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直肠癌患者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期间的血液循环系统状态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23 共2705字
论文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着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1~3]。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肿瘤体积的逐渐增大,患者会出现排便异常、便血、腹泻及局部腹痛等症状,晚期则累及全身,病死率极高[4~6]。外科手术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但手术创伤会引起机体产生非特异性生理应激反应,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动力学指标产生影响,且术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7]。本研究通过观察结直肠癌患者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期间的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探讨合理选择麻醉药对患者围术期血液循环系统状态的改善作用,为预防术后并发症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病理诊断组织学证实为原发性结肠癌或直肠癌,直肠腔内可触及肿物,指套上沾有血迹;内窥镜检查结肠或直肠腔内可见隆起性病变,呈菜花状、溃疡状,或息肉状,表面有粘液和血质硬,有接触性出血症状;钡灌肠造影可见结肠或直肠段充盈缺损。将符合条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包括男18例,女12例;年龄30~70岁,平均(54.8±8.3)岁;病理分期:Ⅱ期16例,Ⅲ期14例。对照组包括男16例,女14例;年龄33~67岁,平均(52.4±6.8)岁;病理分期:Ⅱ期13例,Ⅲ期1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诊断结肠癌或直肠癌;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标准,且术前病人符合ASAⅠ~Ⅱ级;无严重合并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丙泊酚过敏史;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手术前一周使用抗凝药物;术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退出标准:麻醉期间发生意外,必须终止;术中持续低血压;术中失血超过10%;术中采用规定以外的药物。

  1.3方法
  
  1.3.1术前准备:所有患者术前禁食、禁饮8h。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液路,以12~15mL·Kg-1·h-1的速度输入液体补充电解质。接通GEDash-4000型监护仪进行各项指标的监测。

  1.3.2麻醉诱导:所有患者先用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3~0.4μg/kg诱导麻醉。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1~2mg/kg,患者入睡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然后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对照组患者用6L/min氧流量和8%七氟醚使患者入睡,然后调整氧流量为1L/min、七氟醚为5%,同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

  1.3.3麻醉维持:观察组患者用丙泊酚2~5mg·kg-1·h-1)和舒芬太尼0.1~0.3μg·kg-1·min-1)持续泵入;对照组患者用七氟醚2~5%持续吸入,舒芬太尼0.1~0.3μg·kg-1·min-1)持续泵入。术中根据患者情况调节舒芬太尼泵入量以及丙泊酚泵入速度或七氟醚吸入浓度,确保患者术中安全。术中监测患者各项体征,以12~15mL·kg-1·h-1)输入乳酸林格液和6%羟乙基淀粉(晶胶比2:1),确保血容量稳定。心率低于55次/min时给予静脉注射阿托品0.2mg,收缩压低于90mmHg或低于基础值的20%时给予静脉注射麻黄碱10mg。

  1.4观察指标: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90min(T1)、150min(T2)以及进入PACU30min(T3)四个时间点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以及红细胞变形指数(EDI)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记录两组患者心率(HR )、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观察组患者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中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全血黏度在T1、T2、T3时均较T0显着下降,但在T3时较T2显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黏度在T1、T2时较T0时显着下降(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T1、T2、T3时较T0时下降明显(P<0.05);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在各时间点无显着差异(P>0.05)。

  两组患者麻醉前各项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T1、T2和T3三个时间点,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变形指数无显着差异(P>0.05)。见表1。

  论文摘要

  2.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与T0时比较,观察组患者HR 在T1、T2时明显下降,SBP在T2时明显降低,HR 和SBP在T3时较T2显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 和SBP在T3与T0时无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DBP在T1、T2、T3与T0比较无显着变化(P>0.05)。T0时间点时,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HR 在T1、T2时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BP和DBP在T1、T2、T3时均无显着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是生物流体力学的两大分支。在血液流变学中,红细胞的流变学特性起主要作用,而红细胞的流变性主要包括红细胞的变形性和聚集性,这两项的情况对于血液黏度,血液在微循环中的畅通极为重要[4]。血流动力学是指血液在心血血管系统中流动的力学,主要研究血流量、血流阻力、血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血压是临床上最简单、直观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丙泊酚属于烷基酚类化合物,用于静脉注射麻醉时起效迅速,时效短,能使患者迅速苏醒,较为安全、平稳,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低,因此受到临床医生的一致青睐[5~8]。关于丙泊酚麻醉对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相关研究有很多,但结果却并不一致。

  而陈龙等[9]则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减少老年手术患者的血栓形成几率。

 论文摘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中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全血黏度在T1、T2、T3时均较T0显着下降(P<0.05),且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在T1、T2时较T0显着下降(P<0.05),而红细胞聚集指数在T1、T2、T3时也较T0时下降明显(P<0.05);但红细胞变形指数在各时间点无显着差异(P>0.05)。结果说明,丙泊酚静脉麻醉确实可以有效降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这与既往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我们,丙泊酚静脉麻醉在预防血栓方面的作用要优于七氟醚。在血流动力学方面,观察组HR 、SPB在T2时均较T0显着下降(P<0.05),但T3又恢复到T0(P>0.05),两组DBP在T1、T2、T3时均较T0无显着差异(P>0.05)。结果说明,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高明,韩明明,韩雪梅.丙泊酚和七氟醚符合用于妇科腹腔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8):1199~112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麻醉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