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

信用消费中的伦理道德分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30 共372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伦理学视角下中国信用消费问题探究
  【第一章】信用消费中的伦理道德分析绪论
  【第二章】信用消费的内涵、特点与本质
  【第三章】信用消费失范的伦理学分析
  【第四章】我国信用消费建设的伦理导向
  【结语/参考文献】信用消费体系的伦理学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 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目的

  2008 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海啸,这场经济危机是信用消费的危机,也是信用的危机,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体系最为发达的国家,有着一整套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和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发达的信用管理教育、人力资源、有效的行业法规、完善的征信数据库,却发生了这样严重的信用危机,信用消费重新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

  在我国信用消费发展较晚,上世纪 80 年代才开始起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贡献中,所占比例较小,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而我国目前的消费形态依然以传统的储蓄积累为消费主导,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用消费的制度还不完善,对超前消费的观念还有被消费者完全接受。在宏观层面信用消费能够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对于银行和金融机构而言,信用消费有助于其企业利润的增加、服务范围的扩大、减小其金融业务的风险,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信用消费可以帮着消费者实现预期消费愿望。尽管我国信用消费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我国信用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在我们反思美国次贷危机的同时,结合对信用消费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信用消费危机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危机的问题,它的本质上是伦理失范的问题,信用消费的失范也越来越被伦理学界所关注。
  
  1.1.2 选题意义

  第一、信用消费的伦理研究就是在伦理的视域下,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信用消费的诸多概念进行伦理学探究,通过对信用消费伦理内涵的梳理,找到导致我国信用消费失范的伦理成因,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原因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同时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研究信用消费中义利问题、公平与效率问题以及市场经济中竞争与合作的问题,试图通过伦理学的角度重新找到信用消费失范的本质原因。

  第二、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经济水平的相对落后,出现了大量的信用消费失范的问题。在我国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式下,如何构建与现阶段相适应的信用消费模式和伦理道德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信用消费失范本质原因的探讨,结合伦理学的相关内容,认识到信用消费的重要,认识到信用消费的伦理学内涵,从而全面把握信用消费的关键,提出信用消费发展的伦理导向,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动力。

  1.2 相关研究综述

  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周中之教授在其着作《消费的伦理评价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认为消费的伦理评价与经济评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统一起来,作者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找到了中国当前消费伦理观念所需要研究的问题。即:当代中国消费的伦理规范体系;消费伦理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消费主义批判;奢侈的伦理分析;消费的自由与社会责任;广告在消费活动中的社会责任;以及大众文化消费与青少年道德教育。

  陈忠在《信用消费论》一文中对中国发展信用消费的主要原因做了一下的分析:居民收入水平的制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健全、传统消费观念的制约、风险和收益不匹配所影响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市场环境不完善、缺乏信用消费的风险防范和转化机制这 8 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论述。并从经济视角对我国信用消费发展提出来了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建议。通过发展信用消费与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和阶段特征相适应,保持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建立信用消费的担保和保险制度,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丰富信用消费品种体系,改善和创新消费信贷机构体系,积极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

  王国栋在《我国信用消费伦理研究》一文中对信用消费失范的原因分析:1.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2.西方消费观念的影响;3.经济体制转变的制约;4.舆论媒体宣传的误导。把构建信用消费伦理的原则归结为:基本国情原则、适度消费原则、公平原则、以人为本原则。

  矫海霞在《现代性消费伦理的演变与生态消费伦理的提出》一文中首先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现代性消费伦理,其表现主要为应享性原则和消费者主权原则,其实质都是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原则,作者在分析其危害的同时针对其破坏生态环境,使人过渡沉迷与物质世界的情况,提出了生态消费的消费伦理体系,认为应该以生态价值观为中心,从现代性消费的人类中心主义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发展的动态平衡。

  张淑在《中国当代大学生信用卡消费问题的伦理分析》一文中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消费伦理观念的变革进行了研究,提出中国传统的:"无债一身轻"的思想正在改变随着经济危机的出现,要求有超前消费的出现,就是消费信贷的刺激。针对大学生信用卡消费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指出原因所在是由于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头脑不健全导致。结合实际情况对其伦理分析是,首先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为依据,结合作者的理解,进行了简单陈述,结合亚里士多德的家政理财术和中道思想觉得有可取之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本文的中心是在伦理的视域下对信用消费进行研究,探究信用消费中信用的内涵、消费的本质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同时结合经济学领域的内容解释信用消费的涵义与信用消费失范的具体表现,通过分析信用消费失范的伦理成因最终找到发展信用消费的伦理导向。第一部分介绍信用消费中信用、消费的概念和关系,同时阐述信用消费的含义和特点,并对信用消费的伦理本质作出探究。第二部分分析信用消费目前的现状,针对信用消费作出经济学和伦理学的价值评价,找出信用消费失范的伦理成因。第三部分,根据信用消费失范的伦理成因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消费原则、消费发展导向。

  1.3.2 研究方法

  依据信用消费中不同概念所涉及的领域不同,拟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依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综合交叉学科方法。由于从经济学的角度和伦理学的角度去看待信用消费的观点有着很大的不同点,且两者研究涉及经济和伦理等多个学科,因此,需要对各种参考文献进行比较分析,并运用综合交叉学科的方法,力求得到一个最准确的研究结论。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出现了大量信用消费失范现象,然而,2008 年危机全球的金融海啸,又一次把"信用危机"这一字眼带入了人们的视线。面对一次比一次规模更大、一次比一次杀伤力更强的信用危机,信用消费越来越成被人们关注与思考,人们似乎开始意识到:整个资本主义的信用体系中存在着挥之不去的痼疾,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形势下,如何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体制和道德文化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结合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对信用消费失范问题及信用消费的本质予以伦理探究,认识信用消费的内涵和重要性,从而全面探讨和把握信用消费的问题,力求在研究中找到信用消费失范问题的解决途径。

  本文以信用消费为研究对象,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其概念、本质、发展导向做了系统化的梳理。第一章首先对信用、消费、以及信用消费相关的概念、内涵、意义做了全面的解释,分析信用消费的伦理本质;第二章通过对信用消费失范的现状进行阐述并对其道德反思,然后从伦理的视域下找到信用消费失范问题的原因;第三章,着眼于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信用消费发展所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同时找到解决信用失范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最后总结信用消费的利弊问题,对个人在经济生活中的成长提出参考的启示。

  本文的写作过程,既是对三年研究生期间学习成果的一次总结,也是一次研究提高的机会,通过阅读大量关于信用消费及消费伦理的书籍、得到老师的点拨指正,使我受益匪浅。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为广大消费者树立正确的信用消费观,是伦理学专业的学生的职责所在,更是我们中国梦的一部分。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1.5.1 研究的创新点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以后,发现在信用消费相关的文章中对于信用消费失范问题的部分写得过于笼统概况,把更多的重点放在经济学的角度。只是从单纯的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去解决信用消费中失范的问题,并没有结合信用消费的本质去研究,在伦理学研究中难以形成一个确定的维度去考究。即便有人进行研究,也只是粗略的将信用消费失范的问题归结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超前消费理念的不接受。本文则是从伦理学的视角出发,研究信用消费的伦理本质,结合经济学领域的概念,找到信用消费失范的本质问题。

  1.5.2 研究的难点

  对于信用消费伦理层面的着作检索会遇到一定难度,且信用消费本身主要还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在对信用消费做深入剖析的时候遇到瓶颈。例如在信用消费失范的伦理成因分析和信用消费的发展的伦理导向方面,如何使道德的实践力量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又如何让信用消费有更好的伦理导向,如何平衡经济与道德二者的关系,不仅仅要学习大量伦理学的一些经典着作,还要找到与经济学相适应的部分。为更好的把握这一选题,需定期与导师交流沟通,征求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另外还要认真阅读相关的专着和论文,不断加深对此问题的理解。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伦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