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财务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财务管理论文 >

优化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保障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15 共562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5 章 优化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保障措施
  
  ZN 公司在优化其营运资金管理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具体手段和策略,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实用性,它们能充分的解决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流动性难题,筹融资难、成本高的难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问题的存在,作为小企业,管理上的随意性还是比较大的,一些复杂的财务筹划还不能应用落实到位,风险漏洞也比较多,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紧迫性,积极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营运资金管理体系,向标准化、规范化看齐,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
  
  通过本文之前的研究,并结合 ZN 公司的实际案例,对于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具体优化策略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全面的梳理,对于企业来讲,自身努力是发展的根本,只有不断的创新管理办法,对管理中存在的顽疾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力。
  
  我国现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小企业,无论是从企业本身的特点,还是从其营运资金的管理手段、方式看,要想解决存在的诸多问题,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绝非是单纯从企业方面出发提高管理水平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整个社会经济体的协调配合。政府的行为侧重于宏观经济的把控,对于对我国国民经济起着重要作用的中小企业而言,政府的意图是相当明确的,那就是鼓励、扶持、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一方面要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寻找利润点可观的项目进行运作,另一方面要起好在我过国民经济中的金融中介的作用,着实为中小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企业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经济环境,只有在企业、政府、银行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为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才能使中小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5.1 企业方面的保障措施

  
  企业应改变观念,从加强自身管理水平出发,严格各项制度,注重自身内部体制建设,抛弃落后思想,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内部相关人员及部门的积极性,切实保障对策的实施。
  
  5.1.1.严格内部控制程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作为企业来讲,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条件出发,重新梳理内部管理流程,从营运资金的筹集、使用等各个环节入手,强化控制管理,杜绝资金闲置浪费,避免资金短缺危机的发生,号召内部人员积极了解和学习相关政策和知识,合理调配资金,拓宽筹融资渠道,降低相关成本。强化对财务管理人员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对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能及时获知并应用,提高敏感性和预见性,能把营运资金的管理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
  
  5.1.2.认真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对号入座,合理利用政策
  
  对于政策的关注和了解程度,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开放程度和管理者的政治敏感性。
  
  国家各类的资金扶持政策种类繁多,力度也很大,如何能够合理的利用,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利益是每个企业应该研究的课题。一类是减负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的所得税减免政策,软件产品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政策等,税费的节约就变相充实了营运资金;另一类是补贴政策,如各类项目申报补贴政策、各类贴息政策等等,这些政策会直接补充到企业的营运资金中来。所以认真研究各类的相关政策,能为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提供很大的帮助。
  
  5.1.3.注重企业自身信用、信誉形象的建设
  
  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应当注重自身信用的积累,不论是与客户间还是与银行间、政府间的合作,都要树立好良好的企业形象。与客户要诚信往来,建立深厚的合作关系,建立起完善的合格供应商和客户体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企业资金紧张的时候能从上下游获得有力的帮助;与银行间合作更要注重长久性和可靠性,选择资信条件较好、人际关系融洽的金融机构进行长期的合作,争取让其对自身的经营情况有深入的了解,这样就会逐渐降低企业在金融机构评价体系中的风险等级,有利于业务流程的简化和筹资成本的降低;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热心参与到各项政府及社会公益事业中,遵纪守法,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政府的认可。企业的信用、信誉形象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企业长期、稳定、扎实的推进,慢慢积累到一个全社会认可的程度。
  
  5.1.4.积极主动的加强与政府及银行间合作
  
  政策和优惠是不会主动找上门的,与政府间要强化沟通交流,安排专人研究、跟踪政府的相关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项目,要积极享受政策红利,对于条件受限的,要克服困难,查缺补漏,争取符合政策要求。同时要实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向,使之能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相一致。与银行间也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做到让客户经理帮忙想办法,帮忙设计符合企业自身的产品组合,帮忙来寻找降低筹融资成本的途径,变被动为主动,使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真正达到利益一致。
  
  5.2 政府方面的保障措施
  
  政府的关键作用就在于宏观调控,在于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做好引导与扶持工作。政策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而且还要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稳定持久的环境下,企业才能进行长远规划布局。
  
  5.2.1 发挥好宏观调控的作用,将政策有目的的倾向于中小企业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最主要的职能是发挥好那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积极进行宏观调控,而不是直接插手干预。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经营环境相对恶劣,筹融资难等问题,都是一些客观存在的顽疾,作为政府就应当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不要总是让政策成为一些大型企业的拿手菜,让中小企业望尘莫及。其实我国政府近几年一直在致力于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各种减免税政策、补贴措施、鼓励政策层出不穷,这些手段也着实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在过去的几年里经历了黄金发展期,小微企业遍地开花,减免税政策使这些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大大缓解了对营运资金的渴求,同时各项补贴的落实到位,也为中小企业的营运资金规模起到了极大的补充作用,很多小企业都是借这股东风实现了做大做强。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诸多的不足,很多企业还是游离在政策红利之外苦苦挣扎,苦于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而停滞不前,所以作为政府,要根据有针对性的调研,多倾听一些基层中小企业的心声,由此来制定有效的措施。政策的目的性要明确,不仅是要从企业的规模上去分类把握,还可以从企业所属的行业、地域、时间范围等进行分类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规范。政策条文应简洁易懂,容易把握,不要让企业雾里看花,看上去很高大上的政策却最终没有让企业捞到多少的实惠。
  
  5.2.2 合理运用各种调控工具,将政策的效力发挥到实处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税收手段是一种较为直接而有效的调控手段,它能直接将企业的税收负担转化成为营运资金而重新投入到生产经营中来,政府乐于使用,企业也是乐于接受。但税收作为一种手段而言其作用也是有限的,政府应当利用其他的一些调控手段来加以配合,以将政策的效力发挥到最大。对于符合政策的中小企业,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可以制定相关的利率优惠政策对其进行差别性的对待,对于确实急需、有用的贷款需求,政府可以通过低息或甚至无息的方式对其进行补贴,以减少其在营运资金筹集方面的成本。为了鼓励符合条件的出口企业,同样可以制定有差别性的汇率政策,降低企业的兑换汇成本。总之调控工具的使用不能一条腿走路,而要全面开花,从方方面面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5.2.3 大力推进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的薄弱之处重点在与其信用等级较低,不易被第三方机构所认可,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会处处碰壁,特别是在营运资金的筹集、使用过程中,这一弊端显现的就尤为突出,因此中小企业急需一套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来为自身的发展保驾护航。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但这项工程确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个社会的信用体系的完善程度同时也代表着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政府应当发挥好主导作用,全力推进这项工程的实施。只有这项体系工程完善好了,整个社会经济体系才会步入到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之中。处在信用体系顶端的企业,理应以较低的成本享受到最优质的资源,而企业要想取得顶端的位置,就会不断的规范自身的行为,诚信守法。守法经营、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发展做大了,又会带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新的提升。我国政府现在也在大力推进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但这项工作在程度上还应加强,应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强化宣传,提高全民的意识。信用体系的早一天建立,就会早一天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5.2.4.强化监管意识,提前预知并规避风险
  
  我国中小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风险意识不强的缺点,往往是在靠天吃饭,对于经济形势、市场环境的变化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把握。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充分利用各种的信息渠道,为企业提供详尽而有预见性的指导。政府应监管好各个主体的市场行为,对于扰乱秩序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将一些可控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一些不可控的系统风险,要做到提前预判,合理引导,减少影响。例如政府遇见到了全球性的经济萧条到来,就应提前为企业敲响警钟,引导企业及时进行转型升级,避免资源浪费或恶性竞争的发生。再如某一产品或行业在国际上出现了新的技术性变革,而这一产品或行业又在国内经济中起到的作用比较大,政府部门就应通过组织专家对新技术的变革进行了解后对国内的相关企业进行知识普及,合理引导企业学习新技术或发展新方向。
  
  5.3 银行方面的保障措施
  
  银行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润滑剂”和“加油站”,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盘活国民经济中的各个要素,是其主要的职能。而作为盈利性机构,银行又要在风险性与收益性之间进行博弈,如何在保证一定收益的前提下来充分发挥其作用,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是其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5.3.1 严格落实国家的各项信贷扶持政策
  
  信贷资金是我国中小企业营运资金中最直接有效的外部来源。国家的各项信贷扶持政策的初衷都是为了盘活国内的各类经济体,提高经济体的活力。银行作为信贷政策的直接实施者,有义务和责任将国家的各项信贷扶持政策落实到实处。在现实业务中,有许多金融机构为了片面的追求低风险或高收益,或为了完成政策性任务,而对国家的各项信贷扶持政策敷衍了事,许多好的扶持政策成为了个别企业的盘中餐,而没有到达真正需要的企业的口中。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对扶持政策的目的和本质有准确的把握,然后根据政策的要求,制定好一套完整有效的实施体系,依此来选择有需求的符合条件的客户进行运作,让政策落实到真正需要的企业身上。
  
  5.3.2 建立全面合理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降低准入门槛
  
  每家银行机构都会有自身的一套风险信用评估体系,这套体系的建立往往是依托以往的经验而不断补充完善的。大多数银行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都是侧重于对财务风险的评估,而且财务风险的大小往往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财务风险的衡量又会停留在一些表面数据的分析上,中小企业往往会在这些数据的表现上不尽如人意。作为处在成长期或高速发展期的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往往都会比较高,高负债运行是这类企业的典型特点,高负债率就意味有着较高的财务风险,不少中小企业也是被挡在门外。作为银行机构,应该合理分配各类风险在信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财务风险固然重要,但财务风险的使用应该配合被评价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果企业处于告诉发展期,而且项目的类型是高投入高收益的,那么就应该将此类企业纳入到目标客户群体中来。相反,如果银行只是停留在财务风险的权衡上,而忽视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及外围环境风险,也是照样会吃大亏的。
  
  5.3.3 创新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设计,使之更具“人性化”
  
  银行机构针对于中小企业的产品还是比较丰富的,各种抵押贷款、信用贷款、保理业务的产品基本上也能满足企业的各类需求。但这中间还是存在一些教条的地方,比如说各类贷款的放款支付大多数都要通过银行来向指定单位委托付款,而企业的贷款需求有很大一部分是应用在日常的开支上,比如工资、税金的支付,特别是对于像ZN 公司这样的企业来讲,采购笔数较多,供应商十分分散,单笔的采购金额都较小,所有的采购都采用贷款来操作十分的不现实,这就使企业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维持日常经营的资金不足,另一方面有贷款额度却无法灵活使用。这就迫使企业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来获得资金:通过与关系较好的供应商虚构合同,待贷款委托支付后再将该笔款项退还到贷款企业的账户上,而银行对此类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取一种默许的态度。类似于上述教条的地方还是比较多的,作为银行机构应该本着替客户企业着想的态度,使各类产品更加接地气,而不是一味地形而上学,反而增加了产品的风险。
  
  5.3.4 简化流程,降低费率,降低中小企业的筹融资成本
  
  银行本身作为自负盈亏的金融机构,对于利润的追求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近年来银行繁琐的审批手续、较高的存贷利率差和偏高的利润水平也是引发了较大的社会争议。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银行的职能还是要为经济发展推波助澜,创造有利的条件。很多企业有贷款需求和条件,但银行的各级审批手续少则二十多天,多则两三个月,很多企业在银行审批完成前就已经通过其他渠道解决了资金需求。有的企业尽管贷款批下来了,但一看到少则上浮 40%-50%的贷款利率,就又放弃了贷款的念头,因为这类贷款成本是企业难以承受的。所以银行应在保持适当利润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让利于其他经济体,对于信用条件较好或经营良好的企业,适当的降低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取消一些不必要的审批项目,让各类优质的中小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和较简化的手续取得营运资金的支持。这样下去,才能让企业与银行达到一种共生共存的状态。
  
  5.4 本章小结

  
  本章通过对优化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保障措施的研究,总结出了企业、政府、银行三方面在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中所应起到的保障作用,而不是将优化管理过程孤立在企业内部,将政府与银行纳入到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体系中来,能进一步保障优化对策的实施效果,同时也对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