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

互联网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困境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21 共245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5 互联网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困境
  
  5.1 在生产环节的应用困境
  
  在生产环节,生产者需要的信息多种多样但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能够对自己的生产决策起作用,获取有用的信息才能真正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互联网虽然能够低成本,快速的传递信息,但是农户在信息的吸收利用上存在难题。
  
  首先,互联网上噪声太多,难以及时有效的分辨有用信息。一方面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都有不同的发布主体,发布主体根据自己的立场和规则发布农业信息往往掺杂主观因素,甚至发布虚假信息,造成信息之间的不一致,甚至是相互矛盾,造成农户难以抉择。另一方面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惩罚机制。因为农业信息真实性的评价需要较高的专业素质,高素质人才的不足造成空有评价标准却无人操作的尴尬局面,因此造成虚假信息发布有恃无恐。
  
  其次,互联网终端计算机价格较高,农户的需求被打压。农户是信息的使用者需要支付信息的搜寻费用和接收费用,计算机终端即为信息的接收设备,它的价格即为信息的接收费用。虽然平均下来网络信息的接收费用很低,但是这个费用是需要一次性支付的,这就在农户和网络信息之间构筑了一个门槛,门槛的高度就是联网终端设备的价格。农民是一个低收入群体,这个门槛相对于很大一部分农户来说门槛很高。
  
  再次,农户利用计算机的能力较弱,多用于娱乐。中国互联网中心 2008 年度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指出,农村非网民中有 53.3%的人不上网的原因是不懂电脑或网络。对已拥有计算机的农户进行调查发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户并不懂得如何运用互联网获取自己需要的农业信息,即使购买了计算机但依然是按照传统的方法取得农业信息,计算机并未为其生产决策起到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户在购买动机上并非将获取农业信息放在首位,而是将娱乐等精神文化消费放在了首位,因为广大农村运用互联网取得较高农业收益的成功案例较少,缺乏模范的引导,农民往往不知道路在何方。第二缺乏专业培训,具有操作上的困难,有的农户即使想要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但是面对网上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往往束手无策,不得门而入,主要原因在于农户所受的教育水平太低,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完全依靠自己摸索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本太高。第三农业应用软件太少,太单调且不易操作,广大农户购买计算机设备后之所以很迅速的学会娱乐软件的应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娱乐软件行业竞争充分,娱乐软件种类多种多样且易于操作,而农业应用软件开发主体较少,不注重用户体验,大量使用专业词汇,农户难以操作。
  
  最后,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统计表明,我国乡村长途光纤里数,人均带宽,千人计算机拥有量都远远低于城市,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乡村网络基础设施人均投入资金呈阶梯分布,这与我国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有关。我国网络基础设施投资由三大运营商主导,分别是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是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在农村农民收入较低,对网络使用的价格支付能力较弱,在农村投资的收益较低甚至亏本,这直接降低了运营商的投资意愿,造成广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落后。
  
  5.2 在交易流通环节的应用困境
  
  电子商务虽然减少了农产品交易的中间环节,降低了社会成本,提高了社会效率,但在农村其发展还是遇到了较大的困境。
  
  首先是物流的问题,物流成本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农村的道路质量差,对物流设备的损害比较严重,设备维修和更新频率远高于城镇,这就提高了农村的物流成本。第二,网购密度低,无法发挥规模优势,车辆空驶率较高,造成的后果就是邮件平均物流成本较高,由于边际成本在下降,在农村往往等邮件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后再进行配送,这往往延长了邮件的送达时间,降低了物流的服务质量。第三,农产品本身对物流设施要求较高,农产品根据在互联网上销售的特点不同可分为普通农产品和生鲜农产品,普通农产品如坚果等易于保存的产品,流通费用在销售价格中所占比例较低,而生鲜农产品含水量较大、湿度高、易腐烂、保质期较短,需要全程冷链物流,这在每个环节将增加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成本。物流成本高造成的后果也是多方面的。第一,物流成本高,使得物流成本在农产品售价中所占比例过高,反过来也增加了产品的售价,这在一方面压抑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另一方面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比例,就必须提高单笔销售数量,消费者难以自由选择购买数量,从而造成农产品单笔售价较高的现状。这两个方面都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
  
  其次是农产品的质量问题。根据网络购物调查发现,制约网购农产品及食品的首要因素是对其质量不放心。本文在前述已经说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包括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三种,其中搜寻品是消费者通过直接地观察和触摸得到的,也是消费者最依赖的购买决策依据,网购农产品时搜寻品的获得是在交易行为之后发生的,对交易的决策影响较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购农产品的需求。
  
  5.3 在消费环节的应用困境
  
  解决消费环节食品安全问题的互联网工具是食品安全可回溯系统。食品安全可回溯系统在蓬勃的发展之中,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采用食品安全可回溯系统的企业较少,而企业是可回溯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完整的可回溯系统包含食品链的各个环节,一旦某个环节的企业不采用可回溯系统,就会造成可回溯链条的断裂,无法完成完整的溯源。目前我国可回溯系统主要集中在加工流程短,食品链条短的初级农产品上。
  
  第二,广大农户不具有向可回溯系统输入信息的能力。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农业生产者数量庞大而又分散,知识水平各异,因此难以保证大部分的农户具有信息输入的能力以及输入信息的质量。而且组织如此庞大的群体进行信息输入成本较高。
  
  第三,编码不统一,各个企业往往有自己的可回溯系统,系统之间不兼容,就会造成各环节之间信息交流不畅,造成环节断裂,造成回溯信息不全且质量较低。目前比较大的编码体系有三个:商务部主导的对肉菜类农产品的追溯编码体系、农垦局主导的农垦系统内的编码体系和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导的 GS1 编码体系。编码规则的不统一对可回溯系统的影响较大。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