,家庭资源的流向正在过多地向子代倾斜。同时,因为父母受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对子女的付出总是不求回报,利他主义思想在父母一代的身上非常的明显。所以,子代在个人本位主义价值观念以及经济压力的双方面作用之下,很难对老年父母进行全方位的家庭支持。
  
  2.2.2 家庭保障功能进一步强化。
  
  由于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成员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与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也同样直接作用于家庭,使家庭的稳定性降低。“上学难”、“就业难”等社会问题深刻地反应了父母一代对子女一代的支持成本增加,同时子女一代越来越依赖于父母给予的家庭支持。在传统社会,家庭的重要功能就是起到社会保障的作用,维系了传统社会的“超稳定”结构,而这种功能受社会经济变迁的影响将会进一步增强。
  
  2.2.3 子代数量与代际支持成反比例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也给中国的家庭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着重反应在代际关系上。在不少城镇家庭中,子代的数量正在减少,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周围。这种子代数量的减少,使父母将绝大部分的家庭资源都用在了对子女教育、情感以及健康的支持上。也就是说,父母倾尽全力支持了子女的发展。但是,由于子女数量的减少,导致父母从子女处得到的支持也就相对减少,比例严重失衡。举个例子,如果父母对子女的支持为 10,那么无论子女有两个还是一个,来自父母的支持不会改变。但是子女反馈给父母的支持就不同了,假如每个子女对父母的支持最多为 1,那么如果是两个子女,父母得到的回馈支持就是 2,而如果是独生子女,父母得到的回馈就只是 1.因此,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而言,父母得到子女的回馈性支持正在大大减少。综上所述,在社会变迁的作用下,社会结构以及社会文化都有极大的改变。
  
  这也促进了中国传统代际支持模式的变迁。但是我们发现,这种变迁并没有像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从“反馈模式”变成了西方的“接力模式”,而是有着中国社会本身的独有的特征。首先,在人格基础上,受中国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的影响,中国普遍缺少独立人格基础,因此代际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出现了失衡。其次,在家庭功能上,与西方家庭以情感支持为主要不同,中国家庭的主导功能依然是社会保障的功能。最后,在文化背景上,中国代际关系受到“家本位”文化的影响较深,虽然“个人本位”的观念已经在社会上兴起,但是传统思想的惯性依旧很强大。以上就是中国家庭在现代代际关系变迁中的主要特征。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家庭社会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