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旅游经济学论文 >

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实现与保障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09 共707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6 章 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实现路径及保障体系
  
  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发展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和旅游自身发展的规律,谋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就必须在传统景区旅游发展的常规建设上,对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索创新。针对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所受到的多种因素的影响,要保证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从制度保障、技术支撑、管理策略等方面来构建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的保障体系。
  
  6.1 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实现路径
  
  根据生态保护型景区特点和产业生态规律,确定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应从核心层面、支撑层面和辅助层面三个不同的层面实现,最终推进旅游产业生态化的纵深发展(如图 6.1)。
  
  6.1.1 核心层面:改进旅游景区企业生产方式
  
  企业是产业的基础,旅游产业生态化首先要从企业层面抓起。生态保护型景区内旅游企业是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直接实施者,旅游活动开展的过程也就是旅游生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旅游企业的理念、管理、技术水平以及经济利益的追求等因素直接导致旅游产业呈现“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特点,影响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而旅游业清洁生产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措施。目前清洁生产的理念已在各个地区大力展开,旅游企业清洁生产是指从旅游产品与设施设计、开发到整个旅游过程都要减少和消除旅游者、旅游企业对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清洁生产的内容主要包括清洁能源与原料、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产品三个方面[95].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实现应以清洁生产为手段,从旅游景观、旅游线路、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交通等方面分别进行清洁生产的生态化设计,以旅游核心企业和旅游要素企业的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为基础单位来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景区内部的生态化发展。
  
  (1)在生态保护型景区,根据景区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水能等,尽可能的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有毒有害物质、复合材料的使用,加强旅游废弃物再一次回收到资源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景区内产品在生命周期之内减少废弃物,加强能源意识、能源效率和节能技术结合起来。
  
  (2)在景区内通过各方企业的清洁生产、旅游者的绿色消费来实现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对于旅游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以及生态干扰通过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系统管理、控污、减少游客等手段来保证旅游景区清洁生产过程的实现。
  
  (3)旅游企业通过运用新技术和科学手段进行清洁生产,使旅游企业生产出低能耗、低污染、可循环利用的清洁产品,把绿色商品的绿色制造技术加入到旅游景区之中,采取绿色营销策略,保证清洁的产品生产、消费与分解过程,确保旅游产业生态化在微观层面上的推进,从而使旅游企业能够获得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6.1.2 支撑层面:创新旅游产业生态化技术支撑体系
  
  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是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技术支撑,技术的进步将会推进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本身就是一种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类型,它要求通过科技手段实现自身的生态化,因此,没有科技的进步旅游产业生态化是行不通的。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由于生态保护型景区环境的脆弱性和发展的特殊性,导致景区旅游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环境和技术问题增多,为了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应加大力度对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实现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生态保护型景区结合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特点和资源、生态环境现状,可将以下技术作为发展和应用的重点:
  
  (1)能源高效利用和节约技术
  
  能源高效利用主要是通过发展多终端的联产,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和能源进行科学分配、生产不同产品,或者对资源进行深加工,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从而达到节约能源,是能源得以充分利用、高效利用[80].要根据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和有利优势,利用高科技,不断的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为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提供能源基础。能源高效利用和节约技术体现在旅游景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引进能够节约能源的先进设备设施,使旅游生产的过程形成一个循环的产业链,利用上一级的废弃物作为下一级生产所用的原料。从而达到节约资源、降低物质消耗的目的。主要涉及的技术有节电技术、节水技术、节约燃料技术等。
  
  (2)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技术是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是实现景区旅游企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提高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将景区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收集,建立资源回收管理站对景区垃圾进行分类处置,在景区附近居民社区可以适当建立小型垃圾处理站,对于生活垃圾应该采用无害化处置的方法,进行回收利用处理,提高资源化利用率。利用污水处理技术,实现中水回用,可用于景区绿化灌溉用水,以提高景区绿化率,更好地改善景区生态环境。
  
  (3)绿色建筑和绿色制造技术
  
  绿色建筑和绿色制造技术主要是用来减少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旅游建筑和工程设施的开展对旅游区环境产生的影响和污染。对于景区旅游饭店、旅游服务设施、民居社区等建筑采用发展太阳能等形式进行改造升级,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为了促进旅游产业生态化的顺利发展,应该加快绿色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采用低消耗的绿色制造技术、废弃物的绿色制造技术和少污染的绿色制造技术等,对景区内的其他建筑设施采用绿色材料,尽量减少废弃物,将节能、节地、环保和优化生态紧密结合起来。
  
  (4)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的技术
  
  生态保护型景区的旅游资源多具有典型性和稀缺性的特征,生态环境系统也比较脆弱,生态环境一旦恶化,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充分利用资源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目前,部分资源虽然已在使用,但有一些属于高质低用,其优势用途并没有被开发出来,还有部分资源由于其用途没被开发或发现,并且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同时还造成了浪费。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关于保护技术的应用,使旅游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遵循资源自身发展规律,得到持续利用,从而缓解旅游资源稀缺性的问题,推进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进程。
  
  6.1.3 辅助层面:充分发挥景区和政府管理职能
  
  (1)在旅游企业内部建立环境管理体制
  
  传统的旅游企业管理注重经济效益,旅游活动的设计和旅游建设的实施旨在降低其生产成本,实现景区的利润最大化。这种管理体制忽略了旅游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对景区及其附近环境造成的影响,更忽视了由于对环境影响而产生的环境成本。因此,为了实现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必须对旅游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改良创新,将环境管理融入旅游企业的日常管理,重新思考现行环境保护制度,在旅游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制,实行制度创新,引入约束与激励机制,保证旅游企业从利润最大化出发,选择有利于景区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提高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水平。
  
  (2)加强政府的引导与推进
  
  政府作为指导产业发展的主体,不仅具有责任充当政策的制定者,还有责任通过相关制度的有效配置,为旅游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制度空间[96].旅游产业生态化是一个包含不同地区、众多部门的复杂体系,政府是旅游产业生态化建设中的责任主体,因而政府应充分运用政策调控,结合景区旅游企业高效的环境管理体制,规范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的进程,保障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旅游产业生态化建立政策体系,为旅游产业生态化保驾护航。
  
  6.2 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制度保障
  
  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离不开相关制度的保障,健全与完善的政策体系是加快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中重要保障,但要建立有利于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制度并非只是制定和完善个别的法律和政策,尤其是对于生态保护型景区比较有针对性的保障制度的确定更加困难。因此,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旅游产业生态化制度体系,来保障旅游产业生态化的顺利进行,这一制度体系若从制度层次上来看,应包括政府引导与推进、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企业规章和消费行为规范三个层次。
  
  6.2.1 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进作用
  
  政府作为指导产业发展的主体,不仅具有责任充当政策的制定者,还有责任通过相关制度的有效配置,为旅游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制度空间。
  
  对于生态保护型景区的确立和景区建设、发展,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协调。政府应加强财政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各级政府的财政对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项目建设的投入,如对生态保护型景区的生态化建设项目给予一定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低贷担保等一系列经济激励政策,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建立绿色基金为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对景区的排污费用、科技费用等技术开发给予支持;对于自来水供给、电力设备、污水处理等这些可以进行市场化运营的基础设施,可以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政策;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大力支持生态保护型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在景区推广运用环保技术和设备、积极鼓励生态保护型景区中生态旅游示范项目的建设;制定相应政策,倡导旅游景区企业及相关科研机构研发和运用有利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资源与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各种新技术。
  
  此外,政府部门还可以制定其他优惠政策来帮助景区减少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成本,如:缩短项目的审批时间;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奖励运用产业生态学原则设计的环境管理系统或创新性的清洁生产项目等。
  
  6.2.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对于景区的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而言,“有法可依”是其快速发展的前提,旅游立法对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它不仅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提供法律依据,而且通过旅游立法还可以确定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基本政策、原则、措施和制度。发展旅游产业生态化必须依靠政策法规建设解决环境问题,缓解旅游业面临的资源紧缺、能源危机等矛盾,实现旅游产业发展与环境建设和谐共进。法律法规一旦制定,将成为一种强制手段有效地规范并推动经济的发展,与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相关的立法是其发展战略和政策法制化的途径,这些立法的实施是旅游产业实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国家出台的一些相关立法,如《清洁生产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节约能源法》等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和指导着旅游企业的行为,使其朝着生态化方向发展。
  
  但缺失以旅游产业生态化为指导的综合性立法。所以,结合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具体实践,加快制定并完善促进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制定《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战略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引导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方向;起草拟定《旅游产业生态化实施条例》、《旅游产业生态化促进办法》等法规,将更加有效地促进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
  
  6.2.3 建立企业规章制度和消费行为规范
  
  建立符合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企业规章制度和消费行为规范是旅游产业生态化的重要环节。旅游产业生态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在景区的建设者--企业的行为上,企业层次的生态经济制度包括企业组织制度、企业战略和规划理念、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技术选择和技术创新原则等。因此,企业作为旅游产业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分解者,只有将生态环境管理纳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在管理目标上由过去的片面强调经济效益转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轨道上来,主动制定环保目标,实施生态化建设措施,对景区建设项目的选址、用材、维护等方面制定科学的、生态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
  
  6.3 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的科技支撑
  
  6.3.1 制订旅游产业生态化和环保产品标准
  
  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借鉴国内外经验,制订符合生态保护型景区实际情况的旅游产业生态化标准,配合旅游发展优惠政策,推动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快速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环保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套,形成完善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积极调整企业发展方针,注重环境效益的实现。积极发展旅游循环经济,重点开发高附加值、轻污染或无污染的产品,设计对环境友好的旅游项目,逐步淘汰工艺落后的产品、生产设备、技术,禁止产品生产中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实施,通过高新技术的运用,积极研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旅游产品,确保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健康快速发展,促进旅游产业生态化的顺利实现。
  
  6.3.2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科学技术
  
  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要求景区的开发管理要广泛使用科学技术手段,对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进行产业生态化开发,其本质是在生态保护型景区的旅游产业发展中,积极推广节约资源能源与环境保护技术,探寻能够实现景区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提高的全新管理模式。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适用的节能环保设备与利用技术,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加强对景区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清理和处置,建设绿色停车场、立体绿化、环保厕所等基础设施;在景区发展建设中要尽量使用新技术与材料,降低旅游者以及经营者不当的旅游行为与活动对景区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如在景区的餐饮企业中要尽量使用对环境污染少的双降解材料餐具,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技术,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鼓励旅游景区企业使用新技术、新能源,引进各种新型节能环保交通工具,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通过高水平的旅游景观、旅游线路、旅游产品、旅游交通建设,重点支持旅游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打造节能环保建筑,促进景区生态化建设、产品生态化设计等;鼓励旅游景区企业将高科技引入到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娱乐休憩设施等建设与管理中,提升旅游设施与产品的教育性、娱乐性。
  
  6.3.3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优秀的人力资源可以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所以需要不断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相关培育。充分发挥高校与科研院所这一资源优势,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旅游景区企业合作,进行有利于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科技研究,推动旅游高校人才加入到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研究中,建立旅游专业教育实习基地,通过学术机构与旅游企业的合作,集中各方面的优势力量,不断完善高等院校与旅游企业人员交流机制,为旅游企业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人才;整合旅游科技研究资源,组建专门的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科技研究机构,建立旅游科学研究创新基地;旅游景区可以从每年的收入中拨出专款用于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高薪聘请紧缺专业人才,如旅游规划、旅游资源评价、旅游项目策划等旅游专业人才;提供各种优惠和有吸引力的政策,培养与引进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建立多学科、多层次的专家企业家队伍,为景区的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6.4 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的管理策略
  
  6.4.1 对旅游者的管理
  
  首先,对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作为景区,要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开展生态环境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教育,提高旅游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规范其旅游行为,培养旅游者尊重自然、保护景区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其次,对游客的行为进行适当限制,通过合理限制旅游者数量、分是分区恰当安排客流量、宣传教育等方式,使旅游者自觉选择对生态环境有利的的旅游消费方式,将节约用水用电、分类回收垃圾、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等行为变成习惯,从而使旅游者的行为成为旅游景区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有利部分。只有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和增强公众参与,树立良好的旅游产业发展环保观念,才能使政府对旅游产业的政策、法规落到实处[95].
  
  6.4.2 对旅游企业的管理
  
  旅游产业生态化的重点对象是包含旅游六大要素的的相关旅游企业。企业是产业的细胞、市场的主体,企业的生产和运行状况、观念、规模等直接影响旅游产业的状态和发展形势。对旅游企业的管理实现生态化,一方面,体现在生态保护型景区内现有企业应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生态环境保持平衡。
  
  旅游企业开展正常经济活动的必须条件是空气、水、食物与能源,而这所有的资源都是来自环境,旅游企业在利用这些资源环境进行生产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生产附属物废弃、废水等,所以,企业应该确立环境保护的原则,结合新科技、采取适当措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另一方面,对旅游企业的生态化管理也体现在要对旅游企业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做好旅游从业人员上岗和在岗培训,通过定期开办培训课程,如市场研究、旅游规划开发与管理、景区服务等课程培训,提高其管理和技术水平。
  
  6.4.3 对当地居民的管理
  
  利益是当地居民愿意主动参与旅游建设的最主要目的,因此,旅游产业生态化管理就必须将对当地居民的有效管理纳入其中,让当地居民参与到景区旅游产业的规划与发展中,让他们充当决策者的身份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对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加强社区参与的力度,使社区居民真正能够从旅游开发中获得一定的利益,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并规范他们参与旅游的行为,也便于整个旅游景区的管理。创建居民参与机制,首先需要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和参与能力,为居民提供一些旅游管理和服务的培训机会,让他们整体具体参与旅游开发的自身条件,还可以吸收部分村民作为演员、环卫以及服务工作人员等;其次,成立一个包括当地居民在内的多方参与的开发管理机构,扩大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内容,从开发决策到管理保护和利益分配,各方面都注重居民的参与;再次,建立一个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让当地居民从旅游开发中获取合理的利益,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旅游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