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旅游经济学论文 >

生态保护型景区的特征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09 共426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2 章 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基础性分析
  
  本章主要是阐述了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等相关概念,并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结合产业生态学、循环经济、生态旅游、低碳经济以及社区参与等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阐述了这些理论对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指导作用,为文章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本节主要是对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等概念进行阐述,对本文所研究的生态保护型景区的范围进行界定,并总结生态保护型景区的特征。
  
  2.1.1 生态保护型景区
  
  2.1.1.1 景区定义
  
  国外学者对于景区的界定,正如英国学者 John Swarbrooke 在其专着《The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visitor Attractions》中描述的那样:“景区是旅游业中非常复杂的部分,而且也不好理解。几乎还没有专门的关于景区的书籍,对景区的概念也没有普遍认可的界定”.目前,国外学者对景区的定义有:Middleton 认为:景区是一个有特定地域范围、由专人负责管理与运营、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Walsh- Heronandstevens 认为:景区是必须具有指定活动场所的地方;美国着名学者朱卓仁(Chock Y Gee)等提出:“景区就是一个指定区域,一个拥有不同景色或者异域文化的地方,并且具备满足不同旅游者和市场需求的特点”.国内在《风景名胜区规划条例》中,是从需求的视角出发,认为景区是依据不同的景源类型、景观特点和旅游需求进行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
  
  2.1.1.2 旅游景区的定义
  
  关于旅游景区至今没有一个得到大家公认的概念,国内外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见解:
  
  Middleton 指出旅游景区是一个特定的,具有长久性的特点,并且是有专人负责管理,为游客提供娱乐、休闲和受教育的区域。
  
  Swarbrooke 强调旅游景区是一个相对独立和有专门用途的场所,它是具有明确界限和范围的区域,并且体现出交通便利的特点。
  
  我国关于旅游景区最为常见的权威定义是 2003 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775 一 2003)中的定义:“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该独立管理区不仅要有统一的正规的经济管理机构,而且要必须有特定的地域范围。
  
  姜若愚(《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2003)认为旅游景区从地理角度而言,应有明确的界限,旅游景区包含很多个景点,是可以为游客提供休息、娱乐和参观的场所,并且不同的景区在其发展规模和景观多少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73].吴忠军(《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2003)认为旅游景区,是指可以提供吸引旅游者游玩的吸引物并且具有明确的界限,不仅能够满足旅游者的相关旅游需求,而且能够提供基本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场所[74].张凌云认为旅游景区是依据对不同旅游者接待情况的统一管理,将吸引旅游者作为其目的,为旅游者提供娱乐、休憩和审美体验,并且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有较明确边界的区域范围[75].马勇认为,景区是包含众多独立的景观点,以开展不同类型的旅游商业活动为主,为满足游客不同旅游需求,并且拥有特定区域方位的旅游地[76].邹统钎认为旅游景区以旅游资源为主要吸引物和载体,并且可以开展旅游活动的一定区域[77].
  
  介于上述旅游景区的概念范围过于宽泛,本研究对“旅游景区”进行新的定义,认为:旅游景区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可以满足游客不同旅游需求与体验目的,并且是一个具备了不同旅游资源和利用服务的空间综合体。
  
  2.1.1.3 旅游景区的分类
  
  旅游景区的类型多样,许多学者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标准进行划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六种分类结果,具体见下表 2.1:
  
  无论根据上述何种标准都能划分出不同类型的景区,这本身就说明了旅游景区类型的多样性。在旅游发展实践中,旅游景区类型远远不止上述六大序列类型。根据本文研究内容的特点,认为旅游景区可分为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和资源开发型旅游景区:
  
  (1)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
  
  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往往是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为依托,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此类景区的目标具有多重性,景区的环境价值、科学价值往往超过经济价值,它不仅包含文物保护单位、 森里公园、地址公园,还包括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等。这类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具有公共性的特点,所以在经营方式上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垄断性,而且通常政府对其发展会有多方面的干预。
  
  (2)资源开发型旅游景区
  
  资源开发型旅游景区往往更加重视对具有较大影响力与吸引力的重要旅游资源进行设计,在保证景区开发的基本经济效益的同时,最主要的是实现开拓旅游市场的目的。此类旅游景区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为了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发展。主要包括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游乐园、乡村旅游综合体、城市旅游综合体等类型。这类景区的开发经营主体较多样,既可以是国有企业,也可以是民营或外资企业,而且其资金来源也十分广泛。
  
  2.1.1.4 生态保护型景区的定义
  
  综合上述旅游景区的概念和分类结果,本研究认为生态保护型景区是指依托自然生态吸引物,展现生态个性,从事生态资源保护性开发和利用休闲游憩活动经营管理的,划分明确区域范围的空间或地域。它是将自然风景资源作为景区旅游发展的核心吸引物和开发载体,通过旅游经营者适当的开发,并且具备相应旅游基础设施、服务和生态环境保育设备的旅游景区。在生态保护型景区开发中,应该坚持保护开发的原则,结合不同景区所处的具体地理位置和区域内独特的气候条件,加强对该类景区的周边环境进行优化调整,完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机制,从而实现旅游开发与环境和谐发展。
  
  2.1.2 旅游产业生态化
  
  本文中的旅游产业强调的是旅游产业的主体部分,也就是指向游客提供旅游产品与服务的旅游核心部门,它包括旅游产业的第一或基本层次,即旅游住宿餐饮业、旅游景观业、旅游交通业和旅游服务机构等。通过对旅游产业生态化相关内容的综述,结合各专家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旅游产业生态化是基于产业生态学原理、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等理念,从旅游业所具备的各要素角度出发,形成各旅游产业之间以及旅游产业内部之间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再生旅游资源”的循环产业链,从而达到旅游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旅游产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生态环境破坏最小化的目标,以实现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2.1.3 生态保护型景区与旅游产业生态化
  
  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实质是要构建一个物质与能量循环流动的产业系统,以保障经济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它作为旅游生态化的主体,是旅游由传统的单一经济开发模式向现代复合生态开发模式转变的必然,使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旅游发展具体领域进一步深化。
  
  本文所研究的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就是运用生态思想指导景区旅游生产和经营活动,根据产业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低碳经济等相关理论,在领导机制、法规机制、激励机制和参与机制作用下,通过旅游景区企业、旅游地居民、游客和政府等相关要素的配合,实现旅游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从而达到景区资源充分循环利用,减轻旅游产业发展中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提高景区旅游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的目的。
  
  2.2 生态保护型景区的特征
  
  生态保护型景区将“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效益”作为其发展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任,致力于为游客建立一个自然、健康、环保的,有文化、有艺术、富有内涵的旅游景区。生态保护型景区有其它类型景区所没有的独特的特点,具有生态资源的脆弱性与垄断性、景区开发的特殊性、资源保护与旅游发展并重等特点。
  
  (1)生态资源的脆弱性与垄断性
  
  生态保护型景区的旅游资源由于其景区发展的特殊性,所以就决定了其自身的独特性特点,进一步形成了一种相互依靠相互制约的关系。由于旅游企业对旅游活动开发缺乏科学性和生态性、旅游者生态意识薄弱导致旅游行为非生态化、政府相关部门宏观管理无力等因素,将会使生态保护型景区内的生态资源遭到损失或者破坏,使其失去自身的稳定性,造成景观资源要素原真性的丧失,甚至会导致生态旅游资源的消亡,因此,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资源具有脆弱性。另外,由于生态保护型景区的旅游资源基本上是该区域比较典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代表性和差异性的特点,游客的旅游活动只能是在这种特定的区域才能进行,这就决定了该类生态资源具有垄断性的特点。
  
  (2)景区开发的特殊性
  
  生态保护型景区大多位于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属于限制与禁止开发的区域,从旅游开发的来看,对景区旅游活动是要求尽量进行低强度开发,合理规划和限制景区的开发范围,禁止向周边核心区扩散;生态保护型景区是一个包含了餐饮、宾馆、交通、购物、娱乐等各生产要素部门的复杂系统,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是复杂多变的,外界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景区各系统要素之间能否协调发展、景区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生产环节中科学技术的应用程度、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水平等因素都决定了生态保护型景区发展的特殊性。
  
  (3)资源保护与旅游发展双重性
  
  旅游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因此也被称之为“无烟产业”、“生态产业”.旅游是对某一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对于其他产业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表现出更加节省、环保和可持续的特点。旅游产业的开发会极大地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各地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不断的开发,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将旅游资源转化为产品或项目,实现旅游创收。
  
  但是在景区旅游开发中,落实和体现旅游开发的生态文明理念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于旅游企业不当的开发活动、经营管理不善、旅游者自身保护意识差等原因,便出现了违背生态文明的一些现象,对资源造成破坏。所以,旅游开发与保护的问题必须有切当的定位,旅游活动的开发可以提高对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存在的最大潜在价值,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利用,而利用也有助于保护,平衡旅游使用与资源保护才能实现自然资源与旅游需求的和谐相存。因此,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发展呈现出并重的特点。
  
  从上述生态保护型景区基本特征可以看出,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旅游者、旅游从业者和旅游活动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该类景区一方面为旅游者提供回归自然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另一方面,旅游产业的开发必然会对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仅强调自然生态,也应该重视人文生态的实现。而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是该类型景区实现更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有必要对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进行生态化发展。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旅游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