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毕业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企业开展环境成本核算面临的主要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5-08 共360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4 章 企业开展环境成本核算面临的主要问题
  
  企业开展环境成本核算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4.1 传统会计模式的局限
  
  目前我国的环境成本核算方法与传统会计方法相似,即对当期实际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环境成本加以计量,但是企业的环境成本并不仅仅发生于内部生产过程中,而是分散在供应、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29](白英防,2003)。例如煤炭企业在取得原材料时,会产生森林资源的补偿成本以及生态保护成本;产品出售时会有包装物的环保附加成本;如果产品因环保问题被召回,还会产生重新加工成本和废品处理成本。这些外部环境成本往往被忽略,但是如果不对它们加以确认和计量,就会导致成本核算的不全面性。违背了总成本原则,经营者不需为对过度开采与消耗生态资源付出代价,制造低成本高收益的假象,形成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式的生产模式。

  在明确了环境成本囊括的范围之后,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准确的成本计量。目前多数企业选择直接将该项成本作为当期损益扣除,这种方法具有极大的弊端。一方面,这种做法违背了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核算要求正确划分支出的资本化和费用化,将前者计入相关成本,后者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加区别地将其计入费用,会降低当期利润,低估资产,打击投资者更新清洁设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不进行恰当的资本化,就不能将其归集分配到相关的成本中,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就无从谈起。如果不能确认各产品应当负担的环境成本,就不能落实环境责任,更遑论展开成本降低活动。

  在现实的核算中,会计工作者只考虑现实已经发生的环境成本,没有对企业潜在存在的预计负债进行计量,虚增当期资产和利润,增加企业赋税,同时抬高投资者预期,干扰制定正确的决策[30](王孔,2014)。此外,忽略预计负债是企业对于环境污染的估计过于乐观,延误环境治理,造成进一步的环境破坏。

  上述分析了在传统会计模式下,环境成本核算存在的缺陷,而产品成本计算的不准确性会直接导致报表列示的错误。我国没有明确要求编制关于环境成本的报表,但是要想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说明,需要编报并进行相关信息的披露。但是目前多数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不足。企业对于环保资产、负债、投入及收益等叙述不够充分,而且很少涉及外部环境成本,缺少对外部环境信息的阐述与分析。由于没有统一的关于环境报告编制的法律法规,各企业的报表内容与形式缺乏一致性,行业之间亦没有可比性,这会降低相关环境信息的质量。进一步地,如果出具的报告不准确,会极大地影响投资人的决策,降低企业信誉。

  4.2 会计核算实施过程中的障碍
  
  在企业内部组织环境会计工作对全面核算企业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对由于环境问题产生的财务影响和由此引起的绩效变化,企业也应出具系统的报告说明。但是目前对于环境成本核算的研究基本仅限于理论方面,少数实际开展核算的企业也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一套健全的配套措施对核算工作加以保证。

  企业环境会计工作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利用环境成本信息对内部环境进行管理;二是将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和绩效影响列报并对外披露[31](薄雪萍,2003)。企业考虑到内部管理的原因会主动进行第一个方面的工作,但是环境信息的对外披露会耗费企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可能暴露出潜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大多数企业不会自愿进行这项工作。但是环境信息的披露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想切实推行这种制度,需要采取强制和自愿相结合的方法。

  近年来,大多数学者支持“自愿披露”的观点,认为企业完全有理由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目的主动对外披露环境信息,政府不必对此进行干涉,企业可以自主履行此项职责。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有以下理论作为支撑:一是委托代理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股东投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管理者进行经营管理是为了实现自身物质和精神利益的最大化。由于股东不参与日常的生产经营,为了解决利益不一致的问题,往往会对管理者进行监督,而管理者为了节约监督成本同时与股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必然会主动对企业的信息进行报告与披露,无需外界的强制力。二是资本市场竞争理论。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存在两类人,一类是资本提供者,另一类是资本需求者。

  需求者需要尽力争取更多的资本维持其生存和发展,提供者则寻求最有利的投资机会投入资金,造成了资本市场的竞争性。为了展现企业的透明化,满足资金提供者的考察需求,企业会主动披露相关核算信息。出于这些考虑,大多数人认为企业完全可以自主披露信息,而不用管理机关制定强制性措施。

  但是,实践中完全依靠自愿披露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形成一种良性的运转机制。

  自愿披露主要具有以下缺陷。一是信息具有垄断性和不对称性。企业管理者对日常的经济活动有较为详细的了解,是信息的垄断者,但是股东掌握的信息却很少。虽然出于某些考虑,经营者会将信息对外披露,但是他们只会披露部分环境会计信息,造成管理者与投资者掌握的信息量不一致。再者,由于对信息披露没有强制规定,经营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提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没有审计方,信息的真实性就无从考证。二是各企业提供的信息不具有可比性。如果企业自主披露,势必不能对披露的实质、方式、日期、方法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定,这样得到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效的。因为各企业信息都带有自身特色,信息不具有可比性,其有用性也会大大下降。三是不利于公平竞争。各个企业提供的信息内容、程度和全面性不同,导致花费不同,最终影响经济效益。此外,披露信息较为全面的企业会泄露自身的经营管理信息,给竞争对手带来便利,给自己带来损失,造成竞争的不公平性。四是加重企业负担。当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认识到环境信息的重要性时,会向企业索求相关信息。但是各相关者需求的内容不同,企业为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会承担加大的经济负担,如果统一规定信息披露内容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4.3 政府没有积极发挥引导作用
  
  中国的现行经济虽然是市场主导的,但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环境会计核算方面,我国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指导规范,导致企业在核算的过程中没有可靠依据,不利于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也不利于对核算的结果进行审核。另一方面,政府经常利用税收手段来调节经济分布,但是没有制定环境核算相关方面的税收奖惩政策。如果对注重环境保护,主动更换环保设施的新企业采取减税政策,对环境污染企业采取高税收政策,讲多征收的税赋用于环境治理,将营造出一种注重环保的大环境,有利于环境核算与环保事业的顺利进行。
  
  4.4 环境会计领域专业人才的缺乏
  
  环境会计的顺利执行需要企业会计人员以新的观念和知识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和披露。传统的会计核算要求会计人员熟悉企业营运过程,精通各种会计知识和财务技能,以便对各类会计业务进行处理。环境会计核算要求企业会计人员转变观念,更新知识结构,了解外界环境对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学习环境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相关知识,否则无法胜任环境会计核算工作。当今的教育主要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技术和会计教育,忽略了环境保护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这是教育的一大缺陷,严重影响会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会计人员负责具体实施工作,而管理当局是确保环境会计真正实践的关键,因此,管理者的观念转变是十分重要的。首先,管理当局要认识到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只有正确处理好环境问题,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管理者应当将环境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系统之中,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和监督机构,将其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在进行经济决策时,要详细考虑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32](李心合,汪艳,陈波,2002)。其次,管理者要认识到环境会计核算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巨大意义,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重要作用。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管理者还没有转变观念,并不认为环境核算工作能对环境问题产生什么影响,这显然不利于企业内部环境会计核算的展开。

  企业要想详细了解内部环境信息,就要设立专门的环保部门,安排特定的环保人员对环境信息进行收集核算,一些已成规模的企业都采取了这种措施来处理环境问题。但是,问题在于此类机构与人员都只负责处理环保问题的管理与技术问题,对会计核算问题涉及较少,没有与会计人员密切配合,进行信息的交流,这样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与内部管理都是不利的。因此,要想加深不同部门人员的交流,就要求环保人员学习环境经济、环境会计和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不只局限于技术层面,以便帮助会计核算人员更好的提供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最后,环境保护与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企业内部其他人员的参与与配合,需要各个环节的协调与共同努力,因为任何一个简单的问题都可能涉及到不同部门的工作。所以,不仅会计人员、管理者、环保单位的人员,其他人员也要不断增强自身环境核算素质,以便高效的配合环境核算工作。显然,我国企业内部人员目前并没有全面地具备这种素质水平,是会计核算道路上的巨大阻碍,要着手进行处理。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