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虚开增值税票罪论文
几种新型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法律探讨
内容提要:1995年,我国专门就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做出规定,首次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定为经济犯罪。然而,不以逃税为目的的无货换开、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代实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是否属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存在一些争论,本文对此提出自己的判断。
关键词:增值税专用发票 虚开发票 犯罪。
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人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首次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定为经济犯罪。1996年10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适用(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96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三类属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1997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在第二百零五条进一步确立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这一罪名。此后,在1999--2011年间的八次《刑法》修正案中,这一规定的实质内容并未发生变化。201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只是更明确界定了虚开发票行为-为他人、为自己、让他人为自己、介绍他人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这此法律法规及其相关规定或细化规则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随着新经济现象的不断涌现、交易模式的不断创新,现实中出现了多利,似乎难以判定的经济现象。例如,不以逃税为目的的无货换开、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代实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等,是否构成犯罪,争议较大。以下笔者逐一分析:
一、不以逃税为目的的无货换开、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是否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实践中,企业之间相互换开、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现象较为普遍,其目的可能不是逃避缴纳税款,而是为了粉饰业绩、包装上市或融资贷款。有学者认为,这种换开、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一般不会造成国家税收收入损失,因为“开票方”与“受票方”虚开的发票价税项目雷同,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可以互相抵消,所以这种行为既没有向国家缴税,也没有多抵扣税款。也就是说,行为人主观上不以偷骗税款为目的,客观上国家税款未受损失,不应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论处。①也有学者认为,这种行为扰乱了正常税收征管和发票管理秩序,破坏了国家经济秩序,尤其是虚报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会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因此,换开、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社会危害性大、情节严重的应定性为虚开发票罪。②
笔者认为,换开、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属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一方面,《发票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此条明确规定,发票的开具、收取是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因此,发票既是交易凭证,也是收付款凭证,它与交易关系相对应。无交易关系就无收付款凭证是发票制度的核心。因此,无任何交易关系的发票开具行为将收付款关系与真实交易关系割裂开来,形成发票的无因空转。而且,在未发生真实交易的前提下,企业之间相互换开、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违反了国家以票控税的税收管理制度和发票管理制度,并进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另一方面,换开、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属于“96司法解释”规定的三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中的第一种情形,即“没有货物购销或者没有提供或接受应税劳务而为他人、为自己、让他人为自己、介绍他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也可称为“无货虚开行为”,因此,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二、“代实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是否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代实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是指如实为他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包括为他人代开或者让他人为自己代开。“代实开”行为是否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司法界争议较大。多数观点认为应当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即“实质上都是行为人违反了发票管理的使用法规,在自己未进行商品交易的情况下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其实际危害性是一致的”.①也有学者认为,“代实开”行为不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理由是:“由于司法实践中虚开、代开行为往往并生,所以人们常将他们合在一起表述。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将代开行为纳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使其成为该罪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新《刑法》未将其单列,所以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不能独立定罪”.②此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之‘虚’在于未实际发生经营业务,而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实际发生经营业务为前提,两者在客观方面完全不同,在危害后果方面也相差甚远,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解释为包括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不妥当”.③
笔者认为,“代实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并未形成交易关系,即代开发票双方之间没有发生货物或劳务的交易,只是一种发票开具的委托与被委托关系。如前文所述,发票既是交易凭证,也是收付款凭证,与交易关系相对应,而且,没有任何交易关系的发票开具行为违反了国家税收管理制度和发票管理制度。因此,自己与他人之间没有发生真实交易但为他人代开发票,或者请求对方为自己开具发票的行为属于《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制的范围,也属于“96司法解释”规定的三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中的第三种情形,即“进行了实际经营活动,但让他人为自己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实践中,因从事“代实开”行为而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案情也属常见。例如,2008~2009年5月,广东省惠州市奥美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蔡惠玲因收购零散户销售1200吨废铁无法抵扣税款,便指使其控股的宏业五金厂为其虚开18份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向税务部门申报抵扣了约29万元的进项税款。2012年11月,惠州市惠城区法院一审认定蔡惠玲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名成立,判处有期徒刑四年。④该案中,奥美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与宏业五金厂发生任何真实业务往来,但却要求其为自己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这种行为是典型的“代实开”行为,属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三、结 语
涉税犯罪不同于一般的刑事犯罪,它是一种以违反税收制度为前提的制度性犯罪,具有内在的经济逻辑和经济规律。作为一种典型的涉税犯罪,包括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在内的所有虚开发票犯罪均具有这些特点。因此,从事经济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 滕祥志。税法交易定性理论[J].法学家,2012,(1)。
[2] 黄振辉,陈运光。税收犯罪疑难案例判解[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3] 张 旭。涉税犯罪的认定处理及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
与真实性票据相对的融资性票据,因不以真实的交易为基础,引发了对票据对价的深入思考。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融资性票据的对价问题研究的票据法论文,供大家参考。原标题:融资性票据语境下的票据对价再解释提要:与真实性票据相对的融资性...
融资性票据一般是指企业以融资为目的、凭信用向市场发行、到期后还本付息的债权凭证。最高院法官基本承认其效力,认为融资性票据扩充了票据的信用功能。...
二、我国票据质押制度的构建(一)票据质权的设定1.票据质押的性质(1)对票据质押性质的学说分析在前述的关于票据质押的性质分歧中,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以权利标的为依托下,票据质押的性质为一般的民事担保行为;另有票据行为说,肯定票据质押的票据...
文章总结了票据中介违法违规开展票据业务一般有票据自营模式、借壳交易模式、一票两卖模式和伪造、变造票据模式,分析了票据中介生存发展的原因,最后对规范票据业务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目为票据中介生存发展原因与解...
结语电子票据的产生是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反应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电子票据的重要性愈发明显,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来保护相关参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运行秩序。当前有关我国电子票据的法律法规相对缺乏,难以适应经济...
一、电子票据的法律概念综述从传统意义上来说,结算的工具分为货币和票据两种,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以网络核心的数字化支付方式对传统的支付工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电子票据逐渐成为金融行业交易结算的新趋势。电子票据将传统的纸质票据和现代的电子票...
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本文从区块链的创新性和法律特征入手,深入分析区块链票据应用的必要性,进而对这项新兴技术的应用提供法律监管建议。...
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和意义票据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功能也由最初的支付手段向信用、融资等功能拓展。无因性理论最早存在于德国民法之中,它是由德国法学家萨维尼所创设的,后来逐步应用于票据法领域。无因性作...
中文摘要融资性票据指的是没有真实的交易背景,专为融通资金而签发的票据。融资性票据在我国的实践中大量的存在,这种票据将票据的信用功能与融资功能发挥到极致。但是,根据我国《票据法》第10条的关于真实交易背景的规定,这种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是...
一、《票据法》18条立法规定第18条规定: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者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仅享有民事权利,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我认为这一法条的规定目前存在一定争议,对此法条规定需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