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

翻转课堂的形成背景、教育理念及特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5-19 共6785字
摘要

  新科技革命以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影响也日趋深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其中,教学形态的变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信息技术时代教学形态变革的典型,翻转课堂致力于整合教育资源、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被众多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所接受与倡导。那么,翻转课堂是在何种背景下产生的?其蕴含着何种教育理念,具有哪些特征?这些对于深化教学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翻转课堂产生的背景

  翻转课堂的产生是时代的产物,具有时代的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信息终端和信息技术手段进入教育领域,IPad、电子书包、微视频、云课程和慕课等形式的技术产品层出不穷,极大地改变了教育教学的时空样态和存在方式。作为教育系统中重要的育人场域,课堂是传道、授业、解惑、互动、激励、总结与评价的统一,其变革深受信息技术的影响,课堂开始从平面、单维、静态走向立体、多维、动态。作为课堂研究的热点,翻转课堂通过翻转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让学生在家里观看介绍概念的视频,然后去上课来展示他们的学习。这样就不需要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再次讲授”,实现课堂知识传授的课下视频学习自主化和课堂知识吸收内化的课上互动探究化。翻转课堂的提法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教师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他们提出翻转课堂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迟到或者是耽误课程的学生补课。他们发现,用视频来学习和课堂针对性的讲解能够让所有学生收益,而且这种方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当时,正值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 You Tube 刚刚开始,这为翻转课堂的产生与推广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此外,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也推动了翻转课堂的发展。

  基于人的学习本性的需要和课堂教学的现实困境也是翻转课堂产生的背景。这是因为,课堂要符合人性的需要,翻转课堂为此提供了条件。翻转课堂将知识讲授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知识的内化吸收则在课堂上以师生、生生合作来完成,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研究表明,自主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课堂的发展变革应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即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此外,传统课堂由于受到教学的时空限制,具有众多的现实困境,人们一直探求解决传统课堂现实困境的办法,实施翻转课堂为解决这种困境提供了可能。翻转课堂突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视频进行学习,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权和自由度。翻转课堂中课程资源的全面整合、教学过程的自主可控以及教学时空的颠覆延伸等,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在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的变革、人性学习需要的满足和解决课堂教学现实困境的需要,翻转课堂应运而生。

  二、翻转课堂的基本理念

  课堂理念不仅仅是对课堂的基本认识,更是基于具体社会背景下对课堂功能与价值的深度思考。信息技术引入课堂领域,特别是微视频和云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课堂的时空形态,拓展了课堂的场域,课堂功能也由此获得空前的提升,实现了由知识传授与吸收到知识内化的功能变革。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蕴含着并表达出以下基本理念。

  (一)主张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理念

  先学后教是指学生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基本意蕴是通过改变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转变为指导者和辅助者,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顺序改变为学生“先学”而教师“后教”,以保证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更具有针对性.自主学习是指行为主体主动地、独立地、自控地进行学习,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可以说,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有利于人们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真正实现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理念,教学时空样态的改变是关键因素之一。作为教学时空样态改变的典型,翻转课堂借助教学视频,实现了课堂上下的翻转,实质是上实现了“教”与“学”的翻转,即由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也实现了学习由“他控”到“自主”的转变。从教学形态看,翻转课堂是先让学生通过教学视频自主进行学习,实现了“先学”的理念。其后,翻转课堂让教师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互动和探究,实现了“后教”的理念。而且整个教学过程都贯穿着自主学习的理念。

  (二)注重课堂互动、交往、合作与探究的理念

  课堂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教学主体、内容、组织形式等来确定怎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课堂互动、交往、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最有利于学生发展。课堂上的互动主要包括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课堂上的交往,就是主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与沟通等,这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学生正是通过交往实现了知识经验的提升以及行为方式的习得;课堂上的合作主要是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联合,共同完成教学的目标;课堂上的探究则是通过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学习,重视过程,强调开放的氛围等。课堂教学注重交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理念,对学生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交往,实现了对彼此的认知以及信息的互通;通过互动实现认识的深化及体验的加深;通过合作,实现了彼此的协同发展与共同提高;通过探究实现了向更高层次、更高境界迈进的可能。

  翻转课堂蕴藏着课堂互动、交往、合作与探究的理念。翻转课堂是让学生在课下通过学习视频的形式吸收知识,在课上能够有更充分的时间用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长时间的交往以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一“学习共同体”中,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在交往的基础上,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是课堂走向深入的关键。

  课堂互动与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从实质上讲,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探究的过程。换句话说,翻转课堂一直秉持着交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自由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

  (三)关注主体体验,教学要为主体服务的理念

  人的体验在人的生命存在、人的自我生命的升华、人的精神的解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教学主体的体验、树立教学要为主体服务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体验是以学生的认识为基础,并对这一认识进行深化与超越。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应是充分关注教学主体的体验,这种体验从宏观上对于教学主体的生命存在、意义提升、精神解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微观上讲,关注主体的体验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深层次展开。

  要关注主体的体验,树立教学要为主体服务的理念,需要让课堂发挥出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功能。而翻转课堂的应用,为课堂发挥个性化服务的功能提供了可能。翻转课堂翻转的不仅仅是课堂的形式,更是对课堂教学理念的翻转。因为“关注主体体验,教学要为主体服务”是翻转课堂的理念。

  翻转课堂凭借信息技术,打破了教学时空限制,为教学发挥个性化服务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条件。在翻转课堂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选择性地进行视频自主学习。教学视频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可重复、可选择、可调控的教学时空。同时,课堂互动又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深度引领和指导,真正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同时,教师也在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学生主体体验的同时,获得了自我价值的提升,及教学主体体验的满足。

  三、翻转课堂的主要特征

  翻转课堂实质上是一种教学形态的翻转。教学形态是基于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而产生的教学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教学主体、教学资源、教学载体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翻转课堂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信息技术应用下教学形态的各种变化上。

  (一)教学主体的多元、动态、协商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主体单一的弊端,使课堂教学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样态。在翻转课堂中,教学的主体不仅仅有教师和学生,更有家长、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参与,翻转课堂成为多极主体的课堂。一方面,翻转课堂让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学习,“教”的主体由教师转向家长、学校、社会与国家“,学”的主体也不仅仅有学生,更是多主体的“学”.另一方面,翻转课堂的课上互动、探究,为多主体参与的实现提供了时间和可能。

  教学主体的动态发展也是翻转课堂的特征。这种动态一是教学主体角色的动态变化。教学主体的角色在随着教学时空场域的变化而不断动态发展与适度调整。如翻转课堂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二是教学主体功能价值的动态变化。翻转课堂凭借信息技术平台更有利于各教学主体的功能与价值的发挥,使得这种功能与价值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三是教学主体行为方式的动态变化。就教师而言,录制教学视频和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方式具有明显不同;就学生而言,课下学习的方式和传统课堂上课也有显著差异。

  翻转课堂呈现出教学主体的协商性特征。所谓主体协商是行为主体在伙伴选择、信息共享、利益分配、承担任务以及解决问题方面的一种有效机制。翻转课堂改变了学生知识获取的形式,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多主体知识体系逐渐形成,促进了教学主体权威性的消解,使主体间的民主、平等得以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协商、知识的协商、教学方式的协商以及课堂上下的协商等都是翻转课堂呈现教学主体协商性的表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课堂更为人性化、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家长参与度更高等,这是翻转课堂呈现教学主体协商性的结果。

  (二)教学资源的集成、全面、共享

  教学资源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包括文本资源、图形图像资源、动画资源、声音资源和视频资源等类型.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在教学资源的单一性,通过教学视频平台和信息技术支持,把分散的教学资源聚合在一起,共同为教学主体提供最优质服务。这体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集成性的特征。翻转课堂直接或整合利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如MITOCW、World lecture Hall、BB scholar、中国精品课程等,并建构了由理论知识资源实践经验资源和方式方法资源所构成的翻转课堂内容体系。与传统课堂不同,翻转课堂集成了大量教学资源,使得教学资源具有了全面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在资源数量上大,在资源质量上优化,在资源样态上动态、可持续。一方面,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拥有大量的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容,如在电子书包和学科资源网站中,往往集成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包括图片、文献、案例、习题和工具书等.另一方面,在翻转课堂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教师精选出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的优质教学资源。此外,从翻转课堂教学资源的样态而言,教学资源不断得到更新、重组,体现了其动态可持续的发展。

  翻转课堂在教学资源方面还具有共享性特征。教学资源共享,涉及到教学各主体的利益,既要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又要满足教学主体对教学资源的需要。翻转课堂的实施为教学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条件:在课堂前,将所有教学资源与师生共享,为知识信息的传递提供了便利。在课堂上,为师生等教学主体提供资源交流的机会,实现知识信息的深化。而且,翻转课堂大量的教学资源以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学生通过简单操作就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并可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三)教学载体的创新、高效、立体

  教学载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用于贮存、携带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内容的组合形式和形态。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课堂以语言与教材为主要载体的局限,通过信息技术以微课作为主要的教学载体,具有教学载体的创新性的特征。微课以短小精悍为其主要特点,是实现翻转教学的一种理想载体,更是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可以说,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主要教学载体,体现出了翻转课堂的创新性特征。

  首先,翻转课堂具有教学载体高效性的特征。翻转课堂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微视频的方式,突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全面提升了教学效率。一方面,翻转课堂能够提供海量信息供学生选择学习;另一方面,翻转课堂借助云技术,为信息传递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支持。在观看微视频、网上即时交流、问题反馈、针对性教学、互动和探究深化理解知识等这样的翻转课堂开展过程中,通过教学载体的不断创新,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翻转课堂在教学载体方面还具有立体性的特征。

  翻转课堂通过微视频传递知识、以互动探究深化理解,能够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在教学视频中可以使用图片、音乐和故事等生动形象的立体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过程可视化。教学载体的立体性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实现了没有时空限制的翻转式学习。从发展趋势来看,“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云端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学习和在线课程学习等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主流模式.立体式的教学载体在促进学习的变革和实现课堂的真正翻转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的自主、灵活、可控

  教学过程是指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可以分为“教”和“学”两个过程.在“教”与“学”的翻转过程中,翻转课堂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自主、灵活、可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学习进度和教学视频特色等进行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这体现了翻转课堂中教学过程的自主性特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绝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活动”,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生自身主动建构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倡导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主建构的过程.总之,翻转课堂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让教学过程走向的自主学习过程。

  翻转课堂能够适应教学过程的各种变化,体现了翻转课堂的灵活性特征。教学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只有不拘泥于教学的固定模式,针对不同教学环境、境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实现教学各主体的最优发展。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方面具有灵活性的特征表现为:翻转课堂在“教”与“学”的时间上具有灵活性,在“教”上,时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让“教”的时间更为灵活,在“学”上,学习时间的自由把控,体现了“学”的时间更为灵活;翻转课堂在“教”与“学”场域上具有灵活性,“教”的场域和“学”的场域都可以根据教学主体和教学内容等的不同,进行灵活选择。

  翻转课堂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过程可控性的特征。教学过程的可控性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或部分教学阶段中,教学主体能够对教学及其进程进行把控。这种可控性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更能够促进教学各主体的发展。翻转课堂以教学视频的方式传授知识,能够实现教学时间、进度的有效控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进度,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如果有些学生通过阅读纸质材料就能掌握指定的学习内容,那就不必全程看完教学视频。而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多次观看相应视频片段,如果还有疑问,就留在课上与教师探讨.这体现了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可控性特征。当然,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灵活性、可控性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它们同时在课堂的上下中体现,在“教”与“学”的翻转中生成,目的是能够让课堂教学发挥出最佳的功能与价值。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信息化时代的新型教学形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给传统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翻转,也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活力。《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指出,教育信息化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翻转课堂既是教育模式的突破与创新,也是学习方式的突破与创新。对于当前的教育改革而言,大力发展翻转课堂将成为重要的着力点,开启教育的新征程。

  参考文献:
  〔1〕Graham R.Commentary:The Khan Academy and the Day -NightFlipped Classroom 〔J〕。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Educa-tion,Vol.40,Issue5,2012,(9):337-338.
  〔2〕莱恩·多亚尔,伊恩·高夫。人的需要理论〔M〕。汪淳波,张莹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78.
  〔3〕刘家访。先学后教运行机制的重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40-44.
  〔4〕孙俊三。从经验的积累到生命的体验〔J〕。教育研究,2001,(2):34-38.
  〔5〕张金磊,王 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6-11.
  〔6〕王 红,赵 蔚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中小学教育,2013,(12):9-15.
  〔7〕孔繁之,王春梅等。数字校园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5):49-50.
  〔8〕王本陆。关于加强云课程研究的几点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13,(12):3-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现代教育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