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工作3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对痤疮的治疗有独特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陈师认为痤疮病因病机颇为复杂,大多是虚实夹杂,以实证为主,虚证为辅,主要是由于肾阴不足,相火过旺;加之后天饮食生活失理,肺胃火热上蒸头面,血热郁滞而成.肾阴不足,肺胃血热,日久煎熬津液为痰,阴虚血行不畅,痰瘀互结于脸部而发病.
2 辨证施治
实证多用清热理气之剂,虚证予以滋补肝肾为宜.内外兼治缺一不可.在中药内服的基础上配合外用四物黄连洗剂(批号BE20080018).饮食偏嗜及精神紧张、疲劳过度等均可导致痤疮加重.强调生活调摄,饮食清淡,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常用温水清洗,忌用矿物洗面奶及美白产品,避免用手挤压痤疮.
2.1肺胃热盛证
金某,女,21岁,2013年8月7日初诊.前额、两颊散发红色丘疹,质硬、面部油脂较多,平素喜食辛辣,大便干燥,睡眠尚可,舌红苔稍黄腻,脉数.诊为痤疮,属肺胃热盛证.治以清胃泻肺.药用南沙参15g,知母15g,炒栀子15g,炒黄芩15g,赤芍15g,炒白芍15g,淡竹叶15g,白鲜皮15g,制大黄6g,蒲公英15g.7剂,每日1剂,早晚水煎分服,且配合四物黄连洗剂外用.二诊面部丘疹质瘪、色淡红,仍有较多油脂,大便及睡眠均可.前方减大黄,加用养阴活血补血之白蒺藜15g、墨旱莲15g、鸡血藤15g,继服14剂.三诊面部丘疹逐渐消,进食辛辣食物后偶有少数皮疹散发于前额,在前两方基础上减炒栀子、蒲公英、鸡血藤,加麦冬15g、丹参15g.继服14剂,嘱清淡饮食.面部丘疹消退,未再复发.
按:陈师认为此型多为素体胃肠有热,或饮食不节,平素喜食辛辣、油腻等刺激之物,导致脾胃积热、湿热内蕴、上熏于肺、外受风邪、肺卫失宣、皮毛被郁而发.常好发于前额,皮损以丘疹为主,伴有皮脂分泌较多,甚或小脓疱,便干,舌红苔多腻,脉滑数.治以清胃泻肺,药用南沙参、知母、炒山栀、淡竹叶、炒黄芩、金银花、炙枇杷叶、白鲜皮、火麻仁.并强调清淡饮食,方可达到内外兼治目的.
2.2肝胃不和
吴某,女,39岁,2013年10月9日初诊.3个月前面部皮疹红肿疼痛,且有结节,平素性情急躁易怒,伴有口苦,症状随经期而变化,四肢不温,饮食可,夜寐差,大便2日一行,舌淡红苔薄,脉濡.诊为痤疮,属肝胃不和证.治以疏肝和胃.药用柴胡15g,郁金15g,合欢皮15g,桑枝15g,桂枝15g,当归15g,丹皮15g,百合15g,茯苓 15g,薏苡仁30g,白鲜皮15g,紫花地丁15g.7剂,每日1剂,早晚水煎分服.配合四物黄连洗剂外用,并嘱保持心情舒畅.二诊面部皮疹红肿明显好转,四肢不温、夜寐欠安改善,大便稍干,其他症状无明显变化.前方减桑枝、桂枝、柴胡,加何首乌15g、酒黄精15g.继服14剂.三诊面部皮疹较前减少,结节色变淡,无明显烦躁易怒,夜寐佳,大便正常.前两诊方减酒黄精、何首乌、丹皮、百合,加浙贝母15g、木瓜15g、杜仲15g、鸡血藤15g.继服14剂,清淡饮食,保持心情舒畅,少用美白护肤品,随访痤疮未再新发,且结节逐渐消散.
按:陈师认为此型多为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或寒邪侵袭肝胃,肝胃功能异常引起.平素思虑过多,面部痤疮红肿、随情绪变化而加重,性情烦躁易怒,且多与经期相联系,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疏肝和胃.药用夏枯草、柴胡、赤芍、白芍、郁金、合欢皮、桔梗、白鲜皮、桑枝、桂枝.同时保持心情舒畅,戒焦戒燥、戒怒为根本,条达肝气为本证治疗之先,肝气疏则痤疮自愈.
2.3痰瘀互结
高某,男,18岁,2013年8月5日初诊.面部散发皮疹,新发皮疹与结节瘢痕交错,皮疹新发者伴有明显瘙痒,间或有脓包,结节质硬、色暗,大便干结,舌暗红苔薄,脉滑.诊为痤疮,属痰瘀互结证.治以清热解毒,利湿化痰.药用紫花地丁15g,天丁15g,野菊花15g,赤小豆15g,连翘15g,玄参15g,丹皮15g,竹茹15g,浙贝母15g,白茅根30g,炒栀子15g,制大黄10g,甘草10g.7剂,每日1剂,早晚水煎分服.且配合丹参酮软胶囊3粒、每日3次口服.炉甘石加硫磺粉洗剂外用.
嘱忌食辛辣,合理作息.二诊面部未再有新发皮疹,红肿明显好转,瘙痒不明显,大便正常,其他症状无明显变化.前方减炒栀子、白茅根、玄参、竹茹、赤小豆、制大黄,加旱莲草15g、白蒺藜15g、法半夏15g.继服14剂.丹参酮软胶囊3粒,每日3次口服.四物黄连洗剂外用.三诊面部皮疹较前减少,结节色稍变淡,脓包消失,余症状基本未变.药用紫花地丁15g,天丁15g,黄芩15g,浙贝母15g,丹参15g,南沙参15g,野菊花15g,白蒺藜15g,竹茹15g,法半夏15g,甘草10g.继服10剂,配合四物黄连洗剂外用.四诊面部皮疹结节缩小、色渐淡,部分痘印瘢痕消失,余无特殊不适.前方减丹参、天丁、白蒺藜,加瓜蒌皮15g、皂角刺15g、土茯苓15g、鱼腥草15g,继服10剂.皮疹逐渐消褪,未现新发皮疹,面部结节多数消散.
按:陈师指出此证多因湿邪日久凝而化痰,湿热或痰热郁久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停,再与痰邪相结,痰瘀阻于局部.皮损以结节、囊肿、瘢痕为主,舌黯红脉滑数.治以清热解毒,利湿化痰祛瘀.药用金银花、连翘、炒瓜蒌、紫花地丁、丹参、土茯苓、皂角刺、淡竹茹、白鲜皮.皮疹时间较长,结节错杂,且时有新发皮疹,红肿较明显,在用丹参酮软胶囊消炎的基础上用中药清热利湿、化痰消肿,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症状.
2.4肝肾阴虚
方某,女,31岁,2013年10月18日初诊.面部皮疹反复发作、色红,时有烦躁,失眠多梦,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诊为痤疮,属肝肾阴虚证.治以补肾,滋阴泻火.药用太子参15g,柴胡15g,玄参15g,赤芍15g,白芍15g,山茱萸15g,地黄15g,墨旱莲15g,夜交藤15g,白鲜皮15g,制黄精15g.7剂,每日1剂,早晚水煎分服.配合四物黄连洗剂外用.二诊皮疹好转,月经量减少,余症状基本未变.前方减赤芍、白芍、制黄精、墨旱莲,加当归15g、益母草15g、酒女贞子15g、茯神15g、麦冬15g.继服14剂.三诊面部皮疹未见明显红肿,睡眠较好,大便正常,前两方基础上减去茯神、夜交藤、加用白蒺藜15g、肉苁蓉15g.继服14剂.面部皮疹消失,且未复发,月经量亦增多,睡眠佳,二便调.
按:陈师认为此型多为素体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肝肾同源,阴虚内热而发.面部皮疹以红色或皮色粉刺丘疹为主,或伴有小脓包、小结节,口干、心烦,失眠多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或薄黄苔,脉细数.治以补肾,滋阴泻火.药用太子参、柴胡、玄参、山茱萸、地黄、墨旱莲、夜交藤、鱼腥草.用柔肝滋肾之剂,使精血得补,肝肾得养则痤疮消.
]痤疮是青少年常见的慢性炎性疾病,其主要是由于内分泌异常诱发皮脂腺增生和分泌增多,进而毛囊口上皮角化过度、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增生造成的[1].如果治疗不当或者不及时,很容易形成永久性的瘢痕,影响美观和生活质量。目前常规的痤疮治疗以药物为主...
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我们用消毒饮加减配合火针治疗痤疮8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85例均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男40例,女45例;年龄最小15周岁,最大29周岁,平均22周岁;病程最短14天,最长6年。诊断标准参照《中...
2013年1月~2013年6月,笔者科室选用清热解毒汤治疗肠胃湿热型痤疮患者,取得了显着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医院中医外科门诊患者,采用系统随机化法,按就诊先后顺序,交替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压力逐渐增大,再加之膳食不规律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机体激素分泌紊乱,产生痤疮,痤疮患者日益增多。痤疮在影响外观同时,会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大,出现自卑等消极情绪,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因此,寻求一种有...
现代医学认为痤疮是由毛囊、皮脂腺分泌过度旺盛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与内分泌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好发于青春期以及成年期男女的面、胸、背部等皮脂腺富含丰富部位。临床上多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疤痕以及色素沉着。中医古籍对痤疮...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在青春期十分常见。轻度以粉刺或丘疹为主要表现,治疗较容易;中重度以脓疱与结节等为主要表现,由于炎症较严重,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会出现增生性瘢痕与凹陷性瘢痕,甚至会毁容。...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少年,它的发病与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增多感染有关。病情重者口服抗生素效果不佳且易产生耐药性,而外用药作用较慢,这给青春期的青少年带来很大的苦恼,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我科运用武汉亚格光电技术有...
成肇仁教授是全国着名的伤寒学者,在湖北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现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成教授精究方术,博采众长,笔者有幸随诊于旁,受益匪浅,今将成老治疗痤疮的经验整理于下,以飨同道...
寻常痤疮是临床很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发病因素复杂,涉及毛囊皮脂开口角化、丙酸棒状杆菌感染、皮脂腺分泌、激素水平等多个环节。易反复发作,影响美观。针对痤疮病因环节,我们采用甘草锌颗粒和丹参酮胶囊口服,配合外搽过氧苯甲酰(班赛)软膏治疗炎症性痤疮取...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青春期,中医学称为粉刺、肺风粉刺、面疮。2012年5月~2013年7月,我科采用中药辨证论治联合裸花紫珠片(海南九芝堂药业有限公司)治疗寻常痤疮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