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和反补贴是当前国际贸易中两种最典型的贸易救济手段,是进口国相关贸易部门针对出口国的低价倾销行为和出口补贴行为采取立案调查,对非公平性倾销和孙贴行为的存在性、对本国相关产业是否受到实质性损害以及这两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详细的论证,以确认是否违反WTO公平竞争原则并采取相应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以维持正常的公平的国际贸易秩序和保护国内相关产业不受损害的行为.
目前,国际上通常使用的反倾销措施包括三种方式:
1.临时性措施,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而是支付保证金的担保方式;2.价格承诺,即出口商主动承诺提高产品的出口价格,以促使进口国中止停止反倾销调查;3.征收反倾销税,指的是进口国最终确认出口商的反倾销行为并釆取对进口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甚至包括对反倾销调查期间的追溯征收.
反补贴措施主要也有三种:
1.临时措施,包括反补贴税和现金存款或债券担保;2.补救承诺,是指出口国政府同意取消或减少相关补贴,以减少对进口国的损害.达成以后,进口国将停止反补贴调查;3.征收反补贴税,进口国最终认定出口国存在补贴行为并对其造成损害,对进口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内容大体相似,贸易实务中征收惩罚性关税是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最普遍的形式.因此,下面将以征收惩罚性关税为例具体分析"双反"对出口国和进口国的经济效应 .
第一节出口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无论是反倾销税还是反补贴税,其目的都一样就是通过征收惩罚性关税以提高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抵消其不正当的倾销和补贴行为带来的竞争优势,促进贸易的公平竞争和保护国内相关生产者地利益.因此,当进口国对进口产品相关征收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时,将直接对进口国和出口国的该产品的贸易产生影响,甚至会蔓延到两国的其他相关产业,对两国的经济带来相应的波动.
本文主要从贸易限制效应、贸易偏转效应、贸易抑制效应和响应式反倾销四个方面对"双反"给出口国带来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
一、 贸易限制效应
贸易限制效应指的是进口国采取反倾销措施后,造成了出口国的贸易量受其影响出现减少或者增速降低的情况.如图2. 1所示,当进口国征收"双反"惩罚性关税后,进口国的国内市场价格会由P二上升到Pi,进而导致国内需求的减少,最终导致进口数量从未征税前的Si-Di下降到征税后的七-De.因为世界市场价格的下降,导致出口国的生产缩减,而其国内需求却由增加到,最终使得出口国的产品出口数量从之前的-降至-,出口国的贸易受到了限制.
这种限制效应可以从进口国反倾销过程的两个阶段中反映.首先,一旦进口国确认了反倾销行为并终裁确定征收反倾销税t后,因为征税是向进口商征收的,于是进口商有两种应对策略,一是提高国内定价,从销售端抵消征税带来的利润损失;二是压低出口商的出口价格,从采购端缩减成本,以获得最大化利润.
通常可能两种策略要同时实施,因为市场已经对长期的低价商品有一定粘性,提高产品价格难度很大.另外,从出口商方面来看,如果已经是采取倾销行为的话,再继续降价的空间很小.如果没有倾销的话,那势必会增加其边际成本,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出口商则必定会减少该市场的销售量.其次,在反倾销调查和裁定过程中,由于受到反倾销调查的间接影响,市场出现担心和恐慌,造成了进口的放缓或者是向其他非诉讼国家进口,这就是反倾销的调查效应和贸易转向效应带来的出口限制.而且反倾销调查过程中相关贸易部门还有可能要求进口缴纳一笔保证金对应于预估的出口商倾销幅度.对于进口商来说无疑会增加其现金流持有成本,导致其考虑其他进口来源,减少进口成本和风险.此外,有些情况下,指控国甚至会征收临时性关税来保护国内相关产业,提前限制了出口商的贸易量.因此,反倾销会造成出口商在该市场的份额会迅速萎缩,甚至会被迫退出该市场,这也是进口国采取反倾销的直接目的.
因此,如果反倾销或者反补贴用来进行贸易保护,那么这种贸易限制效应将直接损害出口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这些优势产业往往是基于规模经济而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行业,它们利用产量的提升来最大化的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一旦其市场容量下降,那么这些优势产业就失去了进行规模生产的条件.所以,反倾销和反补贴会导致其利润空间进一步减小,市场需求发生下降.而如果被指控国难以实现出口转移到其他市场,势必造成产品积压国内,价格下跌,最终不得不停产、倒闭,从而给出口国的经济带来巨大负面效应.如果该产业是出口国的支柱产业,那么影响会更大.
二、 贸易偏转效应
贸易偏转效应是指当出口国遭受到某一进口国的反倾销措施后,造成对该国的出口受阻,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限制效应,出口商将扩大其他市场的出口量或者寻找新的市场以消化既有的产品产能,削弱指控国市场的贸易限制效应,降低企业损失.我们可以借助图2. 2来加以分析.
假设有ABC三国,A为X产品的净出口国,B和C为X产品的净进口国.横轴代表A国的总出口量,对B、C出口量分别用XB和XC表示,DB和DC为两国的需求曲线.自由贸易状态下,E点是X产品在三国之间的贸易均衡点,A分别向B、C出口Xbi、X以'出口到两国市场的价格相同P3i=Pei.如果B国对A国征收反倾销税,C国保持原有的自由贸易状态,则A国的产品出口流向就会发生变动.B国因为征收反倾销税后导致X市场价格提高到Pb2使得需求从Xbi下降到XB2,对应图上的F点.而A国的既有产品产能很大,所以必须向C国扩大出口,因为供给的增加所以产品价格出现下降,从&1降到对应图上的G点,A国向C国的出口量由原先的增长为Xa.
贸易的偏转效应也可以理解为出口国遭受相关进口国指控后的一种应对行为,减小受到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冲击,避免相关产业出现大幅损失、集中性倒闭以及大量失业等剧烈波动.
三、贸易抑制效应
一般来说,尽管受指控的贸易出口国通过扩大其他非指控国的出口以及开拓新的贸易产品市场以减小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影响,但这种贸易偏转效应并不能完全抵消贸易限制效应,特别是当指控国是该产品的主要进口市场情况下,贸易偏转效应的作用更小.在这种情况下,出口国该产品的贸易总量将出现下降,进而导致了生产可能被迫减小,从而减少了对该产品生产的原材料和相关设备的釆购.如果原材料或者设备是来自于进口,则会进一步造成该出口国的相关产品进口的减小.特别是如果被征税的产品是产业链的中间产品,则对上游的原材料采购造成很大的影响,最终导致该国的贸易总量的下滑,这就是受控出口国的贸易抑制效应.这种贸易抑制效应应当说是贸易限制的间接结果,将进一步导致一国的经济萎缩.
四、响应式反倾销
响应式反倾销主要是指当某一进口国对出口国釆取反倾销措施后,该出口国的其他出口市场国家很可能采取同样的措施,从而进一步对该出口国的贸易造成更大影响.响应式反倾销可以分为两类情况,一是其他贸易主体对某一指控国的反倾销行为釆取模仿行为,从而造成对同一种出口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的连锁效应.这在首个指控国是区域领导国时更为突出,从而导致一旦出口国的遭到一国的反倾销措施,则很可能进而受到更多国家的冲击,失去更多的出口市场.另一种情况是,如果出口国的某类产品遭受反倾销措施后,可能会造成反倾销的产品范围扩大的效应,使得被指控的出口国面临全面的反倾销威胁,对出口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
而这种对一国反倾销行为的响应主要存在三个原因:一是其他非指控的进口国担心出口国在遭受反倾销后会转移出口市场,从而加大本国市场的供给,对本国相关产业带来损害.因此可以说这种响应式反倾销是贸易偏转效应的结果.即使这种贸易偏转并未发生,这些进口国在指控国一直采取对本国市场保护的情形下,必然感受到有种潜在贸易偏转的威胁,从而有釆取反倾销的需求.二是,出于一种继发性保护的需求.一旦产业上游某产品受到进口国的反倾销措施,其市场价格提高必然会导致产业下游成本的提高,导致利润空间下降和竞争力减弱,从而该刺激该进口国进行第二类响应式反倾销的诉求.三是,这种响应式反倾销的成本很低,申诉方便以及胜诉率很高.WTO规则下的反倾销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从申诉、立案、调查到最后的裁决涉及多个部门某一国家,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搜集和数据处理,因此成本相当高,耗时也很长.但是响应式反倾销可以利用先前指控国的相关调查数据和信息,诸如正常价格的确定,调查对象的确认、生产成本的度量以及国内产业损害的衡量等方面的信息.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成本和难度.同时如果之前的反倾销获得最终确认,那么这些响应的反倾销终裁的胜诉率也会大大提高,从而加强其他进口国接连响应的信心.反过来对出口商来说,将面临以一敌众的局面,应诉难度大大增加.这种响应式反倾销对出口国的影响相当大,集中性的多米诺效应会对出口国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出口贸易会面临严重的阻碍.
第二节进口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对进口国来说,征收反倾销税主要有以下四种效应:产品价格效应、贸易保护效应、税收效应、消费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前面四种效应可以利用图2. 3和图2.4来具体解释说明.
一、 价格效应当进口国对相关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时,进口产品价格随之上升.
图中可以看到,进口产品价格由 《提高到《^.假设国内外对应产品山谷完全同质的,则整个国内市场的该产品价格将会上涨到Pt的价格水平.国内市场价格上涨的幅度主要由进口国在该产品的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决定.如果该进口国是贸易大国,如图2. 3所示,其国内市场供给会对世界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当该国征收反倾销税后,国内市场价格提高,进口需求下降,进而导致世界市场总需求的相应减少,从而导致了世界市场价格的下降到.征收的惩罚性关税发生不完全转嫁,国内市场价格Pi等于自由贸易状态下的世界市场价格Pw加上可转嫁的部分关税,也就是说如果该进口国是小国,其国内市场对世界市场供需影响很小,从而对世界市场价格没有影响力.因而,该国国内市场价格上升导致的需求下降,没有对世界价格P胃产生影响.关税发生完全转嫁,对照图2.4可以看到国内市场价格P ;=P +t.
二、贸易保护效应.
由前面分析的价格效应可以得出,进口产品价格因为征收反倾销税而被动提高,最终导致进口国国内市场同质产品价格从上涨到Pi.因此,国内生产厂商因产出增加而上升的边际成本从而可以得到补偿,生产规模从Si扩大到&,从而提高了国内生产厂商的市场份额,增加了厂商的收益,实现了对国内进口替代产业的保护.从图2. 3和图2. 4中可以看到,无论大国还是小国,征税前,生产者剩余大小为面积g;征税后,生产者剩余为a+g,增加了面积a.但需要指出的是,因为进口国征收反倾销税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使得相关产品进口在被指控对象国和非指控对象国之间发生转移,因而贸易保护效应会受到削弱.这是因为反倾销本身也是具有歧视性的,只是对某些特定的对象国进行反倾销指控.非指控对象国的出口产品则可以乘机而入,扩大市场份额.所以,一般来说反倾销带来的贸易保护效应不会达到预计那么高,有一部分会被转移效应所抵消.
三、消费效应进口国征收反倾销税前,其国内消费者可以的价格进口数量的产品,消费者剩余是a+b+c+d+h;征税后,因为国内市场价格的提高,导致了需求的下降,消费量由SiDi下降到消费者剩余仅为h,a+b+c+d是征税后消费者剩余损失的部分.因而,可以看出征收惩罚性关税对消费者来说是福利损失,并非像生产者一样能获得征税利益.
四、税收效应.
对进口国来说,征收反倾销税或者反补贴税都会增加政府的财政税收.征税收入=关税税率X进口数量.当进口国为小国时,关税收入可以用图2.4的C来表示,而大国情况下,对应的由c+e.大国的税收效应大于小国,是因为小国的关税发生完全转嫁,征收的关税最终全部由本国消费者承担,而大国征收关税,因为导致世界价格的影响,发生不完全转嫁,国内消费者只承担部分征收的关税.图2. 3的e就是有国外承担的转嫁关税.
五、产业关联效应.
指控国对某一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不仅对该产品的贸易和价格产生上述的直接经济影响,还会对该被诉产品的上下游产业产生关联影响.之前分析的征税对进口国的经济效应主要针对进口的产业链最终产品带来的直接影响.如果被征税的进口产品是中间产品,那么就会产生关联经济效应.因为进口的中间产品被征收反倾销税后价格上升,尽管会保护国内对应的生产替代部门,但中间产品的价格上升,导致了下游产业的成本相应增加,从而使得下游产业受到损害.而下游成本上升又会进一步传递到其他间接部门,对国内其他产业产生连锁反应,进而波及指控国国内商品市场的价格,使得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发生跨部门的流动.因此,采取反倾销措施的经济收益取决于被保护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经济效应.
根据前面反倾销对进口国的经济效应分析,可以发现釆取反倾销措施可以对进口产品的国内替代产业进行保护,也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同时反倾销也会因为产品价格的提高导致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并使得下游相关产业的成本提高,下游生产者将会受到损害,并且最终会导致整个市场的价格受其影响产生波动.
因此,进口国釆取反倾销的净收益是上述几个经济效应的加总,是反倾销对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三者综合影响的结果.
由图2.4分析,对于小国来说其征收反倾销税的净收益=生产者剩余的增加-消费者剩余的损失+政府税收的增加=(b+d),所以净收益是负的,也就意味着小国征收反倾销税导致本国总的福利水平下降.B表示生产者扭曲的损失,是征税后国内高成本的生产替代国外低成本生产的损失;d是消费者扭曲的损失,是征税后的价格提高导致的消费者需求下降造成的损失.
对于大国来说,征收反倾销税的净收益同样是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的叠加,但是因为大国的贸易地位,其净收益=e- (b+d),见图2. 3.b和d的含义与效果一样,e是贸易条件效应,因为征收反倾销税使得出口国的出口价格下跌,进而导致进口国的贸易条件的改善.这表示大国征收反倾销税的净收益是个不确定值.如果e> (b+d),则进口国福利增加,反之,福利减少.因此,只要大国政府根据本国的需求弹性来调整反倾销税率,从而使得政府税收增加幅度扩大,那么大国就会获得反倾销净收益,从而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反倾销也成为了大国贸易保护的有效手段,这也违反了贸易救济的初衷.反倾销的决策需要基于被保护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利益、以及政府、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多方面权衡.
第三小结
本章根据经济学的供需理论和国际贸易关税理论,首先从贸易破坏效应、贸易偏转效应、贸易抑制效应和响应式反倾销四个方面讨论了"双反"对出口国的1经济影响;然后又具体论述了 "双反"对进口国的产品价格效应、贸易保护效应、消费效应、税收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等五个方面,从而说明了 "双反"对出口国和进口国的会产生明显的经济影响.下一章将会利用实证数据对此''双反"的经济影响进行详细的论述.
摘要受金融危机和随后的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2011年下半年全球光伏市场增速开始逐渐放缓,供需失衡造成了全球光伏产业内众多企业的经营困境以及破产倒闭的频繁发生.而欧美国家部分企业把问题归咎于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存在大量的倾销和补贴行为,先后对中国光伏...
第5章吉林省农行重点投行产品发展策略研究吉林省农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策略,应是在主推传统投行业务种类的同时,立足客户基础,拓宽思路、注重产品创新,寻求多方位、多层次的全面业务开展。5.1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发展策略5.1.1吉林...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环保意识的加强,新兴绿色低碳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国家十二五期间,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5A公司战略的实施为了提高产品战略实施的有效性,以卓越的战略实施来获得战略的成功,完善的保障措施时必不可少的。A公司要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优势,充分利用现在国家宏观经济情况良好的形势,尽快克服内部劣势,进一步提高和巩固其产品的竞争能力,在...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6.1D公司发展战略及战略变革的启示(1)科学理论是战略研究的基础战略研究是一项极为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除了要求战略制定者本人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优秀的认知判断能力,深远的眼光以及过人的胆量外,扎实的理论功底,科学的研究方法...
原标题:支持向量机在李果实坚实度近红外检测中的应用第六章结论第一节主要研究结论本文通过对欧美光伏双反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了以下重要的结论:1.欧美对华光伏双反会对中国和欧美经济产生多方面影响.一方面,双反的贸易破坏效应会造成中国...
6结论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信托业也将面临着不同的经济环境,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作为信托业的载体一信托公司,面临着来自信托公司的行业竞争,也面临着来自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外部竞争。因此,信托公司必须尽快确...
第四章国内光伏产业遭受欧美双反的内在原因第一节光伏产业链结构不合理一、产业生命周期分析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基于市场的需求、增速、竞争程度、进入壁鱼等因素把一个产业的发展历程归纳为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主要阶段.国内光伏产业因为在...
第2章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2.1农产品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园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农产品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园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虽然研究的角度不同,但是这些成果都是后续研究的基...
第2章产品战略相关理论不论哪个企业,其资源都是有限度的,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地位,就需要将有限的资源合理的配置,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经营利润。而要达成这一要求,企业需要依据自身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持续对企业产品展开战略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