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

弟子规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意义及其践行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09 共2936字
论文摘要

  一、引言

  据资料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工作成功率和个人幸福达成率达 85% 以上。美国学者卡耐基也指出:一个人活得成功,知识技术经验等因素仅占 15%,剩下的 85% 取决于人际关系。当下中国,社会越加重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也愈流行。在众多的研究中,人际关系与国学的结合成为研究热潮,其中《弟子规》的影响最为显着。《弟子规》为清代学者李毓秀所着,全文360句,共1080字。它引用《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思想,集结圣贤学问和中华传统教育思想于一起。其语言虽然简练,但是透露出的却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人的立身齐家、为人处世都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二、弟子规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意义

  ( 一 ) 与亲缘群体相处的思想教育以及当代价值

  中华文化渊源流传,向来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其中孝道为当代家庭伦理教育的重点。而亲情较之于其他情感,血浓于水的感情更具有激发人心的力量。与亲缘群体相处最重要的就是“孝”“礼”,而这正是现代的快节奏生活所缺失的。现在,每年全国各地都会举办很多传统文化讲堂、交流会等活动,力求从传统文化中找寻救治的良策。笔者曾经参与常州科德道德讲堂第 28 期的传统文化交流会,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在场的众人流下了忏悔的眼泪,许多人在活动的最后一天向自己的父母鞠躬、拥抱,为双亲洗脚等。

  这正是受到了《弟子规》的感化,受到了他的正确指引。与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观念相比,《弟子规》重视家庭教育,重视伦理亲情的德育思想,正可被我们借鉴,用以指导今天的德育工作,滋养我们的心灵。

  ( 二 ) 与非亲缘群体相处的指导作用与当代价值

  人际交往实质上是一种人际传播与沟通的过程,除了与亲缘群体的相处之外,人不能脱离他人、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因为每个人不仅是自然人,同时还必然是社会人。以当代大学生为例,他们也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弟子规》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上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着建设性的意见,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与人相处中,《弟子规》倡导个人要学会将加人,先问己,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多为别人考虑。如果大学生能做到这些,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今后的学习,甚至对其走上社会后的发展以及自身终生的幸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当前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社会中 , 校园已不是以往那样的象牙塔,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 , 流动性越来越大 , 决定了人与人的交往也必将比以往更加频繁 , 更加多样化。因此,人际交往在大学生活中占愈发重要的地位。而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虽然有强烈的交往动机,也认识到了交往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可实际上因个性特征、对他人认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缺乏人际交往经验而使人际关系处在紧张状态并引发了各种问题。

  (一)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正确的判断力

  当代大学生基本都属于 90 后,而 90 后因计划生育政策,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90 后在与他人交往过程当中,过分看中个人利益,强调自我感受,不能换位思考,这种人际相处便容易造成“孤立”现象。没有平等互助的交往原则,只想着如何让自己不受损失,此种交往方式最终只能带来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不美好的大学生活。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并给出各自的答案。这种价值判断力,就体现出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当代大学生由于交际的多样化,不能准确地分辨出善与恶。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社交愈发的流行,许多大学生由于虚拟的信息过于逼真而对此深信不疑从而坠入网络的深渊。

  (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缺乏交际的主动性

  90 后在众人眼中都是叛逆的一代,过早的接触多媒体、互联网,让他们的情感变得异常敏感,他们往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对大学抱有美好的幻想,可当真正与人相处时,碰到了困难与挫折,他们不会先从自身找原因,反而会责怪生活,责怪他人,为什么大学生活和“我”想象的不一样?这种矛盾的心态就是造成当代许多大学生害怕交际,不屑交际的原因。近年来,网络上比较流行的一个词叫“宅”,顾名思义 ; 就是呆在家里不出门,正是由于这样的习惯导致了大学生进入校园极为不适应。他们与外界的联系非常少,自然而然就害怕与人相处,即使他们敢踏出第一步,但是缺乏相关的经验,很容易在交际的过程中碰壁,久而久之,心中不能建立自信,害怕与人相处,怕他人看不起自己,就更加的宅,直至与社会脱节,毕业后成为啃老族,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也令人担忧。

  四、在人际交往中践行弟子规

  当代大学生是 21 世纪的主人翁,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兴旺的希望,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但是当今社会,人们的交往环境与大学生未踏入社会前所处的环境相比较显得更加复杂和充满挑战,而针对这一现状,《弟子规》这一本儒家学说的教育着作,其现实意义何在呢?事实上,《弟子规》中的一系列优秀思想资源确实可以为解决当今大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借鉴。

  (一)人皆平等,见人之能加美

  “泛爱众”提到“凡是人,皆须爱”,如果我们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与人交往,那么相处便不再那么困难。仁厚待人是当代90后大学生所缺乏的,在德行上自我改过自我修养,例如看见他人的长处,不是将他的缺点放大,忽略优点,而是应该对比自身,看到自身的不足,这样我们才能进步。保持一颗仁爱的心,一颗友善的心,只有这样我们在与他人的交际当中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改进自己,完善自己。

  (二)三思而言,三思而后行

  《论语》有云:三思而行,做任何事都要经过考虑,而言谈举止更是如此。《弟子规》中也说道“勿谄富,勿骄贫”,不管对于什么样的人,都要有礼节的对待,发挥人我一体的仁心,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幸福社会。

  三思而言,三思而后行,在为人处事中时刻谨记,这样与人相处也更加的融洽。

  (三)待人宽容,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严以待人,宽以律己”,这是现代大学生交际时容易产生摩擦、挫折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不良的心态大部分是由于从小的家庭溺爱,对于这种问题《弟子规》中也提到解决的办法,对于他人的过错应尽早忘却,而别人对我的恩惠,应该时时想着回报。我们常在前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与人沟通上出现分歧,这时我们不是要去责怪他人,而是该想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我相信,如果真正做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那么人际关系也会变的更加明朗。

  五、结语

  人际交往和相处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个体往往会受到人际方面的困扰,从而影响生活和学习。但是这也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于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人伦典范《弟子规》便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虽然当今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如今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辉。文化是民族的生命,道德是文化的灵魂。我们应该在与人相处中践行《弟子规》德育思想精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张晓忠 . 列宁全球化思想及其中国化研究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
  [2] 赵红卫 . 论《弟子规》的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J].管理观察,2008.
  [3] 高颖 .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研究 [J]. 辽宁大学 ,2012.
  [4] 张宏 . 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其思想政治教育 [J]. 河海大学 , 200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人际交往论文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
返回:伦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