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旅游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旅游管理论文 >

巴彦淖尔市文化资源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4-25 共526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三章 巴彦淳尔市文化资源概述
  
  巴彦淖尔蒙语意为美丽的湖柏,位于黄河几字弯,富饶的河套平原,有“塞上江南”、“北方明珠”之称。俗语有云“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这里的套指的就是河套平原,巴彦掉尔市就是坐落在河套平原上的一颗明珠。

  3.1 巴彦淳尔市概况
  
  巴彦淖尔市位于中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在北讳40° 13'-42° 28',东经105° 12'-109° 53‘之间。北依阴山与蒙古国接壤,国界线长368.9公里;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东连草原钢城包头市,西邻阿拉善盟及塞外煤都乌海市,处于华北与西北的连接带上。

  巴彦淖尔市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辖四旗、二县、三区,聚居着蒙、汉、回、满、达干尔等20多个民族,总人口 166. 92万人。巴彦掉尔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天空晴朗,多见蓝天白云,雨雪集中,日照充足。春季气温日较差大,夏季水气充沛,降水集中,雨热同步,是作物生长的旺盛季节;秋季天气晴朗,温和凉爽;冬季降雪甚微。冬季1月平均气温为-lO'C,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3°C,日照时数为3100-3300小时。

  巴彦淖尔市水资源丰富,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市,流经础口县、杭锦后旗、临河区、五原县、乌拉特前旗,境内全长345千米。境内湖泊资源较为丰富,有大小湖泊300多个,面积约47千公顷,多数分布于河套灌区,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湖泊就有10个,其中位于后套平原东端的乌梁素海面积3万公顷,平均水深0.7米,最大深度2. 5米,蓄水量20993万立方米。

  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52亿元,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85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增长6. 6%,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19. 6 : 56. 9 : 23. 5.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97. 6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3. 2亿元,增长14.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0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301元,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2110元,增长13%.
  
  3.2巴彦淳尔市文化资源现状
  
  在远古以前,巴彦淖尔市地区曾经是一片热带雨林。那里栖息着当地人的祖先,力耕火种,过着朴素的生活。经过数万年的斗转星移,巴彦淖尔这片土地经过黄河的洗漆,几经改道和沉淀,逐渐形成了河套平原。城市因为文化而有内涵,巴彦淖尔市在这漫长的发展岁月里也逐渐形成其自身富有魅力、独特的文化,值得人们去探寻和追逐。

  3.2.1独具魅力的岩刻文化
  
  独特的岩刻文化分布在巴彦淖尔市境内,东西340公里、纵深6公里、南北60-120公里的阴山山壑中,现已发现的分布群有153个。北魏的郦道元在《水经注、河水三》第一次提到了阴山岩刻。1976年着名岩画专家盖山林对其进行了大规模考察研究,历时五年,考察了阴山西段的主要岩画点,并写出了专着《阴山岩画》。阴山岩画不是对自然原封不动的照搬,而是把从生活中捕捉来的形象给予想象性的加工,把表现对象简化到再不能简化的程度,并竭力突出作者的意图,因而使作品非常生动。

  阴山岩画雕刻的方式主要有敲凿法和磨刻法。阴山现存岩画5万余幅,内容极为丰富,主要有天体、人物、动物、植物、牧野、狩猎、争战、意识等。根据这些岩画的内容,凿刻方法、侵烛程度推断,其年代可追溯到石器时代,直到明清或近现代均有制作,而制作岩画的主人是当时的匈奴、突厥、回偶、党项和蒙古民族。这么多的岩画上,刻着远古人们的生活、思想、文化。时光连苒,人来人往,但唯有岩刻还魏魏矗立,仍然守护着这方热土。阴山的岩壁上刻着人们敌牧的场景,刻着人们祭祀的场景,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人们庆祝的场景,欢乐的气氛,感染着周围,记载和诉说着多少代人们的喜怒哀乐。岩刻的线条有粗有细,有流畅,有重叠,记载着人们的欢乐与悲伤,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生产、生活过程,具有其他古文化遗产和文献所无可比拟的特殊价值,是中国已发现的岩画中分布最为广泛、内容最为多样、艺术最为精湛的岩画;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岩画宝库之一,其中位居阴山西段的格尔敖包沟和大现口两大岩画区己被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而阴山岩刻的申遗也正式启动。文化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阴山岩刻不仅是一座无价之宝,更是人们了解历史,探索奥秘,揭开文明的一把钢匙,它能解读一万多年前人们的生产生活、历史轨迹、社会风貌和生活习惯,体现了重要的文化记录价值。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起,勤劳的祖先就开始在巴彦掉尔这片大地上世世代代繁衍生息,阴山岩刻也成为巴彦淳尔人寻根访祖,精神寄托的文化符号。

  保护阴山岩刻,也意味着守护好巴彦掉尔文化。瑞典科学家阿·墨兹列尤斯说:“终有一天,我们拥有的全部黄金已不足以勾勒己消失的时代的轮廓。”近些年来政府对巴彦淖尔市境内的阴山岩画进行了全面普查,并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了阴山岩画数据信息库。巴彦淖尔市市委政府将2008年定为阴山岩画年,围绕阴山岩画开展了一系列国家学术研究考察及相关活动。巴彦淖尔市政府成立了申遗的专门机构,标志着巴彦淖尔市正式启动了阴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同时政府已制定《巴彦淖尔市阴山岩画保护细则》,加大促成对阴山岩画的科学有效的保护体系。

  3.2.2自由奔放的草原文化
  
  草原文化是生活在一定的地理区间内的人们,经过长期的融合,由于特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形成的其独特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的文化。草原文化源于逐水而居的生活方式,而具有游牧性的特点。草原的牧民经常要狩猎,也需要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这就造就了他们乐观、坚毅的性格。同时在牧区,牧民很少见到人,因此见到了远方来的客人,都非常的欢迎。因此,乐观、坚强的同时热情好客,这就勾勒出草原文化的主要特征元素。

  草原文化是内蒙古大草原上独特的文化符号,也同时是巴彦掉尔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巴彦淖尔市的草原文化主要来自于境内的主要游牧民族蒙古族。

  巴彦淖尔市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另外还有二十多个民族散居的多民族地区。蒙古族遍布于市内各地,但主要分布在牧区和一些城镇,其聚居区面积即全市苏木(镇)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5%,其中乌拉特中旗、后旗、前旗蒙古族人口占全市蒙古族人口的64.8%;临河区蒙古族人口占全市蒙古族人口的20.3%.巴彦悼尔市的蒙古族主要从事草原畜牧业,市境内有广阔的乌拉特草原,南接阴山山地,北连蒙古国草原,面积30600多平方千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7%.地势由南向北倾斜,起伏较小,是天然的草牧场。中部分布低山丘陵;西部广泛而零散地分布着沙漠和戈壁,面积较大的沙漠有博克特沙漠,沙漠里有梭梭灌木林。

  乌拉特草原畜牧业悠久兴盛,牧养路驻、山羊。二狼山白山羊和戈壁红驻、白马它驰名中外。巴彦淖尔市蒙古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就了其独特的草原文化。乌拉特大草原有美丽的草场,肥沃的牛羊,草原上的牧民在这里放牧。在每个牧场都可以见到牧民们特有的居所,洁白的蒙古包。这里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人们在这里骑马、射箭、博客。虽然现在蒙古人已经无需狩猎,但勇敢的竞技还是一代代传承了下来。草原儿女多豪情,居住在草原上的人们热情好客、无拘无束、待人真诚。来到了草原上,好客的牧民会送上醇香的马奶酒,会把熬好的奶茶放上奶豆腐、奶酷、炒米端给你喝,唱悦耳的迎宾歌,欢迎客人们的到来。

  3.2.3朴素的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是一个地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围绕种植农业而形成的具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的文化。中国民间故事里男耕女织,就是农耕文化的典型体现。巴彦淖尔市由于黄河流经而形成了沉积平原,使其形成了西部为数不多的适宜耕作的土壤和气候环境,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具有农耕文化的典型特征。

  巴彦淖尔的农耕文化来自于美丽的河套平原。巴彦悼尔市位于黄河几字弯而形成的沉积平原--河套平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天空晴朗,多见蓝天白云,雨雪集中,日照充足。春季气温日较差大。夏季水气充沛,降水集中,雨热同步,是作物生长的旺盛季节。秋季天气晴朗,温和凉爽。冬季降雪甚微。冬季1月平均气温为-lor,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3r,全年日照时数长达3100-3300小时,光热资源丰富,是中国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适宜耕作。另外,河套平原南有黄河滋润,北有狼山环抱,面积近1590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24%.植被繁茂,人口密集。黄河流经巴彦掉尔市200多公里。这也进一步促成了巴彦掉尔市的农耕产业发展。另外,河套平原建有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工程,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灌概条件优越,灌、排(以总排水干沟为骨架)水工程体系完善。适宜的气候条件,完善的农田设施,肥沃的土地,这一切都促使巴彦淖尔市的种植业发达,经营水平很高。

  目前巴彦掉尔市有800万亩水绕地(相邻的土默特平原水饶地为400万亩,银川平原为600万亩)。物产丰富,主产小麦、玉米、葵花、河套蜜瓜等。巴彦掉尔市是农业大市,内蒙古的主要粮食基地。农民以耕作为主业,日出而作,曰落而息,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大多巴彦淖尔人的性格没有商人的精心算计,也没有仕者的高谈阔论,具有比较质朴、慈厚的气质和朴实无华的精神品质。

  3.2.4丰富多彩旳饮食文化
  
  俗语有云:“民以食为天”.饮食的文化,也是巴彦掉尔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巴彦淖尔市的饮食文化首先体现在当地居民普遍爱吃的方面。

  如果一个外地人,去了巴彦淖尔,感受最大的会是什么·大多数人会回答是“吃”文化。巴彦淖尔人对吃非常讲究,爱吃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即使一些没去过过巴彦掉尔的朋友,也多少对巴彦掉尔的特色小吃有所耳闻。巴彦悼尔的特色饮食具体来讲有让人垂涎欲滴的排骨絵酸菜、有香甜可口的麻叶、有酸酸甜甜的红腌菜、有劲道十足的焖面、有美味的挖疼汤、捏面人、也有酸辣适度的炒酸粥、味道鲜美的杭后酿皮、山药丸子。

  巴彦淖尔市饮食的食材主要是产于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如排骨絵酸菜里的酸菜、山药丸子中的土豆、挖疼汤和面人中的河套雪花粉。当地特有的食材和烹饪方法,让巴彦掉尔市的饮食更加具特色和地道口感。其实,巴彦掉尔市的许多特色小吃原料均来自本地是由于过去食物短缺,外运不易的原因。然而,当地的人们利用有限的食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简单的食材以丰富的形式表现出来。

  如戳牙膏,炒酸粥,将普通的面、小米通过加作料,变成富有特色的小吃。另一方面巴彦掉尔市的人们喜欢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许多饮食取团团圆圆的兆头,所以像河套硬四盘、四喜丸子等就体现了人们从饮食方面上讨个彩头的风俗习惯。

  3.2.5互相交融的移民文化
  
  巴彦悼尔市境内是传统的走西口所指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有来自各省的人由于经商、工作、生活等原因来到这里,定居于此,多年来与当地的人们己经融为一体。当地人们完全没有针对外来人口的排斥和轻视,居住在巴彦悼尔市境内的很多人也都不是土生土长的巴彦淖尔人。其中一部分是走西口走到这儿定居的。

  因此,本地人至今仍传唱着“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叫一声哥哥,送你送到大门口”的歌瑶;巴彦淖尔市的外来人口主要来自陕西和山西。当地人们的方言巴盟土话中就有很多源于山西和山西的方言。

  除了陕西和山西,巴彦淖尔市还有一部外来人口来自宁夏自治区。这是由于宁夏离巴彦淖尔较近,人们交往频繁。巴彦掉尔市的面食文化也是深深受到了宁夏面食文化的影响。所以可以说巴彦掉尔文化是一种杂糅的文化,是一种渐进融合的文化。这种文化在吸取了其他地区文化的特征的基础上,经过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交往,不断交融和吸收,最终形成了巴彦掉尔市特有的包容、融合的移民文化。

  3.3巴彦淳尔市文化资源特征分析
  
  3.3.1巴彦淳尔市文化资源在纵向时间上横贯古今
  
  巴彦淖尔市的岩刻文化源于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反应了社会的变迁和兴衰荣辱,记录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神秘的宗教图腾是一部生动的历史书籍。而像巴彦淖尔市的饮食文化,则是现在人们仍然保留和喜好的饮食方式,是现在还在发展变化的文化。巴彦淖尔市文化资源一大特征就是其具有较长的时间跨度,可以说是一个横贯古今的综合性文化。

  3.3.2巴彦淳尔市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多元性
  
  一座阴山,横亘于河套平原与乌拉特草原之间,南坡陆峭,像一道屏障立于河套平原之北;北坡平缓,缓接乌拉特草原。巴彦淖尔市文化即生长在这阴山下的土地上。巴彦淖尔市的文化资源既具有草原文化自由奔放的特征,又具有农耕文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质朴单纯。自然资源多元性使其文化生态系统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巴彦淖尔市的文化即是多元性的,又是共生性的。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巴彦淖尔市几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相互交织和吸收,同时又不断碰撞和冲击,形成了共生的文化体系,使巴彦淖尔市文化显现出多元化的文化特征。

  3.3.3巴彦淳尔市文化资源的环境特性
  
  环境影响制约着文化的发展。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大草原、阴山山脉、河套平原、母亲河黄河的共同作用,塑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不论文化以何种表现形式存在,都深深根植于巴彦淖尔市这片土地,是多少年来历史的积淀,并随着历史不断的发展、演变和传播,形成特有的文化体系,是一个独立的区域性文化体系。巴彦淖尔市文化资源的鲜明特色是农耕文化、草原文化、岩刻文化、饮食文化互相作用,互相影响而形成的独特的河套文化体系。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旅游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