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

制约北京农业移动电商发展的因素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3-27 共465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农产品的供应是国民生活中最基本的保障,农产品的供给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至关重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农业综合开发就变成了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在出现在公众面前这个新模式将会迎来一场改革风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农业企业的优势产业。农业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它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以及物流销售活动。而且它还可以提供财务分析,市场调研,一些商业活动的生产计划;其最先进的功能就是它强烈地受到农业产业销售分公司和相关进展(金融,交通,通讯等),服务产业带动。使中国的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得到更高的提高。近年来,随着农业的逐步渗透,农业技术推广,在市场经济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农业电子商务是一个跨领域和学科的,并且能够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目前,农产品销售,电子信息,支持物流和仓库储存的金融服务的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在各方面都引起了政府各个部门门以及相关的学者和实践者的高度关注。电子商务是一端链接在农业生产的源头,另一端连接在企业,企业主要就是打造品牌,而电子商务企业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品牌,严格控制生产源头,这是电商模式的重大挑战。

  随着中小型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脑的普及,互联网产业模式已经有了快速的发展,逐步从传统的企业转型到电子商务,可见电子商务的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的优化和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走进物流业,我们会发现电子支付比例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网上购物的频率上升。根据《第 3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到 2014 年 12 月,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 3.61 亿。

  中国农业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环境下,行业发展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2012 农业电子商务井喷的现象,更多的农产品通过网络渠道销售。 根据 2014年统计中国的农业电商平台已经超过了 3.1 万家,包括农产品交易类 4000 家,但是目前只有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家发展规模较大,其他企业发展规模相对较小,近几年还有一些新兴农业互联网企业获得投资,借鉴其他农业电商企业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营模式和特点。因此,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下,如果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供应之间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不及时,会导致农业的血液循环不良,所以建设农业电子商务模式是带动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趋势。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通对过北京的移动互联网农业电商发展现状,以及对北京市移动互联网农业电商的研究,分析了农业电子商务的不足,结合最新的国家政策和现有农业电子商务的移动互联网的成功案例,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服务于北京乃至全国的移动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对移动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1.2.2 研究意义。

  中国的农业是传统的弱势产业,这一点使大家都知道的,中国农业一直都存在分散生产经营,产品竞争力较弱,流通,交易成本高和标准化程度低等些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加快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目前,流通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致命弱点。如何建立农产品流通标准和一个高效的新模式,以及市场信息的发布已成为全国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提高整体的农业收入,显著的实际问题,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电子商务可以提高中国的农业价值链,对于提高农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电子商务技术可以消除传统商业在空间上和沟通的障碍,让供需双方直接在网上见面,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从而大大降低了农民在广告投入的费用,也可以降低信息搜索,贸易洽谈等商务活动的成本。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形成一个"虚拟公司",将分散农户组织了规模化生产和经营,或点对点有针对性的生产。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既使各个农户自主经营的权利得到了最充分的保证,又承担一定的信息功能的实体性。

  1.2.3 应用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领域应用移动互联网电商平台,有助于加强农产品的流通,对于提高我国农业及农产品的竞争力会有很大的帮助,无论是从信息不对称,还是农产品流通不通畅,都将得到一个良好的改善,更可以使小农业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阶段。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创建自己的品牌是一个机遇,电子商务是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创新,电子商务是农产品贸易网络。电子商务可以减少传统的农产品贸易一系列的中间环节,在经济生活中把成本降低,提高经济效益。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许多外国专家都认为,电子商务,农业的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农产品贸易是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提高了关键的经济效益。

  许多专家和学者就如何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学术界从不同的农业地区都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将是对电子商务的农业开发国内外研究的回顾性分析:波特(2010)指出出各类节目的产业结构正在通过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在一个行业的关键因素,"有很多买家和卖家分散的市场最适合作为第三方市场。Nicolaisen(2011)认为,互联网的基于电子商务正在创造高性价比的市场分散的几个合作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机遇。Dolan 和月亮(1999)的下降甚至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将从根本上改变经营方式交易双方消除交易成本。

  RGovindasamy 和意大利(2012)是专注于消费行为的因素,并从关系营销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要重点农产品时,在市场营销理念,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布拉德·艾伦 Kelandinge(r布拉德·艾伦 Kleindl)(2010)研究的看法比较宽领域,并在不同层次的分析开展电子商务,并提出不同程度的响应。

  总体来看,国外学者主要从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移动互联网的农业发展的对应型号的技术方面建立和探索应对措施,这种做法更符合这种情况的发展路线,相对来说,较少的理论知识,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普遍性框架,这是有机农产品的中国刚刚起步的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些借鉴和启示。

  1.3.2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移动互联网上的农业电子商务己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的现代化资源和发展动力,也成为人们交易的重要途径,谈海霞和张敏在 2011 年提出信息、物流基础设施薄弱、配送体系、法律法规、信用体系不健全、人才短缺是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石鲁达和张晓梅(2013)以黑龙江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例,通过 AHP 法分析总结出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电商平台知名度、农产品品牌化程度等 6 个因素。

  万筱宁、孙新宇(2002)重点结合农产品特性,对当前的各种交易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电子商务是我国传统农产品进行营销革命的重要切入点。韩倩(2006)对河北省农产品发展电子商务进行研究后,从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成本控制、标准化建设、品牌建设、物流体系建设、中介组织建设、交易安全建设等,提出了河北省的应对策略何飞、黄体允、李英艳(2009)在分析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化、精益化、集成化的物流运作模式,以适应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实际需要。王桂平(2011)由从优化物流流程方面,对我们现行电商物流模式提出了改良对策,力求解决当前限制农产品发展电子商务的物流困境。甘小冰和钱丽玲等(2013)立足生鲜供应链视角,在总结了美、R、韩等国在生鲜供应链运作方面产配销一体化组织运营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以及农业专业协会等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提出以政府组建和管理行业协会为核心,围绕农产品电子商白云龙(2009)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依据农产品特性和电子商务应用技术提出了适合我国的农产品电商模式葛俊、严奉宪和杨承霖(2013)在分析了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电子商务发展实践经验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建议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既要加强人才培养又要推动基础设施与标准化体系建设并适当引入他方交互模式。罗小凤和钟诚(2013)指出传统电商模式在区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实践中表现不佳;传统农业小生产、大市场难以对接。基于此根据福建省传统农业小生产、分散性、基础网路通畅的特点提出了对应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已实现农信相结合,小区与大市场对接。

  刘士辉和郭飞、李怀志(2010)等立足交易成本与价值链以及供应链理论对农产品电商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探索在龙头企业带动下的农民市民参与的农产品产销直连的上海市 F-B-C 农产品流通模式。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国外学者研究移动互联网简单地少的农业电子商务,没有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移动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的国内专家和学者的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对移动互联网农业电商平台的建设研究更是不足,在经济发展现阶段的新形势下,农业的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是否将继续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农业建设的纵向比较研究还有待研究。从移动互联网体验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结合相关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北京移动,北京移动互联网的农业科研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分析电子商务发展的农业问题,相应的对策。为农业提供的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的其他部分未来一个很好的参考和指导。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线路图。

  1.4.1 研究内容。

  (1)将目前的农业电商平台进行动态分析,将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特点进行结合,确定应采取的电子商业模式。

  (2)结合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特点,对农产品电商平台进行评价,农产品加工企。

  1.4.2 研究方法。

  (1)历史文献法。

  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和搜集所需的相关数据,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来收集论文素材。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并总结出专家学者的研究观点,提炼研究的精华,尤其是对本次研究有指导作用的。

  (2)问卷调查法。

  电子商务平台评价可分为定量和定性,定量的数据可以通过权威的数据整理获得。定性的数据需要实地调研进行获得。通过问卷调查,查阅了相关研究的定性评价指标。

  (3)SWOT 分析法。

  用 SWOT 分析,分析内外部环境来确定外部机会和威胁,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为最后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1.4.3 技术线路图。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1、 通过研究本主题,确定在农村地区信息化发展的条件下,最适合农业电商平台建设的基础;给出了接触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限制的解决方案,解决了如何通过构建模式进行突破农业发展瓶颈。在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寻求突破点;完成基本设计后,通过增值的设计和顶层设计,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升级到农业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这是北京市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战略研究项目的创新所在。

  2、 本文通过对昌平,延庆等地的区域调研,分析了在北京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建设。一方面,在政策层面上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持续发热;在另一方面,由于广大农民是信息化的受益最大群体,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和热情,农业电商并没有真正从现实中使农民得到直接的好处。因此,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就是农业电子商务。想要农村信息化,电子商务使不可缺少的。

  3、笔者发现当前农业电子商务的重点在于计算机网络,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这三个网络的融合。本文分析了有线电视,计算机通信网络和电信网络的三者融合,移动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建设也并促进在国家"三网融合"的实施,使"三网"互相渗透兼容,网络层的融合,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的业务覆盖,在业务上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应用层面上则趋向使用较为统一的 IP 协议,经营上,互相合作、互相竞争,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