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探讨中药麻醉在软疣治疗过程中的麻醉效果

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作者:谌兴强
发布于:2020-05-06 共3460字

中药麻醉论文最新范文10篇之第十篇:探讨中药麻醉在软疣治疗过程中的麻醉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麻醉在软疣治疗过程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我院皮肤科自2012年5月-2015年3月以来收治的86例软疣患者按照统计学随机分配的原则, 将8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本院自制的中药麻醉液进行麻醉, 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麻醉, 将其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记录为I°、II°、III三个等级。结果 观察组I°疼痛有32例, II°疼痛有10例, III疼痛°有1例, 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中I°疼痛有21例, II°疼痛有16例, III疼痛°有6例, 总有效率为86.0%, 两组数据在I°疼痛及II°疼痛方面差异性显著 (P<0.05) , 在III疼痛°方面差异性不显著 (P>0.05) .总有效率差异性不显著 (P>0.05) .结论 中药麻醉在软疣治疗过程中麻醉效果要优于利多卡因, 在今后的临床中应将其应用范围给予进一步的推广。

  关键词:中药麻醉; 软疣; 疼痛;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nesthesia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 of anesthesia molluscum. Methods 86 cases of molluscum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2 to March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randomly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idocaine, and the pain degre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orded as I, II, III three levels.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re were 32 cases of I, 10 cases of II, 1 cases of III,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97.7%.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21 cases of I, 16 cases of II and 6 cases of III pain,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6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xamined by 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data in I and II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 P <0.05) ,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 P >0.05) in III. The total effec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0.05) .Conclusion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anesthesia in the treatment of molluscum was better than lidocaine, in future clinical application should be promoted.

  Keyword:

  Chinese medicine anesthesia; molluscum; pain;

  中药表面麻醉[1,2]是以我国中医中药理论为基础研制出来的, 其主要应用于皮肤、粘膜的表面麻醉, 具有消炎、止痛、麻醉等功能。常用来配置表面麻醉液的中药材如洋金花、细辛、蟾酥、祖师麻、花椒等。中药麻醉以其制作方便、适应症广、携带方便、效果确实、比较安全、易于保存等优点而在基层医院皮肤科得到广泛应用。软疣[3]是皮肤科非常常见的一种皮肤传染性疾病, 儿童及青年是本病的高发人群。目前, 对于软疣的治疗主要是通过用血管钳挤夹使其坏死。由于该治疗方法疼痛比较明显,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尤其是儿童因此而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近年来, 皮肤科在治疗软疣时利用我院麻醉科自制的麻醉中药进行表面麻醉, 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皮肤科自2012年5月-2015年3月以来收治的86例软疣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48例, 女性患者38例;患者年龄11岁~36岁, 平均年龄 (23±6.3) 岁;患病时间2月~12月, 平均患病时间 (6±2.1) 月;所选患者皮肤表面软疣个数均在50个以上。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药麻醉的配制方法中药麻醉配制所选用的中药材有草乌6 g, 蟾蜍6 g, 川乌6 g, 薄荷4 g, 洋金花10 g, 胡椒4 g, 细辛12 g.以上药材晒干后研制成末, 用70%酒精500 ml浸泡1周左右滤除残渣。使用时用医用棉签蘸取麻醉液涂于患处, 约8~10分钟后就可就可进行血管钳夹挤软疣治疗。

  1.2.2 分组方法按照统计学随机分配的原则, 将8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本院自制的中药麻醉液进行麻醉, 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麻醉。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本次研究结果不会产生影响。

  1.3 麻醉效果评价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疼痛的程度, 将其分为三度:I°为有轻微疼痛, 完全可以忍受, 并能积极配合治疗;II°为疼痛比较明显, 但能够忍受, 勉强能配合治疗; III°为疼痛剧烈, 难以忍受, 不能配合治疗、甚至放弃治疗。I°与II°之和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对所采集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 P<0.05认为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I°疼痛有32例, II°疼痛有10例, III°疼痛有1例, 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I°疼痛有21例, II°疼痛有16例, III疼痛°有6例, 总有效率为86.0%, 具体情况见下表1.2组研究对象结果采用t检验, 2组数据在I°疼痛及II°疼痛方面差异性显著 (P<0.05) , 在III疼痛°方面差异性不显著 (P>0.05) .总有效率采用χ2检验, 差异性不显著 (P>0.05) .

  [例 (%) ]

  表1 2组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对比

  注:P<0.05表示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软疣在中医上又称瘊子[4,5], 主要是由于皮肤感染了软疣病毒之后使其表皮过度增生所致。本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可以通过皮肤接触、自身接种或性接触传播, 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头面部、躯干及外生殖器, 多见于儿童及青年。目前, 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血管钳对软疣体进行夹挤使其坏死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本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 疼痛比较明显, 往往使很多患者难于忍受。所以, 在治疗前需要对其进行表面麻醉。临床上最常用的表面麻醉剂为利多卡因, 而中药麻醉剂与其相比, 具有制作方便、麻醉效果明显、副作用小等优点, 在临床上逐渐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早在公元二世纪就有史书记载大医华佗采用中药麻沸散为患者进行麻醉[6],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目前, 作为一种独特的麻醉方法, 中药麻醉现已经被列入到各种麻醉学著作中。酒精作为中药麻醉药物的底剂, 主要是因为各种中药成分均可溶解于酒精, 从而使各种中药混合在一起。另外, 酒精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和扩张血管等功能, 当中药麻醉药物涂于皮肤或粘膜表面时, 药物可以很顺利渗入皮肤或粘膜之内。本配方中的草乌和川乌具有祛湿消散、散寒止痛之功效, 其药物成分中的乌头类生物碱对各种神经末梢的兴奋传导具有阻滞功能, 从而达到麻醉效果, 但其有导致患者出现心悸、手足麻木、恶心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蟾蜍[7]具有解毒、抗炎消肿、强心升压及麻醉等功能;薄荷脑可麻痹感觉神经末梢之功能;洋金花[8,9]有平喘、止痛、麻醉等功能, 但其有皮肤潮红、精神亢奋等副作用;胡椒中的挥发油具有止痛作用;细辛味苦, 具有祛风、散寒、开窍等功能。

  近年来, 由我院自配制的中药麻醉剂, 首先在皮肤科进行试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软疣治疗过程中, 利用中药麻醉和利多卡因麻醉相比, 观察组I° 疼痛的比率为74.4%、 总有效率为97.7%;观察组I° 疼痛的比率为53.5%、 总有效率为86.0%. 两组研究结果采用t检和χ2检验, 两组数据在I°疼痛方面差异性显著 (P<0.05) , 在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性不显著 ( P >0.05) . 但中药麻醉中药麻醉具有制作方便、 适应症广、携带方便、效果确实、比较安全、易于保存等优点而逐渐得到基层医院的青睐。所以, 在今后的临床中, 应进一步发掘和不断完善中药麻醉的潜在功能, 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丽华。中药麻醉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 2013, 8 (22) :23-24.
  [2]吴玉平。中医医院外用中药麻醉剂的现状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 2011 (24) :28.
  [3]阮建波, 朱瑞清, 张霞, 等。四种治疗传染性软疣方法疗效比较[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8 (2) :88-89.
  [4]周荣香, 郝玉霜, 张立新。改良挤疣法治疗儿童传染性软疣146例[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9) :1581-1583.
  [5]陈光斌, 王明, 孙兰, 等。传染性软疣58例临床及病理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 (2) :93-95.
  [6]赵际勐。中国近代中药药理学简史[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
  [7]苟新元, 洪英科。中药蟾酥在人工流产手术中麻醉作用的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3 (1) :55-56.
  [8]伍玉哲, 高珺。洋金花制剂在手术麻醉中的疗效分析[J].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5, 12 (1) :62-63.
  [9]刘彦。浅谈洋金花制剂在中药手术麻醉方面的应用与效果[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1 (12) :413

点击查看>>中药麻醉论文(推荐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麻醉科
原文出处:谌兴强.中药外用麻醉法在皮肤科的临床疗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03):92-9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麻醉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