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肇仁教授是全国着名的伤寒学者,在湖北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 40 余年,现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成教授精究方术,博采众长,笔者有幸随诊于旁,受益匪浅,今将成老治疗痤疮的经验整理于下,以飨同道.
痤疮是一种发于颜面、胸、背等处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其特点是皮损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的粉汁,重者有黑头粉刺、脓疱、结节、脓肿、色素沉着及瘢痕,好发于青年男女,相当于中医的 "粉刺".现代医学认为该病主要与性腺内分泌功能失调、皮脂分泌过多及局部痤疮杆菌感染、毛囊皮脂导管角化栓塞有关,其中雄激素的激发起着重要作用,此外,遗传、免疫等因素亦有一定关系.
1 病因病机
清·吴谦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经诀》云: "肺风粉刺,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可见本病的发生与肺热密切相关.另外,《外科大成》论肺风酒刺说: "肺风由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酒刺也."进一步说明此病的发生主要是由肺经积热上冲颜面,熏蒸肌肤,致使局部血热蕴阻,气血瘀滞而生红斑、丘疹、疙瘩,此外颜面部系阳明经循行部位,若过食辛辣炙煿肥甘厚腻之品,使湿热内生,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湿热蕴结于内,不能下达,反而循经上逆颜面,蕴阻肌肤而成本病; 若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久化热,热灼津液,湿热瘀痰凝滞肌肤亦可产生痤疮.
2 辩证论治
中医治疗本病有独特的疗效,临床治疗内治多从实证入手,常以清热解毒、利湿化瘀为主,内外合治效果更好.成老师临证善治此类病症,有自己的辨治方法,临床中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辨部位: 皮损发于前额与胃有关,在口周与脾有关,在面颊两侧与肝有关,发于胸背部与任督二脉有关.
辨皮损: 黑头粉刺为湿重于热,白头粉刺为热重于湿,结节多为血瘀气滞,囊肿多为痰湿血瘀互结,脓疱多为肺胃积热.兼症主要辨胃肠大便功能和冲任月经情况,且与个人体质有关,然又不拘泥于此,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辨证施治,每每取得良效.此病除药物治疗外,针刺、耳穴埋针、刺血疗法等亦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此外患者应控制好饮食起居,少食油腻辛辣及肥甘厚味,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保持精神和情绪的稳定,面部出现粉刺时,忌用手挤压和乱用药物,以免内陷生变.
3 病案举例
3. 1 肺胃积热 鲁某,女,22 岁,2012 年 7 月 20日初诊.主诉颜面痤疮 8 年,伴痛经,大便偏干,口渴喜饮,舌红苔薄黄,脉弦细.处方: 生地、玄参、蒲公英各 30g,麦冬、丹皮、当归、白芷、防风、浙贝、陈皮、乳香、没药、野菊花、桑叶、枇杷叶各 10g,苏叶、连翘、金银花、花粉、皂刺、桑白皮各 15g.7 剂,水煎日分 3 服.二诊时,上症明显减轻,后因去外地学习故改为丸剂服用.
按: 仙方活命饮前人称本方为 "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适用于阳证体实的各类疮疡肿毒,若用之得当,则 "脓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阳证痈疡多为热毒雍聚,气滞血瘀痰结而成,《灵枢·痈疡篇》说: "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命曰痈."临证成师善于用仙方活命饮治疗多种阳证疮疡.本例患者颜面痤疮 8 年,病程较长,伴大便偏干,口渴喜饮,肺与大肠相表里,肺胃热毒炽盛,充斥内外,内则大便偏干,口渴喜饮,外则面生粉刺,处方用增液汤增液通便,使内热随大便排出而解,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溃坚,佐以透表; 蒲公英、连翘、野菊花加强清热解毒之力; 桑叶、苏叶疏散风热,宣肺透表; 枇杷叶、桑白皮疏风清肺,诸药合用,收效甚佳.
3. 2 脾虚肝郁,湿热内蕴 郭某,女,22 岁,2012年 10 月 14 日初诊.主诉颜面及头皮痤疮 3 年,多在月经前后为显,伴月经先后不定期,经前后头痛,带下量多,经期腹泻,腰痛,舌暗红苔微黄腻,脉沉细滑.处方: 柴胡、赤白芍、制香附、川芎、法夏、陈皮、白芷、白芥子、僵蚕、浙贝各 10g,当归、炒白术各 12g,茯苓、连翘、怀牛膝各 15g,夏枯草、益母草各 30g,炙甘草 6g.7 剂,水煎日分 3服.服药后上述诸症明显减轻,因患者病史较长,病程复杂,非短期可收效,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继续疏肝调经健脾,清热解毒调理月余告愈.
按: 患者颜面痤疮,多在月经前后为显,伴月经先后不定期,乃肝气郁结之象,方用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 带下量多,经期腹泻是兼具脾虚之象,故用炒白术、茯苓健脾; 脾虚肝郁,郁久化热,湿热内蕴,循经上行头面则生痤疮,方用连翘清热解毒; 湿热内蕴,热灼津液,酿痰生瘀,故用浙贝、白芥子、僵蚕、夏枯草软坚散结化痰,当归活血化瘀,益母草清热解毒,亦为妇科调经要药; 患者经期腰痛用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 白芷疏散风热;舌暗红苔微黄腻,脉沉细滑亦是脾虚肝郁,湿热内蕴之象.诸药合用,收效颇佳,从中可看出成师辨证处方之严谨准确.
3. 3 表闭里热 林某,女,20 岁,2012 年 10 月 21日初诊,患者颜面痤疮5 年,近5 天突发鼻窦及两颊红色皮疹,伴口鼻气热,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滑.处方: 荆芥、防风、丹皮、黄芩、炒栀子、僵蚕、炒牛蒡子各 10g,生地、连翘、白鲜皮、白蒺藜、怀牛膝各 15g,当归、赤芍各 12g,薄荷、蝉蜕、甘草、酒军各 6g,石膏 30g( 先煎).二诊时口鼻气热略减,但痤疮续发,舌脉同上,守上方去栀子、黄芩、石膏、牛蒡子、白蒺藜,加黄连6g,紫草10g,地肤子15g,诸症继续减轻,后继续以防风通圣散为主调理月余痊愈.
按: 防风通圣散是成老临床治疗痤疮类疾病的常用方之一,具有疏风退热、泻火通便、宣通气血、上下分消、表里交治的作用,临床使用得当可收奇效.方用荆芥、防风、薄荷、丹皮、蝉蜕、炒牛蒡子疏散风热,使风热从汗出而散之于上; 酒军、栀子泻热通便,使风热从便出而泻之于下; 风淫于内,肺胃受邪,石膏清肺泻胃,黄芩清上焦之火; 风之为患,肝木受之,当归、赤芍和血补肝,白蒺藜平肝疏肝,连翘、白鲜皮、僵蚕散气聚血瘀,生地生津润燥,诸药合用,收效甚好.二诊时加黄连、紫草、地肤子加强了清热解毒之效,随症加减,不拘于方,故收良效.
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是我院皮肤科门诊常见...
斑秃是头皮部突然发生圆形或椭圆形、非炎症性非瘢痕性的脱发,无自觉症状,是皮肤科的多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受累区域仍遗留有疼痛的一种慢性神经性疼痛综合症,是皮肤科和疼痛科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年老体弱患者,加之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故治疗上较为棘手.2010-01-2011-12,我们采用中药热烘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
]痤疮是青少年常见的慢性炎性疾病,其主要是由于内分泌异常诱发皮脂腺增生和分泌增多,进而毛囊口上皮角化过度、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增生造成的[1].如果治疗不当或者不及时,很容易形成永久性的瘢痕,影响美观和生活质量。目前常规的痤疮治疗以药物为主...
银屑病属中医学白疕的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
0引言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皮肤过敏性疾病,主要因急性或者亚急性湿疹治疗不彻底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所致,早期症状不明显,因长期搔抓、摩擦等其余刺激,导致慢性湿疹。疾病机制为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真皮浅层以及表皮炎性反应,容易复发,临床治疗难度较大...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是一种自觉瘙痒而无原发皮肤损害的皮肤...
肛周湿疹在临床上是一种多见的发生在肛门周围的皮肤...
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我们用消毒饮加减配合火针治疗痤疮8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85例均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男40例,女45例;年龄最小15周岁,最大29周岁,平均22周岁;病程最短14天,最长6年。诊断标准参照《中...
0引言带状疱疹是由书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非传染性病毒性皮肤病,主要累及皮肤和神经,沿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疱疹,呈带状,并伴有剧烈烧灼样刺痛。中西称缠腰火龙、缠腰火丹或蜘蛛疮。目前,对本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一。笔者根据带状疱疹发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