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划分为“硬权力”与“软权力”两个组成部分。所谓“硬权力”,即社会赋予领导者能够影响和改变追随者的心理与行为,使其纳入组织活动目标轨道的一种权力。一方面,这种权力是一种强制性影响力,它是一种刚性的、显性的影响力,因而被称为“硬权力”;另一方面,现代社会赋予领导者职务、岗位的同时,也对其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岗位职责等硬性约束,因而也被称为“硬权力”.与之相对应的,也就是“软权力”,这是领导者凭借自己的知识、智慧、才能、感情、品德等个人素质修养,从而对追随者所产生的一种影响力,这是一种非强制性影响力,也是一种柔性的、隐性的影响力,因而被称为“软权力”.
“软权力”(Soft Power)是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教授约瑟夫·奈最早明确提出和阐述的概念。约瑟夫·奈所说的“软权力”,是从国际政治的理论视角提出的一个概念,它主要包括一个国家、民族等社会组织和群体所拥有的文化吸引力、政治价值观吸引力,以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2004年,约瑟夫·奈又出版了论文集《硬权力与软权力》,进一步明确阐述了“硬权力”(Hard Power)的概念。约瑟夫·奈认为,所谓“硬权力”,就是指运用军事、经济等有形的物质力量。在国际关系中运用硬权力,也就是指主导国依靠军事打击、经济制裁来使别国服从自己。
领导学界借用了这两个名词的基本内涵,将其沿用于领导学中的权力现象。但是,领导学界所谓“硬权力”与“软权力”,从权力主体和权力客体方面都有所区别。在国际政治学界,所谓“硬权力”与“软权力”的主体、客体,分别为国际组织、国家和民族等等;而在领导学界,所谓“硬权力”与“软权力”的主体、客体,则分别为领导者与追随者。在领导力视域下,任何一个领导者的“硬权力”都是有限的---“硬权力”的有限性,这表现在领导者社会职务和地位的晋升是有限的,不可能永无止境;表现在领导者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是有限的,必须受到法律法规、岗位职责的硬性约束。然而,领导者的“软权力”却有可能是无限的---“软权力”的无限性,这表现在领导者的能力、魅力和魄力,并不等同于领导者的权力,同一社会职务或岗位的领导者,因能力、魅力和魄力不同,从而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社会影响力,这一“软权力”个性表现差异的可能性是无限的;“软权力”的无限性还有一个表现形式,那就是领导者的社会影响力,从一定意义上讲,甚至可以超越时空、超越生命,从而表现出领导者社会影响力的无限性,正如同人类社会许多杰出的领导者,即使其个人生命的历史已然结束,他们所创立的丰功伟业和精神遗产,依然永存一代又一代后人心中,依然深刻而长久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历史。本文将从提升领导力的角度,分析如何运用“硬权力”与“软权力”.
一、多用软权力,少用硬权力
如果仅仅从领导活动的结果看,领导者运用“硬权力”,以强制性的手段推进工作,与运用“软权力”,以非强制性手段推进工作,二者殊途同归,或许都能够实现领导活动的意图和目标。然而,无论对于追随者,还是对于领导者,两种手段运用之间的比较效应却有着巨大的差异。
首先,比较两种手段的运用,在追随者的心理感受、接受程度、工作热情的持续性、工作效能和质量等方面,必然产生巨大差异。对于追随者而言,领导者以强制性手段推进工作,追随者的心理感受,不可能舒畅和愉悦;追随者的接受程度和努力程度,往往领导者是所明确的边界之内,甚至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采取“机会主义”的态度糊弄和欺瞒领导者;追随者工作热情缺乏持续性,往往能够达致领导者刚性的、显性的规定时段,已经就是理想状态,绝难保持持续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态度,因为,追随者的工作动力只是来源于领导者的强制命令。
其次,“硬权力”这是组织、上级领导赋予个人的职务权力、岗位权力,职务和岗位取消,则权力相应消失。总之,从这个意义上讲,硬权力是领导者的“身外之物”,并不是领导者自身所拥有的一种能力。与之相对应的是,“软权力”却是领导者自身所拥有的能力、魅力和魄力,这是领导者凭借自己的知识、智慧、才能、感情、品德等个人素质修养,进而对追随者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软权力是领导者的“身内之物”.显然,领导者多用“软权力”,更多地发挥自身能力、魅力和魄力的效用,也就使得自己的知识、智慧、才能、感情、品德等个人素质修养得以不断砥砺、不断提高,这是一种个人能力的“充实”、“更新”;相反,领导者只知依赖“硬权力”,实际上,这是一种组织资源的“消耗”、“折旧”,长此以往,也是个人能力、魅力和魄力的一种“萎缩”、“退化”.正如古人所言:“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孟子·公孙丑上》)往往有些领导者抱怨:“人走茶凉”,含义无非是这些领导者认为,一旦自己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之后,原单位的部属和下级就不像以往那样对待自己了,诸如,自己说的话不那么管用了,人们接待自己的热情不那么高了等等。实际上,如果从“硬权力”角度分析,“人走茶凉”原本就是一种十分自然的现象,因为,领导者的权力是职务行为、岗位行为,一旦职务和岗位取消了,自然就不能再“发号施令”,过去的部属、下级就不应再“言听计从”---若如此,那就是部属、下级的“违法乱纪”.此外,曾经的领导者,因体制机制、法律法规、职务岗位所系,必然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区工作运行的“枢纽”、“中心”.如今,你离开了领导岗位,自然也就离开了这个单位、这个部门、这个地区工作运行的“枢纽”、“中心”,当年的追随者自然无需还向你“请示”和“汇报”,必然也就表现出“前热后凉”.如果从“软权力”角度分析,领导者去职离岗之后,假如感受到冰火两重天一般的“人走茶凉”现象,最应该抱怨的不应是过去的部属和下级,而应是曾经的领导者自己---应该首先反思自己“在领导岗位上”时,是否勤政廉政,是否亲民惠民。如果一个领导者在职任上、在岗位上尸位素餐、毫无建树,没有能力、魅力和魄力,那么,他就绝没有理由期待部属和下级的怀念和爱戴;而一个领导者如果在职任上、在岗位上贪赃枉法、以权谋私,那么,他就更没有理由期待部属和下级的怀念和爱戴,合理的“回报”只能是部属和下级的唾骂、憎恶,甚至被部属和下级检举、揭发,进而被送进监狱、住进牢房。
二、先用软权力,后用硬权力
“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这是一种两人策略博弈性的棋类游戏,它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围棋对弈过程中,棋手们都十分重视落子的先后次序,同样一手棋,先落子,或者是后落子,其效能、价值往往天壤之别,有时甚至可以直接导致胜负。人称“先手”乃围棋对弈死活、攻击、收官、抢大场、急场之必备,因此,围棋界有一句行话:“宁失数子,必取一先。”领导活动过程中,领导者在运用“硬权力”和“软权力”时,同样也一定要讲究“先后”.
第一,一个领导者对于部属、下级,如果没有事先立恩情于部属、下级,没有立德行于部属、下级,没有立声望于部属、下级,就不应该奢望能够在部属、下级心目中拥有“权威”,更不应该奢望运用所谓“权威”去推进领导活动、实现领导意图,正如常言道:“无恩不施威。”这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的一种“先后”.
自古以来,我国着名军事家都深切认识到,将帅只有平素对各级官兵富有“仁爱之心”,战时才能做到“三军用命”.我国古代军事典籍《孙子·地形第十》指出:“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我国古代军事典籍《三略》也指出:“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加。故兵有全胜,敌有全困。昔者良将之用兵,有馈箪醪者,使投诸河,与士卒同流而饮。夫一箪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军之士思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己也。《军谶》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与之安,与之危,故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以其恩素蓄,谋素合也。故蓄恩不倦,以一取万。”
第二,当领导者面临一项工作任务,既可以使用“硬权力”,也可以使用“软权力”时,领导者应该优先使用“软权力”,辅之以使用必要的“硬权力”;或在特殊情况下,一旦领导者使用“软权力”无法实现领导者意图,无法达到领导活动目的,才应该考虑断然行使“硬权力”.这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又一种“先后”,其基本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其一,从这两种社会影响力的来源来看,“硬权力”不是领导者自身所固有的社会影响力,它完全是组织、上级领导赋予的结果,为“身外之物”,因而,对于“硬权力”的予取予夺,领导者自己难以掌控,处于被动地位;相反,“软权力”则是领导者自身所拥有的社会影响力,它是在组织、上级领导赋予权力的基础上,加入了个人能力、魅力和魄力等自身要素,从而形成的“属于我”的一种社会影响力。其二,从这两种社会影响力的持续度来看,“硬权力”依附于领导者所获得的职务、岗位,领导者离开领导职务、离开工作岗位,则领导者的这一社会影响力即刻随之消失;相反,“软权力”依附于领导者自身的能力、魅力和魄力等,因此,这一社会影响力不会因领导者离开领导职务、离开工作岗位而即刻消失,往往具有长久而持续的社会影响力,有时甚至能够超越领导者的生命而长存人世。其三,从这两种社会影响力的运用结果来看,领导者使用“硬权力”往往在追随者内心形成和留下“悔之”、“畏之”等心理反应和情感记忆,相反,领导者使用“软权力”往往在追随者内心形成和留下“亲之”、“誉之”等心理反应和情感记忆,正如老子所言:“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道德经·第十七章》)而且,领导者使用“硬权力”总是对权力资源的“消耗”、“折旧”;相反,领导者使用“软权力”则往往持续促进了自身能力,往往持续增益了自身魅力,往往持续强化了自身魄力。因此我们说,职务、岗位可以增加领导者的社会权力,但增加不了领导者的能力;职务、岗位可以增加领导者的社会资源,但增加不了领导者的魅力;职务、岗位可以增加领导者的社会名声,但增加不了领导者的魄力。
第三,从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要“以身作则”的意义上讲,也必然要求领导者应该先用“软权力”,后用“硬权力”.中国文字里的“领导”一词,既是一个“名词”,指的是“领导之人”;又是一个“动词”,指的是“领导之事”.无论哪种含义,这个词都或是指领导者为“领导人们干事之人”,或是指领导者必须“领导人们干事”.一句话,也就是强调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
东方如此,西方亦然。比如,在英语里,英语动词“lead”古义为旅行,即带着他人向前行进;而名词“leader”的原本含义和目前使用的一个主要含义,也还是领头走在前面的人。因此,领导者不可事必躬亲,但决不可不以身作则。《论语》记载,一天,子路问政,孔子简要地回答道:“先之、劳之”;而在《孔子家语·入官》中,孔子还进一步强调“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所以,领导者的权威、声望等等,即领导者的“社会影响力”,也就建立在领导者身先士卒、实实在在地干出样子的基础之上。所谓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实际上,也完全是“领导角色”题中应有之义。
三、急用硬权力,缓用软权力
所谓“急用硬权力”,也就是说,领导者在面临危急时刻,应该坚决、果断和最大限度地使用自身所拥有的职务和岗位权力。我国古代着名军事家吴起曾经指出:“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
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吴子·治兵第三》)吴起这段话的意旨十分明确,那就是说在危急时刻,军事统帅不可稍有犹豫和狐疑,必须当机立断,运用自身所拥有的处置权,一定要像坐于漏船之中和卧于烧屋之下那样,迅速做出反应,一旦犹豫、狐疑,处置危机的时机也就稍纵即逝,人们必然就将面临灭顶之灾、烧身之祸。因此,领导者面对危急时刻,切不可“书生意气”,切不可“墨守成规”,切不可“按部就班”,而是应该迅速果断判断危机情势,迅速果断做出应对决策,迅速果断实施危机处置。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人们描述和形容教师站立在三尺讲台,如果要想胜任这一神圣使命,那么,其传道、授业、解惑的每一分钟,背后都必然蕴含着无穷止境的艰辛努力和深厚积淀。领导者危急时刻的处置应对同样如此,也是其平素知识底蕴、经验积累、眼光见识、胆识魄力、性格特质、情感经历、意志砥砺等多种要素的综合反映,是领导者能力、魅力、魄力的集中爆发和瞬时爆发,也是对领导者能力高度、魅力广度、魄力强度的严峻考验。那么,领导者在危急时刻应该具备哪些应对危机的能力呢?我们认为,领导者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能力。
第一,心理定力。领导者面对危机,必须沉着冷静,他人恐慌我不慌,情况混乱我不乱,压力巨大我不屈,高度危险我不怕。
第二,判断能力。迅速判断危机的性质和根源,迅速判断危机的广度和强度,迅速判断危机的特征和关键,迅速判断危机的走势和趋向。
第三,处置能力。危机爆发前,努力做好各种应急预案的准备,注意学习、借鉴过往危机处置应对的经验与教训,高度重视、精心培养作风硬、能力强、团结好的骨干队伍;危机降临后,领导者迅速靠前指挥,及时反应,果断压缩决策环节,实行非程序化决策;危机平息后,领导者要及时总结,实事求是,认真严肃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表彰先进,惩戒失误,完善预案,强化机构,增长应对危机的能力,提高处置危机的水平。
目前,我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再加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因素相互交织,以及地缘政治、宗教民族等多种冲突与我国国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矛盾冲突的相互作用,各种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对我国各级领导者应对危机能力都是严峻的考验。领导者在应对、处置危机过程中,一定要敢于、善于使用“硬权力”.
所谓“缓用软权力”,也就是说,领导者在非危急时刻,即常态化时期就应该优先使用“软权力”、更多使用“软权力”.在此,所谓“缓”相对于“危急时刻”而言,是“情况缓急”之缓。同时,所谓“缓用软权力”,其所指“缓”又是“过程缓慢”之缓,它描述领导者“软权力”的形成和强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逐渐建立和培养的“缓慢”过程,也是一个领导者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培养,进而不断强化自身能力、魅力和魄力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也要求每个领导者必须注重平时的艰辛努力和逐渐积累,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单位工作系统就像是一台结构复杂的机器,领导者和员工都是这个机器不可或缺的重要零件,承担着各自的工作职能。...
领导干部执政水平高低的关键不是其地位的高低,而是其自身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大...
校长的领导艺术体现在领导活动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始终,下文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探讨校长领导艺术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合理的运用领导艺术成为领导者必关注的话题,领导者以人为轴,善于发挥人员的潜力,谋划愿景,运筹帷幄,能过做到适时地应变,有效合理的创新,充分展示其领导的能力。...
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在经历着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而作为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各级领导干部,他们的权力道德素质和修养也有了很大提高。大部分领导干部能够合理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民造福,能够用高尚的道德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现在是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 领导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创新, 领导艺术包括了领导者的知识、工作管理经验以及个人素质等多方面。...
一、领导战略思维能力的现实蕴涵战略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egos,原意为将军的意思,当时引申为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在现代公共管理语境中,战略被广泛用于描述一个公共组织打算如何实现其目标和使命。正如欧文。E.休斯指出的,传统的行政模式因其过分关注...
在荀子的管理思想中,领导理论是其较为突出的一部分。他首先为社会管理设定一理想的管理主体---圣王,他代表了理想的领导者模型。圣王是圣人和王者的结合体,他本身具备很多优秀的领导特质,如神明博大、备道全美、仁且智等。在领导原则上,荀子虽然极其强调...
管仲有云,观国者观君,观军者观将,观备者观野。意思是说看一个国家,要看国君如何;看一个军队,要看将领如何;看一国战备,要看农田如何。可见,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言谈举止、思维观念均会影响国家未来发展方向。习总书记总揽全局、谋篇布局,明确提出事...
近年来,领导科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在人们通常所说的领导科学中,艺术和经验的成分所占比例较大。在行政管理中,高层领导经常要面对各类复杂事件,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很难借鉴他人的经验,所以,掌握一些领导科学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一、领导科学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