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技术驱动型奶牛养殖模式在农场的推广
【第一章】农场新型奶牛养殖技术研究引言
【第二章】奶牛养殖模式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三章】农场技术驱动型养殖模式的优势及效益分析
【第四章】技术驱动型奶牛养殖模式推广的目标与关键问题分析
【第五章】国际奶牛高产养殖模式的推广经验借鉴
【第六章】促进农场技术驱动型奶牛养殖推广的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基于技术的奶牛饲养模式推广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7 结论
本文以"八五一一完达山良种奶牛养殖场"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技术驱动型奶牛养殖模式的基本情况,以创新扩散理论、行为改变理论、产业组织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为基础,运用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的分析了技术驱动型奶牛养殖模式的优势及养殖效益,并借鉴了国际上其他奶牛养殖业发达的国家的奶牛养殖模式推广经验,旨在对技术驱动型奶牛养殖模式在黑龙江省乃至全国进行推广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促进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基于技术驱动的八五一一农场技术驱动型奶牛养殖模式是经过实践探索的一种成功的奶牛养殖模式,无论从技术还是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其他奶牛养殖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是推广研究的。
(2)政府在奶牛养殖模式推广过程中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政府应该积极转变职能,加大对于技术驱动型奶牛养殖模式的推广力度,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确保技术驱动型奶牛养殖模式能够得到更好的推广。
(3)企业作为先进奶牛养殖模式推广的主体,在技术驱动型奶牛养殖模式推广的过程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龙头企业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企业应该积极的加快自建型奶牛养殖场的建设,确保提升奶牛养殖业的综合水平。
(4)行业协会作为沟通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应积极发挥其协调作用,一方面促使政府加快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另一方面,积极撮合龙头企业等加大对于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力度。
(5)在技术驱动型奶牛养殖模式推广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加快对于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奶牛养殖业不断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成果。中国奶业年鉴(2010-2014)。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2015
[2] Harry G. West .Food fears and raw-milk cheese[J].Appetite,2008(5)。
[3] Blues.W.Malang. An examination of relationship profitability, labor efficiency and scale on dairy farms in Ireland [C].Proceedings of the 21st Annual Conference, 2005.
[4] T .A. Gribble Discussion of Optimum Dairy Size,2005.
[5] Hall,Leveen 1978.Joseph H.Hotchkiss,Brenda G.Werner,Edmund Y.C.Lee. Addition of Carbon Dioxide toDairy Products to Improve Quality : A Comprehensive Review[J].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Food Sicence and Food Safety,2006,5 (4):158-168.
[6] Michael Griffin .overview of the world dairy situation [J].change, trend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dairy industry. 1998.
[7] Frederick W Crook.王振销。日本农业现代化的途径[M].天津:天津社科出版社,2002.
[8] James Simpson. Industry concentration and competition[C]. Inter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6.
[9] Michael Griffin .overview of the world dairy situation [J].change, trend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dairy industry. 1998.
[10] Michael Griffin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for applied research, New York: Guilford Press,2006.12-37.
[11] Abraham B1um.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Agriculture:A Guide for Agricultural EducatorsRom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97:216.
[12] Garforth. The history,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n Improvingagricultural extension, edited 饰 Burton E, Rome, FAO,1-12,2001.
[13] Miranda, M. J., and Gary D. Schnitkey. OStructural Estimation of Dynamic Discrete Choice Models in Agriculture:The Case of Dairy Cow Replace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1.10, No.S, 2003.P15-18.
[14] Kahan. OFarm management extension services: a review of global experienc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marketing and finance occasional paper, 2007.
[15] 韩高举。《中国奶业发展问题研究》。[M]华中农业大学。2005.
[16] 刘成果。中国奶业年鉴 2011[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17] 张丹凤,陆东林。对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奶业考察[J].草食家畜,2000(03):11-13.
[18] 王林。美国奶业的集约化发展。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2(12)。
[19] 王威,顾海英。中国乳品加工业的过度竞争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02):40-45.
[20] 任智慧。规模奶牛场与农户奶牛养殖效益比较[J].家畜生态学报,2005(05):103-105.
[21] 卜卫兵。乳品产业链组织模式及效率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
[22] 朱香荣,花俊国等。构建现代奶业组织模式的新思考[J].中国奶牛,2009(05):3-5.
[23] 史永峰,由志奇,仲玉灵。奶牛规模化养殖模式初探[J].养殖技术顾问,2010(07):242.
[24] 师立强,袁井香。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助推乳业持续健康发展[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2(12):8-11.
[25] 黄正多。印度奶业合作社发展的启示[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09(11):61-65.
[26] 宋军、胡瑞法。农民的农业技术选择行为分析。农业技术经济[J]1998.12
[27] 高启杰。理解农业推广:基于历史和发展的视角[J].农村经济,2012(10):3-6.
[28] 程慧敏。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工程[J].2015(1)
[29] 董金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状与改革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30] 陶佩君。社会化小农户的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研究。[D].天津:天津大。2006.
[31] 韩青。八五八农场托牛所奶牛养殖模式经济效益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32] 王伟峰。黑龙江省奶牛养殖技术推广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33] 李栋。美、新、荷奶业发展模式及特点研究。世界农业。2013.
[34] 李建才。我国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6.
[35] 李春雨。奶业合作社建设问题研究[D].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
[36] 李安良。大力发展奶畜产业,带动农业结构全面调整[J].中国奶牛,2001(6)。
[37] 张永根,王明丽。我国奶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
[38] 杨东升。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乳业发展与奶牛养殖模式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39] 王宗元。奶牛养殖组织模式及利弊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09(5)
[40] 李胜利。我国奶牛养殖模式及发展情况[J].中国畜牧杂志,2008,44(14)。
[41] 孔祥智,钟真。中国奶业组织模式研究[J].奶业经济,2009(5)。
[42] 陈昌建。抓好奶源基地建设生产无公害牛奶[J].奶业论坛,2004(3)。
[43] 杨子玉。奶源基地发展模式探讨与现实意义分析[J].中国奶牛,2007(6)。
[44] 刘文超,路剑,李辉。奶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选择--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的启示[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9)。
[45] 徐目。我国散户养殖模式的前景分析[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06-14.
[46] 刘孟臣。确保牛奶质量安全应加强源头管理[J].畜产品安全,2009(4)。
[47] 李仕坚,陆阳清。美国奶牛业考察报告[J].中国奶业信息网。2007.
[48] 蔡运磊。构建中国现代奶业组织模式的思路[J].河南畜牧兽医,2009.
[49] 李翠霞,郑亮。基于 PLC 理论的奶牛养殖散户模式分析[J].中国乳业,2012.
[50] 赵炯。我国乳品制造行业的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吉林大学,2006.
[51] 孔祥智,钟真。奶价大幅上涨情况下奶农缘何增收困难--呼和浩特市奶牛养殖效益分析[J].中国乳业,2008,(3)。
[52] 朱娟,胡定寰。我国农户散养奶牛规模经济分析--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J].中国乳业,2009,(10)。
[53] 乔光华。我国乳业安全可追溯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9(04)。
[54] 于涛。乳品产业链基于利益分配关系的纵向组织模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2013.
[55] 王兴旺。基于奶农利益视角下的奶业经营模式选择[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