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株洲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4.1 株洲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
株洲作为一座移民城市,具有"五湖四海、开放包容"的特点,吸引了 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置业,驻株央企及世界 500 强企业有 40 家。先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绿化城市,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
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近年来,株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成立株洲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合资源、服务公众"为导向,统筹推荐各项信息化建设工作,推动智慧株洲成为我省政府信息化业务覆盖广、整合信息资源多、应用开放程度高、建设综合效益大的综合性示范工程,成功获批了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国家下一代互联网应用示范城市、信息消费试点城市、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长株潭"宽带中国"示范群等多个国家级信息化试点头衔。
株洲市辖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四区,株洲县、茶陵县、攸县、炎陵县、醴陵市,及云龙示范区。株洲市域的总面积为 11262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已超过 400 万;2015 年,城区和县域平均工资收入分别达到 63241 元、49361元,城市规模和居民收入均具全省第二。
根据《智慧株洲建设总体规划 2015-2017》中,明确提出智慧株洲建设思路,将利用云计算中心等统一平台的优势,以"互联网+"为导向,以建设智慧株洲综合服务平台为主线,打通政府服务公众和企业的出口和入口,并进一步掌握和挖掘各社会阶层的现实需求,不断开发更加人性化的政府公共服务产品,打造"市民所需,一站式解决"的智慧株洲愿景目标。
目前,株洲市智慧城市建设主要要素的发展现状如下:
4.1.1 株洲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株洲市大力构建以云模式为核心的数字化电子政务应用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融合电子政府、数字城市、智慧民生、信息经济于一体的"数字株洲"顶层设计,使全市各项信息化建设得到快速推进,信息化成为了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1、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全市电子政务基础框架2007 年,由株洲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对全市电子政务的建设进行了前期调研、规划和论证。2008 年,株洲市政府聘请了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对电子政务和"数字株洲"建设框架进行顶层设计,出台了高标准、高质量的《"数字株洲"首期规划咨询项目研究总报告》,提出了"数字平台、数字政府、数字城市、数字民生、数字企业、数字农业"六大体系建设思路,成为全市唯一权威的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为组织实施项目建设提供了科学、严谨的理论依据。在此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株洲市政府办公室与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共同制定了《株洲市电子政务外网及资源共享平台一期工程建设方案》,搭建了"数字株洲"建设的基础框架,形成了以资源共享、集约化建设为原则的主要建设模式,为推进全市电子政务系统化建设提供了核心解决方案。
2、以网络为支撑,打造了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的信息基础平台株洲市电子政务办搭建了全省最大的市级电子政务内、外网平台,连通了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和市级党政机关单位的政务办公网络,其中政务内网接入 326 家单位、1445 个节点,政务外网接入 126 家单位,形成了全市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网络基础。株洲市 100 多个部门和单位陆续将专网或互联网入口全部统入后,仅每年节约的部门网络租赁费就达 500 多万元。目前,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实现互通率 100%,主要业务整合和信息共享率达到 70%,超过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中地级城市信息共享率 50%的要求,在全省政府信息化业务整合共享方面走在前列。目前,全市已有数字城管、地下管网、公共自行车、综合治税、出租车服务等 20 个部门和单位承建的信息系统在 IDC 数据中心集中管理,为市财政节约资金在 5000 万元以上,每年减少运维资金 1000 多万元。
3、以服务为重点,推动了数字化系统集约应用与资源共享依托全市电子政务内、外网,率先在全省建成了 12345 市长热线系统,整合了多个部门服务热线和服务功能,为政府与公众之间搭建了一座连心桥。构建了以政府主站为核心、各部门子站为支撑的政府门户网站群,先后整合了教育、卫生、社保、交通等 10 多个重点领域的网上办事服务资源,建成了全省首家湘江综合治理与保护专题子站,既为公众提供了丰富、便捷的政府信息服务,也节省财政投入达 3000 万元。打造了涵盖数十项通用政务办公功能的全市协同及移动办公统一平台,已有市政府办公室、市统计局、市文化执法局、市委党校等 20 个部门推广使用,预计在委办局全部推广后可一次性减少财政投入 2000万元。2009 年建成了覆盖 43 家行政审批单位的全省第一家网上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有力支撑了株洲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优化。此外,还建成了电子公文和印章系统、政务督查系统、人大政协建议提案网上办理系统、综合治税管理系统、应急管理、视频融合等多个政务信息化项目;大力促进了全市文化领域数字服务资源的整合应用以及满足市、县、乡三级纵横应用需求的地方统计服务系统建设。
4.1.2 株洲通信基础设施总体现状。
为打造智慧株洲,提升株洲的竞争力,株洲市抢抓机遇,通过积极争取,长株潭获批国家级"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借此契机,株洲市从 2009 年开始就组织各通信运营商分别向各自省公司、集团公司争取项目和建设资金,开始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先后实施了城市光纤到户(FTTH)工程、骨干网络更换工程、设备升级改造工程、中国电信移动网络建设株洲市无线网主设备安装单项工程、株洲移动 TD 网络通信工程、无线城市建设(WLAN)、室内覆盖和WLAN 本地传输工程、联通基站传输工程、GSM 和 WLAN 本地扩容工程、宽带接入工程、广电的有线网络双向改造等工程项目。城域网出口总带宽由原来的80Gb/s达到现在 450Gb/s,通信光缆总长度超过 4 万公里。全市宽带互联网络用户达80 万户,光网覆盖小区已达 3013 个,光纤入户小区 572 个,固定电话用户达64 万,移动用户达 260 万,IPTV 用户达 2 万。株洲电信网已全面升级到软交换网络(NGN),IP 承载网络和光纤网络已覆盖 100%城区和 100%的行政村。已经到户的光纤 IPTV 接入能力实现了城市端到端 100%达到标清(6M),20M 达到 80%;城市新建区域 FTTH 全覆盖 100%;城市改造区域 FTTH 覆盖 20 多万户;乡镇完成"2KM 以上"铜缆改造,4M 接入比例达到 100%;行政村基本完成"2.5KM 以上"铜缆改造;农村地区新建 FTTV 节点 395 个,退铜 22 万公里;已对市区的网络设备及用户线路等进行改造,实现了市区 30 万用户的 IPTV 业务接入能力。
目前株洲市从基础建设、技术和业务能力等方面已经达到"三网融合"能力,正在为成功构建长株潭宽带示范城市群建设全面发力。
4.1.3 株洲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2014 年,株洲市电子信息产业完成生产总值 179.88 亿元,同比增长 21.8%;实现信息产业增加值 78.31 亿元,居全省第六位,占 GDP 比重为 4.0%,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 61.1 亿元,同比增长 18.2%;株洲市软件业务收入 55.71 亿元,限额以上信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7.6 亿元,同比增长 8.5%,完成增加值 15.03 亿元,同比增长 7.0%.
1、信息产业进展迅速,效益渐显。
在交通装备电子领域,株洲的实力、技术研发实力和企业规模均处于全国前列。轨道交通电子占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超过 80%.时代电气的轨道交通牵引设备交流传动和控制系统产品占国内市场 80%的份额,机车安全监控装置系统产品占国内市场 75%的份额。太昌电子电气、湘依电器、广义电子等企业,在机车控制系统、轨道车辆监控系统、运行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系统以及速度传感器等领域形成了各自特色和市场地位。航空电子主要依托株洲中航科技等企业,在航空发动机电控、计算机控制、检测,以及航天飞行控制系统集成、遥感遥测系统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汽车电子方面,易力达在国内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EPS)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占国产自主品牌 EPS 产品市场份额75%以上,在国内 EPS 行业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2、两化融合提升明显,作用增强。
近年来,株洲抓住两化融合试验区的机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信息化支撑是两化融合的核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在两化融合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两化融合全面推进,株洲市产业优化升级渐显株洲在其产业发展过程中,把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在工业领域,促成信息技术与产品、生产过程、企业和产业等不同维度地融合。株洲市的中小企业也通过持续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企业的管理和创新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株洲市的产业升级,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2012 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 2297.47 亿元,同比增长 16.1%;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 767.7 亿元,同比增长 14.6%;完成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 350.4 亿元,占到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 45.6%.信息产业制造业主营收入 119 亿元,完成增加值 39.57 亿元。软件、互联网服务等信息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达 30 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 5 亿元。2012 年,株洲市中小企业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 508.87亿元,占株洲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 66.3%,同比增长 16.1%,高于株洲市平均增幅 1.5%.
(2)、示范企业带动效果显着,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把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工作效率提高了,企业成本降低了,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竞争力也提高了。
中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提出了整理和完善信息管理平台的具体要求,构建了以基础应用系统、客户端系统、数据中心系统、网络系统及信息安全的架构体系。此外,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还建立并完善了公司管理制度和流程体系,帮助株洲所改进、提高了其 OA 系统、开发系统以及管理系统,保障了株洲所全面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依托公司的三维设计平台,实现了无纸化生产,从而优化设计流程,建立了科学的设计过程管理模式,减少了 30%由产品设计变更而造成的损失成本,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达 300 万元,工艺设计数据正确率也由从前的 70%提高到目前的 98%,大大改善了产品质量,企业的工作效率与效益也得到了大幅提高,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08 所信息化建设已进入全面发展、深化应用阶段,信息化水平达到中央企业信息化 B 级水平。其计算机设备、软件等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更新升级,园区网络安全保密技术体系持续完善,全三维数字化设计软件、办公自动化系统、各种专业设计仿真软件、数字档案馆、厂所协同平台、试验数据管理系统、实物技术状态管理系统等关键信息化应用先后投入使用,航空发动机及直升机传动系统的重点型号信息化应用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动了 608 所的高速发展。
唐人神集团将人力资源系统、资金结算系统、地磅系统、生产中控系统、工作流与移动审批、办公系统与 EAS 物流、溯源系统以及财务等系统实现整合应用,把 EAS 系统升级成一个可覆盖全产业链的模块化的、多功能软件控制平台,集团管理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食品生产安全也得到了有效保障,2011 年至今,集团投资上千万建成了 10 余个智慧猪场,创效 4000 余万元。
中航工业南方公司是株洲唯一一家信息化水平 A 级企业,公司通过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通过电脑自动优化、排出生产流程,业务和管理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公司运用数字技术实现仿真加工和三维建模,把加工质量以及加工效率分别提高了 40%与 30%;通过 ERP 系统的使用,全程管控产品从制定生产计划、采购原材料、生产产品、产品入库、试装产品到交付产品的整个流程,也实现了所生产的发动机外场信息的全面收集,可就地、即时实现对场外各个主机实时及历史数据的查看,综合各类数据并建立故障数据库,优化了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4.1.4 株洲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株洲电子商务起步于 2003 年左右,2010 年后进入相对快速发展期。据行业统计,目前有 30%的企业依托国内各类交易平台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累计开设网上店铺 2 万余家。2013 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约 200 亿元,其中,B2B 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 164 亿元,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 32 亿元。2012 年阿里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株洲市位列"网商百强城市".2014 年 3 月,株洲市获批为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目前,为集聚电子商务优势资源,提高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以株洲电子商城为依托建设的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在规划之中,电子商务产业园目前已经开始动工建设,初步完成投资 1600 万元,将于2016 年完工,届时,其将成为我国中南地区首座真正意义上的电子信息化专业综合大楼,预计将集聚各类电商及其相关配套服务体系高端人才 4000 多人,解决就业 4 万多人,五年内实现成交额 400 亿元,极大提升株洲经济发展。
现阶段,株洲市电子商务发展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1、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发展较快。
株洲市发展电子商务具有较为独特的产业优势,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和发达的流通产业为电商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服饰产业,电子商务起步较早,具有一定的规模。此外,株洲市陶瓷产业、硬质合金等产业的电子商务发展较快。
2、电商平台影响不断上升。
在全国各级地方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城市发展亟需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背景下,株洲市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速度加快,出现一批起点高、发展快、品牌好、影响大的综合性电商平台。在芦淞服饰信息平台上发布交易信息的客户达到1600 户,宣传推广产品 1000 多个;通过芦淞人才服务平台培训电商人才 1000多人。
除了湖南本省企业外,国内着名的互联网公司纷纷参与到株洲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资本和技术支持。由阿里巴巴集团与株洲市芦淞区政府合作打造的株洲产业带平台于 2013 年 12 月 25 日正式上线,成为湖南首个在阿里巴巴上线的城市特色产业带。该区域性平台整合了芦淞服饰、醴陵陶瓷、硬质合金、轨道交通、食品加工、特色农产品、化工等株洲八大产业,网上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 200 亿元。株洲产业带首页的日均点击量达 50 万次,活跃用户达 10 万人,成效逐渐显现,其入驻商户数有 887 户,交易额达 3 亿元,规模效益初现,入驻商家每月平均增长 35%,产业带交易总额每月平均增长 40%左右,发展势头良好。
3、电子商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近几年,株洲市发展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电子商务企业,湖南利坤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芦淞服饰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芦淞服饰网、服饰购三大平台,专注于为芦淞服饰电商提供服务;阿里巴巴株洲产业带平台是阿里巴巴集团与株洲市政府合作打造的区域性平台,2014 年上半年,实现线上交易超过 4 亿元;株洲网络大卖家"七十二变时尚屋"作为株洲市网店经营的杰出代表,2013 年网上零售额过亿元;湖南经天纬地网络科技公司、株洲淘宝大学、淘商大学等电商服务企业不断涌现。2014 年,湖南利坤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亿嘉致远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炎陵县神龙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被评为湖南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此外,株洲市电商产业园也即将开工建设。
4、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不断完善。
网络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宽带互联网络用户达 30 万,固定电话用户达 64 万,移动用户超过 220 万。光纤宽带传输网络已经覆盖所有城区、街道、乡镇以及 75%的行政村;8 兆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比达到 80.4%;全市城区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 100%,农村地区达到 90%;3G 网络已经覆盖县城以上城区、地市之间连线高速公路、重要铁路干线、所有的省级以上风景区、88.9%的乡镇;4G 网络已于 2014 年 3 月份开始商用。"三网融合"正全面推广,WiFi 热点已全城投入使用。
目前,株洲市电子商务发展在省内相对趋于前列,但是与江浙粤等其他地区电子商务发达城市相比,差距还很大,面临着传统产业电子商务普及应用程度不高、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应用建设不足、电子商务发展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而株洲市积极创建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下一代互联网试点城市及信息消费试点城市等工作,将会有力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促进电子商务的广泛和深度应用。因此,株洲市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有着巨大的空间,发展电子商务刻不容缓。
4.2 株洲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策略。
智慧株洲建设是围绕毛腾飞书记提出的"打造一个综合平台、建设一个综合园区、出台一个扶持政策、崛起一个新的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五个一"战略思想,通过引进有雄厚实力和成功经验的企业,以建设株洲市网上无纸化行政审批服务平台为切入点和依托,搭建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智慧株洲基础大数据平台,含城市数据交换平台、安全云平台、公民法人基础数据库等,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和移动 APP,向全市公众和企业提供一门式"不见面"服务。在服务公众过程中,通过整合和挖掘有价值的政府存量数据以及高效采集形成便民惠民的政府增量数据,以政府大数据整合应用需求,有序带动市民一卡通、电子眼、停车收费、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各项应用项目建设。
同时,借助大数据平台,开展对政府大数据的萃取服务,构架以社会诚信体系为基础、以民生服务为主导的综合服务平台,在政府有效监管和保障的基础上,吸引广大社会化服务企业汇聚到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增值服务,并整合供销社系统或株百、千金等本土企业流通网络资源,在社区和县、乡、村分层级设立智慧社区(农村)综合服务站,形成株洲市域内的高效配送服务体系,快速响应株洲 400 万人口的网络服务需求,打通城市社区和农村配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最终形成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反哺"智慧株洲"建设。
4.2.1当前株洲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策略。
根据北京大学 2015 年 4 月编制的《智慧株洲建设总体规划》,智慧株洲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互联网+"思维为主导,以株洲市网上无纸化行政审批服务系统为切入点,以政府大数据挖掘和应用为支撑,依托 O2O(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作模式,统一搭建覆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综合网络服务平台,有序串联和带动公民、法人等基础数据库以及智能路灯系统、市民一卡通系统、智慧医疗系统等政府服务项目建设,实现政府向公众和企业提供"不见面"网上服务,并将各项政务、民生、商务服务融合深入到广大社区和农村基层,形成惠及株洲 400 万人口的电子政务、民生、商务扁平化服务需求网络,充实智慧株洲建设的庞大市场需求,满足未来株洲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的需要。同时,以联通全市 400 万人口的庞大市场消费末端为契机,有力拉动株洲市信息消费、城乡商贸、电子商务等众多内需类产业的星期,形成完整的智慧株洲线上线下配套产业链;通过以"资产证券化"、"基金+基地"等众包模式,形成强大的商业复制能力,快速推动信息产业园区的落地发展以及智慧城市服务领域的上市融资。最终,实现以智慧城市产业项目和园区的发展反哺智慧株洲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破解智慧株洲建设的筹资难题,实现智慧株洲的可持续发展。
整个思路的特色在于:
一是以服务为本,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阳光型政府;二是聚焦社会公众需求,为城市居民的医疗、食品、出行、住房、教育、旅游等需求提供全方位的的服务,进而使城市居民拥有安全、绿色、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生活。
三是挖掘政府大数据的价值,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向公众和企业提供大数据分析和咨询服务,实现智慧株洲的投资增值;四是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包括推动农产品的集中交易,减少中间成本的支出,保证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改善旅游产业推广环境,形成有竞争力的旅游产业集群,推动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等;五是构建可复制的商业模式,为技术创新、产业和自主品牌的发展开拓出一种新的商业与运营模式,最终以株洲为"基地",将此模式面向全国进行推广,实现智慧株洲建设和运营模式的输出。
经过初步测算,未来几年智慧株洲总体投资将达到 10 亿元以上,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基础建设期(2016-2017 年)。重点建设以综合服务平台为代表的一批基础性、核心性系统平台以及带商业模式的信息化项目,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合资公司股东首期注资。该阶段处在各项目的纯建设期及试运行期,没有投资运营收益,主要通过政府向合资公司购买服务进行适当的投资补贴。
二是准经营期(2017-2018 年)。新建项目投资建设与已建项目投入运营的并存期,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市场运营收益与政府购买服务两部分。
三是纯经营期(2018 年后)。支撑智慧株洲综合服务平台运营的核心项目基本建成,合资公司依托综合服务平台已形成良好的服务收费模式和市场经营能力,经营效益将以商业运营和资本运作获取投资回报为主,政府适量购买服务予以补贴。
株洲智慧城市建设是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五类文明环境中,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和一系列综合手段,从能力、结构、系统、关系、环境、心理与美学、美德等方面构建以政府、企业、公众与环境和谐共生境界为目标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类型。
4.2.2当前株洲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策略。
株洲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目标是:到 2017 年,在株洲市内基本完成智慧城市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工作,完成智慧城市基础网络和安全支撑平台基础的建设工作;为政府打造一个安全、稳定、高效、统一的政府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努力实现政府服务流程网络化、无纸化、共享化;重要区域、重要项目以及重要领域的互联网应用的设计和更新基本完成,初步实现城市建设与重点核心领域业务,如管理、交通、环保、安全、卫生、教育、问题、食品、物流、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等,的智慧融合。力争到 2020 年,全市智慧化应用系统基本建成,智慧产业获得全面发展,结合信息化技术实现新政务、新经济、新城市、新生活,将株洲市真正建成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样板、国家下一代互联网应用的特色示范城市、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和经济竞争力的信息产业基地和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力争做到:
1、基础设施完善。到 2017 年,宽带、融合、安全、高效的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市区主城区家庭具备 100Mbps 光纤接入能力,市、县城区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达到 20Mbps、农村达到 8Mbps 以上。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和电信网全面融合,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中心建设初步完成,云服务得到广泛应用。大幅提升交通、水务、环保、应急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的一体化及精准化管理。
2、公共服务便捷。建成包含教育文化、社会保障、交通出行及农村、环境保护、劳动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信息服务体系,使得城市居民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地获取公共服务。
3、社会管理精细。
针对政府各社会管理领域的智慧应用体系基本建成,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效率实现质的飞越,业务协同及信息共享能力明显提高。
4、生态环境宜居。
形成环境职能检测和综合治理体系,大幅提升对危险废弃物、危化品、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源的全程防控能力,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让城市居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
5、产业体系优化。
有效地将信息资源的价值潜能释放出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不断涌现,并得到长期发展,信息资源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作用更加显着。建设智慧产业园区,为株洲市培养新型支柱产业,提升株洲市企业竞争力、产业集群的生产效率以及资源利用率。
6、发展机制合理。
逐渐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制度以及标准,保障株洲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推进;完成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利用、共享开放体制的初步构建,逐步健全株洲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4.2.3当前株洲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策略。
建设智慧株洲,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的智慧服务。
智慧城市的建设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摆脱以往智慧城市过于重视和依赖物质和技术的倾向,通过深入挖掘人的需求,建设为人服务的智慧城市。
2、以信息资源为主体的开放利用。
智慧城市的建设以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为主线,充分依托和挖掘政府掌握的全市公民企业实名信息资源所蕴涵的巨大商业和社会价值,释放信息资源在城市发展和促进公共服务中的活力,把使用大数据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灵魂。
3、以政府服务为核心的释放全社会经济活力。
智慧城市的建设以政府服务为核心,通过政府服务的优化升级满足公众生命周期内的各项需求,构建企业发展的优质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升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逐步释放全社会的经济活力。
4、以集约化建设为主旨的建设。
智慧城市的建设以集约化为主旨,通过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网络、统一标准消除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各自为政、分散建设、重复浪费的弊端,走出了一条"低投入建设、大规模应用,低成本运行、高水平服务"的智慧城市发展之路。
5、以绿色、低碳为特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智慧应用。
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是绿色可持续发展,从长远角度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兼顾当代、后代及其他生命形式的共同利益,重新定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 鼓励绿色的消费行为,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
第6章结论本文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不仅仅体现在财务核算与管理方面,同时还包括对单位内部各项事务的监督、管理、控制、服务、评价等职能,因此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就必须要认清审计工作的职能与...
摘要面对当今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产加工制造的技能技术朝着综合化,复杂化和精确化方面发展,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促使着职业教育大踏步的发展。在职业教育中,英语教育的作用及意义日益突显,但高职英语目前的发展态势却...
第三章医药第三终端市场概述及分析3.1第三终端理论的发展第三终端特指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及广大农村的乡镇级医院、乡村的私人诊所、小型药店等。我们通常将医院称作第一终端市场,OTC市场称作第二终端。第三终端的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区别第一和第二终...
6.对促进X实验区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推进X生态旅游实验区建设要立足生态旅游的定位,抓住生态建设这条主线,强化项目带动这个引擎,扣住山地城镇试点这一契机,立足资源禀赋,综合考量人口负荷、土地开发、资源利用、环境承载、功能划分等因素,加快推进片区...
第5章沈阳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选择5.1沈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为了保证沈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沈阳市机器人产业的定位及未来的战略目标。其次,在综合对当前国际三大主要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
4.3加强风险评估建设和实施4.3.1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在各大公司的日常工作中,风险防范问题都是一件必需长寸间坚持的事项,如果公司发现自身存有这种情况,就有必要增进管理层和一线员工的沟通工作,发扬管理:作者的榜样作用,利用讲解、剖析、讨论工作中真...
本文通过对内外部环境、汽车产业竞争态势的研究,结合战略管理理论,运用 PEST、EFE、IFE 等模型工具,对北汽国际化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及资源能力进行分析。...
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1.1选题背景在我国的金融行业里,以城市信用社为前身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起步比较晚,追溯其发展史,可以发现我国最早的城市商业银行--深圳市商业银行是在1995年建立的。时至今日,我国的城市商银行虽然已经走过了...
第1章绪论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已被整合在一个整体的经济系统内。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中心,是全球所有生产型企业设立制造基地的首选地,其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正日益凸显。改革开放三...
3AB公司存货内部f空制存在的问题描述3.1AB公司背景简介AB公司起步于1908年,经过近百年的风霜洗礼如今在国内的小曲白酒行业已然排在第一位,350多亩的厂区面积,价值3.5亿的固定资产,公司在职人员达八百余人;重庆市仅有的一位国家级白酒评委都就职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