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价值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奠定了我国反腐倡廉建设集法制、教育、监督于一体的防腐拒变的基本格局。学习和借鉴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精髓,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建设的长效机制,对于推进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领导人民顺利渡过改革开放的深水区和攻坚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价值。
5.1 坚持有腐必惩,为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惩戒机制指明方向。
在腐败仍然易发多发的严峻态势下,惩治这一手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继续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新时期,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惩戒机制,关键是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学习和借鉴邓小平有腐必惩的反腐倡廉思想,加强反腐倡廉常态化建设,不仅可以降低腐败存量,也可以遏制腐败增量,为反腐倡廉建设赢得时间、拓展空间。
5.1.1"不许任何违反党纪的人逍遥于纪律制裁之外".
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坚持不懈地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坚决制止和取缔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的腐败现象,要从严治党,严肃纪律,"不许任何违反党纪的人逍遥于纪律制裁之外",1982 年 4 月,他针对严重的贪污受贿、走私犯罪等腐败现象指出,"必须给以最严厉的法律制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989 年,他在同党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反复指出:"惩治腐败,至少抓一二十件大案,透明度要高,处理不能迟"说明邓小平在惩治腐败问题上毫不留情的态度。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明确提出对腐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这标志着惩治腐败进入了历史新阶段。
古语云:严刑重典者成,弛法宽刑者败。有效遏制腐败现象,必须树立惩治腐败零容忍的理念。所谓"零容忍",是指针对腐败现象毫不留情、毫不宽容,对腐败分子绝不姑息。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是由我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我党先锋队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与腐败水火不容。当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腐败治理的难度不断加大,腐败现象在某些领域和部门依然多发易发;腐败行为越来越趋于隐蔽化、复杂化;少数干部宗旨意识薄弱,"四风"问题严重,在如此复杂的形势面前,我党必须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别无选择。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充分说明了我党在打击腐败问题上的坚强意志,也说明零容忍的态度是严厉惩治腐败的必备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决同任何腐败现象作斗争。对于违反党纪国法的腐败分子,要坚持腐败没有"特区"、反腐没有"禁区",无论职位高低,一律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同时要严查腐败案件,加大惩治力度,让腐败分子闻风丧胆,还要注重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加大国际追赃力度,令腐败分子毫无藏身之地,真正做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必须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胆识和勇气,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对典型案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形成震慑,构筑起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高压线和防火墙。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加强同司法、审计等部门的密切合作,整合监督资源,形成腐败合力,要围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抓,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打好反腐倡廉建设这场"持久战"和"攻坚战".只有坚持惩治腐败不宽容的态度,才能发挥出惩治的教育作用,以儆效尤,打造防治腐败的制度笼子。
5.1.2"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1986 年,邓小平强调:"我们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不是搞一天两天、一个月两月,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1992 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腐败。对于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新时期,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这一科学论断,明确指出反腐败要警钟长鸣,***同志在全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
腐败现象具有反复性,当前腐败形势也更加复杂,对腐败分子的追踪和惩处也愈发困难,他们往往在反腐败抓得紧时,就有所收敛,等待反腐"风声"过去,又会肆无忌惮;并且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党员干部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对腐败并没有天然的免疫力,一旦意志不坚定,就会走上违法犯罪、贪污腐化的道路,所以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要警钟长鸣。反腐倡廉工作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说明,反腐败常态化势在必行。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考验政治定力,检验执行能力。从治标到治本,反腐倡廉越往前推进,面对和触及的深层次问题也越多。无论是积重难返的痼疾还是体制机制的沉疴,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纠正克服起来也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牢固树立打攻坚战的决心,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就能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定性胜利。
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治理腐败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让那些试图腐败的人断了念头,已经腐败的人付出代价。必须使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让腐败分子像过街老鼠一样无处藏身,以高压来震慑潜在的腐败。坚持邓小平对反腐败常抓不懈的思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一刻也不停顿,一毫也不松懈,我们才能赢得这场关系党的存亡兴衰的攻坚战、持久战。
5.1.3 反官僚主义、反特权,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邓小平同志认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官僚主义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并不完全等于腐败,但其常常与腐败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比如其中的滥用权力、不负责任、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都是非常典型的腐败行为,可以说官僚主义在很多情况下必然会导致腐败,不解决官僚主义问题,腐败问题是得不到彻底解决的。其次是特权问题。邓小平同志认为:"我们今天所反对的特权,就是政治上经济上在法律和制度之外的权利。
"特权问题是腐败问题的典型形式,表现为利用公共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这种私利无疑是腐败产生的重要根源和条件。
***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这一论断,是深刻总结反腐倡廉建设经验的科学结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本质要求,指明了今后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方向。
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反官僚主义、反特权,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要把握三个关键环节:第一,加强党纪国法和正确权力观教育,摒弃特权思维,让权力回归"职务"的本来属性。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法治思维和正确的权力观,时刻保持对权力本质的清醒认知,才能自觉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自觉做到反对和抵制特权。第二,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恶性膨胀。反官僚主义、反特权核心是实现权力的良性运行。
为了防止权力的无限扩张演变为特权,必须依照法律制度规定对权力进行规范和制约,为权力设置合理边界。为此,应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使权力在既定的范围和轨道上运行,防止权力的越轨和异化。第三,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减少权力"暗箱操作"."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公开就没有监督。要用好公开这个有力武器,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等各项施政行为公开制度。同时,整合社会监督资源,进一步协调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力量,健全巡视制度,实现有效监督。只要多管齐下加强监督、"管住"权力,就能够保证公共权力不被异化为特权,有效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邓小平反官僚主义、反特权的思想在新时期的运用,还表现在要以作风建设为载体,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长期以来,少数领导干部贪图享受,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权力观政绩观错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久治不绝,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形象,造成党群关系、政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十八大后,新一届党中央迅速出台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在全党普遍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武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营造党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邓小平反对官僚主义、反特权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对于加强政府建设、履行政府职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被以***为首的党中央在反腐倡廉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升华。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特权现象。反腐败必须反对官僚主义、特权现象,必须维护社会公正,维护法律制度的尊严。
5.2 加强制度建设,为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防范机制奠定基础。
加强制度建设是邓小平反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防范机制,关键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注重法治建设,整合监督力量,对权力的运用达到制约的目的,扎紧反腐倡廉建设制度的"笼子".
5.2.1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关于重点论与两点论结合的原理要求,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重点不能离开非重点而孤立存在,重点不可归结为唯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需要在反腐倡廉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989 年 6 月的政治动乱后,鉴于 10 年工作上最大失误的教训,邓小平提出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是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的,也是对我党历史上已经形成的一系列两手抓方法与两条腿走路方针的升华。
我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指导方针就是要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也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第一,是实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同共进的必然要求。"两个文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贯彻落实到实现两个文明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有利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发展。第二,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产生腐败的土壤依然没有铲除,尽管我党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严惩腐败,但腐败形势不容乐观。***提出的针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很多思想方针与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现实工作中,的确有些领导干部认为业务工作更重要,党建工作专门是党务工作者的,所以抓业务工作这一手表现得"硬",而抓党建这一手表现得"软".
这是造成在党的队伍中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屡禁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一些领导干部自身违纪违法、走向犯罪的主要原因。所以,在这种形势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更具有现实针对性。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制度执行,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反腐倡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5.2.2 反腐败"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
依靠法制反腐败是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精髓。1992 年南方谈话中,他明确指出,反腐倡廉建设"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邓小平这一科学论断告诉我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归根结底要靠法治。只有树立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腐败问题,才能从"权力反腐"走向"制度反腐",实现腐败分子从心理上的"不敢腐"到行动上的"不能腐"的根本转变。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总书记指出:"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这一指导方针,为推进新形势下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指明了方向。
依靠法制反腐败,要加快反腐败国家立法进程。反腐败国家立法是依法反腐、推动国家反腐败法治化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才能保证反腐败的正当性、稳定性和持续性。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反腐败法律制度体系,尽快制定反腐败法。通过立法,确立我国反腐败的整体方针、根本任务、基本原则、机制体制、主要制度等重大问题。要贯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加大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力度,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本着于法周延、于事有效的原则制定新的法规制度、完善已有的法规制度、废止不适应的法规制度,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
反腐倡廉法制建设既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做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障。当前,要切实提高反腐败法律法规的执行力,严肃查处执法违法行为,让法律法规刚性运行,不断提高反腐败的法治化水平。"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唯有法治之下,我党针对腐败才有可能实现标本兼治,完善反腐倡廉法制建设,实现法治化反腐败的良性互动。
5.2.3 整合监督力量,加强监督环节。
邓小平非常重视对党的民主监督问题,他在八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就明确提到,执政党需要来自党内外的监督,也在多个场合谈到过如何监督领导干部。加强监督,需要以党内监督为主,以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等其他监督力量为辅,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发挥各种监督力量的作用。解决搞特权和违法乱纪问题要有民主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建立健全各级党政纪检监察机构,加强对执政党自身的监督。
第一,以党内监督为主。新时期,我党明确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内监督是贯彻落实该要求的本质体现,需要通过党自身的力量解决自身的问题。它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完善的手段,有利于减少党内不良倾向和腐败现象的发生。要强化党内监督的基础,发扬党内民主,因为党内监督的状况受党内民主的状况的根本影响。所以邓小平指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党的监督是最直接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制度包括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信访处理、巡视、谈话和诫勉、舆论监督、询问和质询、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等十项制度。这些制度体现了从决策到结果全程监督的思路,反映了党内监督的规律性。
第二,以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等其他监督力量为辅。早在 1950 年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就主张办好报纸实行舆论监督。针对国家专门机关的监督,邓小平主张成立专门的监督机关--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问题进行有效监督。作为执政党,共产党除了要接受党内监督,还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因此,必须把党内监督同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以及国家专门机关监督等监督形式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要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各级政府和部门纷纷进行"清权"、"晒权"运动,都是要赋予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权力的制度和渠道。
当前,腐败呈现出新特点,打击腐败的方式也要更加全面和严格,要落实好纪委监督责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抓住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这个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在监督内容、监督形式、监督手段上下功夫,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要通过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紧密结合,形成监督合力。
5.3 加强思想教育,为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自律机制筑牢防线。
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是消除腐败现象的根本措施,这是邓小平反腐倡廉的首要思想。目前,我党正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我党应对执政风险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对党员干部加强思想教育,就是注重加强党员干部宗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着力建立健全反腐倡廉自律机制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最终目的。
5.3.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邓小平指出: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要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邓小平针对理想信念淡化、道德滑坡的不良社会风气指出,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他认为在党内,尤其对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讲理、讲信念、讲纪律,牢固树立时代责任感和政治责任心。就目前信念教育缺失的情况来看,邓小平的思想仍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部分党员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的问题,例如价值取向物化、思想道德滑坡、宗旨意识薄弱、党性修养蜕化等,而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价值多元化冲击是这些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所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势在必行。***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优秀干部的第一标准就是要看其理想信念是否坚定。
因为一旦干部的理想信念出现偏差,那么他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就会出现偏差。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把它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坚定共产主义立场,帮助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做人民的"公仆".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
5.3.2 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
艰苦奋斗是拒腐防变的强力武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之一。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提醒全党,"提倡艰苦创业的精神,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进入新世纪,党和国家领导集体针对当前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盛行等问题,提出了干部要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邓小平和***在不同时期都提倡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表明我们党始终把加强艰苦奋斗教育作为一项重大任务。进行艰苦奋斗教育,要坚决反对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有助于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抵御各种腐败思想侵蚀的能力。
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能够激发党员、干部革命斗志,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思想意识,在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力戒奢靡之风,反对铺张浪费。在物质条件丰富的今天,加强艰苦奋斗教育更是十分必要,要注意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提倡党员、干部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克服享乐主义,要加强科学理论学习,努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保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加强艰苦奋斗教育,还要做到杜绝奢靡之风,严格遵守"八项规定",党员干部更是要做艰苦朴素的表率,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身体力行,带头崇尚节俭,不攀比、不浪费,从思想上真正回归艰苦奋斗的本性。
5.3.3 强化法治意识。
强化法治宣传和教育,使广大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也是邓小平提出的反腐倡廉建设的措施之一。邓小平同志认为,法治观念淡薄、法治教育不到位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受中国传统社会思维观念的影响,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人民群众,甚至包括国家机关执法人员长期以来都缺乏知法守法用法的观念。
邓小平同志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他强调必须要加强法治教育。同时,进行法治教育要在坚持基础性教育、正面教育为主的同时,还应注意通过抓反面典型,对全社会进行大张旗鼓的警戒性教育。
改革开放步入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纵观现代社会,违法违纪的现象依旧存在,部分民众法制观念淡漠、无视法律尊严,所以加强法治教育,要面向全党、全民、全社会,创新法治教育方式,重点是提高党员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法治素养。加强法治教育的目的在于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法治思维进行反腐倡廉建设,运用法治方式依法治国。通过对党员、干部的法治教育,促使他们树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不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置民主和法治于不顾。所以加强法治教育,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崇法尚法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反腐倡廉是一个系统工程,坚持惩戒、防范、教育机制相结合,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倡廉新机制,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道路上,贯彻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的反腐倡廉建设新要求。
总之,反腐倡廉建设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以其丰富的内涵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反腐倡廉的内在规律,有力指导了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今天,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尽快建立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使我们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伟大胜利。
绪论马克思生活在资本统治的时代,他并不按照严格的西方传统的概念哲学运思和写作,而是毕生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致力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思想,这是马克思最为重要的特质,这也使得马克思的文本变得复杂且富有综合性,而且也正是因为他反资本主义的...
我们以往的哲学对辩证法概念的解读极为混乱,以至于人们对辩证法的评价也有好有坏.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在所有的哲学术语中,恐怕再没有比辩证法这一概念所交替经受的光荣与屈辱更多的了.[1]88以往的大多情况是,一提到辩证法很多人会说,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相对,就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与掌握到被广大民众所理解和掌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过程是使其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其复杂的理论通俗化,从而被人民群众理解、掌握并最终化为人民群众...
摘要二十世纪以来急剧发展的全球气候危机、自然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使得人类将批判的眼光转向了现代文明的根基,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人类中心主义在这场争论中处在一个焦点位置,戴维佩珀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一个颇有特色的代表人物,因为他的主张带有浓...
第四章创客文化的塑造策略对创客文化价值观念的塑造需要从制度与精神方面给予支持,也需要对创客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给予引导。我国的创客规模较小,需要国家进行自上而下的支持与鼓励。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
3.3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释弗洛姆首先批评了对马克思及其社会主义思想普遍存在的误解。他指出,在有些人看来,仿佛马克思认为人的最主要的心理动机是希望获得金钱与享受,这种为获得最大利润而做出的努力,构成个人生活中的主要动力1.这些人进而把马克思的...
第三章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3.1毛泽东时期--开始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事万物都是矛盾统一的。我们面对的世界,就是我们人类与自然界组成的,我们是辩证统一的。随着社会的飞速前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雾霾等环境污染方面的危机与压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关于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本文试图通过研究邓小平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达到服务现实的目的。...
前言:通过近一段时间对对立统一规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进步,对分析现实问题也有了一个明确的方法。但如果对事物的各方面矛盾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是一味的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简单的套用,那么会走入形而上的轨道。因此,必须要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我国在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上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这些学科的设立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当前我国学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