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 1~12 月,我们采用中医传统方剂柴葛解肌汤合羚羊角粉治疗小儿外感实热症 62 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门诊自愿并坚持口服中药治疗的外感实热症患儿 62 例,其中男性 34 例、女性 28 例,年龄 2~5 岁 21 例、5~7岁 13 例、7~10 岁 12 例、10~14 岁 16 例,病程 0.5~1d 33 例、3d 以内14 例、3d 以上 15 例;诊断依据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2 治疗方法:口服中药由经方《伤寒六书》之柴葛解肌汤加减组成:柴胡 10~15g、葛根 15~30g、黄芩 10~20g、羌活 6~10g、白芷 10~12g、赤芍 6~10g、桔梗 6~10g、生石膏 20~30g、甘草 6~10g,若无恶寒头痛去羌活、白芷,喘甚者加炙麻黄 6~10g、地龙 10~15g,咳嗽较重者加百部 10~15g、杏仁 6~10g,痰黏者加瓜蒌仁 10~15g、浙贝 6~10g,口渴苔黄而干者加天花粉 15~30g、芦根 10~15g,咽痛加板蓝根15~30g、连翘 10~15g、牛蒡子 10~15g,腹痛加白芍 15~20g,便秘加金银花 3~5g 代茶饮,重者可加酒大黄 6~10g、羚羊角粉 0.3~0.9g(视发热情况定),用生姜 3 片、葱 2 个、枣 3 个为引,每日水煎 100~300mL,5 岁以下 100~200mL,5 岁以上 200~300mL,分三到五次服用,7d 为 1 疗程。
2 结 果
2.1 疗效:治愈(无发热、咳嗽,症状消失双肺听诊正常)49 例,显效(发热明显减轻、咽部不适偶有咳嗽)13 例,无效(发热,时有咳嗽或咽痛或双肺仍可闻及干湿啰音、胸片示肺纹理稍粗)0 例,总有效率100%。
2.2 典型病例:患儿田 xx,男,6 岁,发热 3d,体温 39℃伴头痛,前额两眉间痛,咳嗽、口渴心烦,大便两日未解,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曾用西医输液治疗效果差,针停热起,辨证为阳明经热为主,为阳表证未解,治当外解太阳之表,内清阳明之热,中和少阳之枢,三管齐下。选药如下:柴胡 15g、葛根 20g、黄芩 20g、赤芍 10g、川羌 6g、白芷10g、生石膏 30g、碎芦根 15g、连翘 15g、天花粉 20g、生甘草 10g、桔梗 10g,水煎两次各 15min 共取汁 300mL,羚羊角粉 0.6g 分四次服用,服药后静卧半小时,稍加衣被,双花 5g 代茶饮。3d 后复诊诉服用一剂周身微汗出,热退便通,未再发热,仍咳嗽,遂去川羌 6g、白芷 10g、加百部 10g、地龙 12g,继服三剂患儿症状消失,精力充沛,尽情玩耍。
3 讨 论
小儿为纯阳之体感受外邪后从阳化热,故多表现为发热。发热是儿科疾病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家长们关注和焦虑的重点,对于发热症状的处理,目前最为多见的是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儿科常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混悬液及抗生素等,对反复发热或高热的患儿,往往因反复多次用此类退热药,致使患儿大汗淋漓,违背了《伤寒论》中退热时“微似有汗”的原则,最终造成患儿正气受损,变生他病,且抗生素的滥用使患儿自身免疫力降低,呈现反复持续高热。本方作为一副清解三阳合病的代表方剂,方中柴胡葛根解肌清热共为君药,其中柴胡《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现代研究证明其有效成分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并通过某种途径抑制神经元内 cAMP 的产生或释放,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受到抑制,致使体温下降。《神农本草经》言葛根“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解诸毒”。药理研究证明,葛根有显著降低体温的作用。《名医别录》言石膏“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现代研究证明,其有效成分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减轻骨骼肌的兴奋性,减少血管通透性,故有解热镇痛消炎等作用。方中羌活、白芷、赤芍、黄芩诸药经现代研究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解热镇痛作用。《名医别录》言羚羊角“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除邪气惊梦狂越”,现代研究证实有较强和较持久的解热镇静镇痛消炎催眠等作用。中医讲有一份恶寒便有一份表证,方中葱头、生姜、大枣为引,可以起到调节营卫、调和脾胃、散寒通窍的作用,使邪从肌肤腠理出,起到邪去正安的效果。若大便不通时嘱其多饮金银花水(金银花有清热泻火的作用,水浸剂比水煎剂效果好)以泻火通便,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可以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本方适用于小儿发热性疾病,对应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伴有的发热者。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6.
[2]张廷模.中药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20
高血压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心血管病,其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则往往集中在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且尤以心和脑的损害最为常见。随着抗高血压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高血压的临床治愈程度与控制程度均得到显著的改善,由于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脏损害和脑卒中...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为临床多发病之一,患者以眩晕,视物昏花,恶心胸闷,眠差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学习。近年来,笔者应用自拟平眩汤加味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2例患者均为本诊...
糖尿病足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肢端缺血、手足麻木、溃烂的临床表现。主要原因是大、...
胃下垂是消化系统的常见...
资料与方法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58例,全部病例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心力衰竭之心肾阳虚型,符合《内科学(第5版)》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及心功能分级标准。生活质量改善评定参照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
心悸属于临床当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多发病症,其包含怔忡与惊悸,主要指的是患者感觉到内心悸动、惊恐不安,严重的甚至不能进行自我控制,在临床当中通常表现为阵发性症状,发作的原因通常都是因为情绪不稳定或者过于辛苦。通过大量的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证实,...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之一,易转变成猝死或心肌梗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们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63例,并与常规西药治...
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球部,以前壁比较常见,好发于青壮年。笔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7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拟定。(1)临床症状:长期反复发生的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应用碱...
扩张型心肌病在心肌疾病中属于原因不明的疑难病种,其是以心肌收缩并舒张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以心内膜或心肌的纤维组织和弹性组织变粗、变性、坏死、纤维化为病理基础,表现出一系列心力衰竭症状、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临床疾病。...
胸痹是中医常见病症,中医认为,胸痹大多是由于脏腑气血阴阳虚损、内伤七情、气滞血瘀交互作用致心失所养、心脉失畅而引起。治疗上主张以益气固本为本,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辅。如果在疾病早期不加以积极有效治疗,将增加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预后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