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转向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19 共599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4 章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转向
  
  4.1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至今理应给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以指导性的地位。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由于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充分尊重社会个体主观能动性,因此有效调和了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近些年来与日俱增的冲突和矛盾。如果试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何能够解决其他哲学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呢?这就有必要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内涵上的分析和阐释,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针对“社会演进”的科学规律还是“主客观”的关系发现?如果对这一根本问题没有得到充分地辨析和分析,势必造成理论结果的分期乃至对立。第一个对象的回答可以分为两派:社会“唯名论”和“为实论”.第二对象的回答也可以分为两派:“唯理派”和“唯经验派”.基于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我们应这样回答: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以上谈及的各种对立问题,能否解决由不全面性导致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冲突和矛盾,从而建立合理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那些试图将历史观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中运用是唯物主义实现的简单投射,那就大错特错了,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矛盾和冲突依然存在,问题任然是问题。
  
  恩格斯在评价《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说到,“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要探索马克思的新“世界观”,这表明应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出发。《提纲》的第一段是这样:“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孙正聿在《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做出过以下精彩的论述:“尤其耐人寻味的是,马克思并不是从批判与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唯心主义入手,而是从揭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入手,这表明了马克思对自己的哲学革命及其‘新世界观’的理论自觉:只有准确地揭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变革这种旧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才能真正批判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并在此基础上创建’新世界观‘.这表明,马克思对’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批判,与对唯心主义的批判一样,在其所实现的哲学革命的意义上,都是一种’世界观‘批判。”
  
  基于以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对以往哲学批判是在批判以往唯物主义及唯心主义的基础上而建立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完全建立在社会生活的实践基础之上的,他所批判的哲学,不是前面追求经验直观,就是探求抽象的理性能动力,所有这些就的哲学的存在基础都被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完全否定掉了,他所凭借的也正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抽象到具体的本质转变。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以感性实践活动及其历史规律为基础创立的世界观,从而解决了哲学存在问题。
  
  “由于历史规律的发现,对人的理解也从抽象的类特征转向了对人的社会历史性的研究,社会的尺度和历史的尺度成为理解人的本质和人性的基本原则,也成为理解思维和存在、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类认识、自由与决定论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目的是要使人与物的“尺度”、“目的”与“规律”达到统一,因为只有在历史进行中才能促使主观与客观、抽象与具象相互结合、互取所长。
  
  4.2 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关系
  

  有与马克思主义本身具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因此奠定了其在解释和实践任何一种关于认知矛盾、知行矛盾的时候都能够游刃有余的领先地位,因此有些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就以为可以直接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应用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之中,可以对社会科学直接进行相关研究工作。很明显这一做法忽略了一般普遍性和特殊个体性之间有所区别这一马克思主义之中的极为重要的理论了。尽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对社会科学的指导功能和价值意义,然而这并不代表可以见到套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科学依然具有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或者人文科学的特殊维度,需要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继续不间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当然这并不代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不具有真理性的一般普遍性,而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并不能直接等同,两者之间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关系的表征。二者间处于不同层级,它们对社会科学都有指导作用,历史唯物主义对具体社会科学起到总体、指导作用;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则直接应用于具体的研究领域。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联结历史唯物主义和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的中间环节和桥梁。”
  
  因此不可以将二者简单等同或者替换,如果将二者等同起来,可能不仅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反而会导致方法不当、社会科学结果的失败。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观点。通过阐述韦伯等人的对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进一步阐释和挖掘有助于对于这一根本概念更为深入的理解;通过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论证人类实践过程,使得整个人类对于人类自身的认知从过去只是从抽象维度真正转变到了现实的人,通过对人类实践规律的把握得出了唯物主义特征,同时也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进一步发展找到了根基和方向。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认为:“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历史主体的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人的活动一方面改造社会,在另一方人社会对人更有决定性质的影响。在此之间,需要一种连接人与世界的、统一二者的中介,便是在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在现实上,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然而在理论层面,社会实践却需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给予其方向方法上的指导和引领”这也就是为什么马克思将社会实践归结为物质生产劳动,历史的主体间的关系是辩证关系,人的活动既改造自然又要受到自然制约,人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建立合理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4.3 马克思主义对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融合
  
  首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对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基础决定作用,但也不能将二者简单等同起来。过去一些学者认为既然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所有社会科学都具有指导意义,就没有必要再单独划分一种马克思主义中的方法论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直接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指导功能和作用。这其实又犯了以一般代替个别、用整体代替个体的逻辑错误。社会科学作为所有科学体系的一个门类,它依然有着不同于其他科学的特殊之处和内在需求,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正是对社会科学的具体情况作出具体性的方法论的指导,所以在面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问题依然需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相互融合和创新,我们不能否定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高度抽象的哲学方法论。相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种具体方法论,主要是基于当时社会现实和社会实践的需要应运而生的。有人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同样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从这个角度而言指导意义值得商榷。但需指出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性是间接的,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之间仍然需要理论工作者进行大量的学理论证和逻辑探讨,以兹补充。
  
  其次,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否定了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二元对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将唯物史观彻底运用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之中,否定了西方要么重视个体忽视整体要么重视整体忽视个体的极端方法属性,彻底将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按照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既遵循社会发展自身规律又激励社会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一种科学理论进行社会科学的研究。西方近现代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延续悠久历史,提出了许多研究方法。实证方法主张运用自然科学规范来建构人文社会;理解方法主张运用解释学方法建构人文社会,否认必要性和可能性。方法论个体主义认为个人先于社会,是社会结构的基础,主张以个人为基点去解释人类社会;整体主义认为社会先于个人,主张从社会角度为基点去解释社会现象。
  
  虽然韦伯、温奇、吉登斯试图综合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及个人体主义,并取得了成果,但其只是在方法论中做文章。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正确地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是对立而统一的,构成了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而人类社会同自然界对立的基础及其相互作用发生的根本途径即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人类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双重关系的统一,实践是这种双重关系统一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历史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辩证关系,人的活动既改造着自然、社会和人本身,又要受到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制约,人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总之,不论是何种理论,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之中都必须广泛地吸收所有人类社会的有益成果和成功经验,汲取合理成分以供自身汲取营养来发展和维持自身理论的时代性和常新性。只有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实践的演进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基本性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理,也应该与时俱进,保持理论常新和更新。
  
  有怎样的世界观一般说来就有怎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致。人们对社会所形成的系统化的观点包括相互对立的科学方法论,即理解方法论和实证方法论与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它们以对立的社会哲学为基础。首先,理解方法论和自实证方法论以“社会独特论”和“社会类似论”为基础。“社会独特论”认为社会不同于自然,研究社会的科学自然不同于研究自然的科学,也就是说社会科学等多的是一种偏向于人文科学的一门科学,其中蕴含的人文要素都不是量性分析可以进行数据分析或者形式推理的,而应运用理解的方法来研究这种独特现象。“社会类似论”认为社会是自然发展的产物,社会是“类自然现象”,具有客观规律。因此,既然社会是与自然相类,那么在研究时十分有效的即实证的方法对于研究社会现象也应有效。其次,“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方法论整体主义”以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社会为基础。社会唯名论认为个人先于社会,离开个人社会活动便不复存在,社会仅是“个人的聚集”.因此,从这里开展研究必然导致“方法论个人主义”,只有从个人行为角度才能对社会做出合理解释。
  
  社会唯实论认为个人形成社会,但社会是“自成一类”,它一旦形成产生新特征,反过来塑造个人行为。因而个人选择假定了社会的先在。因此,社会唯实论导致“方法论整体主义”,即认为以群体为分析基点才能对社会现象做出解释。
  
  然而,以上观点都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片面认识,因而都是片面哲学。“社会独特论”只看到了不同于自然的特性,即社会的主观性,而忽视了社会的自然性。以这种片面哲学为基础的方法论注重人文科学而忽视自然科学。“社会类似论”与之相反,则看到了社会的客观性,而忽视了社会的精神性。以这种社会哲学为基础的方法论忽视人文科学。“社会唯名论”只看到了个人及其精神性,而忽视了社会物质性。以片面的社会哲学为基础的方法论忽视“方法论整体主义”.“社会唯实论”则而忽视了个人及精神性。以这种片面哲学为基础的方法论忽视“方法论个人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不同于以上诸家等社会哲学,它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构成了矛盾运动,而劳动则是社会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及其相互作用的根本途径;人类社会是历史的主客体间的关系是辩证关系,人的活动既改造自然,又要受到自然的制约,人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因此历史唯物主义不仅能消除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对立,而且能使得这些社会科学方法论融合起来。
  
  总之,我们要建构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史上一种独立而完备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以它来指导具体研究必将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发展当然这不是说全盘否定其他学说,如上述论证,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需要汲取众家之长,但在吸收全人类、个时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时候,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自身所具有的宝贵品质,也就是坚持运用唯物史观洞彻社会发展的现实,避免重蹈西方国家在研究社会科学要么过于重视整体要么过于重视个体的整体主义方法论或者个人主义方法论的错误和歧路。
  
  4.4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地位
  
  社会科学的方法论研究对怎样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地位及发展规律提出了新要求。这一新要求的提出也是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提出了内容更新和结构完善新的任务,也要求着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怎样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以及使用之后的社会科学的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进一步研究发展社会科学的特点及方法论基础,为我国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向,这也再一次凸显了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地位,在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体系分支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应该具有领导性的位置和地位,也从一定程度上需要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家族成员中的核心领导位置给予学理上的推理和论证。不仅如此,还需要社会科学方法论者不断充实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结构体系和理论内容,以便适应社会科学所要面对的与日俱新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现实以及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构对我国研究规范的确立、对科学的的规划管理都有积极的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想要清除的片面的社会哲学所导致的内在冲突对普及理论知识、完善其方法论体系建构、提高民族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这一重大价值也在于社会学科的进步将会推动全人类的幸福和自由的发展,这也正是社会科学的存在使命,而能够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只能是而且必须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上的具体方法论。如此就能在方法论上实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进程中进一步发展。
  
  社会科学发展至今,有着自身不断演化自动生成的内在机理和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新时代的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具有了全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这也就是说要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需要架构专门针对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体系,而不是直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加以套用,那样只会导致生搬硬套,丧失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本质。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可以从体系本身入手。顾名思义,体系即整体,是若干具有关联的事物相互联系的整体,并需要量的规定,即对社会科学的具体研究需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量的规定,需要质的规定,就需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值得规定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由此构成一个具体的、符合实际的方法论理论体系。其最大特点也就是其开放性,它不断进行信息能量的交换,在开放性中丰富并发展,最终实现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属性:更好地为社会科学的持续研究提供方法论上的有效指导和工具依托,使社会科学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帮助下繁荣发展,以便造福社会、造福全人类。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