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战略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战略管理论文 >

国内光伏产业遭受欧美“双反”的内在原因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1-06 共669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四章国内光伏产业遭受欧美"双反"的内在原因

  第一节光伏产业链结构不合理

  一、 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基于市场的需求、增速、竞争程度、进入壁鱼等因素把一个产业的发展历程归纳为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主要阶段.国内光伏产业因为在上述因素上的差异,导致了光伏产业链的上下游行业所处的产业生命周期阶段不尽相同.具体来说,多晶桂原材料和光伏应用产业处于产业的成长期,而娃片、电池和组件行业则处于产业的成熟期.

  (―)多晶桂产业和光伏应用产业

  国内的多晶桂产业和光伏应用产业在2009年之前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壮大,与快速扩张的桂片、电池和组件产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长期以来,国内的多晶桂原材料都来自欧盟、美国和韩国等地区的进口,曾经一度进口额占据国内多晶桂市场的90%.受到多晶桂原材料这一阶段高额利润的驱使,国内的多晶桂产业投资不断加大,近几年的规模快速膨胀,目前的产能可达20万吨.与多晶桂产业类似,国内光伏应用市场规模2009年之前不到全球的1%,这与国内庞大的电池、组件产业完全不成比例.随着,欧盟地区光伏市场的增速逐渐放缓以及欧美光伏"双反"的影晌,国内市场的刺激政策不断增强,使得光伏系统安装量持续扩大.

  尽管这两个产业在近3、4年得到快速发展,但是考虑到多晶桂产业目前的技术水平较低、价格竞争力有限以及光伏市场有效刺激政策方面的缺陷,这两个产业应当都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未来这两个产业仍处于不断提髙和快速增长的阶段.

  (二)桂片、电池和组件产业

  硅片、电池和组件产业是国内光伏产业主要集中的领域,从技术、规模方面来说都已经处在全球较高的水平.目前,国内单晶桂金额多晶桂电池的转化效率分别达到19%和17%,而硅片、电池、组件的产能规模均为全球第一,大概占全球的60%-70%,占据了欧美60%左右的市场分额.因此,这三个产业的发展正趋于稳定,技术方面因为晶体桂电池技术巳经难以有更大突破,只能依靠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髙转化效率和降低成本.竞争方面,也逐渐形成了大型厂商角逐的局面,中小企业因为规模上的弱势难以获得生产的规模经济,使得市场上的竞争企业会越来越少,产业发展趋于稳定.

  二、 光伏产业布局分啊析

  光伏产业链主要有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娃片、电池和组件的制造以及光伏系统集成和安装组成.国内光伏产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从上游多晶硅原材料到最终的光伏系统安装发电的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也拥有一些全球知名的光伏制造企业.但是,可以从产业链上各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国内光伏产业连的机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明显.下面就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多晶桂产能盲目扩大,技术水平落后

  国内多晶桂产能在2005年之前不到100吨,直到2008下游的多晶硅需求有90%都是由欧美和韩国的进口来满足.随后的两年,全国各地大批多晶硅项目启动,而其中很多都是受到之前多晶桂产业高利润驱动的短期、激进的投机行为.于是,到了 2011年国内的多晶桂产能已达16万吨,当年的产量约为8. 4万吨.

  尽管国内的产能规模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但是可以看到产能利用率只有50%左右,因而目前国内每年仍有50%的多晶桂来自于进口.前文表3.4详细列出了近年国内多晶娃进口总量以及从欧盟、美国和韩国进口的多晶桂统计.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因为国内多晶桂产业的生产技术落后,导致了多晶硅单位综合能耗很高,平均能耗约为70KWh/kg,从而使得生产成本要高于欧美和韩国技术先进的企业.目前,这些企业的成本已经降到20美元/千克以下,而国内企业很多都在20-30美元/千克,只有很少的企业能够接近20美元/千克的水平.正是如此,导致了很多企业不得不限产、停产甚至破产倒闭,从而使得有效产能远低于名义产能.多晶桂产能的盲目扩大最后仅仅造成了产业繁荣的假象,产业内缺少技术的积累,也就缺少了核心竞争力,所以在欧美、韩国的多晶硅产品低价进入国内市场后遭遇到严重的冲击.

  (二)硅片制造

  国内的桂片制造技术相对成熟,目前桂片薄度已经处于180um的水平,甚至部分企业能够达到120um,进一步降低光伏电池的成本.2011年,国内桂片的产能达到40GW,占据全球产能的60%,产量约为24GW, 1GW产能以上的企业有10家左右.其中,保利协鑫和江西赛维的产能分别为8GW和3.8GW,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两家娃片制造商.

  大规模的娃片生产,使得单位成本可以得到最好的节约,规模化生产效应愈发明显.专业化生产的优势对于垂直一体化的光伏企业产生很大冲击,以阿特斯为例,根据其公布的财务报告,2011年四季度和2012年1季度分别以0.31美元/瓦和0.26美元/瓦从保利协尽购买了硅片,而其自己制造的桂片成本却要达到0.4美元/瓦.因此,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成本优势正在不断加强,对于垂直一体化企业来说,如何权衡对外采购和内部生产的利益成为其正面临的一个问题.

  (三)光伏组件/电池产能过剩

  国内光伏组件产业产能已经超过40GW,约为全球的60%,产量达到21GW,占据70%的全球市场.国内的尚德、英利、天合、阿特斯等企业在技术和规模上都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目前,国内的晶体硅电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随着线切割工艺的提高、准单晶技术和N型电池技术的应用,光伏电池的转化率得到不断提高,单晶硅电池的实验室和量产转化率分别为24. 7%和19%,多晶桂则为20. 3%和17%.产品质量和稳定性也得到不断提升,部分企业现在都提供10年产品质保期限和25年的功率线性质保.产品生产成本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规模化生产的优势,也不断地下降,2012年上半年已经低于0.85美元/瓦,并随着多晶桂原材料的采购成本降低还处于持续下滑的趋势.

  不过,随着欧盟市场增速的放缓和国内市场还处于成长阶段,2011年全球光伏系统的安装量不到30GW,国内目前超过40GW的光伏电池和组件产能,已经超过了全球的需求.如果考虑欧盟和美国国内的生产商,那么很明显光伏组件和电池的产能已经是明显的供过于求.国内光伏电池和组件产品依赖于出口的情况,面临很大的产能过剩风险.

  (四)光伏应用市场空间巨大

  国内的光伏应用市场因为长期缺少有利的政策支持,市场发展远落后于中游电池和组件制造产业.不到全球5%的光伏应用市场与占有全球60%的光伏组件和电池产业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使得国内制造的光伏产品90%都被迫出口到国外市场.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扩大,国内光伏市场的鼓励政策也随之出台,2009年3月的"太阳能屋顶计划"和"金太阳工程"出台成为了推动下游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当年,光伏系统安装量就增长了 150%.2011年7月,期待巳久的光伏上网电价法正式颁布,随后2011年和2012年的光伏安装量达到了 2. 2GW和4. 5GW,成为全球光伏市场的新的增长点.当前,国家已经为光伏产业设立了 2020年光伏系统累计安装量达到20-30GW的长期目标,在光伏"双反"的不利局面下,国内市场己经成为中上游企业的寻找的最为可靠的替代市场三、产业链价值分析.

  从光伏产业链上各子行业的生产复杂性程度的差异,可以看出各子行业对于资金、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尽相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行业进入壁垒.

  一般来说,各子行业的附加值与进入壁鱼是紧密相关的.多晶娃行业因为前期提纯设备的购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生产技术要求很高,所以进入壁鱼高,产业附加值最大.桂片、电池行业进入壁垒主要是资金方面,与多晶娃行业一样企业需要大量的设备和仪器的采购,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相对较高,整个产业具有一定的附加值.而光伏组件行业则对于资金和技术需求较小,劳动力需求更大,产业附加值最低.光伏系统对于产品集成能力和技术整合能力有很高要求,劳动力和资金需求相对较小.附加值比较高.因此,资金和技术对于生产附加值来说具有更大的作用,劳动力因素并不能带来高附加值.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当前我国的光伏产业链分布更多的集中在光伏组件、电池和娃片行业,这些行业的生产附加值不高,特别是光伏组件的附加值是整个产业链中最低的.而在高附加值、高利润的多晶鞋和光伏系统集成、安装行业相对比较薄弱,技术水平较低,还属于产业的成长期.这也造成了国内光伏产业长期的"两头在外"的现象,对于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都依赖于国外市场.正因为国内光伏产业在附加值最高的多晶硅和光伏系统集成行业缺少竞争力,仅仅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而在光伏组件等中游产业获取低价竞争优势,使得国内光伏产业在两头都受到国外控制,利润空间被上下游挤压,产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第二节光伏产业竞争力不足前面对光伏产业链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到国内光伏产业链的不同阶段发展水平不同,上游和下游发展相对滞后,进而造成了光伏产业在两头依赖于国外市场的被动情况.因此,国内光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的评估需要更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利用GEM模型选取国内光伏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光伏产业资深研究人员和企业管理者搜集竞争力评估信息,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光伏产业竞争力评估得分,从而对国内光伏产业的竞争力有更全面客观的认识.并基于对当前国内光伏产业相关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判断,在后文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促进国内光伏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提高.

  一、 基于GEM模型的评价指标选取

  加拿大学者Padmore和Gibson提出的GEM模型是分析评价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模型,该模型把基础(Grounding),企业(Enterprise)和市场(Market)三个要素作为产业竞争力的主要评价指标,而每一指标又由一对子因素构成,具体内容见表4.1.
论文摘要

  利用GEM模型中的6个子因素的专家评分,通过数学处理可以计算出最后的产业竞争力得分.具体的分析过程有三个步骤:

  1.因素评分:参照10个等级进行打分,1分最差,5分及格,10分最好.

  2.计算指标得分:根据因素得分和每个因素的重要性权重,计算三个指标得分.

  3.产业竞争力得分:利用公式GEM=,计算出产业竞争力得分,分数越高表示竞争力越强.满分为1000分,表示该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六个一级竞争力影响因素,本文根据GEM模型三大指标和光伏产业的实际情况,在每个一级因素下面选取了相对应的二级因素,从而建立了更为有效的光伏产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具体见表4. 2.另外,本文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比较判断矩阵,依照判断矩阵计算二级因素的权重,具体如下:

  1.构建判断矩阵:根据各因素的重要性对比结果,构建判断矩阵,形式如下

论文摘要

  2.釆用平方根法计算二级因素权重:

 

论文摘要

  二、 光伏产业竞争力的AHP评估分析

  (一)光伏产业竞争力AHP评估

  1. 二级因素权重的确定.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搜集光伏产业资深研究人员和企业管理的产业竞争力评估信息,调查问卷见附录A.根据调查问卷的专家评分结果,得到下面的二级因素比较判断矩阵.

 

论文摘要

  2.-致性判断:

  3.计算二级因素得分.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到的二级因素权重和专家反馈的二级因素得分,计算出一级因素的得分,计算结果见表4. 2.

  4.计算产业竞争力得分.参照各二级因素得分和GEM竞争力评分公式,计算出光伏产业竞争力评估结果?.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二)评估结果分析

  专家问卷评估的GEM得分为513. 5分,说明国内光伏产业具有虽的国内竞争力,但是国际竞争力相对不足.针对各二级因素的评分结果,下面做具体的分析,以对当前影响光伏产业竞争力的因素有更清楚的认识.

  1.资源:国内目前在资源方面拥有不错的竞争力,劳动力充足而且成本较低,土地、电能等资源成本也很低;企业投融资渠道丰富,可以通过银行、证券、基金以及信托等方式进行融资.另外,在不断吸收消化国外技术和进行自主创新的鼓励下,技术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

  2.设施:国内光伏技术尽管已经得到不断提高,但主要集中于中游产业.上游多晶桂提纯技术和下游系统集成技术与欧美还有很大差距.此外,在光伏设备方面,尽管国产化设备的性能逐步提升,但是在高端设备仪器方面国内产品性能还难及欧美水平,所以还依赖进口.另外,国内光伏政策不完善,光伏市场缺少有效的鼓励政策,造成市场消费落后于生产制造.

  3.供应商与辅助产业:多晶娃产业技术能力落后,产品性能和价格都不具优势.而光伏设备制造能力已经有了一定提高,国产化率逐步提高,但高端产品方面仍有待提高,

    4.企业结构、战略和竞争:国内有一些国际化的大型光伏企业,但是总体来说合理有效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组织行为盲目性较高.另外,由于产品的同质化,国内的竞争水平较低,往往依靠价格竞争,缺少差异化竞争.

  5.国内市场:国内光伏市场目前正处成长阶段,尽管现有的规模还比较小,但是增速很快,是最具增长潜力的的新兴光伏市场.在欧盟市场的增速放缓以及光伏"双反"的影响下,国内的市场刺激政策不断推出,未来国内市场需求会大幅上升.

  6.国外市场:欧盟市场前期已经快速增长了近10年,目前已经处于市场的稳定成熟期,增速相对较低.而美国、日本、东南亚以及拉美等国家的光伏市场正在逐步兴起,增速较快,成为全球光伏市场新的增长点.不过,因为欧美的光伏"双反",未来这两个市场的进入壁垒较高,国内产品对其出口正处于下降的趋势.

  第三节光伏产业发展环境的不完善

  一、 光伏产业发展战略不系统

  2009年之前,由于政府对于光伏太阳能的认识不足,更多考虑了新能源发展建设的显性成本,从而在新能源发展战略中更加倾向于风能、核电等替代能源,使得国内一直都没有正式出台光伏产业发展规划.2007年和2008年国家先后推出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但是规划中仅仅对光伏产业发展有所提及,并未具体做出指引.由于缺少系统的国家规划,光伏产业发展多限于地方政府短期的鼓励政策,发展战略是局部的、零散的,缺少统一的管理和监管,导致了整个产业链发展不均衡.

  因为对于光伏产业没有足够的重视,政府对于光伏发展也就限于文件中一些肤浅的发展目标、原则之类,缺少对光伏产业在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定位以及对于光伏产业在投资开发、供给应用、统筹管理等具体实际问题的研究.关于光伏产业链的布局、技术发展路径、光伏并网和离网的建设、光伏产业支持政策方面政府相关部门都缺少有效的推动,使得光伏产业发展缺少明确的计划和指导,产业发展十分被动和盲目.在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变动的情况下,由于缺少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及时的调整,最终导致了产业发展的困境.

  二、光伏产业扶持政策不健全

  由于政府对于光伏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进而导致了国内光伏产业配套政策的不完整,不健全.相对于欧美国家从光伏产业技术研究、光伏产业投资、生产制造和光伏上网发电等一整套完备的支持政策,国内的现有的政策体系十分单一和不完善.特别是因为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缺少有效的统一监管,产业发展地方依赖性严重,使得光伏产业支持政策多集中于生产企业的土地成本、资源成本和税收和信贷方面的优惠.从而造成了进入壁垒较低的中游产业出现盲目的扩张,形成了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

  然而在光伏产业监管政策和下游光伏上网发电政策上,国内长期处于真空状态.在此背景下,多晶桂产业投资泛滥缺少有效遏制,大批项目上马后由于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低下,生产过程能耗和污染很大,完全违背了光伏产业发展的初衷.直到2010年末,《多晶娃行业准入条件》的出台才对于盲目投资问题有了一定的控制.

  而下游应用市场却迟迟没有有效的鼓励政策,使得国内90%的电池、组件都需要对外出口,形成对国外市场的严重依赖.尽管2009年先后出台了 "金太阳工程"和"太阳能屋顶计划"两项刺激下游市场的政策,但是因为这两项政策都是针对光伏系统安装量,缺少对于实际光伏发电的要求使得很多项gs都变成了只安装不发电的摆设.2011年7月政府终于出台了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补贴政策.

  但是在政策合理性、弹性方面仍然有所缺陷.因而,未来在光伏产业政策体系建设方面,国内相关部门仍需做详细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三、光伏产业监管体系不明晰

  由于国内光伏产业缺乏系统的战略规划,整个产业没有明确统一的监管和执行部门,光伏产业发展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联合管理,如表)CX所示,多个政府部门涉及到光伏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发改委主管电价制定,财政部管理产业财政补贴,工信部负责产业政策和相关标准的制定,另外建设部和科技部还分别掌管着光伏项目的管理和光伏技术的研究.各部门在政策决定方面都有不同的利益考虑,使得光伏产业发展受到更多的限制.只要一个部门对于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相对滞后、不完善,那么光伏产业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论文摘要

  这种多头管理模式造成了国家对光伏产业的相关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管方面都需要多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这样使得光伏产业在政策制定、战略规划的执行以及产业监管和调控方面都面临更繁琐的程序,而且需要考虑各部门利益的均衡,从而影响了各种政策和规划方面的执行效率和有效性,最终导致光伏产业发展缺少完善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长远稳定的战略规划.

  第四节小结

  本章首先从产业生命周期、产业链布局和产业链价值三个方面说明当前国内光伏产业链结构的不合理;接着基于GEM模型对当前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专家评估分析,客观认识当前国内光伏产业的竞争力水平;最后从发展战略、扶持政策和监管体系来论述当前光伏产业的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基于上述的分析讨论明晰了当前国内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将在第五章提出正对性的政策和建议.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战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