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新农村文化构建研究
【第一章】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发展探析绪论
【第二章】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第三章】新农村文化创建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新农村文化发展的路径探索
【结束语/参考文献】新农村文化体系优化研究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4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已成为国家的"软实力"参与国际竞争,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新时期,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适合我国新农村实际情况的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并且农村地区要因地制宜,探索出最适合本地区发展情况的具体措施,不断的创新本地区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思路,推动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快速、全面、健康的发展。
4.1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新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点工作,只有在正确的发展思路指导下,才能不断促进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4.1.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11]
新农村文化建设要以农村居民所能理解的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方针,使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理论依据;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工作,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这些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是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助于人们形成向往和平、自强不息、友好团结等优良传统美德,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指鼓励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积极态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有助于农民群众提高自身修养,是构建和谐社会良好风气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度概括。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各种社会思潮,坚定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
4.1.2 弘扬时代文化主旋律
时代主旋律文化在当今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形势下是应该提倡与发扬的先进文化。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
目前,广大农民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有些淡化,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对科学、法律等认识比较薄弱,农民群众的小农思想依然存在。
广大农村地区也存在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例如:封建迷信、赌博、打架等,这些社会陋习与建设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树立社会新风尚目标相背离。因此,要弘扬时代文化主旋律,加强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发挥先进文化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要不断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充分利用书籍、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开展适合农民群众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提升农民群众的价值情操。
4.1.3 坚持协调发展原则
新农村文化建设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发展乡村文化的同时又要融入城市文化,这就要求各方面协调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活动场所、建筑物等建设,这是农民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物质基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精神文化建设是指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科学文化知识等建设。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是提高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农村的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另外,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文化应吸取城市文化的文明成果,在知识水平、思想道德、行为方式等方面更加符合现代的价值观念。坚持城市文化的主导地位,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4.1.4 增强自主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2]新农村文化建设没有特定的路线可走,唯有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才能吸引广大农民群众,显示本地区文化特色的活力,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凝聚力。新农村文化建设创新的前提是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创新,这是改变农民固有的传统文化思想的有效途径,使农民群众改变了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从而使农民群众的价值观念得到改变。在这个长期转变的过程中,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文化活动也逐渐丰富多彩,可见,改变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另外,各地区的文化部门要创新服务,改变服务方式和工作理念,找到最适合新农村文化发展的方式。新农村文化发展要使农村的整体风貌焕然一新,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提高,就必须大力促进服务创新,突破固定思维模式,不断提高文化服务质量。
4.2 提高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程度
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公共供给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各级的基层政府,主要的经费是依靠国家财政支持,所以,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就必须要各级政府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切实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另外,农村文化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益事业,需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
4.2.1 政府担负起新农村文化建设主要责任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公共管理领域的一项基础工作,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各基层政府要明确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建设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可有效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水平,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公民,促进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各基层政府要担负起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例如:把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关工作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把新农村文化建设所需的资金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并且要积极探索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途径,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4.2.2 各职能部门积极支持文化宣传部门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策划者与承担者,主要负责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与实施,重点在于抓具体文化建设相关工作的落实。但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凭一二个职能部门是不能够完成的,必须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尤其是各职能部门的政策扶持与倾斜。例如:各级的文联、文化、财政、税务、计划、人事、编制、规划城建、劳动、教育、国土、工商、公安、民政、新闻、体育、等部门以及工会、工商联合会、共青团等群众性团体,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积极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不断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4.2.3 建设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人才工作队伍
根据现阶段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需要,并结合新农村各方面的综合改革,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思想好、纪律严、作风正、本领硬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13]
在引进人才上,要打破行业、学历、地域、民族等的限制,给予周到安排,做到"引的进、留的住、用的活".[14]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新农村文化人才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并且有计划地对农民文化骨干进行培训,例如:组织优秀的农民文化工作者到大专院校进行专业培训和系统学习,也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和专业文化工作者到农村的文化中心来讲课,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另外,要解决农村文化工作者的待遇问题,提高工资,对在艰苦边远地区的事业单位和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在工资待遇上要给予适当倾斜;保障福利、解决人员编制等问题,使这些农村文化工作者能无后顾之忧的专心投入到农村文化建设的事业中。同时,还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整合来自民间的文化力量,例如:扶持优秀的民间艺人、建立民间文化艺术团体和具有特色的艺术之乡。
可以建立民间艺人档案,支持这些民间艺人的文化活动,对其文化技艺的展示活动和文化技艺传承给予必要的资助。积极倡导并帮助各种形式文化活动在广大农村地区的顺利开展,补助经费、提供场所等,充分发挥民间书社、诗社、茶社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的积极作用。
4.3 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水平
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决定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性质与方向,决定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前途与命运,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
4.3.1 用马克思主义引导思想文化阵地
用马克思主义引导新农村的思想理论阵地,为了引导新农村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不偏离,需要利用具有导向性好和政策性强特点的主流思想占领新农村文化的阵地,那就需要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地灌输给广大干部群众,使其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其对唯物主义和科学精神的信仰,从而自觉维护新农村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导地位。
用马克思主义引导传媒舆论阵地,网络、电视、广播、电影、报刊等现代的大众传媒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是影响社会心理和引导社会舆论的有力工具。所以利用大众媒体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弘扬时代主旋律,正确引导舆论方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用马克思主义引导舆论阵地,掌握对于舆论工具的控制权,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使其服务于党、国家和人民。
用马克思主义引导文化活动阵地,例如:农村地区要建设和运用为农民群众提供的文化活动场所,并且大力开展健康、积极的文化活动;引导艺术家和作家着眼现实生活,深入广大农村地区、并密切联系群众,创作出体现新农村精神和贴近农民群众真实生活的优秀作品;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提升文化趣味和品位,努力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纳入新农村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之中。
4.3.2 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市场价值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农业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引导农民群众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发展市场经济和增加广大农民群众收入的需要,也是促进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已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因此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增加市场意识已刻不容缓,具体的做法是:各级政府要将此主导思想传递下去,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市场经济活动的普及;各乡镇政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组织电视、会议、广播等传播形式在本地区进行宣传,从最基本的市场经济知识开始,逐渐深入,从基本规则到法律法规,从生产、管理知识到自主经营水平发展,从而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逐渐了解熟悉市场经济下的各条线的经营情况,创造一个合理公平的竞争市场环境。
农村地区寻找树立农民群众学习典范人物,一人先富,带动全村致富,增强农民群众奔小康意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中出现了许多致富能手,他们有知识、懂管理、会经营,他们是带动农村发展致富的领头羊,是现实生活中有可学可敬活生生的案例榜样。因此,大力挖掘身边能人,将他们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让他们深入基层,引导农民转变传统观念,尽快脱贫致富。
贯彻落实"科教兴农"的战略方针,例如:积极开展关于农业的科技知识普及活动,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并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大力宣传养殖业、加工业、种植业等科技知识,普及农村地区常用技术;定期聘请专业的农技人员深入农村实地讲课,使广大农民群众学到科技知识,从而调动农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广大农村地区逐渐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风气。
4.3.3 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是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这三者关系的关键;是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的关键;是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爱国家、爱集体热情的关键;是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随着历史的进步与时代的变迁,爱国主义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具体内容。目前,爱国主义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体现的主要内容为:拥护改革开放是爱国主义的重要要求;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是爱国主义的本质要求;报国之行是爱国主义最好的表达方式。
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价值导向的基本原则,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必须对集体主义进行广泛教育,即: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矛盾时,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有矛盾,个人的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15]
但是对于个人的正当利益,国家和集体要尽量满足。热爱社会主义,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政治立场的要求,是国民道德素质的体现。
当前,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提倡的社会主义教育主要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并且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和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教育广大农民群众努力学习致富的本领,积极投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中去。
4.3.4 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我们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努力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16]
所谓的有理想其实就是培养广大农民群众确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邓小平明确的指出,"有理想"是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17]
所谓的有道德就是要培养广大农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广大农民群众集体主义观念,必须使农民群众正确认识国家与自己利益之间的关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反对小团体主义、拜金主义、损人利己的行为;加强新农村社会公德的建设,必须要使农民群众树立诚信观念。[18]
所谓的有文化就是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包括科学技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在新农村进行文化建设时必须要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18]
所谓的有纪律就是要培养广大农民群众维护、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法律、纪律的自觉性。邓小平指出:"遵守纪律的最高标准,是真正维护和执行党的政策,国家的政策。"[19]
4.4 逐步完善新农村文化网络阵地建设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要从根本上把握其规律和特征,确定新农村文化建设长期的发展总规划,循序渐进,在手段上、内容上、载体上、活动上进行创新,让新农村文化鲜活起来,让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4.4.1 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各乡镇的综合文化站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是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一个基本桥梁,是开展新农村精神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阵地,也是收集并反馈信息的一个有效窗口。所以,抓好各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建设对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应作为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来紧抓。具体的措施有:已经建立的乡镇综合文化站需要进一步的丰富文化内涵、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文化资源有效利用,规范站所管理,扩大其影响力;还没有建设文化站的乡镇要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要选在交通便利,文化活动频繁,人口相对集中,且配套设施较全的地方建设文化站。也可采用有效资源整合共享的办法,相邻的几个乡镇共同建设一个中心文化站,另外各行政村可以利用闲置的校舍、戏台等建立村民文化活动室,为农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对于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资金投入,采取政府扶持和鼓励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多渠道筹资方式为主的原则,国家财政部门要重点支持,各级政府要确保专项经费合理利用。
4.4.2 加强乡镇广播电视和通信网络建设
广播电视和通信网络是广大农村地区与外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新农村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搞好各乡镇的广播电视和通信网络建设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具体的措施是:不断加强乡镇的广播电视和通信网络的建设,从而所有的自然村都能收看广播电视,各级政府做好广播电视的网络管理及服务工作,让广大农民群众可以收听、收看到更多的优秀广播电视节目,以及享受到更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另外,加强乡村电影的放映活动,充分利用电影的放映设施,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推进农村地区通信网络体系建设,尽快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要充分的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的便利,加快创新文化建设的平台,例如:创建关于农村文化的网站,利用网络对丰富的文化产品进行宣传等,为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提供便利。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网络等资源来进行文化建设,以降低建设总体投入,提高文化建设效果。[20]
4.4.3 加强县乡图书馆、文化书屋建设
乡镇图书馆是农村地区文化活动的又一个重要载体,是知识与信息的储存单元,为广大农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查找专业信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加强图书馆、文化书屋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的教育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具体措施是:确保县一级都要建设一个具有高标准的图书馆供人民群众阅读学习,各乡镇和行政村则要根据本地区的条件建设图书阅览室;对于书籍,可以通过馆际互借、跨界互借等方式来满足群众的需求;[21]
并且要经常开展阅读书籍的报告活动,增强农村居民读书的兴趣,进而扩大农村居民的知识面。同时,相关部门要规范书籍的出版发行市场,加强对农村出版物的管理,为农村居民购买图书和阅读书籍创造良好的环境。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购买网络化图书资料进行投放,方便群众阅读。
4.5 进一步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新农村文化建设要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要不断创新新农村文化活动的内容,使广大农民群众经常"有书看、有活动、有戏看、有电影看",使农民群众脱离赌博、迷信等低级庸俗的活动。
4.5.1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各乡镇和行政村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马克思说过,"闲暇时间为每个社会成员全面发展自我所需要的时间提供了保障",所以农民群众要充分利用乡村文化活动喜庆性和季节性的特点,搞好农村节日、农闲和夜间的适合广大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积极开展"美在农家"的活动,例如:开展家庭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等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员参与的氛围和效果。[22]开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活动。[23]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通过提供智力支持与精神动力促进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依据"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原则,把乡村文化活动和经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积极的为农村居民实施"读书工程".开展"捐书献爱心"活动,各级政府大力发展流动性较强的汽车图书馆,各行政村可以开设书刊的流动服务点,并支持广大农民群众设立群众性的读书组织,为乡镇图书馆、村级图书室添置一些科技书籍,组织村民多读书,开展读书活动,解决了农民群众读书难的问题。
4.5.2 积极宣传典型人物,弘扬社会正气
和谐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正气的弘扬和宣传,例如:农村各乡镇文化站应积极搜集身边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好人好事,向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好的宣传榜样和大众学习的典范,将那些具有新时代新面貌的先进人物作为宣传的重点对象,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一个优秀的学习的可靠榜样,大力提升社会风气与正气,为新农村良好建设打好文化基础。相反的,对于一些社会风气不好、丑陋的现象,要进行严惩。
其中像聚众赌博、巫婆占卜封建迷信思想等活动,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坚决予以打击和取缔,并且要求全员参与,利用电视、网络、报纸、横幅等传播媒体一起举报和监督这些丑恶现象,彻底将这些不好的风气一网打尽,彻底肃清,另外各文化站也可以召集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一些教育宣传培训活动,如实行网格主题走访和网格短信群发活动。[24]
将新农村建设主题深入人心,使社会风气呈向好趋势发展。
4.5.3 大力开展科学技术的普及活动
农村地区普及科学技术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各乡镇可开设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比如养殖业、种植业等,利用科学文化知识、先进科技水平使得各农业行业优良、可持续发展;利用大学生文化下乡活动,为广大群众带去福音--用农民可理解、接受的技术大力推广农业方面先进的成本低、效果好的科技产业成果;其次还要提高农民的实际可操作性,理论要用实践去检验,让他们不但要听得懂,还要做得好,大大提高农业产量,提升管理水平;还有要多建立一些农业科学技术培训的平台,如电视、网络、广播等传播较快的渠道,对农村务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要在本地培养一些实干的企业家,种、养植能手,让他们带领全村人民一起致富,对于那些留在家乡自主创业的青年人员,更要鼓励他们多多学习科学技术,为家乡的建设多做贡献;各乡镇可专门设立一个奖项,为贡献较大农民给予职称荣誉或是资金的奖励,下乡的专业技术人员要与农民兄弟打成一片,建立良好的互帮互助关系。
4.6 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政治与文化俱属于经济范畴。因此,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产业也是属于经济范畴。现在,党和国家倡导"科教兴国"的战略,可见已经把文化产业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高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缓慢,还处于初级阶段,且进一步的壮大还要面临很多的困难。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要发展文化产业,则至少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4.6.1 转变公共文化事业为服务经营型产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成熟发展,文化体制也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文化事业单位已经不是过去的那种吃着国家财政、挂着社会公益性名义的体制了,而已逐步转变成服务经营型的内在配置。继而新农村的文化事业同样面貌也已焕然一新,有的单位正在向企业性质过度转型,不再是社会公益性质,部分单位已经脱胎换骨彻底成为了企业,开始实行现代化的管理了。
在这趟文化制度大转变的列车上,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放款政策,降低门槛,整合资源,合理分配,大力鼓励推动全社会各方各面的力量、资源来支持、投资文化产业;还要巩固完善国家税收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松弛的经济环境。[25]
但是,鼓励并不等于取消,虽说提倡文化事业进行产业化的转型,但并不是说就要将全部的公益型和服务型单位都要大换血。因为不论是哪个年代、哪个国家、哪种经济体制,任何国家都要从本国的根本利益出发,要重点保护那些具有民族性和公益型的文化教育事业,所以归根结底无论文化体制改革成什么样,部分文化事业单位仍将毫无保留的保护和延续。
4.6.2 开发特色文化产业
开发特色文化产业,要根据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资源、文化背景。如海洋、高原等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以及语言艺术、文学艺术、建筑艺术等来发展新农村文化。[26]
以弘扬社会主导思想为主线,跟随主旋律,对于传统的文化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可采取的措施是:文化资源筛选类别,分门别类的进行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和发扬优秀方面,改造落后的传统文化;同时还要大力挖掘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比如工艺、音乐、曲艺、舞蹈等多种形式文化,他们是凝聚着前辈们聪明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产物,必须给予继承和弘扬;并且可以结合新时代的潮流,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让大家重新认识这些传统文化。另外,可以寻找当地的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等文化来提升文化的艺术性,增强农村文化发展的趣味元素。[27]
通过二次开发文化产业,重新激发了各农村地区独树一帜的人文主义和自然观赏景观,给予他们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度开发,转变文化资源为文化资本,将特色文化资源创造的利益最大化。
4.6.3 实现文化产业与信息业的交融
当代信息技术是一件非常强有力的武器,它是改变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和农业发展的必要因素,也是我国文化产业结构转型和建设新农村和谐社会的有利催化剂。因此,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解决就业和农业生产问题与困难就成为了政府必须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引导新农村文化产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这个平台不需要很专业、很复杂,只要在上面发布一些农民切实可需的信息,通俗易懂,简单实用,以便供大家学习和参考。例如:突破传统的技术商品买卖的行为,增加市场预测、科技信息网络、科技法律政策咨询及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信息;建立一个可追踪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从服务层次和规模上满足农民群众的要求,为广大农民群众解决农业实际操作的中的问题与困难;重点关注农民工就业问题,发布农民工就业所要具备的知识,使广大农民群众获得有用的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走上小康生活。
1.4研究依据1.4.1理论依据留守少年犯罪是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失范现象的一种。笔者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全面探讨影响农村留守少年犯罪的各种社会关系,找出引起农村留守少年犯罪行为发生的真正社会根源,关注我国针对未成年犯罪大肆立法但是法律作为强...
我国已经完成十二五工作,正在全面进入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是面向十三五的伟大征程,是新的起点和攻坚之战。去年11月5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改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全省实施6大工程30荐重点任务。今年中央和省...
第四章对策与思考:江西农村文化扶贫发展的选择性4.1着眼农村实际,加大文化扶贫力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们必须不断研究农村产业的发展路径,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创新农村产业发展模式,为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添砖加瓦。...
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改善农村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还要进行教育与医疗方面的投资。由此,资本、人力、技术、资源等要素的投入巨大,需要有庞大的建设资金。...
摘要经济、社会和文化是社会结构的三个基本要素。假如把社会看作是一个巨大的有机体的话,那么政治好比是骨骼,经济如同血肉,文化则是灵魂。这个比喻形象的说明了社会要长远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求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
1云南省农村基本情况1.1云南省农村村庄与人口特征云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超过全省总人口的80%,全省超过一半的国民收入、财政收入、创汇收入和轻工业原料直接或间接来自农业。村庄与人口特征如下:(1)村庄分布不均,规模大小不一2013年...
在我国南方农村, 坝坝宴是一种传统文化, 农村家宴群体性聚餐是诱发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的最大隐患, 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其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整治。...
第三章目标、内容与方式:农村道德教育专门化的体系设计既然农村道德教育专门化是必要的且可行,那么建构专门化的农村道德教育体系就是必须予以思考的问题。介于道德教育内部系统是由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等五个要素构成,我...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对外的开放程度日益加大,我国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转型期。在这急剧转型的社会变迁过程中,作为社会最为基础的家庭结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延续数千年的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受到了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