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主干路是连接城市各功能区的纽带, 反映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也是城市形象和城市环境景观的核心。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列举了构成城市形象的五大要素,城市主干道路是处于首要地位的,对城市功能分区、城市交通、城市景观、城市空间组成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景观的创造成为城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加快道路景观建设的进程中,由于盲目地全盘西化或者是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以及政府职能的不完善等种种原因, 造成我国城市道路美学特点普遍不足,因此,系统地研究城市道路美学设计以指导实际建设势在必行。
1 城市主干路美学设计要素分析
1.1 城市主干路景观的构美学要素
城市道路美学特性是通过各种物象表现出来的,综观城市道路景观是由动态和静态两种美学要素构成的,详见表 1.
1.2 城市主干路美学设计控制要素
美学控制是通过分析景观要素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连结关系来操作其物质组成设计的科学方法。通过对具有美学特征的主干道路分析总结,可以从美学特性的确定、街廓空间形态、建筑形态、尺度、景观轮廓线、质感、色彩等方面来理解景观控制要素。
1.2.1 美学特性的确定
主干路美学设计应根据道路的属性及自身特点,发掘可以利用的景观要素,以形成不同的主题和个性。需要注意的是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美学设计时应具有以汽车尺度为主的美学特性。
1.2.2 街廓空间形态
街廓空间会使人体验到一系列收放和扩展、封闭和开敞的空间效果,因此对空间序列要求,不仅要求沿街建筑表面具有方向,而且表面片断宽度与街廓宽度要有一定的关系。芦原义信认为,接近性建筑表面宽度与街廓宽度之比应小于或等于 1,以避免街道空间的呆板,通过这些片断不断重复和片段的凸出与凹进,使景物不断涌现,观者步移景换,形成一定的节奏与韵律。
1.2.3 建筑形态
建筑形态产生的综合印象来自光影、色彩、形状、构图方式、表面质感,与相邻建筑的关系,与空间的关系和活动等信息。由于道路是一种线性空间,沿街景观中建筑不可能作为一座单体出现,它必定要以上述要素来求得和谐统一。
1.2.4 尺度
尺度是一种比例关系,是美学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控制要素,直接影响着景观设计的成败。
1.2.5 轮廓线
轮廓线是作为道路“边沿”的空间形态展现出来的,由人工和自然的实体构成。在城市道路美学中,一条平淡的街景轮廓线不能激起人的任何兴趣,过于凌乱的轮廓线也不会带给人美的感受,而优美的建筑轮廓线不仅以其自身的存在为人们所识别,还可以以其动感明晰地体现场所的张力。
1.2.6 质感
质感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道路景观中各物质要素的质感,如地面的铺设、建筑物的材质等;二是指道路空间中界面的进退与虚实的感觉。不同质感的合理运用与搭配,可以形成虚实、软硬、疏密、明暗等和谐的美学感受。
1.2.7 色彩
色彩是最容易引人注目的因素。色彩往往能表达某些事物的特殊性或重要性,色彩的搭配也能影响人的感受。道路景观设计中色彩的控制和运用是很重要的。恰当地运用色彩可以有效地烘托气氛,协调景观各要素,增加道路的可识别性。但色彩一旦运用不当,则会造成景观呆板或杂乱无章。
2 城市主干路美学设计理论依据分析
2.1 道路空间中人的视觉特性
城市主干路上司乘人员有着明显的动态视觉,通过快速移动的城市街景,把握景观的序列、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迅速形成街景印象,并且把各个相距较远的地段上的建筑物串成一体,获得了关于城市道路美学印象。研究表明,随着车速的增加,用路者的视距和视点位置不断前移,视野角度不断缩小,例如当车速为 40km/h,驾驶员的视野距离在前方 180m 处,水平视角为 75°左右,25m 以内的细节看不清楚,当车速上升到 65m/h,视野距离在 400m 处,视角也减少至 60°左右,其构成的景观序列也各不相同。另外,动态视觉与时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时间所起的作用,物象总是以一系列突现或隐现的方式出现,这就造成了连续的动态视觉,视觉焦点会随着时间而运动,把景物分成正在显示的和正在浮现的景观。
2.2 道路美学环境中人的行为心理
人作为主体是道路景观的创造者与观赏者,作为客体又是美学构成要素,人的户外行为规律及心理需求是美学设计的根本依据。
在道路美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的人的行为需求,才可能创造出宜人的美学环境。与道路美学设计密切相关的人的心理感知包括人对空间的感知心理、对建筑物的感知心理,对色彩的感知心理等。
2.3 形式美的一般原则
城市道路主干路景观有着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的关于形式美的特点和规律,具体包括统一和多样、主从与重点、均衡与稳定、对比和调和、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等方面内容;审美心理作为一种心理活动,不仅仅是感受美、享受美,从中获取愉快的情感活动,同时也是发现美、创造美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美的价值观进而去缔造美。在景观的美学设计时,应留给欣赏者足够的审美心理空间和再创造的余地,让观赏者自己去感受和体验,做出自己的心理诠释。
3 城市主干路美学设计方法
3.1 道路形式的设计城市主干路设计
首先要考虑安全性,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考虑通行速度,多采用直线,在道路线型上不宜产生特色。其美学设计主要是通过对道路空间、尺度的把握,推敲建筑物高度与道路宽度比例提升其形象,道路空间可采用局部放大的方法,引入城市广场、绿地使街道空间丰富多彩;由于人车共用,人行道设计所占的比重相应增加,更应表现出对人的关怀。
3.2 建筑形式的设计
需要考虑车、人的双重尺度。对于行车道,应强调建筑物外轮廓线阴影效果和色彩的可识别性;对于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由于速度慢、数量多,对建筑的观察时间较长,人与建筑的交流频繁发生,建筑物底层立面的质感、细部处理要给与精心的设计。
3.3 交通附属设施的配置及设计
主干路的交通特点要求设置完善的交通标志标线,隔离设施也有所增加,相同设施体现系列化、标准化;道路的文字标识要采用英汉对照,增进城市的国际化程度。
3.4 停车位设计
停车场宜结合绿地、空地、附近建筑密集程度进行综合布置,停车场要有明确的标识,面积过大时应考虑分区,设置自动停车收费装置,方便使用与管理;停车场的铺装尽量采取带孔砌块,孔内植草,以改善环境的生态条件。
3.5 绿化设计
主干路尺度比较大,可考虑草坪、绿篱、花坛、行道树等多种形式。树木的种植间距不应对行人或行驶中的车辆造成视线上的障碍;在品种搭配上,应充分考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景观效果;当树木与道旁的建筑物距离较近时,树种的高度不应影响建筑物内部的采光与通风。
3.6 广告及艺术品设计
广告设计不宜过大,不能影响原有建筑的体量与立面风格,艺术品设置要强调色彩、体量及易亲近性等。
结束语
城市主干路形成了城市的框架,是城市形象和城市景观环境的核心。如何在满足各种运输功能之外,还要担负起继承传统文化,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重任,做到发展建设与生态文明、展现个性特色,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深思的。人们对道路美学的认同,除了它的交通功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感受和体验其依存的内在属性,印证自己的意象,进而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在城市道路美学设计中应注重道路空间的整体性,用恰当的元素表达出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联系,使景观能够彰显城市特色而产生永恒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美)凯文·林奇着,项秉仁译。城市的意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梁梅。中国当代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分析与批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芦原义信着,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4]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5]吕元。城市道路景观设计[D].硕士论文,2001.
幻象一词,可被用来发掘和阐释中国美学史的逻辑本质,美学幻象也是最具有中国本土性的、向现代理论开放的阐释性概念,它在世界其他美学理论系统中能找到对应物,是最切合于当代美学本体论的阐释与整合的美学范畴。幻象一词由幻与象组合而成,象作宾词,指具...
(二)诠释美学诠释美学是与本体美学不同类型的一种美学。与本体美学所体现的东方的思维方式--自本体诠释相反,诠释美学是本体诠释学体系中对本体诠释的美学体现。在诠释美学中,艺术作品当中并没有体现出本体,这就需要观赏者从本体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
身为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美学家、艺术理论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约翰罗斯金(JohnRuskin)的成就跨越了艺术、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其观念对列夫托尔斯泰、普鲁斯特(MarcelProust)以及1过深刻的影响。但是,受到十九世纪自然主义、科学主义以及道德主义等...
生态美学是个包含存在论与价值论的美学范畴,肯定自然界的内在审美价值,倡导回归自然和亲近自然的审美趣味。根据生态美学的存在论构成和价值观指向,无论把自然生态视为审美对象,还是把生态维度纳入审美实践,生态美学的基本诉求始终明确和统一,即把自然...
汉末至魏晋是中国美术发展的重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不仅产生了前代所未有的新画风,产生了以绘画为职业的文人画家,而且形成了独立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精神,留下了我国美术史上第一批画论,无论是美术实践还是美学思想,都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
文章通过对设计美学与室内设计关系的分析以及地中海风格的概念、具体实践案例,深入探讨地中海室内设计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在中国文化史上,自先秦以来,一直是以思想启蒙为主题的理学文化占据主流地位。到了明代,理学文化开始出现裂痕,并从中产生了阳明心学及异端李贽的童心哲学,促使明代价值观的更迭和审美观的新变。在文学创作方面,随着市民文化娱乐的要求日益增长,明代文学发生了...
休闲美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目前,我国的休闲美学还处于理论建构阶段①.其建构也应该是一个沉下心来才能做好的休闲过程,一味追求快速立论或不加选择地追随西方休闲学、美学的构架,本身就违背了休闲美学的基本精神。能不能从反省自身、汲取中华文化一贯...
摘要风水文化是古人早期选择适宜居住地点的一门学问,这门学说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人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形成统一,这是风水中所讲的核心。人们在生存的过程中,要顺应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过度开发大自然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都是违背了风水理论的核心。古人...
3林语堂生活美学思想的理论体系建构林语堂在创作中注重表现自我的个性与情感,以性灵为中心关照个性主体所特有的精神标记和情感活动。在东西文化传统的濡染中,形成了其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独特的文化情致,执着于对个体独立与自由的坚守,他始终坚持自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