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模式及作用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作者:唐朝;王剑;芦天罡
发布于:2020-02-21 共4881字
农业电子商务论文阅读推荐范文10篇之第六篇: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模式及作用
  
  摘要: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构建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北京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北京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北京市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电子商务; 现状; 问题; 模式; 建议; 北京市;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农业”这种发展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家要求互联网企业建立农业服务平台来支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以实现农业生产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
农业电子商务
 
  随着北京客户需求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发展,依托北京3 000万人口的庞大客群,推广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整合并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并最终形成农业产业联盟。实现农民增收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发展基本情况
 
  目前,北京市居民已经和愿意尝试网上购买蔬菜的比例达70%(高于全国50%),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潜力巨大。从平台端看,北京有一定规模的、正常运营的农业电商企业在150家左右。本来生活、沱沱工社、中粮我买网等垂直电商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天猫、淘宝、京东是农业电商的大型支撑平台。与此同时,美菜网、新发地、爱鲜蜂、每日优鲜、许鲜等电商也获得大力发展。从生产端看,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主体已经通过不同的渠道“触网”,例如密农人家、鑫桃源、天安农业、北菜园、绿富隆、阿卡、利民恒华、康顺达等。
 
  电商企业还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在电商培训、运营辅导、渠道对接等方面积极行动,对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奥科美公司在指导农场生产的同时,提供了农产品生长履历、优品地图、渠道对接等,为生产者和渠道商提供了便利;智农天地公司搭建公共农产品追溯服务平台,为消费者、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提供专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与信息服务。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标准化问题制约农业电子商务发展
 
  由于农产品在分级、包装、储运、保鲜等方面标准化程度低,造成产品档次不高、损耗过大等问题,降低市场满意度,无法实现优质优价销售。
 
  2.2 电商团队不健全
 
  商家基本没有稳定健全的电商团队,在与平台对接沟通中时效性偏低。一些渴望入驻平台的企业要么因为产品采收当季人手不足对接迟缓,要么因为产品下线要推迟1年才能进行平台销售。
 
  2.3 农业企业与物流配送不协调
 
  农业企业不擅于对物流配送成本与自身产品做合理的设计规划,要么因为配送成本高而放弃电商渠道,要么拒绝与专业的冷链物流公司合作,还有的甚至粗暴地直接从配送物流中获取利润导致消费者不满。
 
  3 发展模式
 
  3.1 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
 
  3.1.1“基地+城市社区”直配模式。
 
  一是“农场云”农产品产销对接。北京奥科美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开发的“农场云”智能农场管理系统和义田买手网实现了前端生产资源管理和后端销售渠道拓展的有效结合和对接。“农场云”积极增加和甄选优质农场加入,实现了农场生产信息的实时管理和更新;义田优品网积极实现与后端各类销售渠道的对接,实现了对农场资源的多维展示。线下方面,积极推介合作农场进入社区;同时为农场和渠道商举办农产品品鉴会,邀请买家进行现场品鉴,另有农学行业专家现场针对农场环境、管理水平、品种特点进行专业点评,以此提高买家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二是绿色防控蔬菜直送社区。菜先森(北京)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将北京优质农产品与北京中高端消费群体相对接。线上方面,应用微信商城、APP商城、供应商ERP系统、产品追溯系统实现了线上下单、供应商对接、蔬菜溯源等。线下方面,在朝阳、西城等4个大中型社区开设直营店,采用“预定+自提”模式实现了凌晨采收、上午到店,保证客户吃到的是12 h以内的绿控蔬菜;定期组织各种试吃品鉴会和儿童生日会,现场绿色防控蔬菜的试吃和优惠购买,体验绿色防控安全蔬菜高品质食材。三是CSA“某农场”社区直配系统。依托成功的社区支持农业模式(CSA),为CSA农场提供平台管理服务,可在“好农场APP”中进入各自农场的点菜系统,满足点菜、充值、查阅账单和资金流、停配蔬菜和联系客服等会员需求;农场管理人员可在“好农场”后台管理系统进行CRM、ERP和生产计划制定等模块的操作,可以将发布菜单、收集会员订单、汇总处理订单、实时更新库存、推导生产计划等工作在好农场信息服务系统中开展。同时,“好农场”还提供B2B的会员招募和产品分销服务,与万科北京物业、远洋北京物业、金地北京物业、海航北京物业等公司开展合作,推出社区农夫市集的线下推广活动,邀请北京的有机生态农场主每周末进入社区,直接向社区居民展销推荐农场的产品和服务。四是大型电商平台京东特产·北京馆。发挥大型平台电商优势,提升北京农产品品牌形象。京东特产·北京馆是京东网开设的北京本地特产、生态农产品、旅游以及本地生活类目的地方官方频道,重点展示和推介能代表北京区域独特文化特征的优质农产品、手工艺品等。
 
  3.1.2“批发市场+宅配”模式。
 
  以顺鑫石门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产品供应平台,以电子商务系统为基础,以“网上石门”为交易平台,整合物流配送资源,以配送中心和社区为配送节点,形成高效率、低成本的配送链。“网上石门”交易平台依托石门实体市场众多的商户集群、丰富的产品种类、基于产地的优质品质以及大宗农产品的批发优势和价格优势,依靠物流配送保障,面向社区百姓开展农产品B2C服务,体验“网上石门”的“宅配到府”的物流送货上门服务。在物流配送方面,除了整合利用当前批发市场商户的资源外,还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开展合作。
 
  依托新发地、顺鑫石门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自建的电商平台与本来生活、放心购等人气电商平台的线上线下合作,同时建立城市鲜活农产品配送物流体系,推动批发市场与社区店的合作,充分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货、仓储优势,依托社区水果店、便利店设立自提点,探索鲜活农产品直配到户的“批发市场+宅配”电商零售模式。
 
  3.2 休闲农业电子商务
 
  依托北京3 000万人口的庞大客群和京郊游市场空间,借助京郊休闲农庄如观光园、采摘园,搭建“休闲农业O2O电子商务平台”,以民俗产品购销、主题活动、餐饮、住宿、采摘等为主要服务内容,以移动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信用评价体系和标准化接待规范为支撑,实现统一的休闲农业线上推介、销售、服务平台和质量监督体系。休闲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3.2.1 民俗风情类。
 
  以民俗文化、农村风土人情吸引游客,开发民间歌舞、节庆活动、时令民俗、民间技艺、农耕展示等休闲旅游活动,充分突出民俗文化、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特色,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民族文化型、乡土文化型、民俗文化型、农耕文化型。
 
  3.2.2 农事参与类。
 
  以农村土地认购、租赁、合作经营的方式,让市民参与农业生产,自由选择品种类别及参与程度,提供陪种、代种等服务,让市民在体验农事的过程中得到收获的喜悦和身心的放松。
 
  3.2.3 采摘体验类。
 
  根据季节变换推出应季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采摘,形成各村自有品牌。然后通过休闲农业这个平台吸引城市消费者购买,从而拉动产业发展。
 
  3.2.4 科普教育类。
 
  为市民尤其是幼儿、学生群体提供增长农业知识、学习农业技术、农业历史、了解农村民俗文化的教育活动,主要类型有农业博览园、少儿教育农业基地、观光休闲教育、农业科技教育基地。
 
  3.2.5 农家生活体验类。
 
  以体验农家生活为切入点,让市民在乡村环境中体验农家生活,如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等。
 
  3.2.6 农业科技示范类。
 
  以高新农业技术、生态农业示范、无土栽培、立体种植、农业物理网、农业机械化作业、智慧型农场等为切入点,为市民展示农业现代化成果。
 
  4 建议
 
  4.1 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农业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公信力,丰富各项展示、推介功能,确保信息更新及时准确。在保证公益性的前提下逐步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并实现与各大综合电商、生鲜电商交易端的互联互通,形成消费闭环,真正让生产者获利。
 
  开展优质农产品推介,充分利用农交会、售卖会等线下农产品展示推介平台,积极组织优质企业在继续做好农产品营销促销工作的同时,集中打造网上展示大厅,加强宣传推介,提高农产品网络销售的美誉度、信誉度和公信力[1]。做好支撑保障,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强化农产品产销动态监测统计,拓展信息获取渠道,及时全面准确地发布农产品相关信息(如生产、消费、贸易、库存、成本收益、价格及未来趋势等),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公开力度,推动涉农数据信息开放共享。
 
  4.2 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工分级标准
 
  与电子商务企业一起制定适应电子商务的农产品业务规范、物流配送、产品包装、分等分级、产品质量等标准;与物流快递企业一起制定适应农业电子商务产品寄递需求的专业化服务、定制化包装等标准;引导各类电子商务主体共同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提升生产主体与电商对接过程中货源保障、品质保证、加工包装合规等管理能力[2]。
 
  4.3 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
 
  大力培育出一批认可度高的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对已有品牌加大推广宣传,对没有形成品牌的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引导形成品牌,重点建设一批集特色农产品陈列展示、创意孵化、电商产业集群办公、电商培训中心、政企接待,特色农村休闲采摘、餐饮住宿、文化旅游、民俗产品购销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示范性工程,进行品牌打造[3]。
 
  4.4 培育多元化农业电子商务人才
 
  利用田间学校、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增强其电子商务意识,掌握电子商务基本技能。联合科研院所、大学、电子商务企业等社会资源,开展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网上经营策略和技巧以及电子商务平台使用培训,着重推进微营销、微信商城等移动互联电子商务内容,切实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应用能力[4]。
 
  4.5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追溯体系
 
  依托可提供溯源服务的企业,建立建成农产品生产主体信息库,将各规模以上生产主体纳入信息库管理系统。各生产主体全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二维码追溯,开展农残检测,统一农产品包装标识,标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码。已经建立全程二维码追溯平台的生产主体,做到主要农产品开展全程二维码追溯,提高二维码使用频率;有条件的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配备检测员,开展产品自检,实施全程溯源[5]。定期对生产主体开展现场抽检、指导和检查等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信息对接及动态管理,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可追溯体系。各生产主体需要做好追溯系统数据更新和日常维护,保证追溯系统的正常运营。
 
  4.6 成立农产品电商联合社和农业电商协会
 
  应引导电商企业、冷链企业与合作社、农民建立电商联合社,推广“义田联合社”模式,形成“互联网+生产管理+物流+销售”的统一化平台。由电商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优秀合作社形成联合社,组织成员实行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服务,推进成立农业电商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统一组织力量,规范运作,整合资源,推进行业健康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抱团发展,促进农产品网上销售,增加农民收入[6]。
 
  5 结语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和带领下,农业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前景较为可观。在发展过程中应正视现存的问题,分析市场环境,推动农业电子商务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玲,王明宇.“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电商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中国商论,2015(13):48-50.
  [2] 郭佩,闫利叶,王颖.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2(2):71-73.
  [3] 曾敏,唐闻捷,王贤川,等.浙江省温州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分析及创新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4):403-407.
  [4] 林中,李丹,李亮.湖南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18(12):106-110.
  [5] 张怡.“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初探[J].农业经济,2019(5):126-128.
  [6] 余娟,赵艳,孙晓,等.绥化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9,39(5):50-53.
点击查看>>农业电子商务论文(优秀范文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
原文出处:唐朝,王剑,芦天罡,张华,张辉鑫,金娟.北京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9(20):263-264+26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