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民间文学论文 >

敦煌变文中的节烈思想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05 共382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敦煌变文中的儒佛道教化思想探析
【绪言】敦煌变文中的多样教化思想研究绪言
【第一章】敦煌变文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2.1】敦煌变文中的孝道思想
【2.2】敦煌变文中的忠君思想
【2.3】敦煌变文中的节烈思想
【3.1】敦煌变文中的业报轮回
【3.2】敦煌变文中的地狱审判
【4.1】敦煌变文中的修仙成道观念
【4.2】敦煌变文中的符箓神功
【5.1】敦煌变文中教化思想的特点
【5.2】敦煌变文中教化理论的意义
【结语/参考文献】敦煌变文中蕴含的教化思想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三)敦煌变文中的节烈思想

  中国重家族、重族群,忽视个人意愿,五伦中有三伦实践于家庭,家庭以和为贵。《说文解字》有云:“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③古代女性一生都要服从、服务于家庭,依附于家族,承担维持家族和谐的任务。“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④教育女性不必考虑个人,只要有个好归宿便是幸福,则妇人的定义是“依附人者”,所依从的对象都是家中的男性,为人女者终究要为人妻,将来当个贤妻良母,便能获得家族的认为。以夫为纲的女子,地位卑微,但这是古代女性无可选择的处境,否则即是逆妇、失德。但这是古代女性无可选择的处境,否则即是失德、逆妇。

  《礼记》有云:“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月  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①女子出嫁前要接受四德教育,被教育成以男性为天的顺妇,以取悦和服侍丈夫为唯一的目标,若有违背这些教旨的观念和做法,必遭惩罚。东汉班昭作《女诫》进一步阐述“四德”:

  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絜,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絜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②最晚在春秋的中后期,针对女性贞洁的观念已略现端倪,只不过这此时的要求还相当淡泊。《说文解字》有云:“贞,从卜,贝以为贽。”③,“节,竹约也。”④可见“贞节”并非特指女性,在汉代,“贞洁”二字并无性别之分,多用以形容男性的道德修养;“贞妇”也不是守节的寡妇,主要是指忠孝信义突出的女性。可是汉代独尊儒术后,日渐要求女性保持贞洁。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政权更迭、纲纪废弛导致儒学势微,加之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输入,历史进程迈入了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以来的第二个思想解放的时代。唐代的再度统一结束了国家动荡不安的局面,文化上融汇南北,博采众长,使女性在思想上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唐代女性较之前代更具有自我意识觉醒的个性特征。这种变化反映在教化类的文学作品中,则表现为一方面仍然强调“忠贞节烈”的传统,另一方面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她们已不再是帝王将相和文人雅士的陪衬,而是具有独立人格的鲜明个体。

  1.《韩朋赋》中所呈现的节烈思想

  敦煌写卷《韩朋赋》脱胎于《搜神记》所载的韩凭故事,内容概要为宋康王因臣子韩凭的妻子何氏美丽而夺取之,且将韩凭囚禁筑城。韩凭妻私下传隐语信息:“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向韩凭表明心意,韩凭看完信后自杀而死。康王臣子苏贺为康王解答隐语所藏之意:“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之后韩凭妻于韩凭自杀后,偷偷腐蚀自己的衣服。一天宋康王与韩凭妻登台,韩凭妻投台自尽,身旁之人无法拉住,因韩凭妻的衣服早已腐烂。韩凭妻留下遗书希望能与韩凭合葬。宋康王愤怒让其夫妻二人坟墓分离相望,并表明若是夫妻相爱能使两坟墓合在一起,则不再阻止。在极短的时间内,两座坟墓生出大梓树,十日两树合抱且树根交缠在一起,并有一对鸳鸯栖息在树上交颈悲鸣。后来宋人将此树称为“相思树”,将此鸳鸯视为韩凭夫妇的精魂。

  变文《韩朋赋》对此故事的描写则较《搜神记》更加离奇、生动,韩朋夫妇的爱情悲剧尤赚人热泪,不为劝世目的而写就的故事更具现实性,男女经历伤害毁灭,联手抗衡恶势力而精魄不灭,是给予对爱情的信念,不惜一死以现女性争取自由的决心。文中通过人物对话塑造其个性,其中对于韩朋妻贞夫的描述更为清晰,甚至可以说《韩朋赋》的故事主体是以贞夫为主轴。现将《韩朋赋》内容归纳如下:

  韩朋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韩朋欲出远门做官,担心母亲无人照料,因而娶贞夫为妻。婚后夫妻二人相投意合并立誓约“君(亦)不须再娶妇,如鱼如水;妾亦不再(改)嫁,死事一夫”①,来表明彼此的心意。韩朋到宋国当官,六年未归。母亲及妻子想念不已,贞夫寄信给韩朋,但担心书信会被有心人拿来作文章,不知该如何是好,乃期“书若有感,直到朋前  韩朋得书,解读其言。”

  然书信竟然有感来至韩朋处,韩朋得信大为感伤,打算回家却又无事由可回。韩朋不小心将书信遗落,被宋王见到,宋王喜爱书信之言,召群臣询问是否有人可以帮助取得韩朋妻,梁伯自告奋勇去韩朋家,假借韩朋之意来见贞夫,但贞夫回避不理会,接着梁伯用计询问韩朋妻是否有私情,逼贞夫出面并将其带往宋国。然梁伯到来的前一晚,贞夫曾作一噩梦,隐约预示此去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宋王一见贞夫惊为天人,纳为王后。贞夫虽然身为皇后却不快乐,并向宋王表明自己心有所属,并不乐于当宋王之妻。宋王向群臣询问,梁伯再次献计:“朋年三十未满,二十有余,姿容窈窕,黑发素丝,齿如珂佩,耳如悬珠。是以念之,情意不乐。唯须疾害朋身,以为囚徒。”③使得韩朋被陷囚禁,打落双板齿及筑清陵台。贞夫听说韩朋处境,向宋王请求前往清陵台,宋王应允。而韩朋羞见妻子,贞夫向丈夫表明心意,但朋指责其“去贱就贵”,贞夫作一私书给韩朋再度表明心迹,韩朋得书后自尽而死。梁伯解私书中之隐语,贞夫请求宋王厚葬韩朋,宋王以三公之礼安葬韩朋。贞夫请求观看朋的葬礼,贞夫绕墓三圈痛哭后奔入墓室,左右拦之不成。宋王命人掘开墓坑,但不见贞夫,仅见两块石头,一青一白,宋王命人将二石分别埋于道路东西两边。然东西两边各生长桂树及梧桐树,其枝叶、树根彼此交错盘结。宋王知晓,又命人将两颗树砍倒,二树流血不止,最后化为鸳鸯,遗下一羽,宋王以羽毛拂身,其头落下。不出三年,宋国被灭亡。而梁伯父子则被发配边疆。

  这篇有浪漫色彩的故事叙述男女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中的贞夫性格特色要比韩朋清晰,她看似柔弱,但不慕荣华,坚守了对丈夫的感情,在反抗压迫中得以展现其不屈的坚韧性。由《搜神记》中的何氏到《韩朋赋》中的贞夫,名字的变化不仅显示出唐代女性地位的提升,作者肯定其独立性人格;也含有强烈的暗示,预示其一生贞于夫婿的命运,更是对贞夫忠于爱情、自尽全节的歌颂。

  2.《孟姜女变文》中所呈现的节烈思想

  “孟姜女”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之一,民众对其哭倒万里长城的故事耳熟能详,为七世夫妻之首。①千百年来,孟姜女的故事深入民间,文学作品中到处都有其身影,史书、故事、变文、杂剧、宝卷叙述演唱这位坚毅、忠贞的女性。这样的女性形象乃是经过千年演变、许多人的加工、创作才形成的。

  现今我们熟知基本的“孟姜女故事”内容为:孟姜女的丈夫修筑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来到长城,打探消息知道丈夫过世被埋在长城下,痛哭不已竟哭倒长城。故事的架构大致成形于唐代,然孟姜女故事相关情节内容可以分别追溯到西周时期的《诗经》内的“孟姜”,先秦时期的《左传》以及西汉时期的《说苑》内的“杞梁妻”.

  《诗经》有云: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①《左传》记载襄公二十三年,齐国将领杞梁(又名杞殖)在莒国战死,齐庄公在郊外遇到杞梁的妻子向其吊祭表示慰问,但杞梁妻却严词拒绝:“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

  ②她认为在郊外接受吊祭不符合礼法,于是庄公又亲临杞梁家中吊祭。这段记载显示了杞梁的忠义和杞梁妻的知礼。

  汉代刘向则在《左传》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出“杞梁妻善哭”的情节。

  其编撰的《说苑》记载杞梁战死后,“其妻闻之而哭,城为之阤,而隅为之崩。”

  杞梁妻伤心痛哭竟使城墙崩塌,这样的描述似乎与汉代流行天人感应之说有关,彰显杞梁妻或百姓的无奈或痛苦之情。以上三个故事发展到了唐代,合流为一则故事,即“孟姜女故事”.

  编号为伯五〇三九的《孟姜女变文》仅余残卷,孟姜女与丈夫相识、结合乃至离别的经过无从而知,故事的开头即是孟姜女不辞辛苦到长城,千里为夫送寒衣,来此地才知丈夫已死并埋尸长城,孟姜女悲痛欲绝哭倒长城。变文云:

  其妻闻之大哭叫,不知君在长城妖。既云骸骨筑城中,妾亦更知何所道。姜女自雹哭黄天,只恨贤夫亡太早。妇人决列(烈)感山河,大哭即得长城倒。④长城下埋有许多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滴血认骨,变文云:

  咬指取血,洒长城已(以)窗体(丹)心,选其夫骨。……若是儿夫血入骨,不是杞梁血相离。……点血即肖(消),登时渗尽。筋脉骨节,三百余分,不少一支。

  孟姜女寻得丈夫骨骸,然而还有许多无人收取的白骨,孟姜女怜悯死者代为传信。后孟姜女作祭文祀之,并收拾好丈夫的遗骨返回家乡。

  千里送寒衣,滴血认骨并带夫还乡,孟姜女成为情真志坚、贞烈不悔的女性代表,哭倒长城,表现了上天对其忠贞节烈的肯定。变文中孟姜女的形象是忠义贞顺的代表,是值得人们学习效法的对象。烈女贤妻故事创作流传的背后,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大力推动;统治者通过民间文学作品歌颂具有忠义贞顺品格的女子,鼓励其统治下的子民遵守传统的道德伦理规范,并效法故事中的人物。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民间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