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财务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财务管理论文 >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及其管理原则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1-17 共529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及其管理原则

  2.1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2.1.1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内涵

  通常来说,风险的意思是各种结果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的变化程度。客观的说,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但是,在严格意义上,风险和不确定性是有较大差异的。利率风险可以对概率的不确定性进行测定,对于概率的测定而言,有两种形式,即主观概率与客观概率。

  风险的衡量一般用概率或统计的方法:

  (1)离散程度。

论文摘要

  标准差数值越高,那么产生的风险也就会更大一些。

  (2)置信区间与置信概率。统计学的视角里,在正态分布的基础上,在预期值上对标准差进行加减 X 个计算,叫做置信区间,其对应的概率就是置信概率。

  正如我们已经论述过的,利率是金融市场最主要的经济变量,各种形式的实物资产、金融资产收益曲线与利率(用国库券收益曲线代表)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这说明利率是其他资产定价和(或)风险/收益行为模式的基础,利率的变动使其他资产收益面临着很大风险。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含义是说,在市场上利率的变化影响下,银行正常的货币流通和信用的相关活动也受到影响,银行的预期收益和实际上的收益值出现较大偏差,因此会产生预料之外的损失或收益。银行利率风险的研究,既要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从理论上对风险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带规律性的结论,以利用制定宏观政策;又要注重根据业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防范利率风险的具体办法与条例。

  利率风险的出现让银行的财务也变得不安全起来,使它受利率的影响逐渐加大,如果利率的风险太高,那么银行的收益和资本也将会变得不稳定。利率的变化是从对银行的净利息收入进行影响开始的,并且也影响到其他的一些费用和收入,最后对银行整体的收益产生影响。

  2.1.2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表现形式

  2.1.2.1 按照业务类型划分

  (1)银行传统资产业务的利率风险

  在传统业务里面,如果贷款的利率是固定下来的,那么,若利率上扬,则资金成本上升,而收益却被锁定,这无疑会使收益受损。

  (2)银行负债业务的利率风险

  利率是形成存款(或借款)成本最主要因素,而存款的成本变化又是形成商业银行资本负债风险的主要促因。例如在我国不断下调利率前提下,居民活期存款大幅增加,而一年以上定期存款减少,同时利率降低还使存款规模增速下降,因为部分资金进入证券市场,存款结构不稳定,经常变化,这会给银行带来经营风险。

  商业银行借入资金也承受着利率风险,同业拆借、再贷款与再贴现,一般是按市场利率计价,其筹资成本与利率息息相关。在欧洲货币市场或其他国际金融市场上筹资业务,可通过固定利率的 CD、浮动利率欧洲商业票据或本票等方式进行。

  (3)银行投资业务的利率风险

  如果市场中的利率出现下滑,那么证券的价格就将上涨,反之亦然。如果市场方面的利率高于某种证券的票面收益率,从而导致证券的需求锐减而引起市价下跌,该证券持有人就会遭受证券贬值的损失。通常情况下,利率风险在长期证券中的风险要小于短期内的证券,其中债券对利率的变化反映最为明显。

  (4)银行中间业务的利率风险

  在信托业务中,特别是信托投资中一定要考虑利率变动的影响,减少投资风险。在租赁业务中,租金是业务运行的关键,也是防范租赁业务风险的手段,但利率变动会使租金中的相对利率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银行损益;在结算业务与抵押融资业务中,利率变化会引起客户或代理行不当行为,从而产生一定经营风险;在表外业务中,尤其是现代衍生金融工具例如利率掉期与互换中,利率变动会引发银行潜在风险。

  2.1.2.2 按利率风险性质划分

  (1)重新定价风险。银行的资产、负债以及表外头寸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中的不相协调或者匹配的时候,导致当利率出现变动的时候,使银行的收益立即处于一种很难预估的风险之中,同时也对经济价值收益构成了威胁。举个例子,在使用市场中的利率来进行大众存款的吸收并且对外进行较为稳定利率的贷款发放时,如果利率出现了上涨,那么它就会出现头寸从而使得收益和价值的降低。

  (2)收益曲线风险。指的是曲线方面出现的变化,一般而言是因为重新定价的时候所带来的不合理情况造成的。甚至当收益曲线反转时,更是容易发生难以抵补的损失。

  (3)选择性风险。这其实是一种期权方面的风险。银行在交易和非交易账户中都有互换期权和 OTC 期权(如 call or put bond),非交易账户中最主要的是常有期权组合的工具。以上的交易主要涵盖了很多有着买卖权利的已经抵押的债券和国债,对于这些产品的借款人具有可以提前还款的方式进行选择;很多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存款期限的资金,对于存款人也可以提前支取,而不会受到任何资金上的损失。如果在管理上出现不严格的情况,那么客户在使用期权的时候一般都会发生对卖方不利的情况。另外,如果期权出现增加,那么杠杆风险将会出现,也随之加大了期权的变化程度。

  2.1.3 “三性”原则与商业利率风险之间的联系

  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银行必须随时保持足够的支付能力或资金流动性保证日常付现。所以,商业银行在经营上应该符合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项基本原则,利率风险就会在对银行资产负债、中间环节的业务和投资管理等几方面对银行的三性原则进行影响。

  2.1.3.1 盈利性原则与利率风险

  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原则主要是指银行创造利润能力的大小,在衡量时主要考量银行的利差率、利润率以及资本的收益率。银行利润主要来自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之间的利差,在资产、负债规模和结构都一定的情况下,银行利润基本上是利差的函数,利差大,盈利就多。可见,利率变动必然会影响银行盈利状况,因而适度的利率风险是银行实现盈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银行盈利可以增加资本与资金实力,可以提高其对利率风险承受能力,因盈利性与利率风险在实质上是统一的。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可以描述如下:

论文摘要

  2.1.3.2 流动性原则与利率风险

  银行流动性在狭义上指银行资产中有足够的现金准备,客户取款时不发生支付不足的现象,或尽管有现金准备不足但只要其他资产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能迅速变为现金,也保持了银行的流动性。前面我们已提过利率的变动往往会影响负债结构,如果利率上升,短期存款过多,则银行需要持有更多准备金来应付流动性需要。

  更为重要的当流动性预期与现实不一致时,利率风险往往会产生。这是因为如果资产流动性比预期强,比如部分原预测的长期贷款变成短期贷款,部分原预测的长期证券变为短期证券投资。另一种可能是,如果银行负债流动性比预期强,那么带来的结果是直接收益将增加,但利率风险也会增大。

  2.1.3.3 安全性原则与银行利率风险

  简单的说,安全性原则表明的是一家银行在收回自身的本息方面所具备的安全性的高低。例如当市场方面的利率向上走的时候,银行所持现金的机会成本也加大,从而增加了经营上的压力。此外,为了避免资金出现流失和对于吸收存款的考虑出发,商业银行必然会对存款的利率以及其他利率进行上调,从而让银行的运行成本变得更高;在金融全球化的情况下,汇率与利率互动增强,汇率变化以及汇率上的套汇行为往往引起利率波动并波及银行的安全。在银行经营“三性”原则中,安全性与利率风险关系最明显。

  2.2 利率风险的管理原则(巴塞尔视角)

  2.2.1 利率风险管理原则出台的外部环境

  1980 年至今,西方很多国家的利率自由化不断地深入。在这些国家中,美国以较高的利率为基础,将本国的大量资金向有着自由利率基础的金融市场进行融入;日本的利率自由主要是在本国内和国家之外的两个途径进行展开,在日本的国内主要是对于国债市场和市场中的利率进行具体的构建,而在国家之外则是进一步利用了欧洲的利率市场的成果进行展开。

  更为明显的是,金融机构对于收益的程度正在不断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能够获得利润的一些传统业务渠道也受到了很多创新金融产品的冲击(例如共同基金)从而变得削弱,银行在客户管理中渐渐发现,一些固定客户已经出现了流失。为了对失去的业务进行填补,很多银行选择了将贷款对象放在了风险较大的中小公司上。这样会出现银行一方面对其产生的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另一方面为了在市场中具备竞争力,所收取的费用也并不高,因此会导致他们收到的资金和承担风险成本不成正比,从而使利率的风险进一步加大。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让收益增加,很多金融机构纷纷开展了自身业务的多元化,以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的方式来占据市场竞争的先机。由于金融机构的自由度的增加、所经营范围的重叠,使市场中的竞争强度不断增加,市场中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此外,国际上经济的逐渐融合和互通性的增加使得利率的风险成为了全球经济较为通常普遍的形式。

  2.2.2 利率风险管理原则的主要内容

  巴塞尔委员会出台利率风险管理原则的目的,主要是从银行的发展和经营环境风险的变化出发,在市场的交易领域中对银行风险的控制进行考量。

  该原则的主要内容为:

  原则一:银行的高级管理层应该确保其对于风险的控制的管理处于可控的基础上,并且对于风险的管理有着有效的管理手段作为保障,并且对于风险的评估和控制的资料能够准确掌握。

  原则二:银行对于利率风险的责任方应该予以确定,这样能够保证在管理中能够权责明确。银行对于风险的评估和监督管理部分应当予以划分,并且让风险的管理部门完全独立在业务部门之外。

  原则三:银行对于新产品的风险状况应该准确把握,董事会应该对于风险管理计划和重大的抵补进行审批。

  原则四:银行需要在自己的内部设立比较稳定的风险评估体系。

  原则五:银行应衡量在不利市场条件下损失的敏感性,并在制定和审查它的政策和利率风险限额时加以考虑。

  原则六:银行应该建立完整的信息体系对风险的管理进行支持。

  2.2.3 巴塞尔委员会利率风险管理原则的重点与特色

  2.2.3.1 突出了董事会和高管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1)银行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对于风险管理的理论要求可以适当降低,但是银行的高级管理者有足够的义务对利率风险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并且银行专业人士应该对风险控制的理论有所掌握。

  (2)银行的高层管理者。高级管理者所提交的利率风险评估报告的细节应该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才能够保证对于银行在市场变化时对于风险保持足够的敏感。此外,银行的高级管理者应该定期对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的可靠性进行审核,必要的情况下应该进行调整。

  2.2.3.2 对银行建立健全利率风险管理体系有着更为明确的要求

  (1)对风险管理政策进行确定。银行的风险管理的政策应该与银行的详细信息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以便能够对于银行整体的风险情况进行掌控。银行对于利率风险的控制,不管是从政策还是制度的角度上,都应该对权责予以明确,对于权责上的分配也包括银行战略战术上的风险考量,此外,也应该制定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应该如何管理的对应政策规程。

  (2)银行新开发产品或者新兴业务中存在的利率方面的一些风险。在银行开发新产品或开展新业务时,应该对其中的利率风险引起注意,在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具体实施和开展前,应该对其利率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对于最终的决定权应该由董事会或者其授权委员会进行批准。

  2.2.3.3 突出了利率风险的衡量与监测系统的重要性

  (1)建立利率风险衡量系统。银行在风险管理中必须建立利率风险衡量体系,以便对利率风险进行识别,从而保持利率变动对于银行经营活动的影响可控。风险管理者和银行管理层必须明确了解该系统的假定。

  (2)利率风险管理的授权制度。银行的授权限制意味着绝对不允许超过界限或者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短期越界的情况,以上两种情况都应该予以具体明确。

  (3)银行对市场恶劣程度的预估。银行的管理层和董事会应该定期对银行市场环境恶劣程度的评估情况进行审核,并确保有足够的应急方案进行选择。

  (4)灵敏的信息系统的建立。建议一个有效的、可靠的、有时效性的信息管理体系对于利率风险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率管理报告应该定期进行提交,并且就利率风险管理的授权和当前状况的符合度进行评估。

  2.2.3.4 对银行对利率风险的独立控制进行了强调

  (1)利率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让经营活动更加的科学、可靠、效率,并且使业务的管理更加符合实际,不会出现较大偏差。

  (2)定期审核的独立性。对于利率风险衡量体系的相关审核应该含有其在用的评估系统的准确度、对鉴定结果提出整改性建议。审核的最终结果和整改建议应该提交董事会,在批准后及时推行。由于利率风险衡量体系一般都包含几个分支系统,因此在系统内应该保持其协调和统一性。市场利率变动的方式方法以及其本质的分析与衡量系统的改进速度保持一致。对于银行而言,一些较为具有复杂性的风险行为和需要进行外部审计的或者需要外部有专业程度的银行外部机构团队进行衡量系统审核的,其最终审核结果也应当向评审当局进行提交。

  2.2.3.5 对监管当局利率风险监管的必要性予以强调

  监管当局对银行利率风险的信息一般是通过银行提交的报告、评审现场对银行的稽查审核以及其他的途径取得。监管当局应该对存在重新定价风险的银行有着充分的监管作用,这些都依赖于及时可靠的信息。此外,对于一些金融产品如果出现现金流量异常也应该及时引起注意。通常来说,有效的把握住银行的整体利率风险头寸,是所有衡量系统都应做到的基本事项,其中也包括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行为的识别。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