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项目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项目管理论文 >

商业银行PPP项目的全流程风险管理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3-15 共450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4  章 商业银行 PPP 项目的全流程风险管理

  4.1 商业银行 PPP 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

  4.1.1 PPP 项目寿命的界定。

  PPP 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是一个时间的函数,有离散的和连续的两种形式,函数中体现了各个时期或者时间段的风险要素。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贯穿在整个周期内,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动态性。PPP 模式的建设项目具体划分为六个阶段,下面会一一进行介绍。

  4.1.2 PPP 项目各阶段主要风险类型。

  PPP 项目的运营主体是由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通过签订协议成立的项目公司。

  项目公司的违约风险和项目本身的风险是 PPP 项目的整体风险所在。对项目进行评估时,商业银行必须综合考虑政府支持力度、项目公司和项目本身三者的风险因素。

  在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银行要细致甄别,进行专业化管理。

  (1)准备阶段和招标阶段。

  PPP 项目的建设周期都很长、资金需求量大,在准备初期必须做好万全之策,防止由于项目自身的原因中途出现变故而无法继续下去,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在准备期内,根据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出来的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评价体系必须准确无误,银行方面要针对这两方面做出严格检查。由于项目公司都是由政府和私人企业签订合同成立的,成立时间较短,市场上难免鱼龙混杂,而 PPP 项目又耗资巨大,因此银行在招标阶段谨慎小心,发挥严谨的工作态度,选取实力强劲的公司中标是重中之重,可以为以后的工作阶段打好基础,减少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2)融资阶段。

  PPP 项目的融资阶段在整个全生命周期内都显得至关重要,可以说是商业银行进入项目建设运营过程的第一道门槛。银行要对项目进行融资,参与到项目中来,首先要和政府及私企签订协议,如果对项目公司本身和项目的风险把握不准,盲目进行融资,到后期会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一个不小的打击,更严重的会对银行投出的信贷资产产生较为严重的损失。

  在融资阶段要将政府部门、私人企业、银行三者的风险因素都考虑在内。由于PPP 项目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很大,往往一个利好消息会让项目的预期收益获得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因此政府政策的变化必须作为风险防控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变量。

  对于私人企业建立起来的项目公司,它自身的风险要重点考察,是否有实力能够控制所分配到的风险,是否能够完成自身担负的项目建设责任。对于银行本身,在签订信贷协议时首先面临的就是法律风险,工作人员要强化自身素质,谨慎对待项目,严谨踏实审议协议内容,避免后期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对于项目的预期收益是很难把握的,运营建设期比较长,很难把控其中的长期机制,要合理配置决策区间,给定一个合适的试错机制,有一定的调控空间,减少银行自身问题带来的风险。

  (3)建设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

  从建设期到运营期持续很长,甚至能够达到三十年,运营维护期同样也是贷款赎回的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贷款赎回期是风险发生的高危时期,因为这一阶段的风险最难把控,之前预期的盈利水平和模式有可能会和现实情况出现偏差,这是对商业银行风险防控机制的一个巨大挑战。

  建设阶段的风险多种多样,同样表现在项目自身风险和项目公司风险两个部分。

  因为项目公司不是项目的发起人,是由项目发起人和政府签订协议成立的公司,对于商业银行信贷的还款来源主要来源于项目建设完成的营业收入和向用户收取的费用,不够稳定,除此之外在建设阶段出现的劳工纠纷、生产建设成本的控制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工程延期,都会增加建设成本,从而降低项目之前预计的总体利润。对于项目本身,之前的风险评定是否合理、建设完成后的收益是否达标符合预期,都是风险因素。

  运营维护过程中,银行重点关注贷款能够安全赎回,项目利润能否负担本息。银行必须从项目本身和项目公司两个角度对运营操作严格把控,审慎监控每一个环节,减少纰漏,把项目的违约风险降到最低。

  在项目的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银行也一定不能放松对自身的要求,防止操作风险的发生。

  (4)移交阶段。

  当项目运营到达移交阶段时,已经是全生命周期的末尾了,这时银行一般已经收回发放的贷款,并获得相应的利润,但是仍然不能掉以轻心,还会有发生社会投资人违约的风险。另外对移交完成的项目进行工作总结,吸取经验,可以为参与下一次的PPP 项目的建设提供参考。对于银行来讲,工作人员携带项目资料和风险防范机制设置方案跳槽的操作风险必须加以考虑。

  4.2 商业银行 PPP 项目的风险监测。

  商业银行收集相关风险重要信息,包括业务数据、风险指标、风险限额执行情况、市场事件、监管及宏观政策动向等,运用风险计量方法和工具,计算、监控并记录相关风险指标及变化情况的过程,动态、持续地了解风险状况及其控制措施的质量,及时发现员工、流程、系统和外部事件方面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具体监测内容包括:

  (1)商业银行各风险偏好定量指标的执行情况。

  (2)商业银行 PPP 项目的资金来源情况及本行的资产负债定价结构。

  (3)商业银行所在区域的市场资金价格及走势。

  (4)商业银行所在区域 PPP 项目抵质押融资业务涉及的大宗商品价格及走势。

  (5)该项目涉及行业的重要市场事件、市场数据的大幅波动、重要的政策变化等。

  4.3 商业银行 PPP 项目的风险控制。

  4.3.1 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体现在风险管理水平上,创造价值的前提必须有非常好的风险控制体系予以保证,这也是商业银行发展实力的具体体现。PPP 项目发展模式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商业银行要想在这一经济体系发展中参与项目建设运营业务,并从中获得可观的利润,必要的、专业的风险控制部门的设置是必须的,同时也是商业银行跟随经济发展需要,改善自身经营结构的必由之路。要建立起专业的 PPP 项目风控部门,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招募是必须的,一方面从银行内部做专业人员的储备工作,另一方面从社会、高校进行招聘,由专业人员负责 PPP 项目,更好的做好风险防控机制,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新兴起壮大的 PPP 项目,传统的风险防控体系不能够完全使用,尤其在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不能很好的把控,因此,筹备专门适合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风险防控体系就变得很必要。

  针对 PPP 项目特性,贷款银行应当建立专门的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体系。

  如在风险识别过程中,银行需要从 PPP 项目的特殊组织模式角度考虑,建立一系列针对政府、私营企业和项目的风险因素指标,充分了解特许经营协议的内容,分析其中的风险漏洞;为 PPP 项目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模型,尽可能准确计算可以量化的风险、评估难以量化的风险;在 PPP 项目的全过程中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等。

  4.3.2 建立动态化风险管理流程理念。

  PPP 模式的项目在建设运营过程中一个动态化过程,项目的准备工作、招投标、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移交这六个基本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整体,互相牵制、互相关联,每一个部分的实施都直接影响着上下两个环节的建设效果,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上一阶段风险防控机制没有做好,很有可能埋下安全隐患,导致下一环节出现问题,甚至整个全生命周期无法顺利完成下去,危及整个项目的完成。基于此,商业银行要格外谨慎的严格按照指定的风险管理体系对项目进行监督,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环节制定完全适合的监管体制,全方位、多层次的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覆盖,统筹看风险,将各阶段的风险管理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4.3.3 充分利用银行风险管理系统。

  银行做风险管理系统是目前各个行业中最到位的,一家银行风控做的成果如何,是其综合实力的体现,在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银行着手开创自己的风险管理系统,在系统中通过分析大数据提取信息,建立独特的信息系统。针对参与方众多、生命周期长、风险因素复杂难以把握的 PPP 模式项目,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融资之前都必须进行风险管理,运用信息化的风险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提高准确度,也能提高工作效率。银行大数据信息化处理的风险管理系统,能够全方位的覆盖 PPP 项目建设周期,切实的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4.3.4 重视贷前管理,认真审核项目的可行性和合法性。

  PPP 项目建设运营周期长,期间的风险非常难以把控,银行作为风险控制主体,当确定信贷投融资意愿之后,在项目准备期就参与其中,详细了解项目的建设情况、资金使用状况等信息,对项目进行物有所值评价以及财政承受能力测试,将风险缩小甚至扼杀在萌芽之中,保证信贷资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能够高效的发挥作用。PPP 项目的可行性和合法性是项目顺利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必须要切实了解该项目实施后是否在特定的区域内拥有市场前景,逐个确认项目的合法性手续是否全部取得,全面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技术是否先进、高效率,针对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项目要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新建项目还必须要认真审核施工方的资质和过往经验,以保证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工期顺利实施。同时要分析 PPP 项目中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签订的合同是否涵盖了项目建设、运营、维护、补助、退出时所涉及要素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以避免 PPP 项目的先天性不足,并对项目的背景和来源认真审核,确认项目是否为政府部门将不符合 PPP 条件的项目包装后套取银行贷款。

  4.4 商业银行 PPP 项目的风险管理措施。

  商业银行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实施全流程风险管理:

  (1)商业银行应主动与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发改委等关键机构积极沟通,及时掌握项目信息,筛选风险收益水平合适的项目,并与优质社会资本尽早对接,做好项目储备工作。

  (2)优先营销财政部甄选的国家示范 PPP 项目以及各省级政府入库 PPP 项目。

  (3)商业银行应与政府、项目发起人、社会资本一起,围绕项目的设计、建造和运营签署一揽子合同,项目合同中,除规定投资者合理项目回报外,还要关注违约责任的约定,保证违约赔偿可以覆盖我行风险。

  (4)涉及政府支付义务的项目,要准确评估当地政府中长期财政实力,按照政策要求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管理。

  (5)建立有效、公平的风险分担机制,提高资金精算能力,准确评估项目的现金流和政府承诺的价值,明确新业务中的所有重大风险控制节点。

  (6)在准经营性、非经营性项目中,对于地方政府为项目配置的土地、物业等经营资源,要争取作为融资的担保条件。

  (7)在风险分担机制中,对于自然灾害等需要社会资本承担的不可抗力风险,必须购买商业保险。

  (8)商业银行应综合协调各个部门,在总体架构上形成通力合作,前中后台无缝衔接的管理机制,整体对接 PPP 项目的资金要求。

  (9)密切关注各地制定的 PPP 项目具体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把合规意识放在营销项目的首要位置,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办理业务。

  商业银行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成为 PPP 项目各方真正的"金融服务商".

  4.5 小结。

  本章将 PPP 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划分,把商业银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测、风险控制四个阶段纳入 PPP 项目的全流程中,总结出商业银行在参与 PPP 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建立动态化风险管理流程理念、充分利用银行风险管理系统及重视贷前管理等措施来防范风险,以及商业银行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管理的流程方案。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