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皮肤病学论文 >

探究能高效、经济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的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7-04 共3680字
论文摘要

  痤疮又称“暗疮”,属于中医“粉刺”的范畴。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是患者素体阳热偏盛,肺经蕴热,复感风邪,熏蒸面部而发;或是过食辛辣,助湿化热,湿热互结,上蒸颜面而致;或因脾虚失运,湿浊内生,郁久化热,灼津为痰,湿热痰浊互结而成。
  
  痤疮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毛囊炎皮脂腺疾病,在皮肤科门诊病人中患病率较高,它好发于青春期的男性和女性,经临床观察,男性比女性发病率稍高,但女性发病率早于男性。发病年龄最小在13~16岁,据近几年的报道,因青年男女发育提前,痤疮的发病年龄也相应提早,最小年龄在10~11岁。青春期过后大多数患者症状能自愈或减轻,个别患者可迁延至30岁以上。本病主要发病部位多位于颜面部、胸背部及臀部等脂肪分布较多的区域,在其他部位也可见到,常对称分布,多伴有皮脂溢出。痤疮的发病原因很多,机理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但内分泌因素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之一。皮脂腺的发育和皮脂分泌直接受雄性激素的支配,其中睾酮作用最强,故青春期以前发生痤疮的概率很小。此外,毛囊角化过度及毛囊内微生物的过度生长与发病亦有着相关联系,微生物分解皮脂时可产生游离脂肪酸,它能刺激毛囊产生炎症,细菌通过炎症损伤的毛囊进入真皮,而引起毛囊周围及其深部炎症。此外微量元素锌的缺乏、药物、饮食习惯、季节变化及情绪都可诱发痤疮。
  
  痤疮的基本的损害主要为毛囊性丘疹,多数皮疹呈黑头粉刺样,用手挤压粉刺可有白色脂栓排出,丘疹顶端可出现小脓疮,破溃吸收后有暂时性色素沉着遗留,损伤部位越深,炎症反应越重,色素沉着就越明显。
  
  痤疮后遗留的色素沉着是痤疮痊愈后的棘手问题,经观察及资料显示痤疮后色素沉着可以自然消退,但消退的时间非常缓慢,少则半年,多则一两年。痤疮后色素沉着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外在形象及美观,亦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
  
  现代医学在治疗上主要选用维生素类及其衍生物作为治疗色素沉着的辅助药物。此外,维甲酸类药物能加速皮肤细胞的更替,改变黑素细胞的形态,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素的形成。但此类药物效果有限,且副作用大。全身性抗生素应用,对痤疮及色素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所有抗生素都有治疗作用,且在人体应用时皮脂腺内达不到有效抗菌浓度,因此效果常不理想。另还有化学剥脱术、激光换肤术、强脉冲光、微晶磨削术等方法,但费用都相对比较高,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接受。
  
  综合众多文献查询,目前尚无痤疮后色素沉着的诊断标准,也没有一种公认的较为理想的痤疮后色素沉着治疗方案。但临床上这种痤疮后色素沉着的患者较多,且患者需求淡化色沉的心情迫切。因而寻求一种高效的、新型的、经济的治疗手段是我们以后研究的重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源选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门诊王俊志教授处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治疗组(中药面膜配合针刺)及对照组(空白组),每组各36例。
  
  治疗组中男28例,女8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36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轻度10例、中度20例、重度6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16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38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6年;轻度12例、中度17例,重度7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目前尚无痤疮后色素沉着的诊断标准,故参照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皮肤损害的诊断拟订,诊断标准如下。
  
  ①患者曾有痤疮病史。
  
  ②痤疮原有皮损消退后,在原有皮损(丘疹、脓疱、黑头、结节、囊肿等)位置上留有局限性皮肤的色素改变,既不高起,也不凹下;颜色初期鲜红,随后可依次出现深褐色、黄褐色、淡褐色,最后可自行消退;色素区域大小不定,可散在,也可密集成片,一般无自觉症状;在熬夜、日晒等诱因下色素可加深。
  
  ③可与痤疮原发急性皮损(丘疹、脓疱、黑头、结节、囊肿等)或瘢痕同时存在。
  
  1.2.2 临床轻重分级
  
  以色素综合积分(色素程度、色素数目、色素大小相加)为依据分3级,本研究选取轻、中、重度患者。轻度:积分在10分以下;中度:积分为11~20分;重度:积分在21分及以上。
  
  皮损评分指标:色素程度,0分:无色素;3分:淡褐色;6分:黄褐色;9分:鲜红色。
  
  色素数目,0分:无;3分:小于等于10个;6分:大于10个、小于等于30个;9分:大于30个。
  
  皮损大小,0分:无,3分:小于等于5mm;6分:大于5mm、小于等于10mm;9分:大于10mm。
  
  1.2.3 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目前尚无痤疮后色素沉着的诊断标准及辨证分型,参照《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丛书·皮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痤疮和黄褐斑的诊断标准,结合临床,拟定如下。
  
  ①血热证。主症:痤疮急性炎性皮损消退后,皮损颜色鲜红或深红,部分尚伴有丘疹、粉刺等急性皮损。
  
  兼症:颜面皮肤光亮油腻、口渴、心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②气血瘀滞证。主症:病程持续较长,经久不愈,皮损多呈淡褐色、黄褐色、深褐色,部分伴有瘢痕损害。
  
  兼症:女性常伴有月经不调或月经前皮损颜色加深,经行血块伴有腹痛;男性面色晦暗或紫红,舌质暗红或伴有瘀斑、瘀点,脉弦细或涩。
  
  ③气阴两虚证。主症:皮损干燥,皮损呈暗红或淡红色。
  
  兼症:口渴、失眠、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质淡红、舌苔干燥,脉细数。
  
  凡具备以上主症及两项或两项以上兼症者,即可诊断为该证候。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1.3.1.1 面膜疗法
  
  选用中药面膜治疗。药用天江中药饮片提纯颗粒,苦杏仁、当归、石膏、西洋参、三七粉、白芷各1袋,珍珠粉6g。以上各药碾碎混合,倒入容器中,滴入清水,加入容器内,让水分将中药面膜充分覆盖,浸泡1~2个小时后调和,可加适量蜂蜜混合成糊状。每晚洁面后,将以上面膜均匀敷于面部。一般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一次,30天为一个疗程。
  
  1.3.1.2 点刺放血疗法
  
  点刺放血疗法操作步骤如下。
  
  第1步:嘱患者仰卧,充分暴露其发病部位,即面部色素沉着部位。
  
  第2步:用碘伏行常规皮肤消毒。
  
  第3步:将华佗牌针灸针常规消毒,杀菌后,垂直快速点刺皮损的中央部位,皮损部位小者可点刺一下,大者可点刺两下,但每个皮损部位不超过三次,点刺深度不超过2mm,以点刺部位少量出血为宜。
  
  第4步:点刺后用干棉签擦拭,切忌挤压。
  
  第5步:术后再次局部皮肤常规消毒。
  
  疗程:不消退者1周后可再点一次。
  
  1.3.2 对照组
  
  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
  
  1.3.3 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试行)》,制定疗效评定标准,具体如下。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症状消失,积分值减少≥90%。
  
  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基本上消失,70%≤积分值减少<90%。
  
  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有所减轻,30%≤积分值减少<70%。
  
  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症状未见减轻,甚至加重,积分减少<30%。
  
  1.3.4 统计处理
  
  采用PA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测定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治疗结果见表1。
论文摘要
  
  3 讨论
  
  3.1 中医对痤疮后色素沉着的认识
  
  中医认为,痤疮后炎症色素沉着属于面部色素沉着的一种,病因病机虽复杂,但归纳起来无外乎于虚、热、湿及瘀四种因素。本病由于病情经久不愈,气血瘀滞,经脉失畅;或肺气内郁,血热瘀滞而不得宣散,凝结于面;或病久热毒伤及阴而作瘀,以致痰瘀互结。无论气血瘀滞、血热瘀滞还是痰瘀互结,本病“瘀”字贯穿始终,成为病因病机的关键。
  
  3.2 中药面膜对痤疮后色素沉着的治疗机理
  
  三七:散瘀止痛、活血消肿,现代药理研究本药具有镇痛、抗炎、抗衰老的作用;白芷:散结消肿排脓,现代医学研究本药具有美白祛斑、改善微循环、延缓皮肤衰老方等疗效;苦杏仁: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苦杏仁中所含的脂肪油可使皮肤角质层软化,润燥护肤,有保护神经末梢血管和组织器官的作用,并可抑杀细菌。此外,被酶水解所生成的HCN能够抑制体内的活性酪氨酸酶,消除色素沉着、雀斑、黑斑等,从而达到美容的效果;当归:活血止痛,现代研究证明外用能加速兔耳创面愈合,使局部充血、白细胞和纤维浸润,新生上皮再生,对局部组织有止血和加强末梢循环作用;石膏:敛疮生肌、收湿、止血;西洋参:现代研究认为西洋参提取物具有有效的抗氧化作用,对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作用;珍珠粉:解毒、生肌、敛疮,现代研究本药具有抑制脂褐素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3.3 点刺放血对痤疮后色素沉着的治疗机理
  
  点刺放血,取痤疮局部皮肤针刺,直达病所,起到通经活络、改善局部气血运行的作用,从而促进皮损的消退。
  
  4 结论
  
  中药面膜配合点刺放血疗法,对于痤疮后色素沉着的治疗直达病所,临床上有较好疗效,故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红风.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9.5重印.
  [2]杨鹏,李娟,周敏等.1540nm激光分段式光热解治疗炎症后皮肤色素沉着疗效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0,19(3).
  [3]李娟,杨鹏,周敏等.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继发性色素沉着临床观察[M].中国美容医学,2010,19(4).
  [4]赵海春,李文军,肖荣.康复治疗烧伤后面部色素沉着168例疗效观察[M].中华实用医学,2002,14(7).
  [5]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2011.7重印).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皮肤病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