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

《管子》经管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22 共242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管子》经济管理伦理思想探析
【第一章 】管子经济和管理伦理学文献综述
【第二章 】管理、经济管理和经济管理伦理
【第三章 】《管子》经管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第四章 】《管子》经济管理伦理观的核心价值观
【第五章 】《管子》经管伦理思想的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六章 】《管子》经济管理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结语/参考文献 】管子的经济管理伦理理论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3《管子》经济管理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前已述及,经济管理伦理思想就是经济管理者在对经济活动的管理过程中,应主动考虑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规范,使其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发展战略、职能权限等设置都要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任何思想文化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管子》的经济管理伦理思想的产生也是如此,它是在春秋战国时代政治经济急剧变革、诸侯争霸斗争频繁、百家学术竞相争鸣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杰出的文化成果。

  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思想,便具有它独特的哲学基础,《管子》的经济管理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主要包括"道气合一"的天道观和"趋利避害"的人性论两个方面。

  3.1"道气合一"的天道观。

  天道观,即关于世界本原的根本观点。因其围绕着对天以及天人关系的不同理解而展开论辩,故称天道观。《管子》形势中说"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就主张"天"的客观性,形成了天道自然的观点,并且在坚持顺应自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人与天调"、"人君天地"的思想.《管子》认为"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虽立不安。"也就是说只有顺应天道,才能真正的获得成功;反之,即便取得成功,也将会变为失败,最终招致凶险。最后《管子》以"精气说"强调天的物质性,并用道来解释这种物质性,其思想表现为"道气合一"的天道观。"凡物之精,比则为生。

  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此气,杲乎如登于天,沓乎如入于渊,淖乎如在于海,卒乎如在于己。"在这里管子明确的指出"精"来自于"气",并把精、精气、气、甚至道,都作为相同的概念,可以互为代换。如讲什么是道时《管子》又说"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也,目之所不能视也,耳之所不能听也;所以修心而正形也;人之所失以死,所得以生也;事之所失以败,所得以成也。民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由此可见,"道气合一"才是《管子》的天道观。

  首先,"道气合一"的天道观是《管子》经济管理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它通过"道论"和"天论"来进一步阐述其宇宙观和本体论,特别是在对"天道"的认识上,他基本上是采取自然主义的态度,这也是《管子》哲学思想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这种天道观,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必须和谐统一。人类社会不应该违背这种"道",且这种"道"即包括天道也包括人道。这种天道观承认自然界是既具有生命意义,也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的。这种天道观在《管子》一书中具体表现为"道气合一".在这种天道观的背景下,管仲认为要治理好齐国,不仅要注重各种管理因素的协调平衡,而且要从齐国的长远目标来把握其整个管理过程即注重整体的价值。

  其次,《管子》的"道气合一"的"道论"和自然主义的"天道观"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哲学的范畴,它既是一种宇宙论也是一种本体论。尤其是在本体论上,它有着自己的价值取向,这种天道不仅指自然界的天或自然规律,同时也包括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这种把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进行相结合,在本质上建构了一种政治、经济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这种"道气合一"的天道观,看到了自然万物的共同本原,并将宇宙间复杂多变的万事万物都统一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精气,这在当时的社会无疑是一种科学进步的思想。

  3.2"趋利避害"的人性论。

  《管子》的人性论是其经济管理伦理思想的重要哲学基础。《管子》并没有就人性善恶作出判断,而是直截了当地指出人性是"趋利避害"的。《管子·禁藏》篇说:"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恶死,莫不欲利而恶害","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于四方无择也。"《管子》认为这种"趋利避害"的本性是人之常情,人之常轨,是所有人的共性。无论贵人还是贱人,商人还是渔民,虽然"所欲"不一,但各要得其"所欲"却是相同的。故"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此贵贱之所同也".又说:"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面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波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人的这种"趋利避害"的本性及其普遍性和客观性等特征,《管子》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与论述。凡事都不违背这个常理,并采取各种措施使人尽量地获得最大的满足,这种基于对人性的了解后来尊重人性的理念,是《管子》人性论的重要特点。齐国之所以富强,正是基于管仲对人性的了解和尊重。

  对人性的看法也是《管子》经济管理伦理思想展开的前提,因为管理始终都绕不开"对待人性的态度"这个核心问题。人性是人的最本质的特性,也是人的本能,它决定了人的行为和活动动力。张立夫主编的《中国哲学范畴精粹丛书-性》一书中说:各个时期对"性"的解释都有所不同,他对性的内涵做了现代的诠释,分别是:第一,性是区别一切动物而为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一切人所普遍具有的共同属性的总和;第二,性是人的自然性;第三,人性的善与恶,是指人性的来源于先验具有的善与恶之属性相联系而言;第四,成佛的内在原因或根据,称佛性;第五,性是天地万物和人性的本性、本体;第六,性是事物的具体属性。

  人类的管理活动总是受制于对人性的认识,因为管理活动均出自管理行为的主体-人,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从主体出发,以人作为价值尺度"去设计、调配、决定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并使其有利于人和人的发展。这种有利于人与人的发展,也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最终归宿。由此可见,在《管子》看来,人没有不爱利恶害的,即具有"趋利避害"的本性。管仲在充分肯定人的"趋利避害"的本性时,主张满足人性的各种合理和正常的需求,来达到顺应人性,进而使人能更好的发展。这种从"人性"入手来实施有效的管理,是其经济管理伦理思想的合理之处。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伦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